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元:金融發展不能完全照搬國外做法

陈元:金融发展不能完全照搬国外做法

本報記者 程凱 北京報道

2018年是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改革開放40週年,近日,中國企業投資協會召開了以“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發展實體經濟、建設數字中國、打贏脫貧攻堅戰等一系列重要指示”為主題的實體經濟創新論壇。

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企業投資協會會長陳元在會議的主題發言中特別討論了他眼中的中國經濟補短板的問題。

陳元表示,有幾個領域是要引起高度重視和認真加以解決的。第一個就是能源礦產,中國雖然煤炭很多,但是多煤、缺油、少氣,石油、天然氣大量靠進口,對外依存度非常高,還有礦產,鐵礦石的對外依賴度也非常高,銅礦對外依賴度也非常高。這個短板的特點是,無法靠國內補,只能靠加強國際資源合作,通過貿易開發來補這個短板。

第二個短板是教育、科學研究和技術研發,中國對海外科研成果的依賴度也很高。我們善於產品多樣性,國外產品的原理拿來後,模仿研發成需要的產品,有些還是靠進口,雖然現在越來越多可以自己研發創新所需的產品,但在科學探索和技術研發上,中國總體來說還是依賴國外的。

這一點如果不扭轉,對中國經濟還是構成一個很大的不穩定不安全因素。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還是要解決教育問題,要能培養出足夠多的人才,科學上要有跟國外相比肩的科學探索和發現能力,同時也要有把原理運用到實踐的技術研發能力,這樣才能夠補上短板。關於這個短板,可能大家認識程度還不夠,沒有深切地感受到這個短板對我們將來發展的制約。

第三個短板,是金融領域還存在著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不夠的問題,並且還有“脫實向虛”的傾向問題。我們國家所積累的社會財富,很大程度上是以金融形式存在的,怎樣更好地為實體經濟服務,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還需要認真研究,不能完全照搬國外的做法。

服務實體經濟還要做得更好,才能補上短板。如果金融“脫實向虛”,就會成為泡沫,就會成為一個更大的風險。這個問題現在已經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視,在十九大報告當中和習近平總書記的歷次講話當中,在經濟工作會上也特別把金融風險放在突出地位,加以應對和解決。

“我們的金融要和我們的經濟相適應,不是拿我們的金融去和歐美的經濟相適應,當然,世界經濟和金融很大程度上是全球化,一體化,我們既要適應全球的一體化,在全球化一體化當中更多地分享和受益,服務中國經濟,但更要把我們的資源用於我們自身的發展,發揮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作用,這些都需要認真研究,補短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