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中的“驮日”神鸟,在浙江被挖出,距今7000年!

《山海经》是出自我国战国时期的一本奇书,之所以“奇”,主要基于两个方面。首先是该书的成书情况不详,谁人著作以及具体何时著成,至今仍旧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谜团。不过随着现代研究的深入,不少学者称《山海经》并非来自一人之笔,应该是由来自天南地北成百上千名文人和作者,在长达数百年内共同撰述和汇编而成,因为书中出现了几十种不同的地方方言。

《山海经》中的“驮日”神鸟,在浙江被挖出,距今7000年!


其次,《山海经》里所记载的内容堪称是“千古奇谈”,从地理人文风俗,到各种神怪异兽,均极其详尽的收录于书中,而被后人称之为一部“荒诞志怪地理学”巨作。虽然,《山海经》给人以神乎其神的魔幻之感,但全书所记载的时代为上古时期,却被世人所公认。

上古时代,在学术界一般指的是五千年以前的“三皇五帝”到夏朝建立的这段时期,由于太过久远,古籍和史书对上古的记载多半掺杂着大量的神话和传说。也正因为如此,神幻色彩浓烈的《山海经》成为了后人了解那段时期的“窗口”。然而,随着现代一系列的考古发现,人们惊讶地觉得《山海经》“真实”得可怕!

《山海经》中的“驮日”神鸟,在浙江被挖出,距今7000年!


读过《山海经》的人,一定对书里所记载的那种驮着太阳普照大地的太阳神鸟“金乌”,印象深刻。《山海经·大荒东经》中有提到,“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孽摇頵羝,上有扶木,柱三百里,其叶如芥;有谷曰温源谷;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

这里讲述了一只名叫“金乌”的神鸟,每天从一颗叫“甘木”的树上朝起夕落,背上驮着太阳“东升西下”。而在《山海经·大荒南经》里则记载有,“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意思是在上古时期,帝俊和妻子羲和生了一个叫做“十日”的儿子,这个“十日”便是金乌每天驮在背上的太阳。

《山海经》中的“驮日”神鸟,在浙江被挖出,距今7000年!


在上古时期,刚出现农业不久,人们对于太阳充满着无限崇敬的感情,因为太阳象征着“五谷丰登”,关系到整个人类的生息繁衍,因此流传跟太阳相关的神话有很多。《山海经》里驮日神鸟传说影响甚广,在后世的不少古籍比如《淮南子》以及诸多诗人雅士的笔下,均有被歌颂。

巧合的是,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了一棵4米高的青铜神树,其树枝分为三层,上边共坐落有10只青铜神鸟,象征着“驮十日”。人们一度以为三星堆青铜神树上的铜鸟便是最早的“驮日”神鸟金乌,直到后来浙江挖出一尊“双凤朝阳”图腾。

《山海经》中的“驮日”神鸟,在浙江被挖出,距今7000年!


这尊由象牙雕制的图腾被发现于浙江的河姆渡遗址上,图上刻画有两只栩栩如生的凤凰,一起在朝向环抱着一个太阳。据考古专家经碳十四检测,得出“双凤朝阳”距今已有7000年左右的时间,远早于三星堆的青铜神鸟,大致跟上古之神帝俊、羲和时期吻合。因此,考古界公认河姆渡这尊“双凤”才是《山海经》“驮日神鸟”的最早实物印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