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府败落一片哀嚎遍野,唯有她依然可以养尊处优,就凭这一点

贾府败落一片哀嚎遍野,唯有她依然可以养尊处优,就凭这一点

《红楼梦》的结局算得上是古往今来文学作品里的惨极,黛玉死了、宝钗死了、元春死了、迎春死了、凤姐死了、探春远嫁、惜春出家缁衣乞食。宝玉食不果腹,寒冬噎酸齑,寒夜围破毡,出家为僧。湘云贫苦交加,妙玉身陷污淖……贾府忽喇喇大厦倾,众人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曹雪芹心目中的伊甸园——大观园,“三春”(三秋)过后诸芳离散。可是,在这一片凄哀惨境里,有几人却逃脱出了悲惨,成为命运的赢家,实现了善终,甚至实现了岁月静好,有着相当不错的结局,比如李纨、贾兰、邢岫烟、袭人、蒋玉菡、贾兰、贾环、小红、茜雪、平儿、巧姐等。

今天,我们谈李纨。李纨的结局算得上是最好的了,家族获罪抄家,大厦倾覆,李纨贾兰母子貌似并没有受到牵连,甚至连他们自己的财产都得以保全了,因为巧姐陷入囹圄时,曹雪芹批判李纨: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很明显说她有能力而不施救。再后来贾兰仕途高中: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看来官当的应该不小,李纨苦尽甘来,带珠冠,披凤袄。尽管曹雪芹对李纨是批判和讽刺的,但是不可否认,李纨母子在家族覆灭后,人生反而走上顶峰,当然是现实中的人生赢家。为什么李纨可以实现如此的逆袭呢?

贾府败落一片哀嚎遍野,唯有她依然可以养尊处优,就凭这一点

一、李纨的人生哲学:顺应社会时代要求,做封建礼教的坚决拥护者,并添砖加瓦。

李纨奉行的是安分守己过日子的原则,她凡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她一个孀妇,除非到了万不得已,不然轮不到她管理家事,在凤姐病倒,也是探春一个小姐主理,她最多算个帮手,所以凤姐评价她“是个佛爷”,她很清楚自己的优劣势,所以不贪权不恋权,李纨最关心的只有两件事,一是儿子贾兰的学业,儿子的前途就是自己的前途;二是自己的收入,她作为孙媳妇,身份和王熙凤是一样的,工资却比王熙凤高五倍(凤姐月例4两银子,李纨20两),年终分红应该还能分二三百两银子,比凤姐高的多,她的这些收入应该是列荣国府第一梯队的,令凤姐羡慕不已。

李纨出身清贵家庭,刚好弥补贾家武荫世家的短板,而且嫁进来就生子贾兰,后来对贾兰的教育按那个社会标准看,是相当的成功,这些就是作为一个封建女性所能实现的最大价值了,李纨有恩于贾府,也有恩于朝廷,所以,荣国府给予她最丰厚的待遇,国家最后也给予她封诰的殊荣。

贾府败落一片哀嚎遍野,唯有她依然可以养尊处优,就凭这一点

二、李纨母子虽然自私,却人畜无害,是践行独善其身的榜样。

李纨人生最大的污点是“不积阴骘”,具体就是对巧姐身陷囹圄的见死不救,可是话又说回来,站在李纨的立场上,救巧姐是情分,不救也是她的本分,可以说她无情,但李纨没有犯罪。李纨从来不害人,也不做落井下石之事,热闹中没有她,凄凉中也别让她承担。李纨就活了一个宠辱不惊、独善其身的样子。

李纨的人生观完全被贾兰继承了,发生在贾兰身上的两件事很好的诠释了李纨的为人处世之道:一次是第九回学堂风波里,众顽童都闹成一锅粥了,贾菌被波及,正要将砚台掷出去,贾兰忙按住砚,劝贾菌:“好兄弟,不与咱们相干。”另一次是二十二回荣国府过元宵节,贾政问兰哥怎么不见,李纨就回话说:“他(贾兰)说方才老爷并没去叫他,他不肯来。”可以看出贾兰不但对家族对他这个长房长孙重视度不够有不满情绪,而且自尊心极强,一个小孩子家,元宵节还需要老爷亲自发话请,否则人家根本不稀罕和你们过什么元宵。

贾府败落一片哀嚎遍野,唯有她依然可以养尊处优,就凭这一点

三、李纨是封建社会极力推崇的节妇代表,因此可以免祸。

贾家最后大厦倾覆,按说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李纨和贾兰却没有受到波及,只会是一个因素,那就是李纨是节妇,是封建社会最推崇的一种女性,尤其是贾兰在李纨的教育下,完全成长为那个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后来事实也证明,无论是李纨还是贾兰,都是时代的典范。这样的人,朝廷表彰还来不及,怎会去连累他们呢?况且,贾家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李纨母子不但没有参与,更是连知道也不想知道。

四、李纨的自私和冷酷恰恰是那个时代生存的盔甲和工具。

李纨从来不害人,可是读者更喜欢身上有几条人命的王熙凤。李纨凤姐都贪财,可是李纨身上缺太多的人情味,若论荣国府主子里的有钱人,恐怕除了贾母就数李纨了,荣国府到了后期,连过日子都东拆西挪的了,王熙凤的嫁妆首饰一件件进了当铺以应付府里的开支,李纨始终是个一毛不拔的铁公鸡,大观园起诗社,李纨很有兴致,自荐要当社长,可是钱却不愿花一文,最开始找凤姐要了五十两银子,这个钱咋花的作者没说,不过后来园子里多出了四位姑娘,大家要在芦雪庵起社,李纨就实行众筹,让宝玉、宝钗、黛玉、探春每人出一两银子,说一共五六两银子足够了,也就是说,李纨自己最多就出个一二两银子。李纨一年四五百两银子的收入,看看人家算的这个账,不服不行啊!

贾府败落一片哀嚎遍野,唯有她依然可以养尊处优,就凭这一点

贾府还有一次凑份子,就是为王熙凤过生日,贾母出二十两,邢夫人、王夫人每人十六两,少奶奶和赖嬷嬷等管家财主们每人十二两,大家讨论的热火朝天,贾母要替李纨出这十二两,凤姐说还是我替大嫂子出了罢,全程在场的李纨始终不发一言,意思是你们谁爱出谁出,反正自己是不管。你看人家尤氏又出钱又出力,李纨却可以做到拿着高收入又一副可怜相,贾母一提这个孙媳妇就是“寡妇失业的”,不服真是不行!


​(我是屏山,欢迎点评、关注,为您探究红楼一梦。图片来源:清 孙温《绘全本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