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诚投资刘立哲:大势所趋,国内IC设计公司未来大有可为

当下宏观环境风云变幻、时事维艰,直接影响到PE/VC、并购基金等股权投资机构、产业资本的“募投管退”各项决策,继而对广大新经济公司的融资、经营产生深远影响。


“投资人说”,是星无限资本公众号为了响应形势变化,新推出的一个栏目。本栏目将定期采访活跃在PE/VC、并购基金等一线的资深投资人,旨在与诸君分享来自投资并购实践的深刻洞见和智慧。


芯片设计位于半导体产业的最上游,是半导体产业最核心的基础,拥有极高的技术壁垒,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需要较长时间的技术积累和经验沉淀。目前,全球芯片设计仍处于高度垄断格局,美国占据着最大市场份额。

芯片设计领域的国际巨头有Intel、AMD、NVIDIA、高通,MTK、博通等等。国内芯片设计公司比较突出的有海思半导体、紫光展锐、中兴微电子、华大半导体、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汇顶科技、士兰微、韦尔半导体、兆易创新、北京中星微电子等。根据ICInsights2017年全球前十大Fabless排名,国内有两家厂商杀进前十名,分别是海思和紫光集团(展讯+RDA)。

无论是全球还是国内,芯片设计都是增速最快的领域。受益于国内下游终端需求巨大和政府政策大力支持,国内IC设计产业一直高速迅猛发展。

11月29日,在珠海举行的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业2018年会暨珠海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设计分会理事长魏少军教授作题为《迎接设计业的难得发展机遇》的主题演讲,无疑给国内IC设计业从业者打了一剂强心针。

魏少军表示,2018年国内IC设计业全行业销售预计为2576.96亿元,比2017年的1945.98亿元增长32.42%,增速比上年的28.15%提高了4.27%。目前全国共有1698家设计企业,比去年1380家多了318家,增长23%。

人工智能是人类所有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在这个领域,专用芯片将会成为未来的主流。几乎所有的ICT科技公司,不管是国内的百度、阿里、腾讯、华为,还是美国的谷歌、facebook、亚马逊、微软都在朝人工智能方向发展。

对于AI芯片,我们看到了不同的市场面貌,格局也尚未明朗。像国内一些人工智能公司都在自研AI芯片,比如像深鉴、寒武纪、地平线这些公司,他们都在自己做一些专用的人工智能芯片,用来做深入学习的训练或运算。加上从近期赛灵思收购深鉴科技来看,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中国AI芯片有弯道超车的可能。

从反超角度看,制造业物联网相关芯片最为可能。原因很简单,中国制造业规模世界第一,而且普遍存在效率低、能耗高的突出问题,亟需通过数字化转型合理配置资源、全面提升效率。这些芯片包括传感器芯片、网络接口芯片、工业流程控制和边缘计算芯片,部署规模大、成本较低,而且生态可以自行主导。

恒诚投资刘立哲:大势所趋,国内IC设计公司未来大有可为

(星无限资本采访恒诚投资)

嘉宾简介:

刘立哲,曾在威盛电子(中国)有限公司、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担任研发工程师,中植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担任副总监,深圳市哲灵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担任投研总监,目前是恒诚投资合伙人。对半导体产业有深刻的理解,参与投资了上海新阳、鼎龙股份、集创北方等半导体方面的项目。

投资领域:半导体、通信、新能源

投资阶段:成长期和成熟期

投资策略:围绕产业链上龙头企业,重点关注有产业协同的优质企业,从二级市场看一级市场,关注IPO后市值发展空间较大的企业。

公司简介:

灏翊恒诚股权投资有限公司2018年成立,基金协会备案编号机构登记编码:P1068897。虽然公司存续时间不长,但团队成员具备产业与金融的多重优势,曾参与设立并落地了多支产业基金,特别在半导体、通信、新能源等投资领域和基金管理方面,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团队理论功底深厚、实战经验丰富、投资与风控能力强,在产品设计和项目落地上有很好的执行力,累计参与管理的资产规模超过10亿。


星无限:目前国内也有比较多公司拥有芯片设计的能力,特别是AI领域冒发出一些初创公司,像寒武纪、地平线,阿里的平头哥,您怎么看待国内IC设计的发展?

刘立哲:国内IC设计公司的发展,大部分都是经历了从模仿到创新的漫长道路。像以前一些国内IC设计公司,虽然也有自研的项目,但出货量比较大的产品还都是模仿国外的芯片。当然不是说模仿不对,因为这是国内IC设计厂商的必由之路,但这两年在一些特定领域比如像屏下指纹、AI,国内厂商已经可以拿出非常有竞争力的创新型产品。从目前的发展阶段来看,有这种创新产品的出现是非常好的现象,说明我国的IC设计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星无限:在IC芯片,除了AI,我国能在哪些领域与其他国家齐头并进?

刘立哲:物联网芯片比较有可能,因为物联网的NB-IOT协议,以及我国广大的应用领域,都使我国能在物联网芯片的研发上占据先发优势。

星无限:与国外相比,一些通用型芯片都是掌握在外国人手里,国内大多都是应用型芯片,您怎么看待这种情况?通用型芯片和应用型芯片的差别在哪?

刘立哲:我觉得国内大多是应用型芯片的现象,是由其本身发展的难度决定的。通用型芯片和应用型芯片的最大差异,在于通用型芯片是需要与整个生态系统结合的。比如通用型芯片领域的两个老大:Intel和ARM,这两个分别是PC和移动领域的王者。对于Intel来讲,他的生态系统就是Windows,对ARM来讲,它的生态系统就是Linux和Android。Intel想打到移动端,但他始终打不进去,主要是因为移动端安卓的系统并不是原生支持X86,导致安卓上的大部分应用也不支持X86。这样,即使Intel花了大笔的钱去补贴硬件厂商,应用端的开发者始终培养不起来。当然,对于ARM来讲打PC也很难。Windows即使有ARM版,但是也发展不起来,因为for ARM的应用很少。所以对于通用型芯片来讲,存在一个生态完整性的问题。对于国内的厂商来讲,设计出一个有竞争力的芯片本身就有挑战,然后如果他是通用性芯片,那么很不幸,他还要创造一个生态系统。这对国内厂商是一件很非常残酷的事情,因为不仅要把芯片做好,还要把操作系统适配好,还要把编译器适配好,还要把应用做好。这几个点集中在一起,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所以技术上的差别并不是最核心的问题,症结在整个生态系统。因此我们恒诚投资的策略一般是不看通用型芯片,只看应用型的芯片,我们认为这里会有一个机会,因为对于应用型芯片来讲,所面临的问题相对来讲会少很多,至少不用担心生态的问题,它只要专注的把具体功能做好就行。因为现阶段,从投资的角度,要求一个国内芯片公司一下子做太多的事情,带来的不确定性会非常高,那么项目未来能发展成什么样子就太难讲了。

星无限:现在比较热的物联网、人工智能、汽车电子等领域都是半导体市场增长的标志,您觉得还有哪些领域在未来的发展中会更多的用到芯片,这些领域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刘立哲:我觉得物联网的发展机会是最大的,因为这个市场是已经存在的市场,而且是一个趋于理性的市场。2009年物联网概念在无锡兴起,后来不可避免的迎来了一波产业泡沫。而到了2019年,其实物联网也经过了十年的发展,在很多领域都得到了应用。比如自动抄表,能源监控,工业设备控制等。我们调研过一个企业,做MCU的。这个公司就是十几个人,做8位的MCU做了7,8年。他们也没有什么销售人员,也没有特别的销售策略。但就是从2016年开始,它们自己的MCU从出货量到应用领域都越来越广,收入都是成倍增长。这说明物联网市场,实际上已经慢慢在发展了。所以

物联网我觉得是一个会用到很多芯片的地方。不仅是MCU,射频,电源管理,很多芯片都会有需求。

对于汽车电子领域,我们认为芯片的验证周期太长,时间成本大,带来的风险就会比较高。此外,国内整车厂回款周期都比较慢,国内芯片公司有没有充足的现金流能够应对也是一个问题。

当然除了这些增长的市场,我们也认为有些领域已经不适合初创公司去生存了。比如手机市场,我们知道手机市场里终端是非常集中的,现在就剩下三星、苹果、华为、小米、OV这几家大公司。这种情况再做手机上的应用芯片,会发现很难找到厂商去验证。对终端大厂来讲,肯定是要考查产品出货量的。但现在市场上几乎没有白牌厂商了,那对初创公司而言,如何去说服客户应用自己的芯片呢?即使找到一些终端厂商的小客户愿意试用,出货量也不会很大。所以对于手机领域的IC设计初创公司而言,市场已经非常不友好了,不像10年前,还有大把的白牌厂商,二三线厂商,愿意提供机会去试用芯片。此外,即使初创公司通过产品创新,侥幸能够得到大厂的订单,竞争对手由于丢掉市场所采取的清库存策略,也会给初创公司带来非常大的压力。

星无限:前面说到MCU芯片,您觉得现在32位和64位技术谁在占据主导,未来的发展趋势会是怎样?

刘立哲:我们觉得64位技术还没有到大规模应用的时候。即使现在,8位的单片机还是有很多应用。那么64位一定也是要经过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来取代32位。MCU应用领域的大逻辑是够用,在够用的基础上,不断降低成本就够了。有些32位在够用的情况下是完全没必要换成64位的。

星无限:现在国内上市公司也在积极布局芯片设计领域,您觉得国内哪些上市公司比较具备竞争力,国内上市公司有没有可能通过并购一些国外的IC设计企业实现弯道超车?

刘立哲:国内芯片公司上市有一个很严的审查过程,对于国内已经上市的公司来,他们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和竞争力,只是做的应用领域不一样而已。

至于并购的问题,我认为时间风口已经过了。因为国内这种并购案做的最多是14、15这两年,后面慢慢就没有这种交易了。像14年紫光并购展讯和锐迪科,浦东科投收购澜起科技,北京建广收购恩智浦的两个部门,到16年下半年就基本就没有这种海外收购了。

虽然这和我国控制资金出海有关,但不得不承认的是,目前国外也很少有高质量的公司拿出来出售。原因一是国外半导体之前也在整合,目前整合阶段已经过去了,本身也到了一个蓄势待发的阶段,暂时不会接受并购。第二个是中国现在相比14年,海外并购的动作已经引起国外的关注,再去并购已经很难了。特别是现在美国的审查很严,基本上再去并购一个美国公司是很难的事情。又是CIFIUS又是301调查的。之前也有几桩并购案穿透后发现是大陆资金,马上就被美国叫停了。

星无限:半导体行业在设计、制造、设备这几个环节需要很好的信息沟通交换,但目前就这种数据还不能在各个环节中很好的衔接,所以现在有些公司开始考虑运用区块链技术在整个半导体产业链实现更好的数据共享,从而提高运营效率,您觉得这会是一个趋势吗?

刘立哲:我的观点是这样的,实际上区块链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技术,从半导体产业链看,其实每个环节都是中心化的,比如说制造,就是以台积电这类公司为中心,封测以长电、日月光这些公司为中心。然后在中心化的产业链运用一个去中心化的技术,本身就是一个有违逻辑的事情。

半导体企业可能更多的是想通过加密的手段来保护自己的技术和数据,至于信息传递,没有必要通过去中心化的技术去实现。

星无限:现在很多半导体企业都意识到及时处理数据的重要性,所以很多半导体企业都在思考到底是该实施云计算还是边缘计算,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刘立哲:我觉得对IC设计公司,选择边缘计算会好一些。在边缘计算上,设计公司面对的是很多不同领域的终端厂商,有可能是很多的合作伙伴。所以会有比较大的空间去验证自己的技术,同时也可以针对不同领域,设计出不同的解决方案,模式会非常灵活。

如果把技术放到云上,我们知道云计算公司就是几个巨头,芯片企业把技术依托在云计算公司的服务上去做的话,风险会非常大。云讲究垂直整合,一旦芯片企业的商业模式变得成熟,云计算公司是有十足的动力自己来做的。

星无限:恒诚投资现在投资策略是怎样的,有没有受到市场低迷的影响?

刘立哲:恒诚投资的策略还是以产业链的龙头公司为依托,寻找能够有业务协同的公司去投资。同时,因为一级市场最终是要面对退出的问题,所以恒诚也会由二级的角度看一级,选择IPO后市值增长空间大的企业。

目前市场低迷,投资机构都会受到影响。但我认为这对小机构是一个机会,因为面对寒冬,大机构必然会放缓投资决策,这就给小机构带来了机会。

反过来讲,由于市场上缺乏大机构的身影,跟投策略的执行就会打折扣。那么要从市场上去找出具备闪光点的项目,就需要机构有比较强的专业能力和理解力。我们觉得在一级市场如果只是通过财报投公司,那和二级市场根据K线买股票没有太多差异,风险是非常大的。所以一定是要从行业本身的业态再结合财报来验证。

恒诚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团队成员都是有比较丰富的经验的,不光参与投资过很多半导体项目,之前也有在半导体领域里的从业经历。所以市场虽然低迷,但我们仍然坚信有机会去挖掘好的公司。

深圳星无限互联网金融服务有限公司于2015年成立于深圳,目前有星无限金融网络及线下服务平台,目标是高效真实的对接撮合服务,是国内领先股权投融资服务平台,股权基金与产业资本项目平台。

迄今为止,已经拥有上千家专业投资机构人资源,已帮数家企业共获近5亿融资,截止目前:与5家企业已达成投资意向;8家企业正在接受尽职调查,32家企业与多家投资机构沟通进行中。

恒诚投资刘立哲:大势所趋,国内IC设计公司未来大有可为


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巨大转型和跨越式发展,欢迎各方合作伙伴和精英人才来加入我们,一起拥抱资本,技术和人才不断对接的美好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