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庵老母(老母庙)的传说

来源:乐亭文化研究会《读乐亭》杂志||防盗版标记:今日头条号:乐亭故乡人

题图来自网络,仅为配图,和本文无关

白衣庵老母(老母庙)的传说

白衣庵老母(老母庙)的传说

白衣庵老母(老母庙)的传说

早先年,乐亭东南小杨庄有座庙宇,供奉的神像是位身披白衣的圣母,故而人们都尊称为老母庙。

老母庙规模不大,占地面积不足2亩。庙的四周是围墙,正南是庙门。庙前有松柏4棵,遮天避日,庙后有响杨4棵,高大挺拔。庙内分前后殿,前殿正中央是白衣老母全身正面坐像,大小和真人相仿,其法相庄严,形态自然,面容慈祥,栩栩如生。左右有两个合掌侍立童男童女,面目天真活泼清秀。神像前面摆放着供桌,上有香炉两个,供香客上香朝拜之用。后殿为禅堂,是庙主等人参禅礼佛的处所。

别看老母庙外观普通平常,不够气派,但香火却极兴旺。每天进香朝拜、求神问卜者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其原因是白衣老母深受众多百姓尊崇爱戴,奉为救苦救难、大慈大悲、普度众生的神灵。她佛法高深,主持正义,惩恶扬善,庇佑百姓。传说凡进庙焚香问卜者,无论仕农工商、三教九流,均于指教,且过后必定应验。尤其是每年六月十九庙会,方圆几十里的善男信女都早早起来烧香礼佛,为解隐私求签问卜。逛庙会及做买卖的商贩熙熙攘攘、摩肩接踵。他们也忙中偷闲,必定到庙中进香朝拜,乞求生意兴隆,人口平安、释疑解难。老母庙会一连几天,热闹非凡。

老母庙香火兴旺的另一个原因是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庙西不远就是早年乐亭城通往汤家河镇的一条土公路。每逢县城三、七大集或汤家河六、十大集,赶集办事或做生意的商贩车水马龙往来不绝。老母庙正坐落在该公路的中心地带,所以过往行人都喜欢在老母庙前停下来歇歇脚、打打尖、喝杯茶,顺便再拈香问卜。走后供奉些灯火香资,以示虔敬。因慕名前来进香拜佛者日趋旺势,白衣老母的声望闻名遐迩。

据说,除帮求神问卜者排忧解难外,白衣老母为保佑本地百姓做了不少善事,一直被后人广为传扬。小杨庄庄南不远有一大河,那是个占地百余亩的大坑。追溯大坑的由来,相传当初那是白衣老母点化的。大坑只不过是块长满荒草的洼地,夏季一到就积满雨水,成了青蛙、癞蛤蟆的天堂乐园。无论早晚,它们总是欢乐不停地“呱呱”乱叫,声音聒噪,不绝于耳。尤其是夜晚,吵得更凶,让人们心烦意乱,焦燥不安,难以入睡,影响到正常休息。为此,有人想消灭它们,可这两种动物是益虫,都是人类的好朋友,又不忍下手。正当人们左右为难时,有一天早起,突然发现洼地不见了,呈现人们眼前的是碧波荡漾、清澈见底的大河。从此青蛙、癞蛤蟆分散到大河各处角落,远离了村庄,人们再也受不到干扰了。而河中鱼鳖虾蟹却日渐繁衍,且个大膘肥,味道鲜美。每到三伏盛夏,附近村民都到河里洗澡。虽然有些地方水深过丈,从来未发生过人身溺水伤亡事故。因而人们都说此河是白衣老母化的善河,是不会吞噬人的。从此,河边地里有了菜园,村民吃上了新鲜的水灵的蔬菜。若遇上干旱年头儿,村民们便都利用河水浇灌河边地里的庄稼,使之连年喜获丰收。村民们为感激白衣老母的恩泽,把此河叫做老母河或老母坑。

在发现老母河的同时,村民们又惊奇地察觉到在老母庙正南一里处新崛起一座大砖窑。大伙心中明白,这砖窑肯定也是白衣老母为帮助百姓脱贫施法点化的。从建窑的大量泥土不难看出,都是来自老母坑里的那些多余的泥土。白衣老母把大坑里原来多余的泥土使法力搬走建窑,把废物变宝,可谓一举两得,手段高明。从此,小杨庄村民们利用土窑烧起了砖瓦而脱贫致富。令村民们欣慰的是,从有窑那天开始,一直平平安安,从未发生过任何人身事故。而且烧出的砖瓦色正姿实,薄厚均匀,表面平整,棱角齐全,很受用户青睐,是享誉十里八乡的名牌。村民们都说,这是白衣老母的帮助,佑护和指教,故而把此窑叫做老母窑。

(作者宁舍,退休职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