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一密檔,內容顛覆歷史,學者:難怪反清起義首先成功於武漢

張之洞,晚清封建大吏,也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在旁人眼中,張之洞至死都是晚清的“忠臣”,然而後世的革命者對其的評價都是很高的。比如孫中山曾稱讚張之洞,實乃:“不言革命之革命者”;而毛主席也稱讚他:“提起中國民族工業、重工業不能忘記張之洞。”

日本有一密檔,內容顛覆歷史,學者:難怪反清起義首先成功於武漢

革命者們為何會如此誇讚這樣一箇舊官僚?這是因為張之洞在湖北發展實業,組建新軍,而這一切都在客觀上為武昌起義做了準備。首先,張之洞的新軍是革命黨完全掌握的第一支正規軍;其次,張之洞建立的漢陽槍炮廠為革命軍提供了現成的武器;最後,張之洞為武漢留下了鉅額資金,當起義軍解放整個武漢後,發現府庫內的銀兩堆積如山,成了他們現成的活動資金……

如果說張之洞在客觀上幫助了反清革命是毋庸置疑的事實,那麼在他的主觀意識裡,是否也有類似的反清思想呢?對此,近代史學者孔吉祥在翻閱日本外務省檔案時,發現了一封足以顛覆人們歷史認知的密檔,揭開了張之洞反清心理的冰山一角。

日本有一密檔,內容顛覆歷史,學者:難怪反清起義首先成功於武漢

吳祿貞

這封密檔,形成於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也就是庚子事變之後。當時,張之洞向日本外務省發送了一封“嚴正”照會。在照會中,張之洞要求日本嚴厲懲處幾位留學生,其中一人正是革命元勳,曾發動灤州起義,給予滿清朝廷極大震撼的吳祿貞。

張之洞在文中寫道:

其中,劉賡雲、吳祖蔭兩名,尤為狂悖,查出與湖北亂匪書信,其中言語種種,駭人聽聞。……應請日本學校校長、教師、各軍隊長,嚴加管束,愷切訓誡,如真能醒悟改悔,滌去舊染,屏絕亂黨,不與往來……

又吳祿貞一名,聞其託故潛行回華,並未回到湖北.曾在大通滋事.現又潛回日本學校。

日本有一密檔,內容顛覆歷史,學者:難怪反清起義首先成功於武漢

張之洞為何要特意指出吳祿貞?這是因為此人正是張之洞創建的湖北武備學堂之高材生。當時,張之洞將吳祿貞派往日本學習軍事。誰知嫉惡如仇、血氣方剛的吳祿貞很快接受了孫中山的革命思想,以“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為己任,成為一個非常激進的革命者。

據日本外務省檔案記載.張之洞要嚴懲吳祿貞等人的照會發出之後。駐漢口的日本領事,即迅速將其轉呈上司,並歸於一號機密信件。不久後,日方對張之洞的要求給予回覆:

對於留日清國學生的政治思想及其活動進行干涉與監督,應該是在本邦駐札的清國公使以及張之洞所任命的留學生監督的事情。我國政府,不想擔負對於留日學生的思想與政治行為進行監督的責任。也不想過問此事。

日本有一密檔,內容顛覆歷史,學者:難怪反清起義首先成功於武漢

很顯然,日方並不想在清朝和革命黨之間站隊。當然,他們並不是真的希望中國革命成功,而是從革命黨與清朝的鬥爭中漁翁得利。

由此看來.張之洞對吳祿貞等人的十分露骨的革命反滿思想與言行,是瞭然於胸的。然而奇怪的事情發生了,當吳祿貞從日本學成回國後,張之洞竟對他“大逆不道”的言行隻字未提,不僅沒有追究,還予以了重用。

日本有一密檔,內容顛覆歷史,學者:難怪反清起義首先成功於武漢

張之洞先後委他為湖北學務處會辦、營務處幫辦、將弁學堂護軍總教習和武普通學堂會辦等軍事要職,有一定人事任免之權。而吳祿貞利用這個職位,介紹大量革命青年進入湖北新軍,暗中向學生兵宣傳愛國思想和革命主張,使“江漢士風,為之一變”。對此,張之洞雖心知肚明,卻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絲毫不干涉。

同時,吳祿貞在張之洞保舉下步步高昇,甚至直接到京師任職,成為士官生中的第一個八旗都統和巡撫,掌握了禁軍的兵權。

日本有一密檔,內容顛覆歷史,學者:難怪反清起義首先成功於武漢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1912年1月3日,吳祿貞在灤州策動起義,準備直搗近在咫尺的北京城。其後由於叛徒告密,吳祿貞慘遭袁世凱刺殺,導致灤州起義失敗。不過這場京畿地區的兵變,大大震撼了滿清政府,最終直接促成了宣統皇帝的退位。

為了追究這場兵變的責任人,御史溫肅直接將矛頭直指已經去世的張之洞:

已故大員包藏禍心.反形已著,請宣示罪狀,以快人心而申國法。竊已故山西巡撫吳祿貞,跋扈素著,曾遊學東洋。歸後倡言排滿革命不諱……皆該員主謀。

日本有一密檔,內容顛覆歷史,學者:難怪反清起義首先成功於武漢

這裡的已故大員,自然就是吳祿貞的恩主——張之洞。辛亥革命首先爆發於張之洞的轄地,而他的得意門生又在京畿地區造反,誰都能看出,張之洞絕對脫不了干係。

因此,很多近代史學者認為,張之洞在主觀上肯定有同情革命,反感滿清的心理。畢竟當時“排滿思想”在社會上到處流傳,作為漢人的張之洞不可能沒有觸動,所以才會容忍吳祿貞等革命派在自己眼皮底下活動。

日本有一密檔,內容顛覆歷史,學者:難怪反清起義首先成功於武漢

因此學者孔吉祥說:“可以說,正是張之洞的這種對革命黨人的容忍與寬宏,才使武漢地區藏龍臥虎,人才輩出,成了革命勢力的溫床。”只要張之洞稍微嚴厲一點,辛亥革命或許就不能成功。因此,張之洞不愧是推翻滿清的大功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