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不在意但不能不瞭解,那些銀行裡的 “坑”——小微企業貸款

小微企業是小型企業、微型企業、家庭作坊式企業、個體工商戶的統稱。近年來,國家從稅費減免、金融扶持、補貼政策、科技創新等各方面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扶持力度。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銀行作為金融扶持的一個重要渠道,到底是怎樣做的呢?

可以不在意但不能不瞭解,那些銀行裡的 “坑”——小微企業貸款

事實上,從銀行經營的角度來講,扶持小微企業其實並不是一個好的選擇。首先,小微企業融資會面臨諸如財務制度不健全、還款風險較大、經營不穩定等諸多問題,而這些問題都是銀行公司類貸款審批關注的重點,因此,有一大批急需金融扶持的小微企業被銀行拒之門外,無奈之下只能向地方銀行或小貸公司申請高息貸款。國家給予的小微企業金融扶持政策實際並沒有惠及最需要的小微企業主。那麼銀行的小微企業貸款都貸給了誰呢?

根據財務部下發的《關於印發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的通知》,小微企業劃分標準中工業、零售業、交通運輸業、倉儲業、郵政業等行業規模劃分除了與自身經營收入有關外,還與企業員工人數相關,這就會導致這些行業中的一部分企業儘管經營情況良好,營業收入已達到中型企業以上標準,但因員工人數較少依然被劃分為小微企業,而這一類優質小微企業就是各家銀行爭搶完成小微企業扶持任務的目標。銀行為這類企業發放貸款,不僅信貸資金風險有保障,而且還可以營銷代發工資、企業網銀、理財等一些衍生產品,提高企業對銀行的綜合收益,可謂一舉多得。因此,受實際經營情況約束,銀行的金融扶持小微企業融資只提供給了那些經營已經達到一定規模的小企業,作為剛開始起步創業的公司資金都是來源於個人貸款、信用卡或政府創業貸款,這些公司很難從銀行渠道獲得資金支持。

儘管近年來各家銀行針對小企業金融扶持推出了很多產品和政策,如小微企業互聯網貸款、小微企業信貸業務一站式審批等等,但是基本都是換湯不換藥,很難在全系統範圍內落實。個人認為,銀行作為一個“嫌貧愛富”的機構,很難自主在小微企業金融扶持上有所作為,小微企業金融扶持還需政府出面兜底,保證了銀行基本利益後,銀行才會真正站在客戶需求的角度去考慮問題。

下一期將開始為大家解讀銀行裡的員工每天都在經歷些什麼?請大家持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