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劇如何因時而變,香港戲劇“桂冠導演“毛俊輝如是說

“粵劇的‘魂’要保留,同時也要用新的手法和觀眾溝通,和時代接軌,這樣戲才會好看”。

近日,香港導演毛俊輝在深圳文化館作公益性藝術講座。期間,他向到場觀眾介紹了粵劇在香港的發展情況,同深圳粵劇“發燒友們”分享了他在香港和美國的多年藝術創作經歷。

毛俊輝出生於上海,成長在香港,從小受中國傳統戲曲薰陶,多年來致力於從事香港戲曲藝術教育和推廣香港本地原創粵劇作品。他曾擔任香港話劇團藝術總監和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表演系主任,曾獲贈“桂冠導演“名銜。

此次,毛俊輝帶著他執導的全新粵劇經典《百花亭贈劍》赴深參加2019深圳“一帶一路”國際音樂季活動。深圳是新版《百花亭贈劍》的內地首發站,於3月29日及30日19:30亮相深圳保利劇院。

视频|粤剧如何因时而变,香港戏剧“桂冠导演“毛俊辉如是说

新瓶裝舊酒:用新的手法“活化經典”

若將戲曲內容比作”酒”,形式比作“瓶”,那麼,這部“更新版”《百花亭贈劍》則是一次對粵劇經典的創新改編。和舊版相比,新版在內容編排上進行了進一步深耕細作,表演形式上呈現出“年輕化”的特徵,比如,其唱段採用了更簡單直接的對白,節奏更為緊湊明快,配樂中加入了不同的樂器元素來豐富每一個唱段,以增強戲劇氣氛和表演張力。

新版《百花亭贈劍》是香港資深藝術家和年輕一代粵劇演員共同創作的成果。毛俊輝導演帶領原班創作團隊重新調整劇本,並首次啟用了年輕的演員班底,由青年粵劇演員擔任主創,希望吸引新的年輕觀眾。在粵劇觀眾呈現“老齡化”趨勢的當下,年輕粵劇演員的加入為傳統粵劇需要注入新鮮的血液。毛俊輝表示,舞臺上年輕面孔的出現讓新版作品獲贈了一個有朝氣的名字——“青春版”《百花亭贈劍》。

粵劇推廣:好作品才是粵劇的生命

深圳作為一座外來人口占比較高的城市,對於聽不懂廣東話的市民來說,在對粵劇的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難,語言關成了粵劇推廣的一大難處。在被問及如何在深圳向更多人普及粵劇時,毛俊輝一直堅信,藝術創作應該做好的本質工作就是——“拿作品說話”,粵劇的推廣也是基於作品獲得受眾認可的前提之上, “觀眾對一種藝術形式感到如何陌生都沒關係”,關鍵是藝術創作人要捨得投入時間和心思去打磨出精品粵劇。只有當觀眾看過戲之後獲得了良好的直觀感受,為此藝術文化所吸引,才會願意對其產生進一步瞭解的興趣和願望。

视频|粤剧如何因时而变,香港戏剧“桂冠导演“毛俊辉如是说

“我們希望做出一個人人都能欣賞的粵劇,受新老觀眾喜愛的粵劇,為傳統粵劇找出新的方向,推動廣東粵劇繼續向前走”,毛俊輝表達了這樣的希冀。

藝術要有“現代性”,做到“因時而變”

“現在我們周圍的生活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對藝術,我們也要用開放的心態去看待它”,毛俊輝表示,傳統戲劇創作應與快速變化的時代同步,不斷吸收新的元素以豐富、改良粵劇傳統的表演形式,秉持開放的心態,才能讓更多的觀眾走近粵劇。

在戲曲創作加快步伐求新求變的同時,毛俊輝也強調了要對粵劇粵曲的本質的理解不能“偏”, “一臺戲如果只是在形式上做很多花樣去討好新的觀眾,是不可取的,也是不長久的,觀眾看完之後也許很快就忘記了”。

视频|粤剧如何因时而变,香港戏剧“桂冠导演“毛俊辉如是说

據瞭解,公益性藝術講座是深圳市文化館常設的三大“文化惠民”活動之一,全年有將近20場公益性藝術講座在這裡舉辦,其講課主題包括有,佛學、美學、國學、插花、聲樂等等。“我們會邀請國內和省內的知名藝術專家來做‘接地氣’的講座,增強市民們的‘收穫感’和‘幸福感’,提升藝術修養,彰顯深圳人的文化自信”,深圳市文化館培訓輔導部部長常虹說到。

除此之外,深圳市文化館全年還為市民提供公益性藝術培訓和26場公益展覽(包括有攝影展、書法展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品展覽等),均免費向市民開放,旨在為市民提供多樣的公共文化服務,豐富市民的文化生活。

【撰文】劉越亞 郭悅

【圖片】劉越亞

【視頻】劉越亞

【作者】 郭悅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