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稅提高,"納稅中斷"購房買車怎麼辦?

去年個稅起徵點提高,今年六項附加扣除優惠落地,這些個稅改革紅利讓工薪族喜獲"加薪"。但是,一旦申報附加扣除可能不用繳個稅,購車買房積分落戶的資質都會受影響,個稅零申報等同於沒有納稅記錄,將被視為中斷納稅。

受限於資源承受力和城市發展規劃等因素,社保、個稅繳夠規定年限且不能斷繳,已成很多大城市落戶、購車、購房的前置條件。也就是說,個稅繳納情況變動,極易產生"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效果。

個稅提高,

在此情形下,個稅專項抵扣可能帶來的連鎖反應,顯然也需要被涉事各部門充分地顧慮到。畢竟,很多政策在現實的大盤子裡都有些"選項關聯",而非孤立的。像今年年初,房租專項扣除申報,就曾引發部分人對"申報成向房東征稅線索",進而導致"房東焦慮,租客承壓"的憂慮。沒多久,國稅總局就用"不必再填報房東信息"的善舉,回應了輿論關切,消除了這份疑慮,也贏得了公眾認同。

個稅提高,

在社會管理的天平上,一邊是稅務部門為民減負,另一邊是有些資格的獲得以納稅記錄作為條件。這樣一來,是享受個稅扣除優惠,還是捨棄利好保住購車購房資格,就成了"二選一"的難題。可以預見,這會是很多大城市"漂一族"都會面臨的"艱難的決定"。本是減稅紅利,卻帶來選擇難題,這顯然不是個稅改革的惠民初衷。

個稅提高,

退一步講,就算要看個稅,對於那些個稅零申報者,也不妨通過稅務、房產、交管等多部門信息聯網共享的方式,查證到底是經過抵扣後免交,還是應交卻沒交,將後面這種情況視作"中斷納稅"。而通過打通部門間信息壁壘,實現跨部門信息共享,查到個人個稅抵扣"痕跡"和記錄,也不難對此進行精準甄別。

精準減負是歸口稅務部門的政策動作,但對減稅帶來的"傳導效應",多部門都宜有周全考慮。有條件的地方完全可對限購政策調整,將社保、個稅記錄都改成只看社保繳納記錄,以避免減稅利好因"誤傷"而打了折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