“互联网+扶贫”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随着精准扶贫的全面推进,全国陆续涌现出了产业扶贫、电商扶贫等众多创新型扶贫模式。其中,“互联网+扶贫”模式的显著效果,引起广泛关注,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新抓手。今年1月30日,《互联网周刊》和eNet研究院公布了一份“2018年度扶贫企业”榜单,苏宁、阿里巴巴等十家企业上榜。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农村贫困监测调查显示,截至2018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末的9899万人减少至1660万人,其中2018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386万人,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71元。当前脱贫攻坚工作已取得决定性进展和历史性成就。

目前,脱贫攻坚战已到后半程,扶贫工作也进入冲刺期。对于贫困地区,单纯捐赠的输血式扶贫不能解决问题,帮助贫困地区形成自我造血能力,提升贫困户的自主脱贫意识和经营技能成为关键突破点。对于如何创新农村电商模式,在脱贫攻坚中为农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不少电商也在积极展开探索和实践。

苏宁采取线上线下并举的扶贫模式,在线下通过扶贫实训店培训赋能员工,在线上苏宁负责打通渠道。比如,中华特色馆不仅售卖贫困地区优质农产品,还会派出运营团队深入当地贫困乡村,帮助优质农产品“触电”,打造特色产业,助推贫困地区的农特产品上行。截至2018年底,苏宁易购中华特色馆覆盖1082个县(市),包括384个国家级贫困县,先后孵化打造了麻阳冰糖橙、黑龙江方正大米等一系列农特产品品牌。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出台,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此外,还提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强调继续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战略。这给新一轮电商扶贫提供了新的契机。

利用“互联网+”助推脱贫攻坚战已成为共识。现在做扶贫要利用信息技术,利用“互联网+”来做,要坐上时代的快车。

如何更好地实现“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据苏宁透露,2019年,苏宁扶贫实训店将进一步优化经营,力争一半以上的扶贫实训店实现盈利,并将盈利的70%继续回馈给当地扶贫事业。苏宁中华特色馆也将进一步深化布局,省市县三级中华特色馆要新增140个,销售产品覆盖至500个国家级贫困县,新增产品SKU12000个,助农销售同比增长50%。

不过,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也指出,农业生产方式粗放、缺乏专业化的生产经营技能、农产品上行渠道受阻等问题仍是当前贫困地区脱贫过程中的软肋。

“有市场的产业化才是致富之路”,张近东表示,应由政府统筹资源,并与电商、农户三方联动形成合力,加强教育扶贫、产业扶贫力度,推动“农业产业化、农品品牌化、农人专业化”,完善长效扶贫机制,巩固脱贫成果。

多年来,张近东带领企业一直积极投身于精准扶贫。他表示,提振乡村经济靠短期、单次投资是无法实现的,需建立长效扶贫机制。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