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奇樹有魚創始人董冠傑:用產品思維重新定義網絡電影

從初生到茁壯,從低谷到蓬勃,歷經5年發展,網絡電影大浪淘沙、高速增長,進入全方位探索和創造的市場新格局。千帆競渡,百舸爭流,行業頭部公司生態幾何?

成立於2015年底的奇樹有魚,在創始人董冠傑的帶領下,憑藉對“互聯網+”內容的精準判斷和深入思考,以宣發入場,在短時間內以“網大第一宣發品牌”躋身於行業領先地位。隨著網絡電影市場發展,奇樹有魚逐漸向上遊佈局,在內容上堅持走精品化路線,不僅用精品IP戰略打造出《四大名捕》《牧野詭事》等系列優秀作品,整體提升網絡電影製作水平,更實現了票房數據、題材創新和綜合水準質的飛躍。

同時,奇樹有魚出品的網絡電影的平均盈利率也很高。董冠傑說,他們百分之七十的項目基本是盈利的,並且,奇樹有魚2018年公司業績也完成了百分之二百的增長。

專訪奇樹有魚創始人董冠傑:用產品思維重新定義網絡電影

▲董冠傑 奇樹有魚創始人&CEO

2019年,面對網絡電影風雲突變的市場環境,內容公司要如何提前佈局,深耕市場?奇樹穩步走來背後的戰術方法論有哪些?董冠傑是一個怎樣的掌舵者和領路人?他對於未來網絡電影市場又有著怎樣的獨到見解?帶著這些問題,麻辣魚獨家對話奇樹有魚創始人&CEO董冠傑,共話奇樹奇景。

產品思維是奇樹的底層基因


在奇樹有魚之前,互聯網出身的董冠傑2006年就創辦了國內最早的秀場直播平臺呱呱視頻。對於“先鋒型創業者”的美譽,他微微一笑,帶著山東人的敦厚爽直,表示其實自己的很多愛好和做過的事情,都是比較超前的。

“1999年,我應該是中國第一批玩戶外的,那時就是一個非常狂熱的戶外運動愛好者”。董冠傑說,中國五大沙漠自己穿了三個,十大徒步項目全都去過,“骨子裡就是一個比較喜歡冒險的人”。

以“互聯網產品經理”身份二次創業,董冠傑帶著百億甚至千億市值的更大目標,基於自己對文化內容的愛好,做了充分的市場調研,他想在移動互聯網端找到有成長性,未來市場空間足夠大的藍海產業。董冠傑發現,隨著手機硬件設施的完善和國民對精神食量的硬性需求,互聯網文化娛樂行業具有極大的成長空間。

專訪奇樹有魚創始人董冠傑:用產品思維重新定義網絡電影

▲奇樹早期以《末代天師》等代表性宣發作品入局網絡電影市場

更重要的是,董冠傑說,做直播產品時對流量變現有著敏銳感知。他於是創立奇樹有魚以流量導入的宣發方式入場網絡電影市場。這就決定了,奇樹有魚自誕生之初就有著互聯網產品思維的基因。

比如,奇樹把內部自有的短視頻資源矩陣作為網絡電影的宣發渠道和陣地。董冠傑向麻辣魚介紹說,經測試,短視頻的用戶向長視頻轉化,比在其他的文字、圖文轉化率上要高很多。通過高頻次,大量級的生產模式聚集用戶,從而給網絡電影長視頻加成賦能。

另一方面,奇樹在2015年底就大力投入,“三十多號研發人員熬了3年”,自主開發“魚眼數據平臺”,主要通過抓取用戶興趣點、瞭解用戶需求,並據此來反哺創作,在用戶和產品思維導向下,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用戶對內容決策的影響力。

“數據可以指引你看到市場的需求,對於公司在題材選擇、營銷策略上有著關鍵的指導作用。”無疑,董冠傑對C端用戶關係的理解以及內容生產目標和機制上有著更為明晰的規劃。


專訪奇樹有魚創始人董冠傑:用產品思維重新定義網絡電影


▲“魚眼數據平臺”為影片製片助力

回首幾年發展之路,董冠傑總結,奇樹有魚2016年專注做網絡電影的宣發,2017年以出品的方式參與一些項目,2018年做到項目主控,就這樣一步步按照自己的節奏,今年則是奇樹有魚的爆款電影突圍年。

而要突圍精品,無疑意味著更大的投入以及分賬未知的狀況。董冠傑則更關心的是,“這個行業總是要發展的,我們在前五年不要考慮賺錢的事情,更不能把賺錢作為第一目標。天天想著賺錢,行業就會越做越小,而應該是儘量擴大它,不消費這個行業。”

數據成就奇樹“爆款方法論”


“我不是最會融資的,我是最會做產品的人”。相比於互聯網的融資派打法,董冠傑定位自己是更會做產品的掌舵者。

而要如何保證高成功率?董冠傑一語中的,“成功是可以複製的”。

“做事情一定要有方法論,而不是拍腦袋。”說到興起,董冠傑侃侃而談,他表示,奇樹的核心競爭力就在於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論:怎麼才能用比較合適的預算做比較合適的題材,能拿到比較合適的票房。“做項目時不能太感性,太粗放,需要的是對全流程,對數據和整體標準化的控制”。

他繼而補充道,“我不能說靠感性判斷就一定會失敗,感性也會成功,但感性能成功一百次嗎?我們要的就是不斷成功,不斷複製。”董冠傑說,在這個概念設想裡,甚至於換一個沒有那麼懂電影的人,按照方法論做,也八九不離十,“就是可複製”。

專訪奇樹有魚創始人董冠傑:用產品思維重新定義網絡電影

▲奇樹出品的由超級IP《沙海》衍生而來的網絡電影之《蚌人》

在董冠傑看來,首先,做網絡電影的項目題材要正確。“靠什麼來保證題材正確?靠數據”,他自信直言,爆款不見得是數據出來的,但是高成功率一定是從數據出來的。而如果同樣是武俠題材,裡面有什麼元素最能打動用戶,通過數據,判斷可以更精準。

基於這種數據基礎上嚴謹的評估機制,“爆款,其實就比較容易能做”。

為什麼說容易?因為“爆款它是有時效性的,現在容易不代表未來容易,(現在容易)是在於目前市場還屬於飢渴狀態,好內容太少,競爭太少。”而這個紅利期還有多遠?董冠傑定了定,“至少明年,爆款方法論還是可以做到的。”

這套“爆款方法論”就是,對於網絡電影來說,古裝、動作、魔幻題材就比犯罪、刑偵、都市愛情更受歡迎;其次,爆款需要有經典“三幕式”的敘事結構,其實不太需要自創敘事模式,而是做在這個題材下元素的疊加;再加上故事裡有比較鮮明的人設。

專訪奇樹有魚創始人董冠傑:用產品思維重新定義網絡電影

▲《四大名捕之入夢妖靈》是奇樹2018年的重要作品

董冠傑也特別強調,在網絡電影整體制作水平上升到差不多層次的當下,好的製作就是一個基礎標準,而導演講故事的能力和根據題材不同需要疊加適合的演員就是爆款與否的一個很重要因素。

他認為,現今網絡電影和院線電影眼見的較大區別點就是導演敘事能力和指導演員演戲的能力,這兩方面是未來網絡電影需要大力加強的地方。

正如董冠傑自我剖析,“我是產品經理出身,一直在這個行業找規律和方法論:怎麼能持續不斷地產生爆款,把一個不確定的事變成確定,是我一直在摸索的方向。”

網絡電影成中堅力量指日可待


在網生內容領域深耕多年,董冠傑經常免不了被問何為“網感”。“就是個偽命題,前幾年拿來忽悠人的”。董冠傑乾脆而直白,他說,“網感”說白了就是對用戶的理解,理解夠深刻,實際就意味著你要更貼近用戶,尤其對年輕受眾需求的挖掘,“我是做互聯網的人,反而沒有‘網感’這個執念,互聯網只是工具,你需要的還是理解用戶”。

隨即他反問,“(被這麼多人喜歡的)《大江大河》有網感嗎?”,董冠傑仔細分析起來,《大江大河》每集40分鐘,至少會設三個高潮點時時牽著觀眾走,這就是故事講得好,“而這其實也是網感。”


專訪奇樹有魚創始人董冠傑:用產品思維重新定義網絡電影



而隨著網生內容的日漸蓬勃和大眾生活節奏的加快,電影院觀影成了時間奢求,網絡電影卻以自身優勢為用戶提供了更便捷的觀影方式,多元化題材也更多滿足觀眾喜好。但另一方面,相比網劇、網綜早早摘掉了粗製濫造的標籤,網絡電影始終在差評邊緣徘徊。

在董冠傑看來,造成差評的根本原因是網絡電影的投入不夠,而平臺更不願意兀自買斷版權獨自扛風險,“燒錢(的生意)能燒多久?只有to C端的用戶付費才是真正持久的商業模式”。言及於此,董冠傑語氣更顯堅定。

而5歲的網絡電影遠不僅僅滿足於單片5000萬的分賬票房,董冠傑直言天花板還為時尚早,“還有很多互聯網用戶未被挖掘,現在整體的付費率還不到20%,人口紅利,市場紅利都有極大空間。”


專訪奇樹有魚創始人董冠傑:用產品思維重新定義網絡電影


▲奇樹與少林寺達成合作,打造“少林網絡電影大世界”

看準這塊蛋糕,也有越來越多傳統的影視公司和人才隊伍不斷涉水網絡電影市場,董冠傑更自認是好事,“目前市場的競爭嚴重不夠,而且從業公司太少。”在他看來,兩方各自都有優勢,可以互相學習,最後在競爭中把市場做大,才能給用戶貢獻更好的內容。

而現今,奇樹有魚秉持著用戶付費才是平臺和製作方雙贏的未來信念,全面佈局視頻內容付費新時代。未來,網絡電影規模效應越來越明顯,市場更向精品化快速迸發,隨著網絡電影頭部內容的吸金能力越來越強,網絡電影將是中國電影市場不容小覷的一股中堅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