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大太监杨戬,是怎么变成二郎神的?

历史知事


本来是受人景仰的天神,最后为何会和北宋的太监扯上关系?



其实这里要补充一点,有关于中国古代神话人物比较复杂,一直到封建社会王朝结束,人物才算是完全的饱满起来。

而二郎神的原型,则是要结合了三个人的故事。包括了秦朝灌江口的李二郎、隋朝的赵昱赵二郎、宋朝太监杨戬杨二郎,除此之外还出现过李二郎、赵二郎等原型。

秦朝灌江口李二郎

说起这个李二郎可能很多人并不熟悉,但是他的父亲是修建都江堰工程的李冰。但凡提到都江堰工程,人们只记得李冰,却忘记了他儿子李二郎的功劳。

当年在李冰病逝之后,他的儿子接过父亲的位置,才彻底修建完成。两人所修建的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个水利工程,至今都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有关于李二郎,还有着一则传说。

当年在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时候,有一只妖龙为非作歹,于是派出李二郎前去擒拿。但是一番争斗之后,妖龙不见踪影。李二郎也搏斗累了,就拿着铁链坐在一块石头上休息。


不一会一个老妇人路过,听说事情的经过之后,就把铁链要了过来,原来她就是黎山老母。又过了不长的时间,一个身穿黄衣服的中年人路过,想问老妇人讨一口饭吃。

黎山老母认出了他是妖龙的身份,就把原来的铁链子化做成了面条。妖龙吃完之后立刻现出原形,而且被铁链子捆的紧紧的。李二郎看到后大喜,要把他就地处死。

但是被黎山老母阻止,因为如果没有老龙吐水,庄稼还怎么种?于是就修建了一座卧龙观,把这条妖龙镇压在了下面,也就有了如今寒潭卧伏龙的景观。

后人为了纪念李冰父子两人,就在都江堰旁边给他们修建了庙观,也就是所谓的二王庙。

不过当时李二郎还并非是二郎神,东汉末年二郎神的传说越来越多,后来传到都江堰地区之后,由于二郎神掌管水利,于是就把李二郎当做二郎神。


隋朝赵昱赵二郎

隋朝时期有一位隐士名叫赵昱,但是在隋炀帝的逼迫下,他走上了仕途之路,被任命为四川嘉州太守。当时本地有一条蛟龙作恶,身为太守的赵昱降服了妖龙,从此之后不知所踪。

不过后来嘉州两地江水涨潮的时候,赵昱总是显圣救民于水火之中。当地的民众为了纪念他,在灌江口的位置为他建立寺庙,命名为灌江口二郎。

后来到了唐太宗时期,听出了这样的故事,就把他晋升为“神勇大将军”。再后来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逃到了四川地区,也听说了这个故事,又把他加封为了赤城王。

等到了宋朝时期,张乖崖在宋真宗的安排下,进入蜀地治理益州叛乱。在这个过程当中,张乖崖曾经进入寺庙当中求福。

等到大胜归来之后,把好消息报告给宋真宗,追了一个圣号“清源妙道真君”。经过宋唐两代皇帝的加封之后,有关于二郎神的名声越来越大,二郎神的寺庙也越来越多。


不过有一段时间里面,由于宋朝的国姓为赵,又和赵二郎同音。当时很多人就把这种情况加到皇帝身上,把皇室描述成了鬼神,因此在很某一段时间里面,二郎神曾经被大肆打压。

宋朝大太监杨戬

现在但凡是提到二郎神,都认为他的名字是杨戬,而杨戬却是宋朝的一位大太监,两人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在很多文学作品当中,宋朝有着两名非常出名的宦官——杨戬、童贯,两人一文一武把持着朝政,可谓是害死了一大批的人。

我们的主人公杨戬在皇宫当中主要从事管理后花园的工作,机缘巧合之下受到了宋徽宗的喜欢,从此可谓是平步青云。甚至曾经出任节度使、太保等重要官职。

相对于之前的两位二郎,杨戬的名声可不好。他随意的收取别人的地租,由于不堪重负最后到人别人家破人亡。由于本人是宦官,经常出一些馊主意,喜欢亲自阉割一些犯罪人员。传说宋徽宗的妃子韩夫人,有一次生了非常重的病,在杨戬的陪同下,前去二郎观求福。不过寺庙当中的庙官看上其美色,晚上化作二郎真身显圣,要和韩夫人苟合。

不过他的这些小心思,被杨戬所识破,救下了韩夫人。后来以讹传讹,就把二郎真神显圣的传说安在了杨戬身上,大太监也就莫名其妙的当了神仙。

其实有关于二郎神真正的身份,外界一直是传说颇多。而真正把二郎神叫做杨戬,也是开始在明朝的《封神演义》当中。究竟为何要和太监一样,估计谁也不清楚。


史之策


这个题目不符合历史,神话中的二郎神杨戬不是从北宋太监杨戬演变来的,把二者混为一谈,纯属望文生义,以为两个人同名,便有渊源。

二郎神的名字是什么?杨戬。那么历史上有叫杨戬的人吗?有,他是北宋末年的一个太监,与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朱勔、李彦等“宋末六贼”齐名。

但二者仅仅是重名而已,没有任何关系。

二郎神的不同版本

二郎神是神祗的名称,他的姓名却不是固定的,在不同版本传说中,二郎神拥有不同的名字。

1,李二郎说,二郎神姓李

从北宋仁宗年间开始,秦朝太守李冰的次子被封为“二郎神”,李冰父子在四川主持修建都江堰,造福一方,为百姓爱戴,建庙纪念,这一时期的二郎神姓李。

2,赵二郎说,二郎神姓赵

隋朝时有一个道士叫赵昱,曾在四川显灵治水,当地百姓和官员在灌江口为之立庙,称二郎神君。北宋真宗时,宋真宗信奉道教,追尊为“清源妙道真君”,二郎神又姓赵了。

3,杨二郎说,二郎神姓杨

北宋初年开始,民间传说二郎神姓杨,称为杨二郎,但一直到明末《西游记》成书,都是只说二郎神姓杨,并未说他名叫杨戬,到了《封神演义》中,才第一次出现杨戬的名字,然而《封神演义》中的杨戬,道号并不是二郎神,而是“清源妙道真君”。

另外,民间还有二郎神姓石、姓羊等各种说法,不一而足。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二郎神在各种传说中并不特指杨戬,有姓李、姓赵、姓杨等多种说法,而《封神演义》中的杨戬是借鉴了传说中“二郎神”形象塑造出来的角色,却又不叫二郎神君。严格说来,二郎神和杨戬并不能划等号。

北宋太监杨戬

北宋末年有一个著名的大太监,名叫杨戬,他主要生活在宋徽宗年间,因为善于溜须拍马,伺候皇帝到位,所以获得宋徽宗宠信,一路高升,官至彰化军节度使、太傅,去世后还被宋徽宗追赠为太师、吴国公,要知道在北宋就连寇准、范仲淹、王安石这样的名臣死后都没有得到太师的头衔,一个宦官却能“生前太傅,死后太师”。

从官职来看,杨戬绝对是太监中极为罕见的成功者,仅次于另一名“生前封王”的大太监童贯,但杨戬擅长搜刮百姓,征敛赋税,在民间口碑极差,与蔡京、童贯等“六贼”之臭名不相上下,所以金军入侵,宋徽宗退位后,杨戬惨遭背锅,被追夺官爵。

尽管很多神话人物都有历史原型,但这些原型和神话角色多少总有相近之处,而大太监杨戬在当时和后世口碑差到极点,除了姓杨,跟二郎神没有任何相似特点,绝不可能是二郎神的原型,题目无疑是望文生义。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二郎神是流传甚广的民间神祇,他法力甚高,变幻莫测,多出现于各种文学作品中。在《西游记》中就有他和孙悟空令人称绝的斗法片段。二郎神的威风凛凛人尽皆知,但他的由来却鲜为人知。二郎神原名杨戬,而杨戬却是宋朝一个臭名昭著的太监,二者是如何扯上关系的呢?

其实最初二郎神的原型并不是杨戬,而是李二郎,李冰之子。李二郎虽不如其父闻名,但论其治水功绩,却毫不逊色。他苦心孤诣花费八年时间,将都江堰出水口穿凿完成。不仅将水患消除,还将水流引来灌溉。此等千秋万代之功,自然被百姓牢记于心,就将他供奉为水利之神,也叫二郎神。

到隋朝后,又一个二郎神诞生,那就是赵昱。赵昱算是道家传统的神仙,他本是潜心修道之人,奈何隋炀帝硬逼他出来做官。无奈之下赵昱任职嘉州太守,当时恰好有老蛟为患,危害人间。赵昱便持刀入水,与蛟龙大战,片刻就将蛟龙斩杀。如此一来当地人便奉他为神明,但赵昱志不在为官,后来又隐退江湖。只是在当地有水患时,他曾多次拯救百姓,因此被奉为“灌口二郎”。

到宋朝以前流传甚广的二郎神原型还是李冰和赵昱,太监杨戬和二郎神是毫无关联的。其后在民间的神话故事《二郎宝卷》中谈及二郎神的来历,将他塑造为仙女私自下凡与凡人所生之子,后来还有了劈山救母一说,这时的二郎神还仅叫做杨二郎。而他真正被称为杨戬是在《封神演义》中,这部书在民间极受欢迎,杨戬一名也是在此时被熟知的。

在《封神演义》中杨戬是正面形象,他多次力挽狂澜,让姜子牙赞不绝口,称他“智勇双全”。可惜二郎神此名恰好与宋朝一位太监重名,这位太监却不是什么良善人物。据说他最擅长拍马溜须,却因此成为皇帝的身边人。把持宋朝朝政多年,让百姓恨得咬牙切齿。在《水浒传》中,就是他害死宋江等人。而在《金瓶梅》中,西门庆也是仰仗他的势力,多次贿赂他。

由于杨戬此人恶名太过昭著,二郎神又恰好与他同名,为了强行解释这种巧合,在冯梦龙的《醒世恒言》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宋徽宗的一位妃子倾国倾城却身患重病,在去二郎神庙祈福时被歹人看中,想假冒二郎神引诱此女。然而此计并未达成,因为杨戬早就对他有所防范,将妃子救下。从这时开始就有了杨戬被二郎神附身一说,而杨戬也就被冠以二郎神的名号了。

二郎神作为天庭战神,长相英俊,法力无边。但由于与杨戬扯上关系,自此就不被嫉恶如仇的百姓喜爱,后来杨戬的形象多是效忠于天庭,与有反叛意识的主角针锋相对的。最鲜明的体现就是在沉香救母时,二郎神与哮天犬千方百计阻止沉香救母,只为维护天庭秩序。现如今二郎神也多作为亦正亦邪的神仙出现在影视剧中。


邓海春


其实吧,二郎神根本不叫杨戬。

宋朝的大太监这个杨戬,也根本不是二郎神叫杨戬的原因。

二郎神之所以被误认为叫杨戬,还是源于《封神演义》。

其实,《西游记》里面的二郎神,真名未必叫杨戬。观音菩萨举荐他的时候,也只是说他是“显圣二郎真君,见居灌洲灌江口”。孙悟空又说他是玉皇大帝的外甥,父亲姓杨。

没错,这就是我们日常认识中的二郎神。算起来,就是心高气傲的皇亲国戚的主儿。

《封神演义》里面的杨戬,师从玉鼎真人,“带扇云冠,穿水合服,腰束丝绦,脚登麻鞋”,衣着相对比较朴素,一副道者模样。他手段高超,精于变化,善于使用三昧真火,而且有三只眼。有没有劈山救母我们不知道,我们只知道,他为扶周灭纣立下了汗马功劳。

可是《西游记》里面的二郎神,却并没有三只眼。要不然,原著中谈到他和孙悟空拼变化的时候,也不会说他“圆睁凤⽬观看”了。

换句话说,要是此处的二郎神真是三只眼,那依孙悟空的个性,不取笑他几乎不太可能。毕竟三只眼一看就不太寻常。

他的样貌装扮一看就不俗,在《西游记》中是这样的:

仪容清俊貌堂堂,两耳垂肩目有光。头戴三⼭飞凤帽,身穿一领淡鹅⻩。缕金靴衬盘龙袜,玉带团花八宝妆。

此处记载二郎神相貌,同样没有提及三只眼的事。

如此说来,杨戬并非我们通常所说的二郎神。

因为以《西游记》中二郎神那“听调不听宣”的散淡性子,扶周灭纣的重任即使给他他也应该不会接。

更何况,《封神演义》中说:“杨戬曾炼过九转元功,七十二变化,无穷妙道,肉身成圣,封清源妙道真君。”

可《西游记》里面的二郎神,却是“显圣二郎真君”。

不仅团队不像、长得不像,封号也不一样。

总而言之,一句话,二郎神不是杨戬。

但是他们也有相同点。

他们都喜欢养狗,而且那狗训得还不错。

杨戬的哮天犬把碧霄肩膀上“连皮带服扯了一块下来”。

二郎神的细犬则趁孙悟空不备,把孙悟空“照腿肚上咬了一口”,导致孙悟空最终被擒。

<strong>


半瓣花上阅乾坤


确实无法想象,难道北宋腐败的太监杨戬竟然真的是二郎神的原型?难不成坏人也成了神仙,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二郎神的原型——北宋大太监杨戬!

北宋经过神宗和哲宗的努力,终于又被动防御转为主动进攻,军事实力逐渐增强,西夏只能乖乖的躲起来,如此,京西路多出许多荒地,政府为了招募之前的那些流民开荒种地,宋朝出台了一项政策。

“种地三亩,只收以亩地的税钱”,这在古时绝对是好政策,结果太监杨戬就盯上这块肥肉,他从入官之后就小心翼翼,最擅长的就是擦眼观色,宋徽宗甚是喜欢,随后杨戬跟宋徽宗提议“汝州地方适合种稻子,可以跟括、增加赋税”。

宋徽宗当然喜欢,毕竟可以为朝廷挣钱,杨戬则负责这项工作,地方财税大幅度增加,后由于土地频繁交易,很多农民有没有制度意识,在交易过程中手续不齐全,土地自然成为朝廷的,准确来说就是杨戬的,两年后,很多地方都实行公田所,强制这些百姓种田交税。

除此之外,杨戬谋财的手段非常多,导致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千夫所指,仅仅时年的时间,杨戬掠夺的民田高达34300顷,对于百姓是祸害,然而宋徽宗却非常喜欢,在其死后还追赠杨戬为太师。

二郎神叫杨戬,全是因为有宋朝的大太监杨戬

杨戬知道宋徽宗喜欢美女,便进献一女子,名唤韩玉翘,宋徽宗得此女之后,有段时间对其宠幸有加,后又被冷落,韩玉翘暗自难过,时间一长,韩玉翘越发的憔悴,宋徽宗一怒,对杨戬说“人是你找的,你自己领回去养吧,养好了再送进宫”!

韩玉翘一直心有所愿,太尉夫人便给他介绍二郎神庙,说这个庙许愿灵验,果不其然,韩玉翘有所好转,古人讲究还愿,韩玉翘这天去还愿又许下愿望“愿得一人心,如尊神这般”。

这尊神果真到了韩玉翘身边,几翻云雨后被太监杨戬知晓,遂请来神道将其抓获,原来这“尊神”乃二郎山的庙官孙神通,这孙神通听到韩玉翘心愿,前去占便宜了。

因为这段民间故事广为流传,加上太监杨戬在百姓中名誉并不好,所以很多人在写小说时就将二郎山命名为杨戬,就这样,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二郎神就是北宋大太监杨戬。

后有文人解析《西游记》,惟妙惟肖,将二郎神与太监杨戬进行多番对比,确实非常像。

仪容清俊貌堂堂,两耳垂肩目有光。
头戴三山飞凤帽,身穿一领淡鹅黄。
缕金靴衬盘龙袜,玉带团花八宝妆。
腰挎弹弓新月样,手执三尖两刃枪。

这几句话是二郎神在《西游记》出场时的原著描写,仪容清俊指二郎神长相,没有胡须,古人胡须非常重要,而成年男性没有胡须只能是太监,一般男子再怎么样都会有胡须。

二郎神铜像

明朝太监铜像

后孙悟空几次三番变成其他飞禽鸟兽,二郎神都没有发怒,然而最后变成“花鸨”,二郎神大怒,直接一弹弓将其打中,文人解析孙悟空知道二郎神原型是太监,故意变成花鸨。

再则《宋史》记载杨戬“善测伺人主意”,也就是说善于察言观色,而二郎神又是三只眼,比普通人多了一只眼睛,同样善于观察。

后明代太监相貌服饰皆与二郎神相似,遂有二郎神是太监杨戬一说,不过这说法存疑。


羽评郡主


二郎神的身份很多,但和北宋宦官的联系不算很大。

二郎神是古代有名的战神、水神、乡土神,有些戏班会把封为梨园神。名号很多,如川主、灌口二郎、显圣二郎真君、二郎真君、灌江神、昭惠显圣仁祐王、清源妙道真君、神勇大将军、赤城王、护国灵应王等。

但对于二郎神姓什么名什么却是个难题,由于《西游记》和《封神演义》的影响,很多人尊称他为杨戬杨二郎。事实上,二郎神身份很多,如建成都江堰的李冰的第二个儿子,晋朝名将邓遐,隋朝四川嘉州太守赵昱,蜀王孟昶,甚至有说是印度神北方天王的第二子独健。

其中,道教所信奉的二郎神是赵昱。老蛟兴风作浪,祸害一方,赵昱与其大战,另有梅山七圣帮助赵昱杀蛟。州人对他顶礼膜拜,奉为神明。

说到杨戬,他原是北宋宦官,在《醒世恒言》中有“勘皮靴单证二郎神”的故事,后宫韩夫人在杨戬府中休养,病愈后到二郎神庙还愿,庙官孙神通会妖法,假扮二郎神模样,到杨戬府中私通韩夫人,后杨戬找人施法,击落孙神通一支皮靴。这样的故事日后走样,杨戬变成二郎神。


五味社


理清楚一个顺序,是先有二郎神,才有杨戬。为什么宋朝大太监杨戬成了二郎神?很简单,因为但凡仙神,它总得有个俗名吧,比如玉帝叫张友仁,或张坚或张自然,总之他有名。



二郎神同样也需要有名,他叫杨戬。经过一系列通俗小说故事的流传,火遍大江南北,上到老人,下至三岁孩童,都知道“二郎神叫杨戬”,成为一大IP。

道教多神,为什么?但凡有功于百姓的人,都敬奉于神,受人敬仰,受人祭拜,供人怀念瞻仰。二郎神就是在本地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二郎神到底是谁?争议较大。

一有说隋代嘉州太守赵昱。他持刀进江,力斩在当地兴风作浪祸害一方的老蛟,为民除害,由于人的顶戴,获封为神明。唐太宗听闻后,封之为神勇将军,为其立庙。

人称赵二郎,也有李二郎。这是李冰家的老二,李冰因修建都江堰而声名大噪,二郎因协助父亲有功,被人奉为神祗祭祀。


也有说杨二郎,氐族杨难当。

说法各异,总之二郎神出现在,在民间饱受人们祭拜。那又怎么叫杨戬?全因为宋代大太监杨戬。

当时的皇帝是宋徽宗。而杨戬知情趣,懂上官的喜好,便向他进献了一位美人韩玉翘,她也如愿得幸。但皇宫内有一个安妃娘娘,这女人独宠后宫。

久不沾雨露,韩夫人暗自神伤,渐渐香消玉减,清瘦起来。皇帝念此,就召来太尉杨戬,既然人是你找来的,把人领回府休养吧,养好了,又再送进宫。



杨戬遵旨。

时间悠悠,韩夫人迟迟不愈,原来是心有所愿,太尉夫人介绍了二郎神庙,说这庙许愿极为地灵验。说罢,夫人便替韩夫人祷告。事后一个月,果真,韩夫人好转。

许愿而得愿,该是去还愿,韩夫人亲自前去,一进庙宇,眼见二郎神神像,呆了。嘴里念念叨叨,“愿嫁一心人,如尊神这般。”忽然,这尊神降落凡间,来到了她的身边。自是一番云雨,甚是快活,之后又绵绵不断。

后来,杨戬戳破,请来一个神道,经过一番波折,奇袭抓住了他。原来他是二郎神的庙官孙神通。最后,这人被凌迟,韩夫人也嫁给了一个远方商人。

这个故事也广为被人所熟知,加上杨戬的声誉并不怎么地好。于是,后来一帮文人在写小说的时候就将二郎神命名为杨戬。为什么?戬是个好字,《说文解字》中说:“戬,灭也”,有歼灭,消灭,铲除之意,听起来,霸气凌然。

所以,二郎神杨戬诞生了。而他的形象则是不断演化杂糅而大成,比如天眼则来自杨二郎氐族杨难当。氐族有“剠(黥)额为天”的习俗,额头刻痕迹,然后涂墨,使之久存。明眼一看,似竖起来的眼睛,也就是所谓的“三只眼——天眼”。再比如明之前,二郎神所持剑,而明清则成了手执三尖两刃刀。



最后,二郎神只是取了宋代的大太监杨戬这个名字,而形象呢?那是奉行拿来主义,不断演化和叙述而杂糅立起来的。

一壶浊酒喜相逢,这里是史小二记,欢迎您的关注!


史小二记


在封神演义以及西游记的影响下,使得很多人对杨戬这个人物有了很深刻的了解,在封神演义的描写下,杨戬生活在殷商年代,是帮助周武王姬昌建立大周江山的功臣,是法力无边的神仙。



但如果要说到历史中的杨戬,那绝对会大大超出大家的意料。

历史中的杨戬

现实历史中的杨戬生活在宋朝时期,他曾经担任过宋朝的节度使以及宋朝地位无限尊荣的太傅。

所谓的节度使,就是唐宋时期权力非常庞大的封疆大吏,而太傅则是宋朝的正一品大员,是宋朝品级最高的官员之一。

从这方面来看,我们就可以知道历史中的杨戬是一位多么权柄滔天的人物。

但历史中杨戬还有另一层身份,其实是他是宦官出身。

所谓宦官就是太监,宋朝的杨戬是受到宋朝皇帝的宠爱、信任,才得以一路在仕途上飞升,最终踏上宋朝权力巅峰的,这点他与宋朝时期的大宦官童贯非常类似。

如果把宋朝历史中的杨戬和神话中的杨戬摆在一起相提并论的话,想必很多人都会产生一种非常巨大的荒谬感,对这里面的事实无法接受。

不过大家对此也不要太过于在意,历史中的杨戬虽然是一个太监,但是神话中的二郎神杨戬跟历史中的杨戬是没有太多关系的。

历史中的二郎神原型是李冰儿子

宋朝的杨戬并不是二郎神杨戬的原型,人们只是借用了宋朝杨戬的名,融入了原本就在历史中存在的二郎神形象里,这才出现了我们所知道的二郎神杨戬。

实际上二郎神的原型最早来源于战国时期,在战国时期的秦国,李冰父子在四川修建了都江堰。

正是因为他们修建的都江堰,以往常常被江水肆虐祸害的四川盆地最终才变成了后来非常宜居的天府之国。

古人都是非常懂得感恩的,他们非常清楚李冰父子的贡献有多么巨大,所以后来人们把他们父子二人抬上了神坛,把他们的形象给塑造成了神仙,也示对他们的感恩。

李冰的儿子李二郎就是在那股神化热潮中,被人们塑造成二郎神的。

不过到了明朝时期,随着人们对宋朝大宦官杨戬以及二郎神形象的一系列以讹传讹,宦官杨戬的名字才被按到了二郎神这个形象上。

最后在封神演义对二郎神姓名的盖棺定论下,杨戬才自此成为了二郎神的名字,一直流传到至今。

现在要是有人问二郎神的名字叫什么,绝对有99%的人说是杨戬,而不是李二郎。

历史和演义的区别

说到这里,可能还会有一大部分人提出他们的意见。

说封神演义里的二郎神杨戬明明生活在商周交替的年代,怎么可能又突然变成了战国时期或者宋朝时期的人呢?

其实会产生这种想法的人,对历史的了解是非常不足够的。

因为封神演义这本小说诞生于明朝时期,虽然封神演义里的周文王、周武王、姜子牙等人在商周历史中均有真实存在,但是其他大多数的人物在商周历史中是不存在的。

比如李靖、哪吒、杨戬、雷震子、申公豹等人在商周历史中是并不存在的。


反倒是在唐朝的时候,有一个绝世名将叫做李靖。

他是唐朝的开国战神,因为举世无双的战绩,所以他在唐朝后期被人们慢慢给抬上了神坛,最终在历史的发展中,被人们塑造成了托塔天王李靖。

李靖的情况跟杨戬的情况是差不多的,他们原本都跟商周时代没有什么关联。

只不过在封神演义作者的笔下世界中,被安排穿越到了商周时代,小说创作这种东西,其实是很随意的,笔在自己手上,想怎么写都是作者自己的事情。

关于演义与历史之间的区别,大家还是要清楚认知到的。

所以说这就是二郎神的原型以及名字的由来,宋朝的大太监杨戬并不是二郎神的原型,自然称不上变成二郎神,我们只能说是明朝时期的人们在牵强附会下,把大太监杨戬的名字给按到了二郎神身上。


孤客生


问题是我提的,王事情,历来现实,孤客生等大佬关注下,这个问题引发热烈讨论。

很多网友认为我在诋毁二郎神,拿大太监杨戬套在二郎神头上,是对二郎神崇拜的亵渎。知事在这里郑重声明,我没有理由黑杨二郎,因为我自己就姓杨,从小被叫成杨三郎。

如果二郎神真的名字叫杨戬,那他一定就是《水浒传》六贼之一的大太监杨戬,不会是另外一个人。

首先必须知道,商朝武王伐纣的历史时期,是不可能有姓杨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姓杨的人,是生于公元前742年的杨伯桥,他是西周天子的儿子,被分封在洪洞的“杨”地当诸侯,才有了后来的杨姓

提了一个问题,被一群文盲围攻,我真是无语了。幸好王事情兄弟是个明白人,要不然可是太惨了!

一般认为二郎神的原型人物有三个,李二郎,赵二郎,杨二郎。

李二郎是李冰的儿子,据说他帮助父亲治理四川水患,建设了都江堰,所以二郎神的神位就在都江堰,在很多的神话传说中,二郎神就驻扎在灌江口,是水利之神。

可是,去历史书上查找一番,并没有找到有关李二郎的记载。《史记》、《汉书》、《风俗通义》、《华阳国志》等,都未提到李冰有子,所以,李二郎这个孩子,可能是别人强加给李冰的。

可是到唐朝时,李二郎的祭祀活动就停止了。

赵二郎是隋朝时期的青城山道士赵昱,稀里糊涂就成了二郎神。再加上宋朝皇帝喜欢造神,赵二郎也成了正儿八经的神仙。

可是问题来了,宋朝最有名的赵二郎那就是打死哥哥自己当皇帝的赵光义啊!于是有宋一朝,对二郎神不许叫赵二郎!

到宋朝末年,东京开始流行起二郎神信仰了。既然有这种信仰的流行,机会有相关的奇闻异事。于是在明朝小说中就讲述了一个二郎神显圣的故事,故事中的当事人,北宋大太监水浒传六贼之一的杨戬,就成了二郎神。

在《封神演义》中,比较系统介绍了天庭的构建历史,二郎神明确以杨戬的名字出现,这件事终于告一段落。

那么客观门要问了,二郎神受人敬仰,为什么会是杨戬这样的人渣?

杨戬的确是人渣,他和童贯是北宋末年权势最大的太监,杨戬擅长文事,童贯擅长武功,于是二人被称为文武二太监。杨戬看起来很娘炮,童贯有胡子很爷们,所以二人被叫做雌雄太监。

杨戬作恶多端,如何能成为神仙?

事实上,封神演义里面的神仙,一半都是坏蛋变的,财神爷赵公明,申公豹等等都是坏蛋变神仙。所以,封神是人类中地位较高的人的游戏,和平头百姓没什么关系。

八仙中成仙最晚的曹国舅,那是彻头彻尾的贪官人渣。曹国舅,本名曹侑,北宋开国名将曹彬的后人,宋仁宗曹皇后的弟弟。曹国舅仗着自己皇亲国戚的身份逞强行恶,抢夺百姓的田地据为己有,成了公愤。曹国舅弟弟贪恋秀才妻子美色,把秀才打死,曹国舅说一定要打死秀才妻子,杀人灭口。秀才妻子逃脱,见到曹国舅误认为是包拯,诉说冤情,被曹国舅打死丢进枯井。秀才妻子奇迹般死而复生,找到包拯终于洗雪冤情。曹国舅和弟弟压上虎头铡,幸好宋仁宗求情,才免于一死。

再看西方国家,不管是希腊诸神还是罗马诸神,各种动不动抢人妻女,甚至母子恋、父女恋,什么龌龊来什么。中国其实也有,只不过被可以掩盖了。

农村的50后、60后中在村里欺男霸女的,逞凶行恶的都招工提干进城去了,现在过得一个比一个好。反而是那些老实人,每天在广阔天地里幻想大有作为,结果地种的越好,人就越穷!

老实人是成不了仙的,只有杨戬这样坏处水平坏出风格的大坏蛋,才适合成仙。他们成了仙封了神,人间才有一篇艳阳天啊!


历史知事


二郎神的形象来源于三个人物,北宋太监杨戬只是其中之一.但现实生活中的杨戬可是个狠角色,北宋末年,天下大乱,作为太监之一的杨戬逼良民上梁山的事没有少做,死后竟然成了天宫的战神,这有点匪夷所思吧?


真实的杨戬有历代恶劣太监的共同特征,对上阿谀奉承,摧眉折腰,极尽温婉的小女儿状;对百姓却颐指气使,横征暴敛,弄得民不聊生,天怒人怨;然而老天就是不睁眼,这样的祸国殃民的人竟然是无疾而终。

"稻田务"(古代管理官稻田的机构,创于五代初)发展到宋政和年间演变为"检括官田"的机构,此时杨戬就主管后苑作,从上任到他死不足十年的时间里,经他搜刮的民间地皮竟多达一万二千多亩,作为朝庭剥削人民的急先锋,昏庸无能的宋徽宗在他死后还追谥其为"太师"。

那么,问题来了,如此作恶多端的杨戬,活着人神共愤,为什么死后还成武艺高超,忠于天庭的二郎神呢?

中国古典小说中,二郎神有李二郎、赵二郎、杨二郎三位;之所以说其中的杨二郎即杨戬才是二郎神有以下理由:

1.三只眼睛,暗示作为太监的他善于察颜观色,辩风识向,手眼通天。

2.他使用的兵器是三尖两刃枪,意为杨戬曾经缺少的"命根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