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最终会融入西方而成为西方阵营一员吗?

過客妙登


俄罗斯难道不是西方国家吗?俄罗斯无论是从文化,地理,种族,宗教,乃至意识形态都是一个地道道的西方国家,而题主所说的西方国家是指以美,德,法,英为首的国家,或者是以美国为首的欧洲的国家。更为确切地说,俄罗斯是否会成为依附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

如果以“降低身份”掉价的身份去依附西方国家,俄罗斯是绝对不会这样做的。作为当年的超级大国,让他做美国的小弟甚至德法的小弟,这在俄罗斯看来简直是不可接受的侮辱。应该说。自彼得大帝开始,西方国家就不待见俄罗斯,觉得这个国家野蛮而无知,粗俗而无礼。在宗教上,美德法英信奉新教天主教,而俄罗斯则笃信古罗马的东正教。虽然都是同属基督教文明世界但分属两个阵营。在一战之前,俄罗斯是欧洲二流国家。但谁也意料不到是二战以后,被西方社会所“唾弃”苏联一举成为世界上的超级大国,而西方以德法英为首的国家彻底被打废,打残,沦为美国的附庸和“乞丐”。苏联进入他最强大的时代。西方国家开始对苏联开始“恐惧”,也开始拒绝和反对和苏联进行任何交往。而苏联在这个时候,也更加自大。傲视天下。当然,俄罗斯的大国沙文主义也极度膨胀,这也是西方国家不待见俄罗斯的重要原因。

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恢复到了一战之前的国际地缘地位。这时候的俄罗斯希望从新融入西方社会,与德法一样共同发展。但直到今天,西方国家都拒绝接纳俄罗斯,而且会继续如此,这和美国无关,原因就是是俄罗斯国土大了,而且曾经太强大了,更为严重地是,俄罗斯对他国领土有着近乎“贪婪的欲望”无时不刻不希望把他国领土据为己有。而欧洲国家基本上都是小国,根本不无法容纳俄罗斯。让俄罗斯进入欧洲,就好比让大象进入洗澡盆,大象会把洗澡盆都踩碎的(丘吉尔语)。俄罗斯要想彻底融入西方国家,只有两个方式,一个甘心当小弟,彻底非军事化,无害化,成为小白兔。拔掉自己的牙齿,二是俄罗斯彻底地碎片化,二次解体为十几个国家,西方国家才可可能接纳俄罗斯的可能,而已这种方式加入西方国家,俄罗斯肯定不会答应。在俄罗斯看来,他要的是平等的合作,而非成为附庸。

矛盾的是,在欧美国家眼里看来,不受他们控制。不接受基督文明,不执行“西方民主”不接纳西方文化。就是西方国家的敌人和对手,就应该被抵制和反对,你甚至是西方的敌人和威胁。俄罗斯悲哀在于,他是西方文明,但却不被西方(美英德)所承认,英美国家自诩为西方文明的代表确实有些不要脸,不知羞耻。这样一来俄罗斯有些尴尬,当欧洲老大不认。想当老二心有不甘(当 老二欧洲都不乐意。)除欧洲国家之外都把俄罗斯当欧洲国家,但欧洲国家却不承认俄罗斯是“欧洲国家”,即便是俄罗斯再努力,美英法国家也不会人把俄罗斯当自己人。

俄罗斯人是心高气傲。根看不起德英法这些国家,觉得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而不是美国人的欧洲。特别瞧不起德法,尤其是英国人的奴才相、所以现在的俄罗斯高举欧洲是欧洲人大旗。而潜台词是我才是欧洲老大。应该说,没有俄罗斯,英法德的生活很错,经济发达人民富足。但万一欧洲发生大事件,大灾难,再次发生类似于二战的大事,离开俄罗斯,欧洲人什么事也干不成。拿破仑时代,希特勒侵犯整个欧洲的时候,都是俄罗斯拯救了欧洲。欧洲离不开俄罗斯,俄罗斯同样离不开欧洲,而目前的形式应该是最好的状况。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清水空流


俄罗斯究竟是西方国家,还是东方国家?这一问题其实是存在争议的:地跨欧亚大陆的俄罗斯拥有1709.82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是全世界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几乎相当于我国和澳大利亚之和。在俄罗斯这1709.82万平方公里辽阔的国土之中大约有四分之三的面积位于亚洲,四分之一位于欧洲。然而俄罗斯四分之三的人口都生活在欧洲部分的领土上,经济中心和主要的工业基地也位于欧洲,首都莫斯科以及圣彼得堡等主要大城市也普遍集中分布在欧洲。俄罗斯的历史起源于东欧平原上的莫斯科大公国,俄罗斯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就是一部自西向东扩张的历史,可以说俄罗斯民族的发源地在欧洲。正因为基于以上这些原因,所以在地理概念上一般还是将俄罗斯归入欧洲国家的。然而俄罗斯这个地理概念上的欧洲国家在国际地缘政治中却始终处于一种不东不西的孤立地位。

事实上西欧各国一直以来对俄罗斯有一种歧视心态:西欧各国同俄罗斯其实既不同文,也不同种——西欧各国的主体民族几乎都是由日耳曼人演变而来,而俄罗斯却是斯拉夫民族。当然有人会说:波兰等国也是斯拉夫人,为什么就可以被西欧各国接受呢?事实上波兰等国尽管是斯拉夫人,但在历史上一直同西欧各国有比较紧密的联系,也皈依了西欧各国普遍信奉的罗马天主教派。而俄罗斯尽管也是基督教文明的一员,但信奉的却是源自拜占庭帝国的东正教派,尽管东正教和天主教同为基督教分支,但历史上两派一直为竞争基督教正统的地位而存在矛盾。历史上俄罗斯曾被蒙古征服并占领过两百余年,因此俄罗斯在其他欧洲国家眼中是混有蒙古血统的,这导致西欧各国在心理上对俄罗斯存在隔阂。也正是由于被蒙古征服占领的两百余年使俄罗斯同西欧各国发生的大航海运动、文艺复兴等失之交臂,尽管彼得大帝通过效法西欧强国使俄罗斯得以奋起直追,但俄罗斯的在经济文化领域始终落后于西欧,甚至直到二战时期苏联强大的军工在相当程度上仍是依赖于丰富的战略资源储备和巨大的人力资源而缔造的,在技术层面仍是落后于西欧的。也正因为如此自认为文明层次更为先进的西欧各国视俄罗斯为蒙古化的蛮夷之邦。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俄罗斯本身对西方文明也怀有一种艳羡之情。也有着数百年向西方学习的历史:1697年荷兰的赞丹港迎来了一支俄国使团,在这支使团中有一个名叫彼得米哈·伊洛夫的下士,令荷兰人颇为不解的是整支使团上上下下无不对这位下士礼敬有加,多年后人们才知道这位下士其实就是当时的俄国沙皇彼得一世。彼得一世在俄国迅速掀起了一股全面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经济、军事制度的风潮。1712年彼得一世将俄罗斯首都由莫斯科迁往圣彼得堡,从此这里成为了俄国面向西欧的一扇窗户。彼得大帝所开启的向西方学习的风潮使俄国人开始热衷于在服饰、建筑各方面模仿西欧国家,彼得堡的宫廷开始热衷于说法语,以致于我们今天如果去看原版的《战争与和平》就能从中发现许多法语单词。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俄国按西方模式改革自己的政治、经济、军事制度的同时西方的思想文明也随之到来并开始逐渐对俄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叶卡捷琳娜大帝在位时期俄国的专制传统披上了一层“开明专制”的外衣——叶卡捷琳娜推崇法国的启蒙思想:1767年叶卡捷琳娜召集了新法典起草委员会会议——通过颁布新的法典打破俄国森严的阶级壁垒,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尽管这一目标最终未能实现,但已对俄国传统的专制统治有所触动。叶卡捷琳娜甚至试图改善农奴制度,但在贵族势力的强烈反对下未能实现。

拿破仑战争后期俄军一路反攻到巴黎,在这一过程中那些实地亲身接触到西方文明的俄军官兵们开始日益滋生出对专制制度的质疑。1825年11月19日战胜拿破仑的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突发疾病身亡,由于他没留下子嗣,因此皇位应由他的二弟君士坦丁继承。当时君士坦丁被任命为俄国驻波兰总督,亚历山大一世和君士坦丁的弟弟尼古拉当时就在沙俄都城彼得堡,以我们传统的思维观念而言:在专制统治下权力的诱惑足以战胜亲情——身在京城的尼古拉完全可以对外封锁消息,然后宣称兄长生前已确定自己为继承人。然而尼古拉并没这么做,而是立刻派人向身在波兰的二哥君士坦丁通报了身为沙皇的兄长病故一事并请君士坦丁立刻回京继位。更为戏剧性的是:君士坦丁明确拒绝回京继位,原来他爱上了一名波兰的平民女子,他愿意为她放弃皇位和自己的贵族头衔留在波兰生活,于是他回复三弟尼古拉:自己将放弃皇位并请尼古拉继位。尼古拉在得到二哥的回复后并没顺势继位,而是率领京城官吏向二哥君士坦丁宣誓效忠;然而与此同时身在波兰的君士坦丁也率领自己的部署向尼古拉宣誓效忠。被视为欧洲专制堡垒的沙皇俄国竟然出现了推让皇位的现象。君士坦丁和尼古拉这番兄弟情深互让皇位的大戏直接导致了十二月党人起义:一批远征西欧的俄军官兵在亲眼见证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等地的民族民主革命后怀着对俄国农奴制和专制制度的不满于俄历12月14日发动起义。由于当时身在波兰的君士坦丁大力支持波兰宪法,因此被起义者视为是一个主张宪法治国的人,他们希望君士坦丁能继承皇位,然后将俄国的君主专制制度改造成为君主立宪制度,于是他们打出了“我们要君士坦丁,我们要宪法”的口号。十二月党人起义结束了君士坦丁和尼古拉之间互让皇位的举动——尼古拉随即宣布继承皇位并着手镇压起义,尽管起义被平息了下去,但这次起义给予俄国的专制统治最早的打击,此后俄国就进入了一段革命岁月。就此而言: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种子其实就是十二月党人起义种下的。19世纪后半期的俄国几乎成为了欧洲各种思潮的交汇地:专制主义、宪政主义、共产主义、无政府主义......几乎当时存在的所有思潮都能在俄国找到。俄国的文学家用文字批判农奴制和专制制度的腐朽,俄国的音乐家用旋律抒发对专制的控诉,俄国的科学家以探索的精神破除陈腐的迷信,正是在这样的状态下俄国为世界贡献了列夫·托尔斯泰、柴可夫斯基、门捷列夫等等,与此同时俄国的革命家们正跃跃欲试要打造一个新世界。

1917年俄国相继爆发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在此之后随着俄国与西方国家在意识形态上的分歧而遭到了西方国家的一致排斥。俄罗斯曾一度以为西方国家对自己的抵触完全来自于冷战时期不同意识形态的对立,所以在叶利钦时代已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俄罗斯曾一度在内政外交上实行全面西化的模式:在内政上俄罗斯全方位效法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在外交路线上积极致力于改善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在北约东扩的大形势下俄罗斯曾一度试图加入北约以缓和同西方国家的关系。然而事实上北约在东扩这一问题上其实是将俄罗斯与其他东欧国家区别对待的:北约对东欧国家采取的是拉拢的策略,最终目的是将这些国家纳入到北约的框架体系之下;对俄罗斯可就是另一个概念了——比其他欧洲国家加起来都还大的俄罗斯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加入北约无疑将极大改变北约内部既定的权力格局,即使当时的俄罗斯正处于苏联解体初期的改革阵痛之中,正处于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低谷期,但就发展潜力而言却是西方国家不能漠视的。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这时的美国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推行单边外交路线,极力维持自己在全球范围内的霸权主导地位。对身为世界霸主的美国而言:最忌讳的就是区域性霸主的存在,即使身为全球霸主的美国在综合实力上强于区域性霸主,可毕竟强龙不压地头蛇,如果在某一地区存在区域霸主,那么这个区域霸主就能凭借天然的地缘优势阻遏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利益扩张,进而可能对美国的世界霸权构成挑战。俄罗斯由于其庞大的国家规模体量、强大的军事工业、丰富的资源储备使其具备一个区域霸主的实力,同时美国也需要塑造一个外部敌人来维系北约内部的一致立场,而俄罗斯恰恰适合扮演这样的角色,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于是北约方面拒绝了俄罗斯的加入。

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战略挤压一直都是“两条腿走路”:北约从政治军事上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而欧盟则从经济上瓦解俄罗斯在东欧的传统市场范围。当然欧盟和北约毕竟不能完全划等号,欧盟成立的初衷就是欧洲国家为了在美、苏两极之外增强自身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事实上欧盟国家和美国之间一直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俄罗斯也并不是没尝试争取欧盟国家的支持:1993年底俄罗斯与欧盟签署了《俄罗斯同欧盟之间关于建立伙伴和合作关系的联合政治声明》。1994年6月俄罗斯又同欧盟签署了为期十年的《伙伴关系与合作协定》。1997年10月时任俄罗斯总统的叶利钦在出席欧洲委员会首脑会议是提出了同时涵盖欧盟和俄罗斯的“大欧洲”思想。1998年5月俄罗斯与欧盟第一次首脑会议在英国举行。与此同时俄罗斯与欧盟之间的经贸关系也日益密切起来:俄罗斯与欧盟之间的贸易额从1995年的603亿美元攀升到2006年的2310亿美元,欧盟对俄罗斯的直接投资也从2004年的60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171亿美元,对欧盟国家的能源出口一度占到俄罗斯出口总量的90%以上,欧盟也成为了俄罗斯最大的外汇来源地。

尽管俄罗斯与欧盟之间的双边关系在这一时期呈现日益深化的迹象,但欧盟的东扩仍使俄罗斯感觉到挑战:2004年5月1日马耳他、塞浦路斯、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10国正式加入欧盟,欧盟成员国增加到25个。2007年1月1日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正式成为欧盟成员国,欧盟成员国增加到27个。2013年7月1日克罗地亚正式成为欧盟第28个成员国。如果俄罗斯加入欧盟的话,那么欧盟的东扩自然不会对俄罗斯构成挑战,但无论是欧盟方面或是俄罗斯方面都对俄罗斯加入欧盟一事顾虑重重,至少在短期内这是压根不现实的。从历史上来看:俄罗斯尽管也是一个欧洲国家,但一直被西欧各国视为另类,三百多年前俄罗斯的彼得大帝曾一度实行过全方位的西化改革,然而俄罗斯独特的地缘区位和人文历史使其在欧洲一直保持着独立独行的状态。迄今为止俄罗斯和西欧国家仍延续着历史上的互不信任状态,如果放任俄罗斯这个庞然大物加入欧盟,那么究竟是欧盟消化了俄罗斯呢?还是俄罗斯消化了欧盟呢?与此同时俄罗斯的加入势必导致本来在欧盟内部居于支配地位的德、法等大国的地位相对下降,从而对欧盟内部现有的权力格局造成冲击,这也是这些国家所不愿看到的。

俄罗斯的国徽上绘制的是一只双头鹰,寓示着俄罗斯地跨东西方两大洲的地理格局。实际上这种独特的地缘区位也塑造了俄罗斯独特的民族精神——你很难说俄罗斯是一个东方国家,因为其种族、宗教、历史、文化中的东方基因都是极其微小的;可你也很难说俄罗斯就是一个纯粹的西方国家,甚至迄今为止仍有不少西方国家将俄罗斯视为具有蒙古血统的“白色鞑靼”,更何况彼此之间还存在着现实利益层面的纠葛。在可预见的未来俄罗斯恐怕仍将维持目前这种不东不西的状态:一方面俄罗斯种族、宗教、文化各方面都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西方国家,苏联解体后的转型历程则使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差异也不复存在,俄罗斯也会积极试图融入到西方体系之中,以减轻来自于北约和欧盟的战略压力;然而另一方面俄罗斯独特的地缘区位和人文历史使其与西方国家之间始终存在隔阂,而俄罗斯庞大的体量又使西方国家将其视为潜在的威胁。除非俄罗斯能全方位向西方国家服软示弱并任其摆布,否则西方阵营是不会接纳俄罗斯的,然而俄罗斯的大国自尊又不允许俄罗斯这么做。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在未来20年内,俄罗斯很有可能重新融入西方阵营!

不要忘了当初俄罗斯可是欧洲宪兵,正儿八经的西方阵营的一员并且大受欢迎。

不过,出现这一事件必须有一个先决条件:有一个强大的国家在西方崛起,并严重威胁到了整个西方包括俄罗斯,这让各国觉得有必要抱团到一起,就像当初各国组建反法联盟共同对付法国一样。

未来20年有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崛起成为能够威胁到西方阵营的强大存在。

一个能够威胁到欧洲的国家必须要有如下几个条件:

  • 存在于欧洲附近

这个国家必须得存在于欧洲附近,才会让欧洲各国感受到该国崛起所带来的巨大的冲击力和威胁,才能让他们真正联合起来。

  • 强大到让欧洲各国有一种无力感

就如同大革命时期的法国,虽然各国组建联盟打算把法国大革命扼杀掉,但这个强大的国家一挑多还不落下风。

(第六次反法联盟形势图,蓝色是法国及其征服的地区,红色为反法联盟国家,图中可见俄罗斯是联盟中的重要成员)


所以,在欧洲附近崛起的国家体量不能太小,必须要让各国发现联合起来也没有能力制止他。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想到从外边再招来援手帮忙。于是,俄罗斯就顺理成章的成为被邀请对象了。

盘点一下可能威胁欧洲的国家

目前来看,欧洲总体上处于衰落状态,最近10年的经济都不太好,很多国家都在吃老本,估计再过10年20年境况会比现在还差。

个人认为,欧洲以及欧洲附近只有两个国家有重新崛起的希望。第一个国家是土耳其;第二个国家是德国。

  • 昔日的中东霸主土耳其

土耳其位于亚洲和欧洲的交界上,这个地跨两大洲的国家人口大约8300多万,国土面积78万平方公里。

(土耳其的位置)

土耳其有重新成为世界级强国的野心,所以在前几年埃尔多安欢迎巴勒斯坦总统的时候,安排代表土耳其历史上16个“伟大王朝”的16名武士分两队列在楼梯上。


这种对过去荣光的追忆,无疑彰显了土耳其有试图再次恢复中东霸主威慑欧洲的野心。

可惜的是,土耳其这个国家在最近这几十年来发展还算可以,但并不突出。

据估计,2018年土耳其的GDP大约为9000亿美元,人均大约为1.1万美元,和世界平均水平差不多,在中东地区处于较高水准,但和欧洲各大国比还是差很多的。就连以经济差著称的西班牙人均GDP也有3万多美元呢。

而且,目前土耳其的高科技产业不是很发达,工业中主要还是以低端制造业为主。所以,虽然发展较快但并不具有威胁整个欧洲的潜力。

  • 另一个国家就是欧洲目前发展最好的德国

都说东亚是怪物房,其实近代大多数时间欧洲才是真正的怪物房,那里随便拿一个人口数千万的大国放到世界大多数地区都可以称得上当地的霸主级国家。所以,欧洲内部经常会爆发强国之间的大规模战争。好在欧洲有一个搅屎棍英国才没有让任何一个强国实现统一欧洲的野心。

目前来看,有望在众多欧盟国家中实现再次崛起的就是德国

(德国在欧洲的位置(深绿色))

德国是欧盟的主导国家,也是目前欧盟地区在科技方面发展最好的国家,他在工业4.0方面是欧洲地区下力气最大的国家,未来不可限量。

关键是,德国虽然经历了一战二战的失败,但一直没有放弃成为世界级大国的雄心。前几年德国还联合日本、巴西、印度等地区性大国共同冲击常任理事国席位,希望能成为有影响力的世界性大国。

只不过,他们这种行为只需要五常任何一个国家随随便便就能否定掉,所以没成功。但是,这些国家不服是溢于言表的。

在未来,德国的科技将会实现一个长足的进步,实现国力跨越式的飞升。相比衰落的法国、英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周边大国他会像一只仙鹤立在鸡群里。

(强大的德国工业)

这些国家不想让德国一家独大就会引进外援。

我相信,作为搅屎棍的大英帝国肯定会成为一个积极的推动者。

因为,当初反法联盟就是在他主导下搞定的。

如果德国再次崛起,他也许会组成一个反德联盟,从而让俄罗斯在东方成为限制住德国野心的一股力量。

如此一来,德国就被踢出了传统的西方阵营,俄罗斯被再次邀请加入西方阵营。


加入西方阵营之后,俄罗斯会得到西方国家的大力扶持,但也只不过是一个打手而已。。。。。

俄罗斯是世界第一资源大国,世界第一国土大国,拥有1亿多人口。西方各国在围堵德国的时候也清楚,如果俄罗斯走出困境会成为反德联盟的主导国家,那可真成了前门拒虎后门入狼了。

为了防止上诉情况出现,各国给俄罗斯的定位就是成为欧洲各国压制德国的棋子,虽然国内经济会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但绝对不会得到西方认真的帮助。

美国在干嘛

  • 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要需要俄罗斯,美国在哪里?

说实话,随着世界各国的发展,欧洲在世界的地位是越来越降低了。

其他地方各大国在崛起的过程中,需要美国拿出更多的精力去抵制。

就拿印度洋地区的大国印度来说,这个国家最近几十年崛起速度很快,不出20年,印度一定会在印度洋地区形成对美国的挑战。

(印度海军是印度洋地区最强大的海军之一,20年后会对美国实现强力挑战)

美国要想维持在印度洋地区的霸权地位,就必须在这里部署更多的军事力量。

所以也就没办法在欧洲地区加大投入,这也是为什么当德国崛起之后他必须同意引进俄罗斯来遏制,并且通过欧洲其他国家来平衡俄罗斯的力量,实现欧洲各国的互相牵制。

  • 也可能有人会认为,有美国看着德国蹦跶不起来。

不是这样的,就拿德国、日本、印度、巴西冲击常任理事国席位来说,不仅德国已经开始蹦跶了,就连日本都在蹦跶,假如德国在工业4.0时代实现再次崛起,他只会蹦的更欢,美国还真就压不住了。

以上!


历史风暴


确定一定以及肯定。。。。。。不会!

虽然俄罗斯一直没有放弃过融入西方阵营,共唱《同一首歌》的努力,但就和很多“演员”的遭遇一样,俄罗斯不得不接受“你不是那块料”的惨痛现实。

而在苏联解体后,叶利钦被戏耍,普京被丑拒之后,俄罗斯终于下定决心坚决和西方拜拜,做一个真正的斯拉夫汉子。

而且从普京执政的近20年时间来看,俄罗斯在未来也不可能融入西方成为西方阵营的一员。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静夜史认为:

俄罗斯融入西方,将是没有未来的不归路!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俄罗斯和其他国家相比太过不同。

作为东斯拉夫民族国家,俄罗斯先天就和西斯拉夫、日耳曼、凯尔特人等组成的西方国家不同,在西欧深受西罗马天主教影响的同时,俄罗斯受东罗马帝国影响盛行东正教。不同的宗教观点使历史上的俄罗斯和西方国家格格不入,而在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后,因为东罗马帝国索菲亚公主下嫁俄罗斯,俄罗斯开始以东罗马继承者自居,称俄罗斯为“第三罗马帝国”,自己则加冕为“沙皇”。

而在更早时候的13世纪,俄罗斯被蒙古奴役了250多年,这导致俄罗斯身上不可避免地带有了蒙古人的基因,所以才有了“剥开一个俄罗斯人,你会看到一个鞑靼人”的西方谚语。

从本质上说,俄罗斯和西方国家在起步就不是一家人,自然对俄罗斯敬而远之或者嗤之以鼻。

虽然17世纪彼得一世不断尝试融入西方,甚至将首都迁到圣彼得堡,但无济于事,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拒绝是坚决而果断的。

而俄罗斯在融入西方不得要领的同时,也在不停地“不走寻常路”。先是将领土向亚洲的西伯利亚疯狂扩张,使俄罗斯成为地跨欧亚的大国。然后在内忧外患中走上共产主义道路,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共产主义国家。

从苏联建立的那一刻开始,与西方世界的对抗就从来没有停止过,二战后更是与西方阵营剑拔弩张了将近半个世纪。

在1991年苏联解体后,领导俄罗斯的叶利钦想要西方国家突然集体失忆和患上白内障,然后欢天喜地地拥抱俄罗斯。

事实证明,西方国家拒绝俄罗斯,不是因为他们没失忆,而是因为俄罗斯即使遭遇了苏联解体的巨大打击,仍然具有相当巨大的体量。

这就非常尴尬了,因为无论俄罗斯在苏联解体的事件中经历了什么,只要俄罗斯体量依然庞大,就一定是西方国家的巨大威胁,所以即使俄罗斯半死不活,仍然得不到西方国家的“刀下留人”。

正所谓:“意识形态不是决定俄罗斯和西方国家关系的根本,实力才是”。

在如此不利的环境下,如果俄罗斯想要融入西方,就必须要再次妥协,比如拔掉利齿,销毁核武器;或者自断筋络,主动减小自身体量。总之一个原则,不要让西方国家感受到自己的威胁。

这还不如让俄罗斯当场去世。

所以不肯低头的俄罗斯注定是无法融入西方世界的。

而在叶利钦经过了4年的摸索后,终于明白“融入西方”就是坑,于是转而向东方大国靠拢。而普京在多次要求加入北约被拒绝后,终于带领俄罗斯走向了强硬的自强之路。

对俄罗斯而言,在形单影只的国际社会想要保持稳定,就一定要保持强硬姿态。只有强硬才能让俄罗斯更团结,才能打击寡头、消灭分裂势力、打击恐怖主义等。

而强硬,也注定了要与西方国家长期对抗。在明白了“强硬”才是拯救俄罗斯良方的事实后,俄罗斯在没有普京的未来日子,也会长期保持强硬姿态,这会成为俄罗斯和西方国家之间相处的主旋律。

所以,在主动当狗都不一定被接纳的情况下,自立自强的俄罗斯是注定不受西方国家待见的,所以俄罗斯在长期内不可能融入西方国家。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早在苏联成立之日起,由于政治意识形态本质上的差异,逐渐演变成东西方两大阵营,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种情况就愈加突出,蜕变成以苏联为首的东欧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两大阵营唇枪舌剑,剑拔弩张,互不相让,大有要将对方吃到的架势。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衣钵,美国等西方国家向俄伸出橄榄枝,希望俄罗斯能加入西方阵营,并将其纳入G8集团,俄罗斯也愿意与西方国家实现和解,毕竟稳定的欧洲对谁都有好处。

谁知,美国不断唆使俄罗斯的民族兄弟国家乌克兰加入北约,欧盟也在持续东扩,这引起了俄罗斯的警惕,见乌克兰已无药可救,遂当即在2014年3月推动克里米亚公投入俄,以警醒乌克兰莫要在西化道路上认不清自我,迷失了方向。

此举很快遭到西方国家铺天盖地的谴责,并取消俄罗斯G8成员国资格,同时美国还联合欧盟对俄罗斯进行制裁,使得以资源经济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俄罗斯自此举步维艰,对西方国家的丑恶嘴脸有了深刻的认识,不再对它们抱任何幻想。鉴于此,俄罗斯会最终融入西方阵营成为其一员吗?

俗话说:“一山难容二虎。”西方国家已经有美国称霸一方,如果俄罗斯加入西方阵营,必然要接受美国的领导,这不是在羞辱俄罗斯吗?俄罗斯也是当今世界数一数二的国家,国土面积世界之最,历史上也威名显赫,美国与俄罗斯巨人相比,年轻得很,成立至今不过二百多年,何况美国到处惹是生非,倚强凌弱,有什么资格领导俄罗斯呢?

如果俄罗斯最终能加入西方阵营,那必然是美国拱手交出领导权,抑或美国由于机体衰朽,欧洲国家趁机发难,纷纷倒向俄罗斯怀抱,然而这样的设想很难成立。

俄罗斯是不会加入西方阵营的,这是历史与现实决定的,是俄罗斯战斗民族的鲜明个性和自身诉求使然。

点赞太容易,评论显真情,欢迎关注、留言,等你评论,等你『一鸣惊人』!

江淮圣手


远期来看,俄罗斯必定会融入西方成为西方阵营一员,这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说到俄罗斯,当下的两个情绪表现引人注目:

一是对普京爱得要命。相信一些国人是除了俄罗斯本土外热爱普京的最大群体,他们爱普京的强悍,爱他的耍帅,进而把这种爱转化为“普京大帝”这种俄罗斯人听了都有些莫名其妙的狂热呼喊,同时爱屋及乌地爱上了俄罗斯这个“战斗民族”。并且极端化不可思议地把爱普京等同于爱国,一概对指正普京和俄罗斯有所微词的人狂骂大喝。

二是对俄罗斯的任何风吹草动怕得要死。国际上,俄罗斯的强权政治、穷兵黩武必定招致了世界的广泛反对,更引起了美欧国家的强硬制裁;内政上,俄罗斯目前形式上的三权分立体制,也必定会有反对派的抗议发声,会有民众不满的游行示威。然而在我们这里却是风雨未来风满楼,对俄罗斯及普京的命运担惊受怕惶惶不可终日。



这样,对普京的爱让我们膜拜普京的英明伟大,进而认为俄罗斯目前强大无比。同时对于俄罗斯的苏联式崩塌又忧心忡忡,以两个实质矛盾的思维面对世界,面对俄罗斯。

实质而言,俄罗斯首先有融入西方的历史动因,从彼得大帝以来的学习西方,到后来沙皇的普遍介入欧洲事务,再到苏东剧变后俄罗斯的“休克疗法”,这都是俄罗斯融入西方的不断努力。其次俄罗斯的帝国扩张思维难以持久,不惟国力膨胀入不敷出,而且阻滞经济发展、迟延民族创新,一直在“扩张”——“颠覆”——“扩张”——“分裂”的泥潭里循环挣扎。再次是俄罗斯民众人心思变,个人要求自由,追求财富,渴求幸福安康的脚步一刻不曾停歇。



寄托于帝国梦想的虚幻强大,寄望于强人执政永久的长命百岁,本身就偏离了现代国家发展的应有之义,俄罗斯的再一次分裂不可避免,必将惨烈,甚至血腥。

欧洲小国瑞士、荷兰、丹麦、挪威的富足安康,谁不羡慕?帝国思维落后于时代,该扔进历史的垃圾堆了。


今古达观


首先先明白一个事实,那就是所谓的西方不过是一个松散的临时的政治联合体,这个组织内部也不是那么团结一致,相反的这个组织内部本来就因地域、民族、宗教信仰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分为不同的利益群体,这多个群体要么相互有战略支撑短期内还停留在一个大的口号下,如英国加入欧盟。要么就有些本质的利害冲突,如德法主张的欧洲一体化与英国的大陆均势主义,本来就是相互冲突背离的!



而在更大的框架内,美国是整个如今被认为是西方的操盘侠,他深知欧洲有对美国在欧洲政策不满的大国存在,也清楚他们的实力和利益诉求,更清楚欧洲国家若实现了一体化后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力,因此连特朗普都认为欧盟才是美国的最大竞争对手!



而在东欧俄罗斯与西欧德法之间,有着大量的曾经的华约和苏联加盟国家,他们经济上渴望与如今的西欧接轨,获得他们的经济援助,但她们对西欧和美国唯一的价值与他们在苏联/俄罗斯身边一样,那就是充当战略缓冲国,不同的是作为廉价的劳动力和市场,很符合欧盟中如德国这样的胃口,而作为战略缓冲,显然德国并不是太需要,这方面一心压制欧盟的美国更加需要!



因此造就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几乎所有的东欧各国(除俄罗斯)都比较亲美,也比较喜欢德国,但却不太受法国和英国的待见,法国并没有德国那样的雄厚的工业能力,两次世界大战的受挫也让法国也不再相信盟友,因此法国的兴趣更多的是自己国内的事情,以及自己身边的国家的事情!



那么俄罗斯有没有可能倒向这个“西方”呢?从本质上不管是美国还是未来极有可能崛起的欧盟,都不太可能接受一个强大的俄罗斯,若俄罗斯依然强大,那么德国与俄罗斯就存在地缘战略冲突,一个向东扩张影响力与一个向西扩张影响力的对手或许终将会回到历史的轮回之中!



当然严格意义上俄罗斯也算西方国家,例如即使他们在欧洲关系剑拔弩张的时候还是可以组队到世界别的地方打劫,例如在扩展殖民地方面就是如此!从这一方面来看欧洲与俄罗斯的地缘关系要亲近于美国,保不准美国在哪个时候被这两个曾经的对手来一次斗地主!


泾水书生


好问题,抢答了。

不会的。俄罗斯在探寻一条有别于西方的发展道路。历史上如此在做,现实中与西方不容,未来应该能有限度实现目标。

俄罗斯几度离西方制度非常近,首先是建国之初,即1721年,比美国早55年。第二次是克里米亚战争之后,即1853年。第三次是一战前后。第四次是叶利钦时代。特别点出此四个时段,有研究的读者应当发现问题了:与西方的发展关节同步。除了第四次(下文有论),俄罗斯是有机会选择西方模式的,但为什么没有呢?熟悉文化的先生更可以深思:普希金、契诃夫、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代表的思想思维情感道德与西方是如此相似。俄罗斯为什么会走一条不同于西方的发展模式呢?

只有一个解释:西方模式并没有打动俄罗斯,或者说最近参阅西方模式的俄罗斯没瞧中!

认真思索的先生不会认为我是臆断。但详细论证足以写一部专论了。请相信我的结论。

叶利钦时期,俄罗斯是真心归于西方的,然而现实给了他教训,所以他会流着泪道歉并把国家交给普金,走上再次与西方对抗的路一一叶利钦是苏联的罪人,但凭此可被原谅:他不是俄奸,而是真心为俄寻找发展之路。

说罢历史说现实。也许西方是真心相信自己制度具有领先性的,他们害怕国家完整的俄罗斯引入其模式实现复兴。他们只接受解除武装、分解国土后的俄罗斯加入其阵营一一当年就是这样对待乌克兰的。让俄罗斯人民过上他们描绘的“自由民主的幸福生活”不是西方的目的!如是,冷战结束后,叶利钦真心欢迎西方,但西方收割财富后,再次带去的是北约的军事机器。请认真回忆普金如何赢得全国拥戴的?可不是派军警全国镇压,而是以打击寡头、打击分裂(高加索战争)、强力抵抗西方的行动与西方式的演讲获得支持的,全俄人勒紧裤带拥护他。

所以,现实世界,西方与俄罗斯的结构性矛盾不可调和。

未来呢?俄罗斯确实在科技、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相比东西大国都有不小的距离了。要再掘起成为能带领一群追随者参与国际竞争不易了。但其国土、资源、民族性决定其不会成为任何国家的跟班,其底蕴与实力也决定任何国家都不敢对其轻视,俄罗斯一是多极世界的重量级存在。

最大的可能是,地球的北方将成为全人类的大后方!

为什么不会呢?





巴山肖鹏


绝对不会,俄罗斯和西方的隔阂将会永远存在下去,直到板块移动。

俄罗斯和西方最早的矛盾根源是苏联和西方的矛盾,为此发生了协约国干涉苏俄内战。也因为如此,在二战后形成了华约,北约互相对抗的局面。俄罗斯与西方始终存在不信任,也存在着根本上的矛盾。
1991年,苏联解体了,接管克里姆林宫的叶利钦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亲西方人物,他总是想方设法的满足西方国家的要求。那一段日子里,是俄罗斯人不堪回首的90年代。

叶利钦表示希望与西方改善关系,希望能够加入欧盟,加入北约,但是,西方拒绝了。叶利钦搞“休克疗法”去折腾俄罗斯经济,结果弄得一团糟。西方却一直表示支持。

叶利钦处处低头,换来的是西方希望分裂和弱化俄罗斯,当杜达耶夫在车臣发动叛乱,成立所谓的“伊奇克里亚车臣共和国”,自任总统时,西方国家为他鼓掌。这让叶利钦看清了事实,看清了事实。而在西方对南联盟发起科索沃战争后,叶利钦更失望了。他明白了一个道理————西方绝不会和俄罗斯交好。
为什么西方不会和俄罗斯交好?

因为存在根本利益上的矛盾。俄罗斯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国,俄罗斯需要安全稳定的环境。然而,北约东扩打破了这层宁静。北约吸纳了波兰,又向乌克兰和芬兰伸手。最终,乌克兰在2014年广场革命后倒向了西方。俄罗斯不得不出手反制,进军克里米亚。

西方在欧洲进行的反导系统部署是对俄罗斯国家安全的重大威胁。俄罗斯面对这种情况绝不会削减战略进攻性武器的发展。

而在南方,西方国家渗透了格鲁吉亚,威胁着高加索地区。美国甚至把手伸入了中亚的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
当2014年,俄罗斯收复克里米亚后,西方国家又对俄罗斯进行了制裁。2018年,又制造了斯克里帕尔中毒事件。

除此之外,在网络安全,经济,以及叙利亚问题上,俄罗斯与西方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

如果你以为俄罗斯换个总统就可以改变,那就太天真了。不管什么人,你只要往俄罗斯总统的位子上一座,你就要考虑俄国的利益,叶利钦给足了西方好处,但最后呢?

国家之间友好的根基在于存在共同利益,很遗憾,俄罗斯和西方的共同利益比起差异,还是份量不够。


朱兴子


俄罗斯最终会融入西方,还是走向东方,抑或走出一条非欧非亚的独特道路,目前还未可知。

俄罗斯历史的大部分时期,融入西方都是主流想法。俄罗斯第一次向全球大国的地位冲刺,是在彼得大帝时期。彼得大帝实施了沙俄式的改革开放。改革的标准是欧洲式的,例如建立科学院、欧洲式的陆海军等;开放也是面向欧洲,为了更便利地向欧洲学习、引进欧洲的科技文化,彼得大帝还“特意”发动对瑞典的战争,以夺取波罗的海的出海口。这个出海口就是今天的圣彼得堡。彼得大帝后来兴冲冲地把首都迁到了圣彼得堡,以便让俄罗斯的精英接受欧洲风雨的洗礼。

第一,俄国人向欧洲学习,不仅是为了富强和文明,也是为了融入欧洲,成为欧洲国家。彼得大帝之后,欧洲文化、习俗、礼仪开始为俄罗斯贵族推崇,俄罗斯欧洲化日渐深入。沙俄也逐渐以欧洲大国自居,努力加入欧洲强国大家庭。19世纪初,沙俄与英国一起,从欧洲东西两翼威慑拿破仑帝国,至此,沙俄事实上已经成为影响欧洲地缘政治全局的角色。当拿破仑大军在俄罗斯折戟沉沙之后,欧洲重回权力均衡格局,俄罗斯正式成为欧洲神圣同盟的正式成员。

第二,俄国人融入欧洲,意味着走欧洲式、依赖欧洲支持的发展道路。政治上的开明专制,经济上的重商主义,外交上的弱肉强食,都是来自欧洲的思想成果。彼得大帝之后的俄罗斯,走的是一条欧洲式的发展道路。俄国的发展也严重依赖欧洲。俄罗斯的后发赶超需要大量投资,但是本土积累不够,于是法国资本成为重要补充。俄罗斯科技落后,于是大量引进英国、德国的技术和设备,成为沙俄工业基础。沙俄还和欧洲强国组建军事同盟。拿破仑战争之后的神圣同盟,一战前夕的法俄同盟等,意味着沙俄的国家安全依赖欧洲大国的支持,当然这种依赖是相互依赖。

第三,苏联是俄罗斯历史上第一次独立自主发展的尝试。苏联的成立,中止了俄罗斯融入欧洲的进程。苏联置身“欧洲”之外,一方面是因为苏联的制度形式、意识形态等完全不同于欧洲国家,导致苏联自己不认同欧洲;另一方面是因为苏联作为革命性力量,引发欧洲国家惧怕,不愿意接纳苏联。二战之后,苏联已经成为令整个欧洲为之战栗的庞然大物。从软实力看,苏联代表了全新的制度形式、发展道路、崛起模式,代表了人类新的发展方向,对第三世界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这种理念和道路的影响力,已经远非欧洲能够匹敌。从硬实力看,苏联的强悍军力令欧洲恐惧了近半个世纪,不得不引入美国的力量予以抗衡。但是,美苏争霸却导致欧洲和德国的分裂。这个支离破碎的欧洲,更是难以容纳苏联;而苏联的眼界也不再限于欧洲,而是开始谋划全球大棋局。

第四,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处于持续迷茫中。苏联在冷战中失败,并最终解体。最初,俄罗斯从苏联失败中学到教训就是,非西方的发展道路是死胡同,必须回归西方大家庭。这种回归表现政治经济制度上的西化、外交战略上的缓和,但是这个回归最终归于失败:经济上,俄罗斯尝试了休克疗法,希望建立西方市场经济体制,但是休克疗法只休克却无疗效,经济一落千丈;叶利钦时代的俄罗斯向欧美示好,希望成为西方社会的平等一员,但是却只被视作冷战的失败者,西方坚持要攫取战利品(北约东扩)。现在,从与西方冲突中,俄罗斯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特的国家,根本不可能融入西方。普京上台后,日益强调俄罗斯的独特身份,并且将“欧亚”作为俄罗斯的标签,例如建立了欧亚经济联盟,提出建立大欧亚伙伴关系,强调欧亚统一空间等。目前看,俄罗斯是将前苏联地区作为了大国复兴的基本盘、大国地位的基础。但是,即使在前苏联空间是一个统一苏联国家时,它都未能在世界大国竞争中胜出,如今分散而孱弱的后苏联空间,真的能承载俄罗斯的大国梦想吗?俄罗斯人自己也是怀疑的。目前,俄罗斯仍有一部分人坚持融入西方,另一部分人则希望走向东方。

总之,今日俄罗斯仍然处于迷茫之中,未来到底会融入西方、走向东方、在欧亚空间实现复兴或沉沦,仍然需要观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