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解字》第124課:瞭解字義,“釆”和“採”就不會搞混了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24課,講兩個漢字,分別是“釆”和“番”,這兩個字在《說文解字》540部首中都歸屬“釆”部,在現代漢語201部首檢字中歸屬“採”部,兩個部首非常相像,但實際上卻完全不同,要注意它們的微小差別。

1、釆。讀biàn。“釆”是《說文》部首漢字,《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 :“釆,辨別也,象獸指爪分別也。”看字形演變:

《說文解字》第124課:瞭解字義,“釆”和“採”就不會搞混了

(“釆”的字形演變)

在甲骨文裡,它還沒有向上或向下的彎曲,只像一個完整的野獸腳印,到了金文已經出現了下部向左或向右的彎同,象徵與野獸四蹄相連的部分。我們在《說文解字序》裡有:“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這是個造字的過程,可見,古人在與大自然發生關係時,特別是與野獸發生聯繫時,最早就是通過野獸走過之後留下的足跡來辨別這是野獸的種類的,因此,畫一個野獸腳爪的樣子,來表示“辨別”的意思,再正常不過了。因此,釆的本義就是辨別,分別。

釆字現在已不常用,瞭解就可以了。記住它與“採”字在字形上的區別。特別是小篆字形,差別很清楚。釆是象形字,採是會意字,釆像野獸的腳爪,採像伸手去採樹上的果實,如圖:

《說文解字》第124課:瞭解字義,“釆”和“採”就不會搞混了

(釆與採在小篆字形上的差別)

實際上,在現代楷體漢字裡,釆與採也有明顯區別,只有有很多朋友容易忽略而出錯。再看一下釆的小篆寫法:

《說文解字》第124課:瞭解字義,“釆”和“採”就不會搞混了

(釆的小篆寫法)

2、番。現代漢語常用字,現代漢語201部部首檢字法歸田部,檢字時要注意,常用的讀音有四個(還有現代漢語已不用的讀音,過分生僻,不再列舉):

(一)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只標註了一個音fán。這不是我們現在經常用的讀音。但這是它的本義讀音。《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番,獸足謂之番。”先看字形演變:

《說文解字》第124課:瞭解字義,“釆”和“採”就不會搞混了

(番的字形演變)

在甲骨文裡,番,就是一個完整的野獸足跡,有爪子,有腳上的肉墊,在《說文》古文裡畫的更形象,到了小篆,字形變得規整了,隸書沒有更多變化。上面的釆是獸爪,下面的田是獸的腳掌,《說文解字注》稱:“許意先有釆字,乃後從釆而象其形,則非獨體之象形,而為合體之象形也。”顯然,段注認為許慎判定這個字是個合體象形字,我們認為這是可信的。因此,

番的本義是獸足。《玉篇.釆部》稱:“番,獸足也,或作蹯”。後來獸足這個字義寫作“蹯”,番字反倒字意發生了變化。

本義之外,還有用法如:(1)通“藩”。我們學習過“藩”這個字了,就是籬笆。《字彙補.田部》稱:“番,與藩同,籬也。”如圖:

《說文解字》第124課:瞭解字義,“釆”和“採”就不會搞混了

(籬笆)

(2)通“蕃”。我們前面也學習過“蕃”這個字了,就是茂盛的意思。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稱:“番,假借為蕃。”如《無極山碑》:“草木番茂。”

(二)番的第二個讀音讀作fān。這是現代漢語常用讀音。字意較多,舉常用的說說:(1)更替,輪值。《廣韻.元韻》稱:“番,遞也。”《廣韻.願韻》稱:“番,更次也。”比如《列子.湯問》有:“乃命禺強使巨鼇十五舉首而戴之,迭為三番,六萬歲一交焉。”大意是:天帝怕神仙居住的五座仙山漂走,於是派禺強驅使十五頭巨鼇分成五組用頭頂住山基,三頭是一組,輪番來頂,六萬歲交換一次。

《說文解字》第124課:瞭解字義,“釆”和“採”就不會搞混了

(巨鼇戴仙山)

(2)用作量詞。《廣韻.元韻》:“番,數也。”用法幾種:<1>次,回。《字彙.田部》:“番,次也。”比如,陸游有詩《閒中》:“問我東歸今幾日,坐看庭樹六番黃”庭院裡的樹黃了六次了。辛棄疾有詞《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還能經得起幾回風雨,春天又將匆匆歸去。

《說文解字》第124課:瞭解字義,“釆”和“採”就不會搞混了

(惜春長恨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

<2>種。比如:別有一番天地,別有一番滋味等,都是這個意思。<3>片;枚;塊。比如北周庾信有《謝趙王齎乾魚啟》:“蒙齎乾魚十番。”就是這個意思,承蒙賞贈乾魚十片。不是十次,十回。

(3)舊時對西方邊境各少數民族和外國的稱呼。比如:番邦,番外。陸游有詩《軍中雜歌八首》之七:“如今便死知無恨,不屬番家屬漢家。”即土地屬於漢家,而不屬於番邦,所以無恨。再比如京劇《穆桂英掛帥》:“番王小丑何足論,我一劍能擋百萬兵。”這裡的“番”,指當時的西夏。

《說文解字》第124課:瞭解字義,“釆”和“採”就不會搞混了

(京劇:《穆桂英掛帥》)

(4)用同“翻”。比如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有:“你若又番悔,我出首與夫人,你著我將簡帖兒約下他來。”紅娘威脅鶯鶯怕她反悔,番悔,實際上是翻悔、即反悔意。

《說文解字》第124課:瞭解字義,“釆”和“採”就不會搞混了

(《西廂記》)

(三)番的第三個讀音讀作bō。這個讀音雖不常用,但《詩經》中出現過,所以提一下。主要用於專用詞“番番”。《尓雅.釋訓》稱:“番番,勇也。”郭璞《爾雅注》稱:“皆壯勇之貌”《詩經.大雅.崧高》有:“申伯番番,既入於謝。”《毛傳》釋作:“番番,勇武貌。”這句詩的意思是:申伯勇武氣派,進入謝城好威風。這個申伯,進入的謝城,就是後來謝姓的發源地,申伯也成為謝姓始祖。

《說文解字》第124課:瞭解字義,“釆”和“採”就不會搞混了

(申伯塑像)

另外,在這個音下,還通傳播的“播”,指傳揚,傳佈。《說文通訓定聲》有“番,假借為播。”《馬王堆漢墓帛書》:“天道壽壽,番於下土,施於九州。”大意是:天道是平正簡易的,它傳佈於大地,延及於九州。

《說文解字》第124課:瞭解字義,“釆”和“採”就不會搞混了

(馬王堆漢墓帛書)

(四)番的第四個讀音讀作pān。有兩個專門用法:

(1)專用於地名“番禺”,過去是縣名,現在是廣州市下轄區名,在廣州市南部。《廣韻.桓韻》:“番,番禺縣,在廣州。”

《說文解字》第124課:瞭解字義,“釆”和“採”就不會搞混了

(番禺區地理位置)

(2)姓。出自《詩經.小雅.十月之交》:“皇父卿土,番維司徒。”《毛傳》稱:“番,氏”《姓觿.寒韻》專有:“番,音同潘 。又《歌韻》、《世本》雲:殷湯支庶封番,因氏。有的譯本認為這裡的番應是“樊”,可能不準確,不如直譯為番,即大意是:六卿之首是皇父,番氏當上大司徒。

番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124課:瞭解字義,“釆”和“採”就不會搞混了

(番的小篆寫法)

番字不常用的讀音還有四個,幾乎全用於地名的專用名詞,隨著歷史發展,估計最終會成為死讀音,漸至消亡或改讀,民眾的力量是強大的。

(【說文解字】之124,部分圖片引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