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龙鱼“游向”A股,背后千亿商业帝国曝光!

金龙鱼“游向”A股,背后千亿商业帝国曝光!

金龙鱼要在A股IPO了。

最近,上海证监局披露的信息显示,益海嘉里金龙鱼粮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正在接受上市辅导,将在A股独立上市。

金龙鱼“游向”A股,背后千亿商业帝国曝光!

丰益国际集团在华全资子公司

公示信息显示,益海嘉里金龙鱼成立于2005年6月17日,注册资本为48.79亿元人民币,主营业务主要是将油籽、谷物、食用油、棕榈油和月桂酸油加工成高品质食品(食用油、大米、面粉等)、饲料原料(豆粕、米糠等)和油脂化学品,属于粮油食品加工业。2016年以来,益海嘉里的主营业务没有发生变化。

股权结构方面,益海嘉里金龙鱼总共有两位股东,控股股东为Bathos Company Limited,持有99.99%的股权。Bathos是一家注册地在香港的私人公司,成立于1990年8月7日,注册资本为381.22亿港元。

另外,上海阔海投资有限公司持有0.01%的股份,法定代表人为郭孔丰。根据辅导机构的初步调查,益海嘉里金龙鱼无实际控制人。

官网显示,益海嘉里金龙鱼是丰益国际在华投资的全资子公司,知名的小包装油生产商之一。在中国境内,益海嘉里在35个城市设有110多家企业,在大型货运枢纽附近建立61个生产基地。

益海嘉里的生产、销售和物流网络,覆盖中国多个省、市、自治区,产品涵盖小包装食用油、大米、面粉、挂面、调味品、牛奶、豆奶、餐饮用油、特种油脂、油脂化工等10大领域。

根据官网介绍,益海嘉里是华侨郭鹤年及其侄子郭孔丰共同执掌的新加坡丰益国际集团在中国大陆投资的一系列农业和粮油加工贸易业的统称,旗下拥有“金龙鱼”、“欧丽薇兰”、“胡姬花”、“香满园”、“海皇”、“丰苑”、“金味”、“锐龙”、“洁劲100”等知名品牌。

金龙鱼“游向”A股,背后千亿商业帝国曝光!

金龙鱼的母公司丰益国际有限公司成立于1991年,是综合型农业集团,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棕榈油供应商之一

2017年丰益国际在中国的收入为223.92亿美元,占丰益国际2017年总收入的比例达到51%。

2019年2月21日,丰益国际发布了2018年的财报,公告显示丰益国际的年营收为444.97亿美元,同比上升2.1%,核心净利润为13.04亿美元,同比上升27.4%。

2018年丰益国际加强了在越南和中国的投资,中国的业务约占丰益国际全球营业额的55%。

金龙鱼“游向”A股,背后千亿商业帝国曝光!

在中国当前的食用油市场中,小包装食用油只占20%左右的比重,剩下的80%左右仍然是散装油。反观新加坡和日本等国家,小包装食用油已经占当地食用油市场销售的50%-60%。可见中国小包装食用油的市场潜力还是非常巨大的。

从具体数据来看,丰益国际在国内市场的收入占比和业务占比都较大,国内市场几乎成为稳定丰益国际业绩的重要因素之一,那么金龙鱼选择在A股上市也就不难理解了。

漫漫上市路

其实,早在十多年前,丰益国际就曾考虑将中国的业务打包上市。

2007年左右,丰益国际曾传出希望推动在华业务在上海或香港上市的想法。2009年这个计划有了具体进展,丰益国际想要分拆中国业务奔向香港市场,当时拟分拆“金龙鱼”、米面等食品业务以及日化业务等,IPO计划融资30-40亿美元。不幸的是香港当时正遭遇金融风暴,融资无法达到预期,因此被搁置。

针对最新的分拆上市计划,丰益国际首席财务官Ho Kiam Kong在2017年曾表示,中国区业务独立上市进展顺利,2018年年底,中国区业务会重组为一家独立的公司,如果中国主管部门允许,计划2019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丰益国际在2017年的年报中也透露,公司在2017年5月宣布了在上交所上市的意向,并且公司已经基本完成了业务的内部重组,还将继续致力于上市准备工作。

具体来看,在提交IPO辅导备案之前,金龙鱼动作频频,调整不断。

工商资料显示,益海嘉里投资有限公司在2018年3月发生了投资人变更。原来,益海嘉里由丰益中国(百慕达)有限公司100%持有,而在2018年3月19日,股东变为了一家名为Bathos Company Limited的企业,类型也从外国法人独资,变为台港澳法人独资。

另外,2019年1月31日,金龙鱼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名称由益海嘉里投资有限公司变更为益海嘉里金龙鱼粮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同时,公司的部分董事、监事和经营范围以及注册资本也都发生了变更。

金龙鱼“游向”A股,背后千亿商业帝国曝光!

可见,对于此次在A股IPO,金龙鱼已经做了一系列充分的准备。

不过,即使益海嘉里接受上市辅导,这仅仅是金龙鱼踏上A股上市路的第一步。

金龙鱼想要登陆资本市场,需要经历“改制阶段”、“辅导阶段”、“申报阶段”和“股票发行及上市阶段”等。就目前而言,益海嘉里处于辅导阶段,按照相关规定,上市辅导期原则上不得少于3个月

辅导阶段结束后,辅导公司还要进行IPO相关准备,并向证监会提供申报材料。此后还需要预披露资料、披露资料、发审委审核、路演等流程,股票才能正式发行。

一般而言,从申报到正式上市需要1到3年的时间。如果按照正常流程,益海嘉里可能无法在2019年上市。

更重要的是,益海嘉里在A股上市并非“板上钉钉”,尤其是在辅导期内,发行人发生重大诉讼或仲裁、三分之一董监高更换等,都可能会导致终止辅导的情况出现。

金龙鱼在中国市场的地位

从产品规格看,食用油包括小包装食用油和散装食用油。其中,小包装食用油是指包装规格在5L以下桶装或瓶装的食用油,主要针对消费者家用市场。

一般来说,厂家对其质量控制的标准远远超过国标,并经过长期产品稳定性试验,以保证产品在保质期内的品质。

在我国食用油行业中,金龙鱼、福临门、鲁花为一线品牌,约占小包装食用油销量的70%。多力、西王、长寿花等品牌为二线品牌。

从整个行业格局来看,第一梯队的品牌以综合性的食用油品类构成为主,金龙鱼和福临门都是由多油种构成的品牌。

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花生油品牌市场份额前三位的分别是金龙鱼占比23.86%、福临门占比16.05%、鲁花占比13.15%。

金龙鱼“游向”A股,背后千亿商业帝国曝光!

其中,福临门属于中粮集团旗下的食用油品牌,2016年已经通过中国粮油控股(0606.HK)登陆港股市场。2017年,中国粮油控股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881.07亿港元、30.42亿港元。

与福临门相比,金龙鱼的组织架构拥有较大优势。因为中粮集团是国有企业,相对而言金龙鱼的市场运营灵活性更强。这也是改革开放到至今,金龙鱼一直稳居粮油行业龙头地位的重要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金龙鱼的母公司丰益国际和市场份额第三的鲁花也存在着资本上的关系。在丰益国际的持股名单中,其持有常熟鲁花食用油有限公司33%的股权,还持有莱阳鲁花浓香花生油有限公司25%的股权。

不过,虽然金龙鱼的地位稳固,但是却面临着食用油产销不振、市场竞争渐趋激烈的大环境。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精制食用植物油产量累计达到5066万吨,同比下滑16.57%。同时,精制食用植物油销量累计为4857.5万吨,同比下滑17.00%。这是全国精制食用植物油累计产销量连续三年下滑。

金龙鱼想变成中国公司

近年来,国内舆论对于外资粮油企业垄断中国市场的担忧不绝于耳,国家发改委也对此发布了一系列扶植本土粮油企业的政策,对外资企业进行限制。

一定程度上来说,如果益海嘉里能在国内上市,将会使企业更加“本土化”,有利于其中国业务的稳定发展,减少在国内进一步扩张时可能遇到的政策阻力。

益海嘉里的相关负责人也表示,金龙鱼要在国内上市,融资并不是主要目的,最重要的是上市之后,金龙鱼便能顺理成章地变身成为一家地地道道的国内企业,摆脱“外资”的称号和限制。

另外,金龙鱼加速上市步伐,不仅是为了转变企业身份,还有与另一家巨头中粮集团竞争的目的。目前,中粮集团旗下的中粮国际也正在筹备上市,计划2019年登陆香港资本市场。

在中国食用油市场上,益海嘉里和中粮已经形成了

双寡头的竞争局面,如果益海嘉里顺利在A股市场挂牌上市,很可能成为市值最高的粮油类上市公司。

金龙鱼的大老板:郭鹤年

金龙鱼“游向”A股,背后千亿商业帝国曝光!

公开信息显示,丰益国际集团及其全资子公司益海嘉里集团由郭鹤年家族持有,郭鹤年是马来西亚华裔,他的商业版图渗透至世界各地,经营业务从粮油糖业到金融、酒店、地产、矿产、商贸、船运等。

最初,郭鹤年继承了家族企业东升公司,经营大米、面粉、豆类、食堂等食品。通过多年的积累,郭鹤年掌握了马来西亚糖业市场的60%份额,成为“亚洲糖王”

1970年代,郭鹤年将商业重心转移到了香港,在香港成立了嘉里集团,兴建了香格里拉酒店。目前,香格里拉酒店集团拥有以及管理的酒店和度假酒店超过100家,范围覆盖亚太、北美、中东和欧洲等地区。于是,郭鹤年又有了“酒店之王”的称号。

同一时期,郭鹤年在香港还曾收购了香港英文报《南华早报》,并曾入主香港无线电视,成为举足轻重的传媒大亨。

郭鹤年与中国内地的交集,并不是只有金龙鱼那么简单。1984年,郭鹤年斥资5亿美元,在北京长安街兴建国贸中心,这是当时外资在中国的最大一笔投资。国贸中心实行“只租不卖”的模式,可出租面积约为110万平方米。现在,郭鹤年每年从国贸中心收租超过50亿。

金龙鱼“游向”A股,背后千亿商业帝国曝光!

目前,郭鹤年家族已经在马来西亚、新加坡、中国香港多地拥有多家上市公司,香格里拉(亚洲)、嘉里物流、丰益国际等。在2018年《福布斯》发布的“全球亿万富豪榜”上,郭鹤年以148亿美元连续13年蝉联马来西亚首富,在全球排名第96位。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Sina理财师”微信公众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