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步三峡之一:诗城奉节

一 那些名诗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诗仙李白咏颂三峡的千古名篇,还有诗圣杜甫在奉节写下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成为重庆奉节人最引以为豪的诗篇。历史上,陈子昂、王维、李白、杜甫、孟郊、刘禹锡、白居易、苏轼、苏辙、王十朋、陆游等先后光临奉节,并在此写下了诸多流传至今的诗篇。奉节因此也获得了“诗城”的美名。如今奉节县,成立有诗社,文友们时常聚集一起,写诗作赋,寄景抒怀,颇有先人遗风。

唐永泰二年(公元766年),诗圣杜甫自四川成都出发,一路车马艰辛,到达当时的夔州——今天的奉节城。杜甫从沃野千里的平原,进入到奔腾奇绝的三峡西口,不禁被夔州内外质朴的乡音乡情和丰厚的地理物产所吸引,欣然留下来,并在这里一住就是一年零九个月。杜甫将他的诗笔对准长江、夔州、三峡,还有这里的芸芸众生。洋洋洒洒,他创作出437首瑰丽的诗篇,几乎占到他一身全部诗作的三分之一。这些诗作,鲜活地反映出唐朝时期三峡夔州宽泛的社会生活实景。

白帝城中云出门,

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峡雷霆斗,

古木苍藤日月昏。

杜甫的《白帝》,描绘的是与奉节相邻望的瞿塘峡暴雨景象。它打破了固有的格律,洗炼地写出三峡峡江惊愕枯荒的自然元素,意蕴深长。

众水会涪万,

瞿塘争一门。

作为五律《长江》二首之一的起联,“争一门”的“争”字用得极为传神!寥寥十个字,精当地描绘出瞿塘峡关的自然地理面貌特质,成为古往今来表现三峡夔门地理环境而被引用得最多的名句。

夔府孤城落日斜,

每依北斗望京华。

独步三峡之一:诗城奉节

瞿塘山下,奉节边地。

《秋兴八首》中在奉节流传最广的名句。诗作情景交融,脍炙人口,奉节人取诗人字眼而将古城门命名“依斗门”。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一首《登高》对仗工整,气势磅礴,硬是成为中国古代七言律诗中后无来者的绝唱!

仅杜甫一人因居夔州写作而达到了个人诗歌生涯的顶峰。

在奉节城西著名的三峡景点——白帝城里,尚建有一个杜甫西阁,在白帝城外草堂河上还存有用作纪念伟大诗人的杜公祠遗址。奉节新县城,有一条街道名为“少陵路”,其意直指杜少陵——杜甫诗圣也。

诗圣虽去,诗城留芳。

二 步入新城

2002年下半年,奉节县城迁移到旧城上游约10公里的三马山一带。奉节旧城,毗邻瞿塘峡口,在城中的楼房顶,可以远眺到著名的夔门。奉节旧城周长约3公里,曾有5座城门。城门中,大小南门保存的时间最长,它们与川流不息的长江码头相通连,上上下下满是流动的旅客和提着扁担等待生意的下力人(三峡方言,意:靠力气求生的劳动者)。

独步三峡之一:诗城奉节

奉节老城在清库前的记忆。

蓄水前的长江,冬春季节水枯,港口趸船随着水位的降落而下移。这个时候,大南门外,显露出一长串的上百级石阶,灰白灰白的,正与古老的城门呼应。这段长阶,对初来三峡的旅客来说,必经此道而登上城内的主街;它对于旅客的双腿真是一个锻炼。无独有偶,2002年10月,奉节新城码头临时启用,下船后的通道是一条简易的坡路,有限的地势被两边做商品买卖的生意人密集地搭起临时窝棚,令这条必经之路更加地狭长、曲折。就靠着这些窝棚里的灯光照亮着地面,下船的各方旅客络绎而行,居然也花了将近半个小时才爬到新城的街道上。这种在长江枯水期才有的从港口登岸的经历,在三峡蓄水后断然消失了。

独步三峡之一:诗城奉节

临江的商业街道,气氛浓,人流多。休闲,仿佛是一种隐喻?

三国争战的故事,断续在奉节人的口中传承着,成为颇具特色的地方文脉。而居于三峡峡谷西口的奉节人民,也在大胆地谱写着当代奉节新的传奇——

1994年8月,中英两国的探险家组成联合探险队探险奉节县小寨天坑和天井峡地缝,发现小寨天坑深666.2米,坑口直径622米,坑底直径522米,号称“世界第一大漏斗”;地缝全长14千米,分为上下两段,上段为隐伏于地下的暗缝,下段为暗洞,均是十分罕见的自然奇观;

1995年10月28日,“世界空中王子”——51岁的加拿大人杰伊·科克伦手握横杆,在53分10秒的时间内,成功跨越架设在瞿塘峡夔门上长600多米的钢丝,创造了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1997年7月4日,新疆“达瓦孜”传人阿迪力没带任何保险绳,仅用13分48秒就徒步走完600米跨越长江三峡的高空钢绳,又一次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阿迪力随后于2003年8月再次来到奉节,在号称世界最大的漏斗——小寨天坑上成功走过钢丝,他被奉节人尊为英雄;2004年,陕西人罗周强又只身驾驶着摩托车从小寨天坑上空驶过,又一次打破了吉尼斯纪录;

2002年元月,奉节通过电视向全世界直播炸响了“清库第一爆”,即将被淹没的旧县城的部分标志性建筑物在顷刻间被爆破拆除,三峡蓄水清库稳步推进;

独步三峡之一:诗城奉节

新城偶见。临江山坡上,是一方时年尚未竣工后又被拆除的移民纪念碑。

2005年9月,奉节县三峡人体摄影艺术展览腼腆出炉,首次将三峡蓄水前的自然风光与曼妙人体结合,创造性地为传统三峡进行了一次诗意的写真;

2007年12月,奉节县举办首届脐橙文化节,“以橙为媒,推介奉节”,选拔出来的一只脐橙王卖出了11.8万的天价;一年后的第二届奉节脐橙文化节上,一只重约1.88斤的脐橙王之身价从1万元为起点一路飙升,最后以16.66万元现场成交,乐得全场皆惊,人马欢仰……

奉节的新奇一直延续到了新城。

奉节新县城以三马山为中心,东起宝塔坪,西连头道河沟,在长江北岸顺着江流纵横24公里,被人戏称为“中国最狭长的县城”。对着地图来看,奉节新城还包括着长江南岸一片工业区,整座新城的形状好像一支“糖葫芦”。

奉节的新城里,架起了许多桥梁,连接起一道道沟壑。而漫步城中,不时可以看到许多钢筋混凝土打造、灌浆浇筑后的护坡挡墙,它们抵御着风化与滑坡。当地居民这样介绍:奉节的新城楼房啊,地下建得比地上建筑还高,是一个“挂在山上、钉着滑坡上的奇城”,像是一个“世界级的护坡博物馆”。

独步三峡之一:诗城奉节

遇着沟壑就架桥,奉节新城里许多这样的建筑构造。

诙谐,乐观,直面火热的现实生活,这是奉节人的鲜明特点。

2008年6月,刚过端午节。我们乘坐从移民新镇朱衣返回奉节新城的公交车上。一行穿着新衣的乡亲,说说笑笑地在公路边招手想上车。

“伙计,哪里去?”车上的卖票员热情地打着招呼。

“走人户噢,打个牙祭!”领头的乡亲,头一扬,飘出一句话。

“上来嘛,都有位置……”

“我们人多哩,便宜点儿沙!”领头的,头再次一扬。

“现在油价啷个贵!要得嘛,便宜点儿……你们耍得安逸噢……”

呵呵呵,一拨乡亲嘻嘻哈哈的,接二连三地上了车。其实彼此并不熟识,但是在奉节的生活场景中,这样亲热而圆熟的对话比比皆是。

三 余味……

三峡蓄水156米之后,奉节旧城还残留着些许旧迹。

殊不知,这些旧城遗迹还真有一番别致的味道。

奉节旧城车站一带,地势相对还高。一所职中在此兴办,而路的尽头通向一片初始的河滩。工人们在这里供助地势,围成了一处造船基地。刚刚打造完成的货轮摆放在砂石上,高高地昂着头,仿佛就要冲出樊篱,指向苍穹。

独步三峡之一:诗城奉节

造船厂里生产的大型货轮即将下水。

黄桷树,电线杆,徘徊的江水,无声无息,却又隐藏着一些秘语。马路边,临时的仓库,空洞的旧屋,时时拥有着喧嚣而又一阵阵沉入落寞的街民。这种情境,已经在敏锐的创作者的影像中有了真实的反映。

贾樟柯在三峡蓄水前来到了奉节。面对着这个居于三峡江畔有着2000历史,却又因为三峡工程的兴建而即将消失的古老城市,看着旧城中大片大片的房屋被拆毁、被爆炸、正坍塌,看着在喧嚣的噪音和飞舞的尘土中三峡人的果敢与隐忍,他慢慢地感觉到:即使在江水就要淹没故土,普通小人物命运与前程充满迷茫的一个县城里,“突然具有了一种忧伤的诗意……生命本身都会绽放灿烂的颜色”。

于是,贾樟柯拍下了《三峡好人》。

在他的摄影机前,一拨又一拨批由三峡原住民扮演的劳动者来来去去,他们如静物般沉默无语的表情让贾导肃然起敬。

独步三峡之一:诗城奉节

这里就是《三峡好人》外景地之一。

我们终难忘记,影片舒缓的开场音乐中,一个缓慢的长镜头,原汁原味地从一张张三峡百姓的面孔上掠过。他们乘坐在短途客轮中,窃窃私语,若有所思,在峡江中漂移,漫行。

……

故事讲完了,远从山西赶到奉节寻找两年未归丈夫的女主角儿沈红乘船离开了三峡。想与前妻复婚的韩三明带着一帮拆迁地上的民工,卷起铺盖,扛着行李,就要前去山西到煤矿打工谋生。银幕上奇迹般地出现了戏仿当年夔门走钢丝的表演,民工在钢丝上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寓意人生命运未测,命系一弦。

人生中,该拿起的要拿起,一些该舍弃的要舍弃……

《三峡好人》用看得见的影像给我们叙述了一段关于民生与峡江的思索,一段关于三峡与奉节的记忆。

独步三峡之一:诗城奉节

从旧城残余之地可以清晰的看见宝塔坪与瞿塘峡桃子山。

“每依北斗望京华”,杜甫在一千多年前所写下的诗句依旧被人们传诵着。如今所不同的是,我们傍依着依斗门,所看见的是巍峨的夔门与三峡的平湖。

未完待续。

图文作者:陈文([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