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山東鋼鐵集團董事長侯軍:鋼鐵行業佈局沿海沿江是大勢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鋼鐵集團董事長侯軍:鋼鐵行業佈局沿海沿江是大勢

“山鋼集團作為城市鋼廠退出的實踐者,對城市鋼廠搬遷深有體會。”全國人大代表、山東鋼鐵集團董事長侯軍,在回應《中國企業報》記者有關鋼鐵企業去產 能、搬廠房等問題時表示,地方政府和企業應站在全省乃至全國的高度謀劃企業搬遷,不應過多看重局部得失,堅持整體規劃、分類對待、謹慎搬遷原則。

侯軍表示,城市鋼廠搬遷應堅持分類對待。主城區鋼廠,應堅決減產、停產,抓緊退出;位於生態區或水源地的企業,應抓緊退出或大幅削減,達到環保要求;位於城市邊緣的企業,在城市發展總體規劃中應綜合考慮,鋼企加強環保排放,做到與城市和諧共處。

2018年10月,山東省出臺了《山東省先進鋼鐵製造產業基地發展規劃(2018-2025年)》,確立了沿海集中、優化內陸、嚴控總量、調整存量的原則,推動形成“兩基地四集群、全省聯動發展”的總體佈局。

“當前及今後一段時期,我國鋼鐵行業佈局向沿海、沿江轉移是一個重要的方向,但要防止出現沿海沿江區域的局部產能嚴重過剩。”侯軍建議,國家層面適時出 臺相關規劃和政策,加以引導和規範。未來,中國鋼鐵行業的佈局仍應為“沿海、沿江+內陸”格局,優化內陸企業同樣是合理佈局的重要方向,要與突出沿海科學 匹配,不可偏廢。

去產能成果如何鞏固,從而確保鋼鐵行業平穩運行?對此,侯軍認為,要著重從出口和入口兩側鞏固去產能成果。

出口側有三個著力點:一是防止“地條鋼”死灰復燃,二是要加大“殭屍企業”處置力度,三是要推進重組步伐。通過提高鋼鐵行業集中度,重塑行業秩序,實現由行政性去產能向市場化去產能的根本轉變。

入口側要把握住建設和改造兩關,堅持產能置換這個前置條件,逐步從提高置換比例、加強置換裝備核查等方面堵塞產能置換環節存在的漏洞,進一步發揮好產能置換這個關鍵決策的關鍵作用。

對於實現超低排放,保衛藍天的問題,在侯軍看來,應從政府、企業兩個層面來解決。

“我們希望,繼續加大淘汰落後政策的執行力度,並以區域龍頭企業為核心,加大產業集中度,帶動行業發展。希望下一步在已出臺企業環保評級政策的基礎上,增加資金補貼或獎勵方面政策,降低企業環保投資成本。”侯軍說。(本報記者 江金騏 楚貴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