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中国人的感恩节

西方有感恩节,中国也有,

清明节就是。

清明又到了,朋友们又开始忙着给已故的亲人、祖先上坟扫墓。这其实就是一个祭祀活动。清明意味深长。清明节就是中国的感恩节,国家规定清明节放假,很得人心。

清明上坟扫墓是祭祀的一种,属于时节祭。传统的一些做法,不宜简单化地一概斥之为糟粕而拒之千里。各地风俗不同,但大同小异。现不揣冒昧,不妨将本人所了解的有关常识作个发布,供感兴趣的朋友们了解一二。

关于祭祀

祭祀的概念

中国人敬神祭祖的传统,自混沌初开之时,沿袭数千年时间。中国是个信奉多神教的礼仪之邦。无论统治者,或是老百姓,祭祀都是其生存活动一项重要内容。祭、祀二字很早就合成一词。《尚书说命中》云:“黩于祭祀,时谓弗钦。”凡是准备供品祭神祭祖的行为都称之为祭祀。其目的一是表示尊敬,二是祈求保佑。故《国语·周语上》曰:“夫祀,国之大节也。”

中国也是一个信奉神的国度。对于汉民族,除信奉佛教、道教外,所敬奉的神祇也非常之多。草木山川、屋边灶角,茔域之所,都有神位。地方有“方神”,家族有“家神”。很多地方老百姓敬奉神灵,除了去寺庙,也在家、祠中安放神位,时受香火。

崇拜祖先,是中华民族的固有传统。中国人认为,万物都是天地所生,所以,祖先神一直往前追溯,也是自然神,昊天上帝的后裔。在根本上,他们都是统一的。有的地方民间习俗后人把自己的祖先也可当作神来供奉。还有一种说法是众家众姓崇拜的称神,一家一姓所崇拜的称祖。民间历来祭神与祭祖并重,岁时节令,婚丧喜庆,都要祭祖。

清明节,中国人的感恩节

祭祀的本义

在民间,祭祀的意义往往被认为是由于神灵或鬼神的存在,在文化程度较低和一些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地区的人群中,祭祀往往被引入迷信极端,凡事都疑神疑鬼,这是认识的误区,是背离科学精神、不足取的。

祭祀的本义,不在于是否有神灵存在这个前提,而在于人的内心,在于人的精神世界。这个道理古人早就说清楚了。如《礼·祭统》曰:“祭者,所以追养继孝也。”《论语·八佾》曰:“祭如在,祭神入神在。”中国明代王阳明先生也说的很明白:“人者,天地万物之心也;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心即是天,言心则天地万物皆举之也。”(《王文成公全书·答季明德书》)“心之本体无所不该(《传习录下》)。“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心外无义,心外无善。”(《与王纯甫书二》)。

人类的生存依赖与大自然。因自然力不可抗逆和世事无常,人类感受到自身的渺小、卑微和无助,祈福禳灾也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祭祀,也是感恩情结的表达。《国语·鲁语上》曰:“凡禘、郊、祖、宗、报,此五者国之典祀也。加之以社稷山川之神,皆有功烈于民者也,及前哲令德之人,所以为明质也。及天下之三辰,民所以瞻仰也,及地之五行,所以生殖也,及九州名山川泽,所以出财用也,非是,不在祀典。”祭祀也是一种与文化不可分割的礼仪,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是精神遗产传承的不可或缺的形式。

祭祀祖先就是感恩、报恩

祭祀自己的祖先,是中国人祭祀活动的重要内容。

朱子家训讲:“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这里所说的“远”的意思,是历史久远之“远”,历代历世之“远”。作为子孙者,不可认为自己并未见过祖先,对祖先没有印象,而可不追念;“远”也是路途距离之远。作为后代的子孙,无论出门多远、无论后来生活的地方与祖先生活的地方多么遥远,都不能忘了自己的祖宗,都要纪念自己的祖先。如无论民国时期还是现在,中国人都很重视每年祭祀轩辕黄帝的活动;改革开放这些年来港台和海外华人络绎不绝,不远万里纷纷到祖国大陆寻根问祖,都是这个道理。

作为“炎黄子孙”,崇祖敬祖,就要先从崇敬自己的祖宗开始。祭祀的意义,除了使族人了解、认识自己的祖先,继承家族中好的传统及精神遗产,增强族人凝聚力,还有一个重要的价值,就是知恩、感恩。文明社会的人不能没有感恩意识。西方有感恩节。中国人很多地方的祠堂也都是有关感恩的教化场所。如中华民国前总统蒋先生浙江奉化溪口镇老家“丰镐房”院宅的家祠,题匾就是“报本堂”。感恩之心与孝敬之心是密切关联的,孝敬之心须有感恩之心而生。一个子女如对其父母没有感恩之心,所谓孝敬就无从谈起。故凡祭祀祖先,又必须是一个集体行为、并且必须是长幼皆应参与的活动,不能只看作是个别祭祀者本人的事情。对为父母者来说,对子女的感恩之心的培育,应当从祭祀祖先开始。

清明节,中国人的感恩节

崇祖敬祖也不是一句空话,必须体现于行动。体现于行动,一是要继承先辈的优秀传统并身体力行;二是又必须要有一些具体的形式。

汉族祭祖传统自古而来,留传下来很多形式和规矩。从基本形式看,有神主牌、家堂、祖厝、宗祠及宗亲会等。这些形式一般都保持在社会地位和受传统文化影响较深的阶层和家族中。经过“土改”、“文革”、“破四旧”的运动,今天中国大陆,这些传统的祭祖形式已不多见。祖厝、宗祠在北方经历次极左运动破坏,基本荡然无存,但在江南一带,有的较为完整的保留下来,成为今天国家保护的文化遗产和旅游景点。社会在发展,也在变化,现在传统的祭祖,其物质基础如祠堂等在很多地方已不复存在,此外家庭格局大多也趋于简单,今非昔比,故在形式上完全沿袭传统在大部分地方、大部分家族显然已难以做到。但是祭祀祖宗对家族、家庭来说始终是很重要的事情,不可轻废。近年来在经济较发达的东南地区,人们对祭祖的重视比以前有过之而无不及,值得深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