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籍对日本年号的影响

中国古籍对日本年号的影响

中国文化对日本影响深远。从遥远的秦代开始,中日进行文化交流。其实中日文化交流的实质就是日本不断吸收中国先进文化,不断地改进,利用中国文化促进自身的发展的过程。日本大规模学习中华文化是在隋唐时期,强盛繁华的中国以其开放包容的胸襟接纳四方来客,同时把大量的先进文化向四周扩散,影响了东亚的朝鲜 日本及东南亚、西亚远至欧洲和北非的一些国家。同一时期,日本在中华文化的巨大影响下开始发生历史进程的质变,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探究中华文明对日本的影响,内容浩大,复杂繁琐。本文努力从“中国的文化典籍对日本年号的影响”这一角度,以小见大,思考在文明交流的视角下的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中国的年号

年号是中国古代帝王为表示统治时间的一种纪年方式,由西汉武帝刘彻首创,经后世历代帝王采用,都在其统治期间使用年号,直至1911年清王朝被推翻,年号制度在中国废止,长达两千年。中国的年号绝大部分是二字年号,在明代以前,一位皇帝在位期间可以有多个年号,甚至可以一年使用两三个年号,自明太祖朱元璋起,一位皇帝一世只永一个年号,在明清成为定制。一般新皇帝即位的初年或者次年,会进行改元,就是使用新的年号以示与前朝的区别。

中国古籍对日本年号的影响

日本年号取自中国古籍

1:大化 —— 日本使用自己的年号,开始于唐代。唐代,日本的大量派遣遣唐使出使中国学习先进文化。遣唐使把先进的中华文明带往日本并大力传播 推广,在日本的政治 经济 文化 思想 生活等很多方面产生影响。年号只是其中一个微小的部分。公元645年,日本发生宫廷政变,以中大兄皇子为首的革新派在政变后拥立孝德天皇(第36代天皇),并仿照中国设立了年号,称为“大化”。这是日本历史上第一个年号。同时开展了一场全面“唐化”的“大化革新”。“大化”,典出中国的《易经》:“大化流衍,生生不息,阴阳相动,万物资生。”这是《周易》为人们描绘的一幅关于世界万物的起源、构成、生化与变迁的图式。从那之后,日本的年号大多是从中国的古籍中取名。从“大化”到现在的“平成”,一共使用了247个年号。

2:明治 维新—— 日本的“明治维新”运动。这是日本推行的一场现代化的改革运动,他们希望能在短时期内使自己的国家能够赶超西方的强国。就像在一千二百年前的“大化革新”时向中华帝国学习一样,在“明治维新”中,他们要向战胜自己的敌人学习。1868年9月,年仅16岁的睦仁天皇正式登基,改元为“明治”。这一年号取自中国古籍《易经·说卦传》“圣人南面听天下,向明而治”,“维新”也取自中国古籍《诗·大雅·文王》“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一句,意指变旧法而行新政。

日本有些天皇的年号还与我国某些封建王朝皇帝的年号相同。例如第56代清和天皇的年号是“贞观”,它是我国唐太宗的年号;第96代后醍醐天皇在1334年改年号为“建武”,它原是我国东汉光武帝的年号(日本战国期中的“弘治”与我国明孝宗的“弘治”在时间上也很接近)。

中国古籍对日本年号的影响

3:大正—— 明治天皇的儿子(据说也只有他这么一个儿子能存活下来)嘉仁天皇,在其父亲死去后,以皇太子身份继位,用易经的“大亨以正,天之道也”一句改元大正。这也是日本的第123代天皇。

4:昭和—— 1926年的圣诞之夜,大正去世。皇太子裕仁即位,定国号为“昭和”。“昭和”二字是取自《书经•尧典》的“百姓昭明、万邦协和”,此语无意之中对昭和前期日本的对外扩张进行了暗示。

5:平成—— 现在的日本天皇明仁天皇,定年号为“平成”。语出《古文尚书·大禹谟》,亦见《史记·五帝本纪》,“内平则外成也,地平则天成也。”日皇明仁1989年登基时,正值日本滞胀(stagnation),于是就将年号定为“平成”了。

并不像中国会一定在更替君主时换年号,后来更换年号的权力甚至掌握在幕府的手上。在古代时,日本年号都是采阴历,一直到明治五年十二月三日(1873年1月1日)起,改用西方通行的阳历,成为明治六年一月一日,从此就完全使用阳历。此外,在南北朝时代,也曾经发生过两个政府各自有自己年号的情况,直到统一之后,年号才再次合流。

中国古籍对日本年号的影响

日本年号的改变——改元

在中国古代,皇帝在位时期经常会改元,使用很多年号。日本也会进行改元,而且改元的原因和中国类似。一般来说,日本改元会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遇到吉祥事件时以示庆祝;二是遇到地震、瘟疫等天灾时,改元以求躲灾避难;三、受到中国古代阴阳五行说的影响,例如《易经》中的“辛酉为革命,甲子为革令”,于是在遇到甲子、辛酉岁次的时候就改元,用以冀求政治的革新。

中国帝王改元也是几种类似的情况。汉武帝得到一个宝鼎,于是改元:元鼎,他去泰山封禅,于是改元:元封。武则天政治革命,取代唐室,改元:万岁通天。南唐中主李璟时期,后周三征淮南,战事不断,为了取得好运气,中主后期改元为交泰。由此也可以看出中国文化对日本的直接影响。

但不同的是,中国是皇帝改元,而日本不一定是天皇改元,由于日本天皇在幕藩体制下没有实权,有时候是幕府将军直接以天皇名义改元。

和中国在明清时期实行一位皇帝一个年号的制度一样,日本在明治维新后也规定一位天皇只用一个年号。明治天皇登基时颁布命令,改为一个天皇固定使用一个年号,称为“一世一元”,也改变了以往遭逢天灾人祸或是有人事异动时会更改年号的习惯。

中国古籍对日本年号的影响

日本年号的正朔问题

在中华帝国时代,年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表示皇帝时间,更是天子权威的标志,普天之下全国只有一个年号。在大分裂和地方割据时期,如东晋十六国和五代十国时期,不同的统治区域就会有不一样的年号。使用谁的年号,就表明和其为从属关系,统一帝国不必说,对于中国的藩属国来讲,比如古代的朝鲜,越南,在其国内均使用中华王朝的年号,琉球王国历代国王均经中国皇帝册封,使用中国年号也是情理之中。引用中国年号的日本,同样也继承了这一理念,把年号的认同当作国家主权的标志,正因如此,日本自有天皇开始,在天皇掌权或者分裂割据或者幕府将军治国时代,始终坚持自己的年号。

在强盛的唐帝国时代,遣唐使学习中华文化,日本对中华文化全盘吸收,但当时的天皇开创了自己的年号。德川幕府时期,执政将军派遣使者出使明朝,明成祖赐封其将军为日本国王,德川将军接受封号,却在国内一直使用天皇年号。在晚唐时期,唐国力衰退,日本多次对中国的东北地方政权——渤海国进行威逼利诱,要求渤海王使用天皇年号。近代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开始走向强大,向琉球王国扩张。1879年,日本强迫琉球使用天皇年号,随后派军侵略琉球,甲午战后,日本正式吞并琉球。日本在对朝鲜和中国台湾进行殖民统治期间,在两地用天皇年号纪年。

中国古籍对日本年号的影响

年号对日本国民性格的影响

现在汉文化圈内保留君主的只有日本,日本年号以君主名义制定,奉天皇陛下为正统。日本是现在唯一的以君主名义制定年号的国家。现在的日本依然用天皇年号纪年。每一种文化现象都会对人们的精神方面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尤其像年号这种高度政治化了的文化现象。

日本天皇宣称:万世一系,在1945年以前日本天皇被高度神化,他被认为直接执行神的意志。我认为年号强化了天皇的神化,它使得日本国民对天皇更加崇拜。天皇就是人间的神,神圣不可侵犯。天皇的命令就是一切。大和民族典型的性格:隐忍,服从,集体主义,团队意识等,应该从这里可以找到依据。一些日本年号,比如:天安(文徳天皇 857年2月21日 3年),安和 あんな( 冷泉天皇 968年8月13日 3年),承徳 じょうとく 堀河天皇 1097年11月21日 3年,文和(北朝) ぶんな 后光厳天皇 1352年9月27日 5年 ,元和 げんな 后水尾天皇 1616年7月13日 10年等,这些以天皇名义颁布的年号,作为特殊的文字对日本人的心理有一种指引作用。

相关链接:

论年号

“天运”年号探析

年号:帝王意志的体现

唐朝“神龙”年号是谁制定的?

无年号与改正朔:安史之乱中肃宗重塑正统的努力

中国古籍对日本年号的影响

学习古籍版本,离不开查看实物、关注古籍网拍、了解市场价格!点滴是低成本、最方便的学习方法:长按图片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点滴拍卖或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拍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