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这首词为何秘不示人?竟要判刑2年……

苏轼屡屡因诗词获罪。

且不说“乌台诗案”,他差点因此丧命,最终还连累得苏辙、曾巩一行人被贬谪,就连他郊游随手写的一首词,都差点将好友和自己都送进牢房……

究竟怎么回事?

和九微一起来看这首《行香子·与泗守过南山,晚归作》吧!

【你知道吗?】

1.泗守是谁?苏轼和谁一起郊游?

2.为什么这首词会惹来牢狱之灾?

苏轼这首词为何秘不示人?竟要判刑2年……

【前情提要】

元丰七年(1084年),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的苏轼已经49岁了,他在黄州已经5年了,终于接到了朝廷的调令,调任他为汝州团练副使。

从黄州奔赴汝州,苏轼长途跋涉……

年底,他到了泗州。

泗州知州刘士彦是他的好友,这一天,他们相约去登南山……

苏轼这首词为何秘不示人?竟要判刑2年……

【诗词原文】

《行香子·与泗守过南山,晚归作》

宋·苏轼

北望平川。野水荒湾。共寻春、飞步孱颜。和风弄袖,香雾萦鬟。正酒酣时,人语笑,白云间。

飞鸿落照,相将归去,淡娟娟、玉宇清闲。何人无事,宴坐空山。望长桥上,灯火乱,使君还。

苏轼这首词为何秘不示人?竟要判刑2年……

【宋词今语】

登高北望,一片辽阔的原野上,几条河流勾勒出动人的画卷。

我和刘士彦以轻快的步伐登上南山,一起寻觅美好的春光。

和暖的春风鼓动着我们的衣袖,山花淡淡的香气萦绕在我们的鬓边。

在这山巅白云之中,纵情饮酒,放声欢笑,是多么惬意啊!

一直到傍晚时分,夕阳斜照,飞鸿还巢,我们也要回去了。

明月当空,淡淡的月光下,这夜色格外清明。

如果有谁闲来无事坐在空山上远望的话,将会看到长桥上灯火闪烁,正是泗州的知州游山夜归呢。

苏轼这首词为何秘不示人?竟要判刑2年……

【诗词赏析】

这首词写景记事。

上阕写游山登临之美景和酒酣宴饮之欢乐。

下片写兴尽晚归,月色清朗,悠哉悠哉。尤其最后,以第三人在空山上观望的视角,写自己和知州过长桥,别有滋味。

《蓼园词评》评价这首词是“情景交融,自具隽旨”,“于旁观着笔,笔笔有余妍,亦是跳脱生新之法”。

苏轼这首词为何秘不示人?竟要判刑2年……

【九微闲话】

据宋王名清《挥塵后录》记载,刘士彦第二天酒醒,读到苏轼这首诗,大惊失色,对苏轼说“苏学士您天下闻名,每每写了新词,都会传到京城里去。可是,按法律法规,泗州夜里过长桥的人,要判刑两年,更何况我还是知州呢?”

苏轼一方面愧疚,一方面无奈,哑然失笑说:“我苏轼往往因言语获罪,一开口就不在两年以下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