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外国人镜头中的留美幼孩,他们出自晚清开明的中产阶级

留美幼童是1872年至1875年间由清政府派往美国留学的四批中国幼童的总称,四批幼童共有120名,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12岁半,以广东、江苏最多,其中广东84人、江苏21人。这些幼童既不是来自仕进显宦之家,也不是来自贫民家庭,而是来自比较富裕开化的农民和与洋务有关的家庭,并具有一定的中文功底。他们中有50多人在中学毕业后得以进入哈佛、耶鲁、哥伦比亚、麻省理工等著名学府继续深造。

1881年,出于当权者对幼童“全盘西化”的担忧,清廷颁旨全数撤回留美学生。到1881年年底,除已在美国病故者3人、中途辍学或拒召者23人,剩下的94名“留美幼童”,分三批回国。这94名回国留学生,如今学籍可考者87名,其中小学19名,中学35名,大学33名,其中有两人获得学士学位。

这组图集选自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拉法吉博士的《中国最早的一百人》一书中的插图。集中反映了留美幼童的生活和日常。

1、1872年,抵达旧金山的部分留学幼童合影

2、1872年,抵达旧金山的部分留学幼童合影

3、1878年,19岁的黄开甲。回国后先后充任盛宣怀秘书,轮船招商局经理,电报局总办,1894年美国圣路易博览会中国特派委员助理。

4、1877年的吴应科。回国后分往福州船政学堂,后调北洋舰队,参加黄海大海战。后任北京电报局总办,黎元洪总统顾问,海军副司令等职,退职后居住北京。

5、1874年,14岁的吴仰曾。回国后又到英国学习采矿工程,后在南京、浙江、直隶等地工作,清末任欧美归国留学生副主考,被清政府授予科学博士,充学部顾问,晚年在开滦煤矿工作,退休后居北平。

6、1876年,在美国的周传谏。回国后参与修建京沈铁路,后在各地铁路、矿山、商业部门工作,退居上海。

7、1878年,留美幼童组成的棒球队合影。后排左起:蔡绍基、钟俊成、吴仲贤、詹天佑、黄开甲;前排左起:陈巨溶、李桂攀、梁敦彦、邝咏钟。

8、身着官服的温秉忠,在上海办工厂,并在美国驻新疆领事馆服务,后为北京海关总局负责人,苏州海关监督等。

9、1890年,部分留美学生的聚会合影。

10、部分留美学生在天津海关道台衙门的合影。

11、1911年,梁敦彦的家中,受邀来华访问的巴特拉的两个女儿。当年,梁敦彦、蔡绍基、吴仰曾等都曾住在巴特拉家中。

12、1936年,留美幼童最后一次聚会。

13、1905年,部分留美学生的聚会合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