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年收入千萬的人捐款,是怎樣一種酸爽體驗?

為年收入千萬的人捐款,是怎樣一種酸爽體驗?

撰文丨墨黑紙白

每一個套路時代,沒錢的給住別墅的捐腦、捐款一直都是很流行的,畢竟有點錢的才是最怕消費降級的,沒錢的人根本無所謂。

一、

年收入千萬,卻仍要從普通人手裡扣出20萬?

相關新聞:家住湖北武漢的80後創業女孩李延(化名)不幸患癌,她在輕鬆籌平臺上發起了“20萬元”的籌款項目,短短一天時間便完成了籌款。

然而,有網友向眾籌網站反映:李延有自己的公司,且名下有房有車,質疑她“詐捐”。

3月6日,記者證實,李延發布的病情信息均屬實。對於網友質疑的“公司負責人”“有房有車”,她也直言:基本屬實。

為年收入千萬的人捐款,是怎樣一種酸爽體驗?

對此,楊某表示很委屈,稱眾籌是救急不是救窮。還說自己不想治完病後無家可歸,消費降級。

其在2017年年收入就500萬,2018年則是千萬左右,名下不僅有房有車還準備移民……卻很在乎普通人一點點積攢出來的血汗錢,並稱不願消費降級。

這看起來並不是很奇葩,因為這並不是她一個人這麼做,很大程度上在各個領域裡都有這樣看起來奇葩卻一直在發生的事。

為年收入千萬的人捐款,是怎樣一種酸爽體驗?

開著豪車的乞丐、坐擁一二線城市三套房的羅某人、暴利的街頭捐衣箱……而這還只是最邊緣的套路方式,更深層次的則是不可談的。

有人對此提到了東野圭吾的一句話:“世界上有兩種東西不能直視,一是太陽,二是人心。”

前兩年也特別流行一句話:“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利。”記得不錯的話,在宣傳中我們中國人一直都是最勤勞、勇敢、善良的。

為年收入千萬的人捐款,是怎樣一種酸爽體驗?

也因為這三個標配優點,相應的挖牆腳套路也是頻出不窮的,當社會環境流行消費降級的時候,很多人都開始回味一塊錢方便麵硬啃的滋味。

而不少人則是積極保住自己應有的生活質量,而不是積極的重新去啃方便麵,畢竟還有不少人是從來不知道方便麵是什麼滋味的。

二、

為富不仁已經無法詮釋,個人的思維必須根上時代

老話說這是為富不仁,但在新套路時代裡這樣的認知對於普通人來說是沒有太大的意義的,紙白君以為普通人應該升級認知為:多看多思以免被魚肉。

這也是善良必須有點鋒芒的方式方法,黃四郎說的好:“只有富人帶頭捐了,普通人才會捐。”

這是那個年代的套路了,早已經落伍了而不是被剔除了,而今是進階版的,富人連捐都不用捐的,直接讓普通人肝腦塗地給自己捐就可以了。

為年收入千萬的人捐款,是怎樣一種酸爽體驗?

也許隨著時間的往前推移,大多數人會變得越來越幼稚吧?所以一些小套路就可以套住很多人。

這兩天的新聞還在怒懟趙薇割韭菜,她能割多少紙白君不瞭解,只是從千萬女老闆一天就能從普通人手裡割20萬來看,這都是小韭菜。

對於眾籌的平臺來說,真實情況是怎樣的,好像也並不那麼重要,畢竟沒有人來眾籌也就沒有了平臺的意義。

為年收入千萬的人捐款,是怎樣一種酸爽體驗?

至於平臺本身到底是要為真正需要的人服務的,還是為割韭菜的人服務的,這並不在平臺所關注的方向,經是好的和尚總念歪是最好的推脫語。

老實人總是要接盤或者說捐款的,這應該是對善良最大的褻瀆,也是對老實人最大的提醒,越是不在乎消費質量,也就越容易被套路。

這兩天拼多多又被曝出假貨問題,有些網友留言說:“拼多多是我們窮人的天堂,不需要你們有錢的指三道四。”

為年收入千萬的人捐款,是怎樣一種酸爽體驗?

這大概是紙白君見過最不經腦的語句,雖不知道這麼說的人到底窮不窮?但知道的是,窮人並不該成為最優秀的各種接盤俠。

但如果真有窮人願意這麼做,也是沒辦法的,不然也不會有那麼多有錢的總盯著窮人本就乾癟的錢袋子生出各種套路的主意。

三、

人們的愛心到底是不是有底線的?

這段時間最流行的一句話是這樣的:“勸你要善良。”這句話不知道怎麼成了網絡流行語,只是人們肯定還是要以真善美來行走社會的。

但恰恰是因為人們有這樣的底線,所有總有些人可以輕而易舉的從這個底線中撈取到他們所需要的利益,也不會有人去宣揚:“勸你不要善良。”

大多數時候,人們是不願意相信也不願意去看到背後的那些事兒,更願意相信和積極去看到表面上的偉岸光明正大,這符合我們大多數人的思維。

為年收入千萬的人捐款,是怎樣一種酸爽體驗?

身邊的人也總會說紙白君的觀點和視覺太過趨於黑暗面了,也許是紙白君的職業病,畢竟新聞的本質是看背後的事,而不是表面的事。

這樣的眼光是不符合社會大環境的,也必然是不被大多數人所接受的,所以那位詐捐的女士不僅會以不想消費降級作為詐捐藉口。

為年收入千萬的人捐款,是怎樣一種酸爽體驗?

同時還揚言要起訴曝光其詐捐的人,把黑暗面呈現給人們去看的人,其實並不會得到多少人的讚許,反而還要揹負官司,且無人問津。

人們的愛心到底是不是有底線的?或許即便再發生幾起類似的事,也是不會得出什麼結論的,畢竟連消費降級都無所謂的人們,是無心思慮的。

四、

眾籌宣傳語:“成年人的崩潰,是從借錢開始的”。

陌生人之間開始相互幫助,熟悉的人之間開始相互陌生,一些眾籌網站似乎想通過這樣的觀點散播來表達其存在的意義。

這並不是一個好的徵兆,在大多數人生存日益勒緊褲腰帶的時候,每一個人的生活都是從一塊一塊錢中扣著活的。

這是我們不能越過的現實情況,借錢的借不到崩潰,被借的人沒錢出借也是崩潰,陌生人之間敢於義務貢獻血汗錢的就不崩潰了嗎?

為年收入千萬的人捐款,是怎樣一種酸爽體驗?

所以紙白君是很厭煩一些人用金錢來衡量親人、朋友甚至與從未交集過的陌生人的價值,金錢只是金錢它並不是人與人之間的標杆。

換句話說,有些個人無法企及的遭遇,是需要我們的社會來彌補和回饋的,放棄這個本體,而求親人、朋友、陌生人之間成為本體,是得不償失的。

為年收入千萬的人捐款,是怎樣一種酸爽體驗?

同時也是提醒每一個人,時刻警惕社會環境的變化,時刻保持自己的生活質量不因個人的錯誤操作而降質,因為我們並沒有太多的保障。

沒有人的錢是大風吹來的,也沒有一個人是容易的,除卻那些時時刻刻在盤算著如何去套路親人、朋友、陌生人的人,對於他們來說臉蛋子不重要。

最好的保底,還是要在自己沒有攤上事的時候,把自己的腦子充分開發,結合社會環境與個人能力的認知,多思多看謹小慎微中做以智博利的嘗試。

只有在大多數人可以獨善其身的時候,才能避免被套路,同時潛移默化中改善我們的社會環境,讓真善美在有點鋒利中滋養善良,泯滅無恥。

2019—3—11落筆於墨辯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