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论语》235:用王阳明“知行合一”的理论注解论语

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

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评述】忮,害的意思。臧,善的意思。

致良知的终极是什么?

是至善。

至善是什么?

至善是兼济天下。

兼济天下是什么?

兼济天下就是除了让自己好以外,别人也能一样跟着自己好。

可见,致良知有两个境界:第一个境界,安己;第二境界,既安己也安人。

明白了这个道理,也就明白了孔子为什么批评子路了。

子路与人交往不卑不亢(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固然做的很好,但毕竟只是安己。然而只做到安己的子路,却并不这样认为。子路自我认为自己做的很好(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孔子有鉴于此,故说:致良知,并不是做到这个就很厉害了?

孔子这句话的意思,用一句白话概括:照顾好自己,照顾好家人,照顾好朋友,照顾好社会,照顾好国家,乃至照顾好天下,才是真正的致良知。所以,千万别做一点成就就沾沾自喜,而忘记了修己以安天下。

《读懂论语》235:用王阳明“知行合一”的理论注解论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