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出视线的年画:有人靠送财神,几天成了万元户

淡出视线的年画:有人靠送财神,几天成了万元户

贴年画

每到过年的时候,就会有人感叹年味越来越淡。年味的失落,主要是由于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每天都像过年,过年也就乏了味。但是,富足的生活挡不住我们对物资贫乏的童年时代过年的怀念。我们念念不忘的,其实是那些能够增添过年气氛却愈走愈远的传统节目。比如以前寻常百姓家随处可见的年画,已经淡出了人们视线许多年,如今踪迹难觅。

在我老家湖南邵东,贴年画曾是各家各户必不可少的习俗。每到过年之前,上门送财神的人络绎不绝。所谓送财神,其实就是卖年画。为给来年讨个好兆头,即使是生活拮据的人家,对于年画也是来者不拒。一张薄薄的年画,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淡出视线的年画:有人靠送财神,几天成了万元户

年画《财神爷》

记忆中的年画,出镜率最高的是财神爷。过年接财神的习俗据说始于唐代。当时京城长安有一名叫王二狗的商贩,早年以贩卖淄州丝绸为主业,利润微薄。有一天,王二狗去淄州进货,在客栈遇盗,财物尽失。王二狗遭此打击,万念俱灰,仰天长叹“天不助我”之后,欲悬梁自尽。冥冥之中看见一位老翁,锦衣玉带,头戴朝冠,身穿红袍,白脸长须,温文尔雅,左手持“如意”,右手捧“元宝”。此乃传说中的财神——财帛星君。星君说:“你将来会大富大贵,岂可轻生!你没听说淄州出产琉璃吗?”说完留下一枚元宝飘然而去。王二狗于是以这块元宝为本钱,从事建筑装饰材料琉璃的贩运。没想到经营琉璃的利润十分丰厚,才几年就成了长安首富。发了财的王二狗,觉得改变自己命运的是财帛星君所赐的那块元宝,于是改名王元宝。王元宝还出资在长安城里修建财帛星君庙,并于每年正月初五抬财神巡游大街小巷,由此形成了接财神的习俗。中国民间供奉的财神版本众多,据说一共有九路财神,不仅有大财神、正财神,而且有文财神、武财神。虽然无法确认儿时所见年画中的财神究竟是哪位,但老家一带流传的财神故事大多以财帛星君为原型,而且年画中的财神也比较符合传说中财帛星君的外貌特征。其实,民间接财神的目的是求财,至于是哪位财神送财而来,人们并不在意。

淡出视线的年画:有人靠送财神,几天成了万元户

年画《门神》

门神是年画题材的另一大主角。门神图案各式各样,其中以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人持剑的画像居多。门神的来历亦源于唐代。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将军得知后,第二天夜里披甲戴盔守候在唐太宗身旁,果然风平浪静。但长期让两位将军守夜也不是办法,唐太宗于是让人把两位将军的画像贴在宫门上。自此,鬼怪销声匿迹。这一习俗于是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淡出视线的年画:有人靠送财神,几天成了万元户

年画《老鼠娶亲》

除了财神和门神,以民间传说为题材的年画亦流传甚广。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幅《老鼠娶亲》年画。图案是一群老鼠抬着花轿迎亲的场面,前面有老鼠鸣锣开道,骑马的老鼠新郎和坐轿的老鼠新娘跟随其后,队伍中还有顶灯、打彩、吹乐和运送礼物的老鼠,各司其职。不料有一只猫守候在老鼠队伍前方。虽然年画的画工比较粗糙,但画面实在妙趣横生。老鼠是一种受人憎恶的动物,一向难登大雅之堂,为何成为了年画的题材?民俗专家的解释是,老鼠繁殖能力很强,《老鼠娶亲》年画可能是为迎合中国人传宗接代、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但图案中还有一只专门捉老鼠的猫,似乎不太好解释。也许,这幅年画并无太多寓意,只是想在辞旧迎新之际给人们增加一点乐趣,表达一种豁达心态。

淡出视线的年画:有人靠送财神,几天成了万元户

年画《西湖借伞》

年年贴年画迎财神的家乡人,生活确实一年比一年好,不知道是不是财神爷的功劳。但可以肯定的是,那些卖年画送财神的生意人,一定赚了个盆满钵满。卖年画是一门投入少见效快收益高的好生意。一张纸质画收费三至五元不等,利润十分丰厚。据说老家有一个村子,每到过年前人人都外出卖年画送财神,有的人只要几天就能成万元户——那时的万元户并不多,足以称为土豪。不过,当年画不再是人们过年的必需品之后,这样的商业机会也就一去不复返了。(文/谢志东)

淡出视线的年画:有人靠送财神,几天成了万元户

年画《年年有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