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問此人:大清真的要亡?此人說:最多50年,結果句句應驗

作為晚清名臣,曾國藩在政治、軍事、文化等領域都有很高的建樹。如果沒有曾國藩倡導的洋務運動,晚清的軍備必然落後西方一大截,如果沒有曾國藩組建的湘軍,太平天國運動不可能被鎮壓,清朝的壽命可能會再縮短几十年。

曾國藩一方面竭盡全力想要拯救這個垂危的王朝,另一方面又始終對這個王朝的命運憂慮不已。在閒暇時,曾國藩常常與自己親近的幕僚聊天,一起探討和分析這個國家未來的走勢。趙烈文就是曾國藩最信任的幕僚之一,因為他在軍事、經濟、醫學、佛學和易學等領域頗有造詣,因此多年間都是曾國藩重要的機要幕僚。

有一次,曾國藩聽聞京城民風不好,大街上有很多乞丐,有些乞討的婦女甚至未著寸褸,還有人肆無忌憚地在夜間公然持著火把,攜帶器仗,進行搶劫,可見百姓生活有多窮困,再加上國庫空虛,只怕很快就會爆發危機,因此他問趙烈文自己應該怎麼做才能改變這種狀況。

趙烈文回答:“古語有云,天下之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現在朝廷並未完全腐壞,短時間內國家並不會有大的危機。但估計五十年之內,朝廷必會垮臺,之後的一段時間則會出現群雄割據,地方勢力各自為政的狀況。”

曾國藩問此人:大清真的要亡?此人說:最多50年,結果句句應驗

這樣的回答讓曾國藩的心情更加沉重了,他想了許久又問:“如果國家出現危機,會不會出現像宋朝那樣政權南遷,南北分而治之的狀況呢?”顯然,曾國藩並不同意趙烈文的觀點,他還是覺得朝廷並不會真的走到那一步。

但趙烈文的回答打破了他的幻想:“大清與南宋和東晉不一樣,並不會甘心在某個地方苟且偷安,只怕一旦出現大的問題便會徹底傾覆。”

曾國藩繼續反駁道:“本朝君王大多德行純正,應該不至於會到如此境地。”

趙烈文又回答道:“當年,清朝軍隊趁著李自成滅掉明朝的大好時機入關,並沒有經歷過任何艱難困苦,入關後,因為忌憚漢人人數遠遠多於滿人而對其大肆屠殺,雖然康熙、雍正、乾隆三位君王德行純正,但是三朝盛世已經是對他們最好的回報,後來的君王就更加不能彌補當年的殺孽了。”

曾國藩問此人:大清真的要亡?此人說:最多50年,結果句句應驗

說到清軍入關和開國時的舊事,曾國藩實在是無法反駁了。沉默良久後,他才忍不住感嘆道:“我現在每天都盼望著可以死在清朝徹底覆滅之前,因為實在是害怕看到那一刻。”

在與趙烈文交談和辯論的時候,曾國藩對清朝的看法一直是很複雜很矛盾的。理性佔據上風的時候,曾國藩會認為既然朝中已無君子,混亂不堪,那麼朝廷必然命不久矣。但感性佔據上風的時候,曾國藩又還是心存幻想,認為至少恭親王為人精明,太后處事果斷,清朝還是有希望的。

但趙烈文的想法卻一直十分堅定,他認為恭親王只是小事聰明,大是大非上卻只會投機取巧,太后確實很果斷,但是這樣的果斷如果被小人利用,反而會比平庸之人造成更大的危機。到了現在這個地步,想要憑藉一兩項改革措施來挽救整個大清朝,成功的幾率簡直微乎其微。趙烈文還說:“現在這種不痛不癢的政策已經沒用了,但恭親王和太后都沒有做出根本性的改革的魄力,所以清朝顯然已經無藥可醫。”

曾國藩問此人:大清真的要亡?此人說:最多50年,結果句句應驗

後來,曾國藩仕途更加順遂,還升任了直隸總督,站在更高的位置後,他的眼界也更廣了,他親眼看到並感受到了大清骨子裡的沉痾和腐敗,也終於不得不承認趙烈文的看法才是對的。

當時,皇上太過年幼,朝政完全被太后把持,朝中的大臣又都只知諂媚討好太后,根本不為百姓考慮,民間到處都是饑荒,百姓苦不堪言,失去了民心的朝廷確實像趙烈文早年說得一樣,已經無藥可醫。趙烈文都能夠看清大清的命運,皇位之上的人卻還對此懵懂不知,就算有曾國藩這樣忠心耿耿之人,確實也是於事無補。

曾國藩問此人:大清真的要亡?此人說:最多50年,結果句句應驗

後來發生的事大家都知道,趙烈文對大清命運的預測確實很準確,清朝在兩人長談約五十年之後徹底滅亡,而後進入了很長一段時間的軍閥割據時期。當然,此時的曾國藩和趙烈文早已離世,沒有親眼看到這一幕對憂國憂民的曾國藩來說或許真的是一種安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