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法家大才,為何韓昭侯選擇了申不害,而不選擇商鞅?

商鞅和申不害同樣是法家的人物,他們也同時進行了一場有關於法的變法熱潮。這兩個人對於秦國和韓國的貢獻也是非常明顯的。商鞅對於秦國來說的意義就不需要多說了,而申不害對於韓國來說就像是商鞅對於秦國那樣。雖然說申不害最後的變法並沒有成功,整個變法在歷經一代之後就中途夭折了,但是在申不害在世的那個時代韓國還是非常強勁的一個國家,至少當時的韓國還能與中原各個國家比肩。

同是法家大才,為何韓昭侯選擇了申不害,而不選擇商鞅?

只是在申不害去世之後韓國就一代比一代更加沒落了。可是很有趣的是商鞅和申不害是同一個時代的人物,可是為什麼當時的韓昭侯選擇申不害而沒有選擇商鞅呢?

實際上,選擇什麼樣的臣子與君王的性格,君主的眼界以及國內的國情有著相當大的關係。韓昭侯與秦孝公相比是不可同日而語的,秦孝公在認識商鞅之前並沒有實行過變法,但是秦孝公卻明白所謂的王道,仁政,禮制和無為而治,這些秦國都是行不通的甚至可以說這幾條道路都是死路。

同是法家大才,為何韓昭侯選擇了申不害,而不選擇商鞅?

並且秦孝公深刻的明白單純的吏治軍事變法也是不能夠讓國家整體強大並且世世代代都強大起來的。他想要的是秦國世世代代一代比一代更強,而不是在他身後秦國就漸漸的沒落,因此他招攬商鞅進入秦國之後的變法也是在全方面開展的。

可是韓昭侯並不是這樣的一個人。

同是法家大才,為何韓昭侯選擇了申不害,而不選擇商鞅?

韓昭侯這個人的性格是鋒芒畢露的,他選擇申不害實際上是看中了申不害法治中的術。所謂的術也可以算得上是法的一部分,但是術治卻可以更加符合君王的心性,符合君王的性格特點。

通俗的來說就是更加能夠迎合君王,而申不害這個人同樣也是鋒芒畢露的,他的變法非常有成效並且這種成效可以迅速展露出來,但是這種成效卻不是長久的,不能夠將這種變法的結果帶給後來世世代代的子孫。

同是法家大才,為何韓昭侯選擇了申不害,而不選擇商鞅?

但是當時的韓昭侯看到的並不是後世千秋萬代的基業,而僅僅是他這一代韓國的崛起以及韓國的強勢,因此他不希望緩緩圖之而是希望立竿見影。

除去君主的原因,當時國內的國情也是一個非常大的影響。當時的秦國真的是十分貧弱的,田地無收國庫空虛,國內能夠組織起來的軍隊也都是老軍。因此秦孝公需要一個全面的人才。

同是法家大才,為何韓昭侯選擇了申不害,而不選擇商鞅?

但是當時的韓國還沒有像秦國一樣那麼貧弱,韓昭侯希望的也只是在吏治這一個方面進行整頓,他希望韓國的政治可以更加清明一些,當然這其中也不乏有為自己留一個好名聲的私心。畢竟國家的政治清明瞭對於君王也是十分有益處的。而且韓國與趙國和魏國同出於晉國難免有比較的心思。魏國已經強大起來,趙國本身就崇尚武力軍事力量一直十分強大。

同是法家大才,為何韓昭侯選擇了申不害,而不選擇商鞅?

而韓國也有趕超這兩個國家的心思,如此一來韓昭侯便更加希望整個韓國的國情能夠迅速得到改變。因此韓昭侯才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申不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