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專家:孩子6歲前,家長教會他4點規矩,以後會少走很多彎路

心理專家:孩子6歲前,家長教會他4點規矩,以後會少走很多彎路

身為一個四歲半小娃的媽媽,我常常在尋求育兒之道上迷失。怎樣才是一個合格的家長?孩子到底該如何教育,才能既給他發揮天性的自由,同時又培養了他的規則意識,讓他不至於以後太任性不好管教?至今我也沒有清晰的答案。

但是我知道,跟形形色色的各種智力開發、早教課程相比,孩子的性格塑造才是培養的關鍵。而且父母的有效期只有短短的12年,這其中0-6歲最關鍵,因為這個時期孩子在心理上對父母十分依戀,父母說的話他能聽進去。這個時期父母教育好了,以後會省很多心力。不然等孩子大了,動不動就跟你吵嘴抬槓,你一說他他還鬧離家出走,教育起來就相當困難了。

著名心理專家李玫瑾教授說過,家長再不懂教育,6歲前管好以下這幾點,就不愁孩子將來“長歪”。

心理專家:孩子6歲前,家長教會他4點規矩,以後會少走很多彎路

剋制孩子的任性

孩子長到兩三歲,自我意識逐漸增強,開始跟家長有不同意見。想要玩具而家長不給,孩子就會滿地撒潑打滾,以此“要挾”父母,這時候父母千萬別心軟。

你可以在一旁靜靜地看著他鬧,等他鬧一會兒後你拉他起來,告訴他“媽媽還是不同意買”,同時給他說清理由。這樣試探幾次後,他知道撒潑哭鬧是沒有用的,自然也就收了心。父母的威嚴也得以保存,以後父母的話在他心裡才有分量。

心理專家:孩子6歲前,家長教會他4點規矩,以後會少走很多彎路

及時跟孩子溝通,防止父母“一言堂”

家長心裡得有這個想法,不管孩子再小,一旦你不允許他做什麼事,一定要把原因說出來。這樣才不會在孩子面前顯得太專制,讓孩子感覺壓抑。

樂爸有段時間特別喜歡說“不為什麼,就因為我是你爸,你得聽我的”,結果樂樂那段時間跟他關係很僵,都不願讓他抱。後來我跟樂樂說了爸爸心裡的想法,樂樂聽了覺得有道理,也就樂意做了。

把孩子當朋友一樣去溝通,這樣早期養成了溝通習慣,讓孩子覺得是可以向你聊天談心的,等他大了,青春期有什麼難題了,他也會樂意向你敞開心扉。

心理專家:孩子6歲前,家長教會他4點規矩,以後會少走很多彎路

讓孩子學會自我控制

很多家長以為,6歲前的孩子自制力差,因此做什麼事最好還是讓家長監督著。結果到了上小學,只孩子寫作業這一項就讓人十分頭疼。為什麼呢?因為孩子從小就沒養成自控力。

家長想要讓孩子學會自我控制,就要充分相信孩子,在跟孩子講明規則之後,學會放手。

比如關於吃零食,我跟樂樂說明,飯前吃零食會影響吃飯,從而影響長高,所以只能飯後吃。之後讓他自己決定一天吃多少,如果每天吃得少就可以吃很多天。結果他給自己定了每天吃兩片,真的就每天只拿兩片。這就是初步形成了自控力。

讓孩子經歷挫折

如今很多孩子抗挫力弱,家長的一頓批評就能讓孩子嚎啕大哭,甚至負氣離家。有的甚至因為成績沒考好而放棄了生命。可見如論孩子教育得再好,抗挫力不行一切都白搭。

想要鍛鍊孩子的抗挫力,可以從體育鍛煉開始。根據孩子的愛好培養一個運動習慣,讓他在運動中鍛鍊吃苦意識,比如跑步,讓孩子忍受跑步過程中體力上的累和呼吸上的不舒服,就能很好地培養抗挫力。

-----------------------

關注【育兒秘籍】,你想了解的母乳餵養、輔食添加、疫苗接種、疾病護理、成長髮育,都能在這裡找到答案。

除了原創漫畫文章,我們還會給您定期奉上實用育兒生活小常識,讓你用科學的方式輕鬆帶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