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兔如风,丝路千年!甘肃博物馆镇馆之宝:驿使图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很高兴给大家分享一些博物馆馆藏国宝的故事,本期是第十三期,本期我们聊一下甘肃博物馆馆藏的国宝:

驿使图魏晋画像砖;这也是央视《国家宝藏》的重点介绍对象。

赤兔如风,丝路千年!甘肃博物馆镇馆之宝:驿使图

驿使图

一、羊倌

1970年,家住嘉峪关市新城乡新城村三组的牧羊人张书信和平常一样把羊群赶到一个视野开阔的地方,准备找个沙丘躺下睡一会,结果发现身后的沙堆有一个不大的“无底洞”。

回家后,他将此事告诉了同村的好友。二人于是决定挖一下这个神秘洞穴。 第二天一大早,张书信与同伴赶着羊群,带着辘轳、绳索、竹筐、铁锨等工具,径直向那个“无底洞”赶过去。

经过两天的挖掘,张书信终于进入洞底,发现洞底竟是一个用灰条砖砌成的合葬墓,除了一些他从未见过的“图画砖”,墓室早有人捷足先登。沮丧的张书信不甘心空跑一趟,将垒墓室用的灰条砖拉回家垒筑了猪圈墙。

赤兔如风,丝路千年!甘肃博物馆镇馆之宝:驿使图

墓葬前室

二、发现

“张书信发现一座古墓葬想盗墓发财”的消息在村里不胫而走,这个羊倌不但没捞到宝物,反而成为村里“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典型。

这个消息被时任嘉峪关市文教局副局长的焦炳琨知道后,即组织和带领有关人员到墓葬现场进行勘察,并迅速上报。此后不久,中国历史博物馆派专家赴嘉峪关进行实地勘察。

专家们吃惊地发现,在这片近13平方公里的戈壁滩上,分布着魏晋时期的古墓葬1400多座。距今已经有1600多年的历史,更令人惊奇的是,部分墓室内壁垒砌的灰条砖上刻画的彩绘壁画是以前没有见到过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国内罕见。

赤兔如风,丝路千年!甘肃博物馆镇馆之宝:驿使图

宴饮图

三、国宝

1972年4月起至1979年期间,这片被命名为“新城魏晋墓葬群”的古墓群经过7次大规模的发掘,共出土壁画砖700余块,有“世界最大的地下画廊”之称。

其中,在5号古墓中出土了长120厘米、高45厘米的大型砖壁画《出巡图》,该壁画图气势恢弘,画面阵容庞大,其价值在魏晋墓所有出土的随葬文物中位居榜首。5号墓同时出土的《驿使图》,后来被当作中国邮政标志的样本。

赤兔如风,丝路千年!甘肃博物馆镇馆之宝:驿使图

出巡图

四、驿使图

《驿使图》画像砖砖长35厘米,宽17厘米。画像砖为米色底,黑色轮廓线,上绘一信使,头戴黑帻,着皂缘领袖中衣,左手持棨传文书,跃马疾驰;马身涂黄色,上有红色的斑块。

我们可以看到画师寥寥几笔就勾勒出驿使手持文书,胯下红鬃烈马四蹄腾空的形象;但是驿使面部中唯独没有画上嘴巴,这是因为驿使讲究的是速度和保密,没有画嘴巴就是说明驿使这份工作最重要的一项就是:保密!

赤兔如风,丝路千年!甘肃博物馆镇馆之宝:驿使图

驿使图

《驿使图》的出土刷新了我国古代邮驿的形象记录,这块看似随便绘制的砖头已经成为我国最早的古代邮驿形象资料。

1982年,在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原邮电部选中“驿使图”为图案,专门单独发行J85《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纪念小型章一枚,用以纪念这一集邮文化界的盛事。“驿使图”也成为中国邮政的象征。

赤兔如风,丝路千年!甘肃博物馆镇馆之宝:驿使图

纪念小型章

1994年,中国邮政储蓄发行了首款全国通存通兑银行借记卡性质的储蓄绿卡,卡面亦选用“驿使图”,许多朋友应该都是这张卡的用户之一。

赤兔如风,丝路千年!甘肃博物馆镇馆之宝:驿使图

邮政绿卡

五、意义

在嘉峪关魏晋墓葬群中发现的画像砖均是一砖一画,笔法简练,形象生动,系统地反映了魏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俗、科技等方面的内容,其绘画以中国传统的写实手法为主,早于

莫高窟艺术,填补了魏晋时期绘画艺术的空白 。

赤兔如风,丝路千年!甘肃博物馆镇馆之宝:驿使图

畜牧图

​魏晋时期的绘画艺术正处于一个承前启后的发展阶段,魏晋墓葬群和砖壁画的发现,无疑给当代提供了研究历史文化和绘画艺术的实物资料,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欢迎大家关注甘肃博物馆哦!

我说以史为鉴,每天都要靠谱的历史故事,欢迎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