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的一些技法,值得收藏

刻印之初,未見可羞處,姑置之,明日取讀,瑕疵百出,輒複讀其印,反復改正,此之前時,稍有如焉,複數日,取來讀之,瑕疵複出,凡如此數四,方敢示人,然後至奇 。

篆刻的一些技法,值得收藏

印之配篆,不可牽強,必至於不得已而後用之,若能風格如一,莫見其安排拼湊之跡。

印以字法為主,刀法次之,字法高妙,雖刀法平談,自是奇作。

刻印貴雕琢,又畏有斧鑿痕也。

凡治印,平居須收拾合已印文、篆字以備用,是謂治印之門徑也。

印以線條字法為要,又須印中求印,乃得工耳。以氣韻清高深妙者絕,以格力雅健雄豪者勝。野嶺枯蒿,郊寒島瘦,皆其病也。

刻印時,皆在事前醞釀,待成熟時,揍刀直刻,不必多作改削,已是一方佳印。

凡秦磚漢瓦,吉金封泥,觸於耳目而感於心者,皆可入印。

篆刻的一些技法,值得收藏

字法、刀法、章法、氣象,乃印之所成必須精研之。

漢之銅印妙處,渾厚古拙,不在斑駁。

秦漢印看似平平無奇,而殊不易貌,難其神致。

治印之法有四:曰篆法、曰佈局、曰刀法、曰氣韻。

篆刻的一些技法,值得收藏

印之品有八:曰神、曰高、曰古、曰拙、曰雄厚、曰飄逸、曰閑靜、曰清新。

印之用工有四:曰結體、曰刀法、曰古趣、曰手段。

學印先除五俗:一曰習氣、二曰造作、三曰匠氣、四曰俗語、五曰修飾。

治印五忌:行刀忌散緩、用刀忌淺薄、寫篆忌失體、收刀忌露鋒、印章忌做作。

學印者有三節:其初不識好惡,見印即臨,無亂而成;既識羞愧,始生畏縮,成之極難;領悟透徹,則信手拈來,自然渾成。

印之難有十:曰高古、曰氣韻、曰線條、曰篆法、曰分佈、曰風流、曰疏放、曰渾厚、曰端麗、曰古拙。

治印法則:分佈,經營求新,疏密有致。刀法,要高古渾厚,有氣概、要沈著。

印要高古、蒼勁、用刀準、行刀穩、佈局巧、線條精、品格高,治印之法,亦當如此求。

印有四種高妙:一曰刀法高妙,二曰佈局高妙,三曰篆法高妙,四曰自然高妙。用刀利落、力欲扛鼎、古趣盎然,曰刀法高妙;疏密得當、參差有致,工者而不呆板,放者 而不狂野粗劣,曰佈局高妙;字體取捨得古法,非奇非怪,曰篆法高妙;出自意外,如清風徐來,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曰自然高妙。

印學古人,宜取其神不襲其貌,用其刀法而異其文辭,或用其文辭而異其刀法、佈局。

學印須是師法秦漢,求其微妙用心處,蓋一刀一畫不可苟作也。

用刀之速度因石質而異。速度之緩急,關印之厚薄,速度過緩,線條欲如寒郊枯蒿,呆板無生氣;速度過急,線條如亂雲崩石,有鋸齒狀,火氣太重。

運刀如運筆,因人喜好而異。或由右向左,或由內向外,或由外向內。

言字法,言刀法,不如言氣象,言氣象不如言意境,印以意境為上。有竟境自成高格,自有至奇處,秦漢印及蝗清以來大家所以絕者在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