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锐评|掌握“善禁”至要 用好治理“良方”


荀悦在《申鉴·政体》中提出:“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不善禁者,先禁人而后身。”大概意思就是,善于用禁令治理社会的人,首先会按禁令要求自己,然后才去要求别人;不善于用禁令治理社会的人,首先会要求别人按照禁令去做,然后才要求自己。荀悦以此告诫人们:正人先正己,方能令行禁止,才是“善禁”。

我国古代历来重视正人先正己,并将其作为“善禁”至要。从孔子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到唐太宗的“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从明代政治家钱琦的:“治人者必先自治、责人者必先自责、成人者必须自成”,到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打铁还需自身硬”,无不昭示了正人先正己、先禁身而后人是治理“良方”。

善禁,就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讲过一个故事,大概意思是,邹国的君王喜欢戴有长飘带的帽子,他周围的百官也纷纷效仿,因此,这种帽子便昂贵得出奇,邹国君王为这件事很忧虑,便问身边的大臣,这种帽子怎么变得那么贵?身边的大臣说:“百姓纷纷效仿国君,所以这种帽子的价钱就涨了上去。”邹君听了便首先把帽子的飘带剪掉了,老百姓见国君戴着没有飘带的帽子,大家也就不再热衷于有飘带的帽子了。“邹君断缨”故事告诉我们,领导干部的行为就是一种无言的倡导,因此,不许大家做的事情要首先不做,号召大家做的事情要首先做好。现如今,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党员领导干部肩负着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重任。可以说,党员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群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心系群众、埋头苦干,群众就会赞许你、拥护你、追随你;不务实事、骄奢淫逸,群众就会痛恨你、反对你、疏远你。因此,只有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发挥表率和带动作用,才能凝聚起改天换地的燎原之力。

善禁,就要躬行实践,履职担当。墨子曾言:“政者,口言之,身必行之”。告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曾受教于墨子,他认为自己有能力治理国家,墨子告诉他:“从政之人,嘴上说的,行动一定要做到。现在你口能称道而自身却不能实行,这是自相矛盾。你连自己都管不好,哪里能治理国家呢?”可以说,只有言行一致,才能为民之所信,筑牢治理之基。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整个过程困难多、挑战大,需要的不仅仅是豪情万丈的干劲,更需要点点滴滴的付出;需要的不仅仅是更努力的劳动,还有更聪明的劳动;需要的不仅仅是为民务实的许诺,更需要实实在在的民生成效······因此,要着力增强狠抓落实的本领,坚持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把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有机结合起来,勇于攻坚克难,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正人先正己,治人先自治才是“善禁”至要。相信,只要党员干部能够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只要我们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做好示范,就一定能汇聚起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齐心协力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大石窝镇 李晓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