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徐元直不离开刘备,并与关羽一起守荆州的话,刘备会不会完成大一统?为什么?

小马儿回忆波


诚邀,楼主这意思是说徐庶未走,关羽就能听徐庶的话留部分兵将守荆州吗?小编以为这有点想当然了。且不说一山不能容二虎,徐庶与诸葛亮是否能和睦相处,就说关羽是否会听从徐庶的建议,小编以为这也要画个大大的问号。

关羽的傲气是出了名的,当然作为蜀汉千古名将,中国的武圣,关羽也有这种资本,不过恰恰是关羽的傲气最后害死了他自己,也害死了刘备的一统天下梦。

史书上记载关羽:“刚而自矜”、“性颇自负”。在小说里更是将关羽的傲气表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在《黄忠魏延献长沙》诸葛亮就曾对刘备说:“云长平生傲上而不忍下”就是关羽自恃其勇武,除了对刘备没有表现出傲气,但是对蜀汉的高级别官员,包括自己的结义兄弟张飞赵云,军事诸葛亮等都不放在在眼里。关羽自己也说:“吾平生只敬三者,天,地,兄长”

这也就导致了关羽对待手下不知有所体恤,部下只是慑于关羽的威名不敢造次罢了,所以关羽对于士卒的掌控力其实是不够的,不然也不会荆州一丢,很多蜀军就直接投降。这点他就比不上自己的大哥刘玄德。关羽常说:“天下英雄,闻吾之名,尽皆缩颈而奔。”窃以为关羽轻视孙权的胆量,这才是他丢荆州的致命弱点。特别是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后,关羽更是得意满满,这时候哪怕诸葛亮在旁边劝说估计都没用,更别说徐庶了。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由徐庶当谋士,关羽做主将,荆州肯定能守住。

二人绝对有这个实力,这个也无需过多论证。问题的关键是关羽会不会服徐庶,会不会尊重徐庶的意见。答案是:会。

徐庶在刘备集团工作的时候,他跟众人的关系是融洽的,包括关羽。首先徐庶出手,几次用兵,都是轻松的把曹军打败。这就属于用行动来证明了自己有这个能力。徐庶的水平,刘备这边是认可的,曹操那边也是认可的,成了抢手的人才。徐庶的能力摆在那,这个关羽是必须承认,而且,在徐庶调兵遣将的时候,刘备手下的将领没有出现任何抵触情绪,大家合作的比较愉快。

但是,徐庶获得关羽这些将领认可的最大原因是他:守规矩。

徐庶是自己主动上门到刘备那里求职的,是主动的向老板推荐自己,然后被录取,在老板手下打工。他走的这个途径就让大家都觉得很舒服,刘备有了当老板的感觉,关羽张飞也有了新同事加盟的感觉。

而诸葛亮跟关羽的不合是尽人皆知,乃至于有人猜测关羽的败亡是诸葛亮的设计。不管是不是诸葛亮搞关羽,但诸葛亮跟很多同事关系紧张是事实。为什么?因为他从出山就开始让人讨厌。刘备三顾茅庐才见到诸葛亮,也就是说在没见面之前,关羽张飞就已经对诸葛亮不满。第三次去诸葛亮家里,他还在那里睡了午觉,直接就把张飞惹毛了,关羽的内心肯定也是很生气。这个第一印象太差。

诸葛亮还有个比较让人反感的习惯:激将。他很多的时候都乐于采用激将法,总是去套路自己的同事。关羽、张飞、黄忠这些高级将领他都激过,确实,激将可以让将领在短期内爆发出更强悍的战斗力,但事情过后冷静下来,大家也都会明白:你他娘的玩老子呢?纵观诸葛亮的一生,他就是一直在算计同事,包括后期的李严、魏延这些人,甚至还有刘禅。

所以说,做人还是要多一些真诚少一些套路。玩套路只会一时获利,但最终没朋友。你玩我一次两次,还能让你玩第三次咋滴。玩不过你,咱就躲远点呗。

徐庶人家是自己去面试求职,诸葛亮是在家等老板来请,徐庶是正常的调兵遣将,诸葛亮总是在激怒、算计将领。徐庶讲的是规矩,诸葛亮玩的是套路。而能力上,徐庶指挥的战役都是完胜,诸葛亮出山也是一路在跑。

徐庶人家是能耐大,按规矩办事,人很谦虚,还实在。你诸葛亮就是本事不大,净跟自己人耍诡计,还狂的要死。

所以,徐庶在刘备集团的时候,人缘很好。如果由他来辅助关羽镇守荆州,关羽那边会认可他的能力,也很认可他的为人。而徐庶这边也会按规矩,按制度,按流程的给关羽制定方案,提出意见。他肯定不会玩关羽。在这样的情况下,徐庶与关羽的配合应该是和睦的,而以徐庶的智谋加上关羽的勇武,守住荆州那是绰绰有余。

如果徐庶+关羽守住了荆州,刘备会不会完成统一天下呢?不能。

这件事诸葛亮在隆中对策里就说明白了。他为刘备做的设想就是拿下荆州和益州,由大将守荆州,刘备自己守益州。但是,这样的布局是为了自保、是为了三分天下。也就是说只有形成这样的局面,刘备集团才能有一个比较稳固的立足点。不然的话,你连个基地都没有。

同时拥有荆州和益州,刘备才能站住脚,至于统一天下那还得等。等什么?机会。诸葛亮的设想是刘备先拿下荆州和益州,然后进入防御状态,等待“天下有变”。当中原出现乱局的时候,刘备再领兵出川,荆州大将配合,这样才有统一天下的可能。

刘备同时拥有荆州和益州,这才有争夺天下的可能,而失去荆州,刘备也永远的失去了这个可能。

刘备统一天下,诸葛亮说的是:那是一种可能。不是绝对。实现这种可能需要两个前提:1,拥有两州。2,天下有变。这两个前提缺一不可。如果徐庶不离开,与关羽守住了荆州,刘备要想进取中原,那也得等机会:天下有变。这个天下有变实际上就是曹操集团有变。但是,曹魏集团一直很稳定,没变。曹操、曹丕、曹叡的时代,魏国那边属于强势时期。只有到了曹芳、曹髦、曹奂的时代,司马家开始专权,不稳定的曹家的皇位,整个中原还是相对平静的。当然,咱们也勉强的可以认为:天下有变、人心不稳,机会来了。

但问题是这时候刘备已经死了,执政的是刘阿斗了,这你还谈什么统一天下。

刘备活着的时期,面对的局面是魏国很强盛,吴国很团结,他的荆州被夹在中间。他死了很多年时候,机会来了:魏国乱了、吴国崩了。所以说,人生的王道就是:活的比别人长。孙策多活40年、刘备多活40年,那效果就不一样。

最后总结一下:如果徐庶不离开,与关羽守荆州,荆州不丢的可能是百分之一百。但即便是守住了荆州,刘备统一天下的可能哪也是零。


锐视觉何老师


答丨super

如果徐庶和关羽一起守备荆州的话,至少荆州三郡不会丢失,至于刘备能不能统一天下不好说,大概率是不能的。接下来简单分析下我这么回答的原因。

关羽之所以会丢失荆州,原因在于三点,其一主动发动对曹魏的战争,其二襄樊之战陷入僵局,其三对吴国警惕性不足。

关羽

而这三个痛点,徐庶必能看破,而且会极力劝谏关羽,按《三国演义》所说,关羽应该会听徐庶的建议。徐庶可能会建议关羽暂时先别进攻襄樊之地,徐庶可能会出谋划策助关羽早日攻下襄樊之地,徐庶也可能会指出荆州后方不稳定因素。

但凡关羽能听得进去任何一条建议,荆州三郡就不会这么轻易失去,除非孙权施行强攻。因为只要荆州三郡不是突然失去的,刘备那里是肯定会行动的。

荆州七郡

但是,就算荆州三郡在刘备集团的手中,那又如何呢?此时的局面是曹魏最强,蜀汉其次,东吴最弱,三方势力下一步会如何发展都是未知的。

荆州三郡位于吴国上游,孙权是不会放过这一块宝地的,他要想能安心称帝,这块地必须要拿下来,孙刘两家的矛盾会被激化。

孙权

而曹魏只要内部稳定,不发生大动乱,蜀汉和东吴两家是不会拼了老命去打的,到最后曹魏还是赢家。

个人愚见。


小刀文史


首先声明一下,不管是史实还是演义,在这个问答系统里,大家伙进来是来学习知识的,是来讨论知识的,既然是学习和讨论,那就不要在意什么事后诸葛亮,只是讨论而已,又不会发生,人类是因为有思想而伟大的。

(这段话其实是不想说的,之前看到一个问题,有个达人说这些都是事后诸葛亮,他自己却经常在回答参与讨论,就不声名道姓了,在此仅表示鄙视。)

既然是如果,那就要假设,假设徐元直的老母亲是没被曹操掳去他的势力范围之内的或者徐元直提前把他的母亲接过来刘备这边,为什么呢,没了这个假设,徐元直也依然会去曹操那边的,因为徐元直是个孝子,这一点无法改变,我们总不能去假设他跟朱灵一样,为了他的主子,放弃了家人吧,忠孝从来都不能两全,两者都是伟大的。

三国演义人物谱•徐庶

好了,再假设刘备会安排徐元直协助关羽守荆州,这个可能性是很大的。我们按演义的思路去探讨。

首先,关羽是讨厌读书人的,当然,大部分武将都是讨厌读书人的,虽然关羽自己经常抱着《春秋》。但是关羽是不讨厌徐庶的,虽然刘备请徐庶做谋士之后,有一段时间碌碌无为,导致了关羽张飞的严重不满,这点可以参考后面的诸葛亮。

而在屡次出策打败曹仁之后,才开始被关羽张飞敬重。

三国演义人物谱•关羽

而徐庶的计谋在我看来,是相当出色的,他虽然出场时间不多,按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在电视剧里演不到两集,但是先击退了曹仁的进攻,又识破了曹仁的八门金锁阵,还成功的夺回了樊城,这是不容忽视的,曹仁是什么人,曹仁在曹魏集团里,就综合实力而言,可以说是曹魏前期的第一战将,夏侯惇有稍微逊色。更何况他还是曹操的从弟,甚得曹操器重。

曹仁也是很出色的,他是一个合格的将领,是一个帅才,但是却碰到了徐庶。

三国演义人物谱•曹仁

如果徐庶没去曹营,那么荆州可以说一定会完全掌握在刘备手里,因为不管徐庶去不去曹营,他都会举荐诸葛亮,诸葛亮加上徐庶,能力是巨大的,而且徐庶掌军事,诸葛亮掌政事,刘备不会那么惨,一个周瑜,怎么敌得过诸葛亮和徐庶,那不是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简单的。

三国演义人物谱•周瑜

徐庶的计策稳扎稳打,又得到了关羽的尊重,所以徐庶的意见关羽是不会忽视的,虽然不会无条件执行,但是会加入自己的考虑范围之内,那么关羽攻打襄樊的时候,徐庶就可以坐镇后方,而吕蒙更加不是徐庶的对手,从徐庶能识破庞统的连环计就可以看得出来。

三国演义人物谱•庞统

如果徐庶没有跑去曹营,那么刘备入川的时候就有庞统加上徐庶,那么庞统就不会死,刘备入主益州也会加快。

三国演义人物谱•刘备

然后跟在关羽身边,那么荆州就不会丢,荆州不会丢就不会有夷陵之败,没有夷陵之败刘备就不会那么快死,刘备不会死蜀汉的实力就会大幅上涨,实力上涨就会出兵关中,有了实力诸葛亮也许就会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不管成不成功,关中不用六出祁山,也不用九伐中原,不算顺利也不会太艰难就可以拿下。

三国演义人物谱•诸葛亮

再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庞统出长安,徐庶出南阳,曹魏或许就会丢了中原。丢了中原就保不住河北,江东也只能偏安一隅,拿下河北之后,再过个几年,收拾了江东,大汉就能一统。

三国演义人物谱•姜维

刘禅不算庸人,所以大汉还能继续繁荣昌盛,就不会有五胡乱华,未来犹未可知。

三国演义人物谱•刘禅

可惜这只是如果,真正的是徐庶投了曹营,关羽丢了荆州,刘备命丧白帝,诸葛亮姜维举国之力征伐中原,国力空虚,民生凋零,中原大地,胡虏大肆屠杀,礼崩乐坏,纲常丧尽。


酒鬼莫寂


徐元直就是徐庶,他是个文武双全的奇人,从小习武,因打抱不平而招惹仇家,后为避难而远走他乡,避难于荊州一带,和司马徽、诸葛亮等名士来往甚密。因博学多才的人,深谛用兵之道,很快声名雀起。


他选择追随刘备,是认为刘备是位仁义的雄君明主,他的军事才华也得到展示,面对曹操的数次征伐,他用妙计使不但使得势单力孤的刘备多次化险为夷,而且多次打的曹军丢盔弃甲。


吃了大苦头的曹操釆取挖墙脚的方式,利用徐庶的孝心,把徐庶骗到了曹营,徐母羞死后,徐庶恪守不献一谋诺言,默默无闻而终。


如果他没有归顺曹操,一直跟随刘备,刘备夺蜀川后,诸葛亮和刘备坐镇蜀中,而让徐庶和关羽守军事重镇荆州。以徐庶超级无敌的军事才华,以关羽超级无敌的盖世神勇,任凭东吴和曹魏如何使用计谋或进攻,拿荆州一点办法也没有。因为徐庶没有关羽的骄横和狂燥,又满腹经伦,对天下形式和战局把控的十分到位。是位能和诸葛亮、司马懿相媲美的超级谋士,他镇守荆州,基本上可以说是稳如磐石。

一旦荆州无忧,关羽也不会早死,刘备更不会为报仇而征伐东吴,最终喋血白帝城。



如果是这样,进可攻退可守的荆州无忧,那么,在刘备的支持下,诸葛亮可以先是平定周边,然后集中兵力出祁山伐魏,魏国在曹操病逝后,显然难以抵挡往诸葛亮的进攻,魏国灭亡是必然之势,而魏国一亡,东吴灭亡也是时间问题了。刘备一统天下并非痴人说梦。


飘雪楼主的历史课


假如徐庶不离开刘备,最后和关羽一起守荆州的话,刘备能不能统一三国呢?

这提问把问题复杂化了。因为按照罗贯中的规划,是徐庶临走时,推荐诸葛亮,刘备三请,诸葛亮才出山。如按提问则三国演义需要大改动。但细分析问题显然不是这意思,还是回归提问吧。

如果徐庶守荆州,从以前关羽和徐庶短暂的相处看,双方关系不错,应该能够很好配合,不用担心关羽自大,傲气,荆州也许不会丢;对后面取益州,取汉中等也没啥影响。但要把这连接到刘备统一三国,恐怕还是有问题的。因为:

第一,隆中对已经说的很清楚了,今曹已拥兵百万,此诚不可与争锋也!孙权坐拥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这段话把大前提已确定了,即刘备请诸葛亮出山时,统一天下的时机已经失去,不可能再由刘备统一。如果要统一,那不是一代人,



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最好的结局就是三分天下;第二,隆中对没有提到统一三国,或者重兴汉室。隆中对最好情景:待天下有变,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者乎?。但“天下有变“是一个大幅升缩的前提条件,如果用百分比,则可在10%--90%之间,小一点如魏国换代;大一点如曹魏内部分裂,诸侯叛乱;再升一级,比如魏,蜀,吴三国都有大变化。比如吴国大丰收,打了大胜仗,蜀国军力大幅增强,出现大祥瑞。魏国皇帝糊涂昏庸,藩镇割据,诸侯群起闹事等等。这中间还



有刘备作为外部势力,介入时机是否恰当,兵力运用是否合适等等。因此,包括北伐中的“兴复汉室“,只是鼓舞士气,宣传群众的政治口号,并非真实目标;第三,刘备第二代不具备统一三国的能力。俗话说,一辈刚强一辈弱是有道理的,比如曹操--曹丕,比如刘备--刘禅。三国是历史时势造成的,个人包括诸葛亮,徐庶这些高手,都只是历史洪流中的沧海一粟,虽然可能有波澜壮阔的个人奋斗,但很难改变历史趋势。(6:07)


流誉后


徐庶在刘备账下远比在曹操手下要来的舒服。他虽然是颍川人,境遇和荀彧确实千差万别。他对蜀汉最大的贡献就是推荐了诸葛亮,而诸葛亮对他的评价也非常高。

在《资治通鉴》中,蜀后主时代,诸葛亮掌权,就拿徐庶说事,教育百官“苟能慕元直之十一,幼宰之勤渠,有忠于国,则亮可以少过矣。,幼宰之勤渠,有忠于国,则亮可以少过矣。”

诸葛亮把魏国徐庶作为道德楷模,评价也是够高了。但是具体的才能记载的确实寥寥无几。

诸葛亮对徐庶在魏国的境遇比较惋惜,大概不是觉得徐庶能力不行,而是觉得北方有能力的人太多。

我想当初徐庶选择刘备的原因之一也是刘备能给他一个实现自己能力的平台,或许这和诸葛亮的初衷一样。

所以暂时得出的结论是,徐庶不是能力弱而是没机会。

要是陪着关羽守荆州就不一样了,关羽是个杰出的军事家但战略眼光略显不足,徐庶显然能成为关羽的股肱,并能制约关羽,这就看刘备怎么定义徐庶了。

至于统一天下,只能说有机会,只要荆州不丢,熬死曹操,那就是天大的机会。

事实上关羽死后并没太久,曹操也病逝,只能说,历史没给刘备这个机会。


泊图泊途


假如徐庶没有离开刘备的话,诸葛亮就不会出山,刘备的功业跟原版差不多,闹腾一阵子了事儿。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要提醒大家,不要忘了诸葛亮是怎么出山的。先有徐庶走马荐诸葛,才有了后来的三顾茅庐。也就是说,徐庶不走,根本用不着诸葛亮出山。而且,有了徐庶(化名单福)在刘备那里,诸葛亮也不会去辅佐刘备。原因很简单,诸葛亮自称未出草庐而知天下大事。他对当时的时局洞若观火,对刘备的志向处境以及军师大将的能力都是很清楚的。诸葛亮本来就打定主意要找机会辅佐刘备,因为只有当时最弱的刘备能重用他,也只有在刘备那里他才有可能说一不二。坊间历来就有“郭嘉不死,孔明不出”的说法,证明诸葛亮是在等待时机。而三顾茅庐只是罗贯中老爷子高超的文学创作手法罢了。实际上,诸葛亮有没有毛遂自荐或者托人送书都未未可知。但是,徐庶在的时候,诸葛亮是一定要继续等待继续观察的。

有的人肯定会怀疑徐庶的能力?因为徐庶亲口说过:卧龙诸葛亮要强过自己千倍万倍!不过呢,如果你信以为真就又被忽悠了。在当时,每一个名士大儒都是相当谦卑的。每个人夸赞别人的时候都不吝溢美之词。比如夸文臣,必说什么经天纬地之才,熟读经书战略,精通六韬三略。。。如果夸武将,则必定是万夫不当之勇,勇冠三军之类的。文人中像孔融、杨秀那样恃才傲物的人很少,因为会死的很惨。只有六韬三略,也没什么不寻常,就是姜太公六韬:文韬第一,武韬第二,龙韬第三,虎韬第四,豹韬第五,犬韬第六。黄石公三略:上略,中略,下略。这种战略古籍,在当时已经绝对算不上什么秘籍,早已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了。就像《如来神掌》、《九阴真经》和《降龙十八掌》等秘籍一样,在今天都是十块钱一本,还附送光盘。而诸葛亮未出茅庐就自比管乐——也是狂妄得可以!因此,从当时门阀世家集团子弟互相吹捧的社会风气来看,与徐庶相比,诸葛亮未见得就有多大能耐。而徐庶在刘备无立锥之地的情况下,帮他打下一片小天地,其难度绝对比诸葛亮骗得荆州要大。可见,徐庶的能耐不简单。那么,如果孔明不出,徐庶一直辅佐刘备,蜀汉的国运也会依旧。还有可能更好呢,因为徐庶身体好,比诸葛亮活得时间长。道士嘛,总会懂得一些长生的法门,顺便炼一些丹药。


当然了,也不排除有些人说的那样,卧龙凤雏徐元直三人共同辅佐刘备的情况。如果真这样,徐庶恐怕跟凤雏现实庞统的下场一样了——死路一条。因为,诸葛亮这个人,是不能容人的!小童这样说有黑智圣的重大嫌疑,肯定有很多孔明的粉丝会出来骂人。但是,大家仔细看看庞统是怎么死的?孔明为什么自己不去取西川,而让庞统和刘备去送死?庞统死后,刘备原地困守,如果徐庶在,诸葛亮肯定不会只身入川,却会让徐庶去救刘备。就活了当然好,就不了还得请我诸葛亮,那以后就不会用徐庶了。当然了,如果徐庶陪刘备入川,情况肯定不会这么糟糕,庞统也不会死。有人以为非诸葛亮不行,其实不然。看看诸葛亮离开荆州入川以后干了什么吧。他只是坚持让刘备听刘璋的调遣,继续去打葭萌关马超。面对这种进退两难的窘境,孔明也是无计可施,只得听天由命。最后张飞大战马超,后来收降马超,跟孔明没半毛钱关系。如果硬说有,稳定军心算吗?不过,即使徐庶跟刘备成功入川占领益州,如果三位军师平起平坐,诸葛亮也会使用妙计把徐庶庞统二人“除掉”。至于具体计策,那就,,,天机不可泄露了。我们相信诸葛亮有这个能力,看看魏延是怎么死的?他死后还能除掉异己,活着更不在话下了。不过,小童猜测,最有可能的情况是,徐庶会择机隐退,依然回家侍奉老母。知孔明者元直也,您说呢?

书说简短,休要饶舌,欢迎您批评指正!


请关注社会主义小书童


应答:徐元直不走,刘备也不能完成统一大业,但如同关羽一齐守荆州,那谁也别想偷袭那是肯定的。

说来也怪,徐庶在三国志中极少露面,几乎是作者用来做配角的,丢下刘备不算而和关羽,张飞的关系很好,而一向心气高傲的关羽,对徐元直是言听计从,很是要好。

诸葛亮可没有这么信运,起初诸葛刚来时关羽,张飞更本不待见孔明,后来碍于刘备的面子才好一点,当然也只是表面现象,诸葛亮布暑作战任何时还得称一声:二将军,三将军。

可以肯定的讲要是徐庶不走同守荆州,一是荆州失不了,二不可能发生夷陵之战,即使非打夷陵之战,而失败的不一定是刘备,刘封也不能见死不救,部下也不会投降它国,有荆州在而蜀国的实力就如虎添翼,出兵无需非从祁山,而从荆州通向全国各地,进出自如,蜀国的地位大不一样,还可再扩点地盘,荆州是富庶之地,也是蜀之门户,门户都没了还有什么发展可言,诸葛几次出兵,几乎无功而返,这就是铁的事实,且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也由此而大跌,能保蜀尽量不亡已是大幸,还伐魏兴汉真的有点痴人做梦的味道,难怪时事评论家讲诸葛六出祁山就是在作死。由于受交通困难的益州,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蜀国受地理位置的限制,就是笼中鸟,难以发迹。

要是徐元直同守荆州,非但不失反而能扩大版图,蜀国与吴国没荆州之仇,三国归晋也很难做到。




9紫气東来


一定会一统天下的

首先刘备,元直,关羽守荆州

养兵数年

其次诸葛亮,庞统大赵云,张飞,黄忠,魏延出兵取西川

然后赵云守西川

接着兵分两路

诸葛亮带魏延,马超取汉中(这里考虑到诸葛亮的哥哥在东吴。)

庞统带黄忠取东吴/荆州这边派关羽合击东吴

最后元直刘备守荆州

法证守西川

刘巴守汉中

赵云守东吴

数年后起兵伐魏

举国之兵伐魏

兵分两路

诸葛亮带黄忠,魏延,马超从从荆州出发

庞统带关羽,张飞从汉中出发

数年后刘备兴复汉室的梦想就是实现了

以上纯属个人意见

请各位评论我这套方案如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