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首部地方性法规 为城市管理开“处方”——《三门峡市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出台纪实

阔别五年,首次回乡,呼吸着熟悉的空气,目光所及之处全是有着翻天覆地变化的城市容貌。车子越驶越近,归心似箭的梁先生越来越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是不是走错地方了?这里与记忆中的家乡不太一样啊!

穿梭在三门峡的大街小巷,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天蓝、地净、人和的和谐画卷:公园、道路旁树木郁郁葱葱,城市道路整洁卫生,市容秩序规范有序,市民群众和善有礼。在南方做小生意的梁先生感慨万千、自豪满怀:这些年,城市环境已然“脱胎换骨”,散发出无穷的魅力!

城市环境“脏乱差”,曾经是多年困扰三门峡市发展的“顽疾”。去年以来,借文明城市创建之东风,三门峡市城管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广泛宣传发动,深化城市治理,大力开展城市市容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创新环卫管理方式方法,加大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大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力度,城市环境面貌明显改观,市民文明卫生意识明显增强,城市管理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这一切的变化,得益于一部地方性法规的出台——2017年1月1日《三门峡市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颁布实施。作为三门峡首部关于城市综合管理的地方性法规,《条例》填补了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的立法缺失,解答了城市管理工作“管什么”“怎么管”等诸多核心问题,让城管部门的执法有了依据和遵循,让更多的市民群众知道了违反城市环境卫生管理行为就是违法行为,也为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城市管理格局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01

源头推进《条例》,让城市管理“有法可依”

三门峡首部地方性法规 为城市管理开“处方”——《三门峡市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出台纪实


三门峡首部地方性法规 为城市管理开“处方”——《三门峡市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出台纪实


《条例》施行以来,实现了诸多体制机制创新,逐步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了三门峡城市管理发展的工作格局。

记者了解到,《条例》一方面明确了城市管理范围,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解决怎么管和管到哪儿的问题,另一方面根据三门峡实际,制定具体条款,使各部门各司其职,协同动作,让管理者明确什么能做和什么不能做。

三门峡首部地方性法规 为城市管理开“处方”——《三门峡市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出台纪实


为持之以恒地做好《条例》的宣传贯彻落实工作,2017年以来,市城管局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分别从执法人员学习培训和市民普法宣传两个方面来有序推进。一是抓城管执法队员落实《条例》城管执法能力的提升。多次组织全体城管环卫干部职工对《条例》进行系统学习,将5000本《条例》单行本及2000份学习通知发到市城管局每个干部职工手中,发给各县(市、区)城管局学习、宣传。通过反复组织学习培训、严格测试和考核,城管执法人员贯彻落实《条例》的意识、综合执法水平、法规应用能力都有了明显提高。二是抓面向广大市民群众的普法宣传,提高全民环境卫生意识。结合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和城市清洁行动,通过电视、报纸、微信公众号等载体大力宣传《条例》,并开设《不文明行为随手拍》专栏,对违反《条例》的行为予以曝光;印制《条例》单行本、宣传画各5000册,向沿街各商户、门店、单位发放;印制《条例》公告1000张,在各住宅小区、公共场所、布告栏、商业街区等人流密集场所张贴,印制《遵守环境卫生法规口袋书》10000册,发放给市民、商户,提高《条例》的知晓率。同时,市城管局建立多个“商户之家”,每月邀请商户召开座谈会、问题协商会,组织商户学习环境卫生相关法律法规,探索城市管理商户自治模式,营造了商户从对抗执法走向沟通协调解决问题的良好氛围。

02

开好《条例》“处方”,城市“顽疾”药到病除


三门峡首部地方性法规 为城市管理开“处方”——《三门峡市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出台纪实


2017年1月7日,市城管局对市区一家公司张贴、散发小广告的行为开出了适用《条例》的首张罚单,以实际行动保障《条例》在三门峡市的贯彻落实。

市城管局审时度势,开好《条例》处方,连续推出一系列治理城市顽疾的务实之举。一是加强执法办案,有力打击环境卫生违法行为。自《条例》实施以来,市城管局不断加大对违反《条例》行为的执法力度,《条例》为城管执法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2017年1月7日,市城管局对市区一家公司张贴、散发小广告的行为开出了适用《条例》的首张罚单,像这样的案例,2017年一年就办结了3124起。今年以来,办理案件10479起,其中环境卫生类案件4257起,有效遏制了环境卫生违法行为。二是加大处罚力度,解决餐厨垃圾私拉乱运问题。针对餐厨垃圾收运情况,市城管局组织各执法支队和环卫所开展不定期夜查行动,对市区主次干道乱倒乱运餐厨垃圾现象查处清理,对易产生污染的夜间沿街门店、饭店关门后随意倾倒的垃圾进行取证,对不按规定时间、地点、路线,趁夜间肆意偷运餐厨垃圾的违章车辆进行暂扣,累计查处、清理乱倒垃圾400余起。

三是规范建筑垃圾处置管理。2017年7月14日,市城管局成立渣土管理办公室,从各单位抽调14名业务骨干,全面负责全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工作。一年多来共办理渣土管理案件90余件,处罚45万余元,一举扭转了市区渣土私拉乱运、随意处置乱象,全市渣土运输公司从最初的3家共38辆车,发展到现在13家共211辆标准化渣土运输车辆,并建立了渣土车监督管理平台,实时监控渣土车运行轨迹,实施建筑垃圾处置核准,建筑垃圾处置管理、渣土车监管逐步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轨道。

四是全面取缔市区马路临时市场。2017年以来,着力解决马路市场占道经营、影响环境卫生难题方面;采取“建成一个市场,取缔一个马路临时市场”的方法,疏堵结合,先后建成了开发区、火车站、湖滨车站、茅津北路、茅津南路、陕州路等6个农贸市场,与此相对应,黄河西路、春秋路、火车站、公园路、大岭北路、宋会路、和平东路、陕源路等8个马路市场长期占道经营被取缔。在取缔市区最大的公园路马路临时市场时,实现了1个月疏导公园路占道经营、流动摊贩400余家,商户自行拆除私搭乱建彩钢房、简易房105间,零上访、零冲突,彻底改善了公园路多年存在的占道经营、“脏、乱、差”难题。在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东门设置“南湖飘香”饮食街,既方便了市民,也解决了商贩乱摆乱放的问题。

03

坚持《条例》惠民,绽放城市管理“幸福之花”


三门峡首部地方性法规 为城市管理开“处方”——《三门峡市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出台纪实


今年10月4日晚,城管队员在监控时发现有一家渣土清运公司所属车辆未按照审批线路行驶且未采取有效扬尘防治措施,造成严重污染,在履行程序后,取消了该公司在市区的渣土清运资格,所属38辆渣土车被清除出市区建筑垃圾清运市场,并罚款5万元。

这只是上万件城管执法案件中的一起典型案件,用法律武器捍卫我市蓝天白云,是城管人的责任和使命。这背后,是城管人不懈奋斗的目标与梦想——提升市民文明意识、提升城市形象品位、提升市民幸福指数。

追求梦想,离不开正确的方向;砥砺前行,更需要清晰的路径。近两年,城管部门通过扎实工作,创新体制机制,开展“厕所革命”等一系列举措,让城市更加洁净靓丽、规范有序。

实施以克论净、深度清洁“双五”作业标准。今年9月份,按照全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要求,将209国道、310国道市区段机扫洒水纳入环卫清扫保洁范围,实现城区机械化清扫全覆盖。安排保洁人员利用小型冲洗车,对垃圾中转站、公厕、环卫车辆每日两冲洗,对道路果皮箱每日两擦洗,将环卫作业精细化覆盖每一处角落。

大力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 2017年,市城管局启动“全民洁城”行动,制定了《三门峡市“全民洁城”行动实施方案》,全面整治市区环境卫生,清理垃圾卫生死角,对市区隔离带、道牙边、井箅、人行道全面清洗,对道路两侧可视范围内的垃圾杂物进行全面清理。截至目前,累计清理卫生死角800余处,清理积存垃圾、杂物等1140余吨。今年以来,全市共组织开展城市清洁行动40余次,市洁城办督导检查城市清洁行动20次,并从7月份开始,实行城市清洁行动红黑榜,每月公布红旗单位和黑旗单位,目前已连续评选4期,累计评选红旗单位300个、黑旗单位128个,有力调动了全市上下参与清洁城市行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今年3月起,市城管局组织开展“城区治脏”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清理市区积存垃圾,清除卫生死角。累计投入5000余人次,清理卫生死角1000余处,出动铲车、挖掘机和车辆500余台次,清运垃圾5000余立方米,并在每周四上午集中清理市区大件垃圾。

加大环卫基础设施设备财政投入。2018年新建道路公厕16座,改造公厕9座,开放沿街单位公厕216座。截至目前,市区道路公厕数量已达426座(含沿街单位开放公厕216座),极大满足了市民的如厕需求,基本解决了市区“如厕难”问题。为方便市民如厕,还对市区沿街24座道路公厕进行了亮化,加装了LED轮廓灯,点亮了“公共卫生间”门头字,对近两年新安装的18座移动公厕进行了美化亮化,新制作了200个道路公厕太阳能指示牌,近期将安装到位,沿街免费开放的单位公厕正在制作标识牌。加大垃圾处置,缓解“垃圾处理难”问题。2017年市政府投资1357万元,对岗上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了封场,并启动了锦江集团先行代建的三门峡市(陈宋坡)垃圾资源化分选干化+填埋场,今年2月9日一期填埋场建成投入使用,目前已接收垃圾4万余吨;正在建设的观音堂垃圾焚烧发电场,占地约120亩,计划总投资约6.8亿元,建成后将服务三门峡中心城区及周边150公里半径范围内的乡(镇)。

按照国家垃圾产业化发展要求,借鉴先进地区经验, 2017年4月启动城乡环卫一体市场化改革工作,2017年8月市政府第五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三门峡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实施方案》,项目采用PPP模式进行,市城管局负责具体实施。三门峡城乡环卫一体市场化包括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综合清扫保洁和生活垃圾收运两个方面内容,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方面涵盖了湖滨区、陕州区、商务中心区、开发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义马市、渑池县、灵宝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年处理垃圾47.45万吨。

大挑战,大变化。市城管局与时俱进,坚定果敢,大胆作为,攻坚克难,锐意进取。今后,随着文明城市创建的不断深入,城市管理力度将不断加强,城市的面貌也将日新月异,会有越来越多的市民群众从城市管理工作中找到更多的幸福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