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佳的未來

過去一年電視產業的發展似乎很難讓人滿意,據《2018年中國家電行業年度報告》顯示,2018年彩電零售額1433億元,同比下跌9.59%。但考慮到宏觀經濟下滑、消費疲軟等不可抗因素的影響,產業遭遇週期性的浮動也是經濟規律的客觀體現。因而對於許多電視企業而言,大都採取多元業務來提高自身的【抗週期性】能力,強化企業的【抗衰老】能力。

如今,各大企業的探索已經實施一段時間,而在近日,康佳也公佈了自己過去一年的“成績單”,上面顯示,在報告期內康佳集團共實現營業收入461.27億元,同比增加47.71%,除此之外,關於各項業務發展概況,報告也給予了詳細的解釋。通過深扒這份報告,也讓我們對康佳的多業務協同發展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與其他家電企業相比,康佳集團設想中的多業務協同發展向外延伸觸角更多、更泛,因而在推出之初人們也是褒貶不一,不少人認為其步子跨得有些大了。如今,隨著這份2018年的財報發佈,康佳的高舉高打到底正確與否或許也有了答案。


康佳的未來


主營業務方面,黑電業務主要從管理上推進彩電等多媒體業務獨立法人運作,引入外部資源以及實施混合所有制改革,生產上走高端科技的方向。而白電方面,報告顯示康佳集團白電業務規模實現增長22.46%,子公司新飛在品牌認知以及產業底蘊具備優勢,大概率能夠擔得起康佳白電業務這一重任。

而其它子公司發展方面,康佳集團也率先從管理方面入手,打破體制束縛,實施混合所有制改革。例如KKTV品牌彩電業務運營以及深圳易平方網絡科技相繼引入了阿里巴巴這樣的互聯網公司入駐。

在多業務協同發展方面,康佳集團通過戰略投資、合資等方式先後進入環保、新材料和半導體領域,且發展勢頭良好,譬如康佳環保科技事業部已經累計拿下十一個項目,總額超110億元的訂單。

當然,最引人關注的其實還是康佳在新技術方面的投資。家庭生活場景絕對是最大的消費場所,家庭IoT也被譽為是物聯網的主要應用場景之一。康佳採取的是“科技+產業+園區”這樣一個思路,這樣看來其實是把研發與應用並重,從思維方式來看,康佳已經不拘泥於強調規模經濟的傳統制造業理念,多了些網絡效應、數據價值等新經濟思維。


康佳的未來


從效果來看,這種新技術與場景緊密結合的方式表現不錯,如今康佳已經多次攜自身高端產品亮相各類家電綜合性展會,其中包括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博覽會這樣國內外規格較大、影響較大的展會,並且獲得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未來企業需要集中配置資源,更加機動靈活地應對經濟週期。因而在近期流傳這樣一種說法:傳統工業強調組織有序,而未來的組織更強調平臺化。同時要有各個事業群,各個項目形成一體化的運作模式,未來企業要麼平臺化,要麼被平臺化。

而康佳所打造的“一個核心定位、兩條發展主線、三項發展策略、四大業務群組”從形態上來看倒也具備了平臺化的雛形與神韻,或許由於目前各業務發展仍處於初期,平臺化的組織威力尚不能體現。

對於康佳而言,黑電像“生產者”,多業務佈局像“消費者”,而白電可能凌駕於二者之間,畢竟康佳接手新飛時間尚短,雖然盈利但依舊百廢待興。因此新業務佈局需要黑電業務作為資金入口。但考慮到近幾年經濟環境以及產業自身情況,資金可能也是康佳面臨的最大難題。

而近日,康佳2019年度工作會議提出全要面振興康佳,並計劃推動旗下已實施混改的子公司獨立上市。這些公司包括易平方、開開視界、毅康科技、新飛公司和康佳新材料,就這五大子公司發展情況來看,倒也具備IPO的能力。

除此之外,根據康佳集團董秘發佈的“關於籌劃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提示性公告”中提到【本次非公開發行將有利於進一步鞏固國有股東對上市對公司的控制權】,隨後關於華僑城即將大力支持康佳的報道也是不脛而走,而這勢必會對康佳多業務協同發展提供不小的幫助。

利好消息傳出,這在股市上也有了相應的反應,近日深康佳A(000016.SZ)股價持續漲停,或許這也是為接下來康佳的發展開個好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