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真實親子教育案例,手把手教你建立起孩子的安全感

“我家寶寶和小朋友玩得很好,唯獨就在老師和其他成人面前結結巴巴,滿臉通紅說不出話”,“他自己在客廳玩兒的挺開心的,可是一旦你離開他的視線,他就開始哭鬧,非要找媽媽”,“孩子總是與小朋友起衝突,喜歡打人”。有很多寶媽應該都遇到過這樣的問題,而這些問題的核心點就是關於安全感的問題。大家越來越重視安全感的問題,源於安全感的建立將決定孩子一生的發展,但是我們需要正確認識什麼是安全感,而不是把所有問題歸結於安全感的原因,否則並不能對症解決問題。

三個真實親子教育案例,手把手教你建立起孩子的安全感

埃裡克森的人格發展階段理論中,認為孩子第一個階段的危機就是信任和懷疑。這一階段的主要影響來源於母親,如果這個階段父母可以滿足孩子的需要,孩子就可以產生最初的安全感,如果他們的母親拒絕他們需要,孩子就會形成不信任感。所以信任是建立安全感的關鍵,有安全感的孩子會比較獨立、自信,與他人能友好相處,也更容易感受到快樂。而童年缺失或缺少安全感的孩子容易自卑、敏感、多疑,不太善於與他人建立關係。

那麼如何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呢?下面我們就通過三個真實案例來演示。

三個真實親子教育案例,手把手教你建立起孩子的安全感

1、孩子面對權威型或者陌生人群,不愛說話,家長不要覺得丟臉,而強制性的要求孩子必須打招呼、必須滿臉笑容。反而是可以蹲下來撫摸孩子,詢問孩子害怕的原因是什麼。這種撫摸孩子具體的行為,會讓他在生理上提升安全感,詢問緣由並加以分析的行為,會讓孩子找到自己不合理的信念有哪些,以及我到底應該怎麼做才是好的。

三個真實親子教育案例,手把手教你建立起孩子的安全感

2、不斷尋找媽媽的孩子會以為,媽媽一旦離開,身邊的環境和人群會對自己造成傷害,而事實上並不會有危險。媽媽可以先嚐試讓家中其他的成員來替換自己,一邊讓孩子脫離依賴母親的習慣,二是讓孩子意識到,其他人也是可以成為自己依賴的角色,再者家長可以慢慢的嘗試讓孩子一個人存在一個空間內。但是需要提前向孩子表達自己要去哪裡、要辦什麼事情、多久會回來,讓孩子在時間和事件上,有一個明確的認知。反而是那些突然間消失的母親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不安全感。

三個真實親子教育案例,手把手教你建立起孩子的安全感

3、同樣對於用暴力來解決問題的孩子,家長需要先自省家裡的環境氛圍裡,是不是有暴力成分存在。父母間開玩笑打鬧,在孩子的眼中會變成,我打你是鬧著玩的表現。或者說,是不是對孩子實行打罵、指責的教育方式,讓孩子認為只有暴力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辦法。

今天的內容就分享到這裡,歡迎你們在評論區留言,教給大家更多的育兒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