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秦始皇叫嬴政,而他的儿子却叫扶苏和胡亥?

悟空八卦历史


这里面其实涉及到两个问题,秦始皇到底是叫嬴政还是赵政?扶苏、胡亥是姓名吗?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什么是姓氏?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人讲究姓氏,他可以帮助我们寻宗访祖,认祖归宗。但其实姓和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而大多数现在人是搞不清楚的。

比如说网上有一个很简单的区分方式叫“男子称氏,妊人(女子)称姓”,于是便认为古代的男子是以氏作为称呼,而女性是用姓来称呼。但其实这是对《通志·氏族略》的原句的错误理解。

姓氏的变化实际记录了中国古代从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转变的过程。我国现存不少文献有“太古生民知其母不知其父”的记载,正是反应了最初太古母系社会的状态。

那时候的中国还是处在以母亲为核心,通过血缘为纽带而团结在一起的部落形态。而在各部落通婚的过程中,为了区别,部落的女性首领开始有了姓,并作为部落的标志(图腾)。其实这是一种防近亲结婚的手段,因为在那时只有母系血统可以确定,这也成为后来中国“同姓不婚”传统的基础。

这点从《说文解字》对“姓”字的解释也可以看出:

人所生也。古之神聖母,感天而生子,故稱天子。从女从生,生亦聲。《春秋傳》曰:“天子因生以賜姓。”

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婚姻制度出现等各种因素,母系社会开始向父系社会发展,这时候一些男性开始掌握权利,担任某些职务,并获得封地,便以封地作为自己的称呼,这就是“氏”的出现。

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男性越来越占据主导,掌握越来越多的权利,占据越来越多的土地。氏的地位也开始上升,并具有了区别身份地位的作用,于是有了“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的说法。

举个例子,一家人就姓“姬”好了,生了两个儿子,一个最后成为了诸侯被封在了叫“周”的地方,但另一个儿子只是在家种地。几代过后,诸侯这个儿子的后代就以“周”为氏,名字都是周某,大家一听就知道他的身份,而代表血缘的“姬姓”一般被省略掉了。而另外一个种田的儿子,后代也都是种田的普通人,也就没有氏,一般称呼也就只称名了。

但有一天周姓的某个儿子看上了种田这家的漂亮女儿想娶她为妻,两家就开始问对方姓什么?一问,都姓“姬”,大家是一个祖宗啊,那不行,同姓不能婚。

而相对的氏是可以变的,因为封地和职位都可能有变化,比如后来周氏的封地改到了鲁地,但他们还是以“周”为氏,于是便是姬姓周氏。而原来周这个封地给了一个姜姓的后人,这个人便也以“周”为氏,成为了姜姓周氏。

当这两家人要联姻的时候,就又开始问对方姓。一问,哦,原来我姓姬,你姓姜,大家可以结婚。

由于夏商周三代,母系宗族还有一定的影响了,所以这种情况就非常常见了。而到了三代之后,社会基本上已经以父系为主,姓和氏便合二为一,不再进行区分。只是在研究的时候,充当“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的作用

搞清楚了姓氏的区别,我们再来说题主的问题。嬴姓的始祖现在一般有皋陶、伯益两种说法,但两人为一支,所以就不做计较。

《史记》载:

大费拜受,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是为柏翳。舜赐姓嬴氏。

其实从前面的分析来看,伯益的“嬴”其实即有姓(统其祖考之所自出),又有氏的性质。

到了商朝,伯益的后代蜚廉和其儿子恶来因为忠于商纣王而被杀,嬴氏一脉这里从爵位上来说其实算是断绝了一次。

但蜚廉的另一个儿子季胜一脉还在,其后代造父在周穆王时期因平定徐偃王作乱中有功被封在赵城,于是有了嬴姓赵氏,是战国时期赵国一支的来源。

而蜚廉另一儿子,恶来革一支也因为造父受宠的原因,也被归入赵氏。这一脉到了非子时,因为其善于养马得到周孝王的看重,想要以他继承其父大骆的爵位。但大骆曾经娶申侯的女儿为妻,生有嫡子成。如果以非子继承,那申侯的外孙成怎么办?

于是申侯劝说周孝王,让非子重新继承“嬴氏”,封在秦地,于是这一支也叫嬴秦,也就是秦始皇的一支。

以上均在《史记·秦本纪》中有详细的记载,所以说网上秦始皇嬴姓赵氏的说法其实是错误的,人家准确说应该是“嬴姓嬴氏”,赵国才是“嬴姓赵氏”。秦始皇依然叫做嬴政,而不是赵政。

而至于扶苏、胡亥则是他们的名,全称其实应该叫做嬴扶苏、嬴胡亥,只不过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有避讳的思想,加上当时的称呼习惯,直呼全名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如果是周王室,一般会称为王子某,诸侯及其公族的子弟一般会称为公子某,等有官职后又会以官职+名称呼,如太宰嚭,秦王政等。

所以扶苏、胡亥在史书一般可以看到,写的大多数公子扶苏,公子胡亥。


潘不安讲究史


秦始皇叫嬴政,而他的两个儿子却叫扶苏和胡亥,这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来看看一下,这是为何。

秦始皇嬴政,嬴姓,赵氏,名政。我们要知道在古代的话,一个人的名字是有很多种叫法的,可以有“姓+名”,“姓+字”,“氏+名”,也可以有自己的笔名,有自己的称号,如苏轼号“东坡居士”,就有人说是“苏东坡”,这其实些都是可以作为一个人的名字的,只要是能认识到有你这号人就行。



那么在秦朝的时候,为什么秦始皇的孩子叫扶苏、胡亥呢?当然他们不可能姓“扶”、姓“胡”。都是嬴政的儿子,所以他们都是姓“嬴”、“赵氏”,与秦始皇是一样滴。

先秦时期,每个人的姓氏名是分开的,所以秦始皇叫“嬴政”也可以叫“赵政”,而他孩子也叫“嬴扶苏”、“嬴胡亥”。另外,那时候一般女性会是用“氏+名”作为名字,男性会用“姓+名”作为名字。




而且古代也有个奇怪的现象,喜欢读名字,两个字的读,就像我们名字如果有三个字,我们熟悉的人亲切的称呼一般是叫我们后两个字,如果名字是两个字,也就读全称,这样比较亲切。再有就是,古代人对于一些比较有名气,影响力的人会称为“公子”,所以扶苏也有人称为“公子扶苏”或者“扶苏公子”。


总的来说,还是因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每个时代都有其历史意义,姓氏名字也有其独特的意味。


老黑说说事


这个题有意思,让我想起类似的问题:和珅的儿子为什么不姓和而叫丰绅殷德?

弄清这个问题,必须先了解清楚什么是姓名,什么是姓氏。

姓名,由姓和名组成,也称名字,是区别于其他人的特定名称符号(当然也有重名)。

姓氏,这个词意义变化较大,正好和题目相对,秦朝以前姓氏是分开的,姓是姓,氏是氏。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姓氏逐渐合为一体,姓既是氏,氏既是姓。



《通志·氏族略》载:“秦灭六国,子孙该为民庶,或以国为姓,或以姓为氏,或以氏为氏,姓氏之失,由此始……兹姓与氏浑为一者也。”

但有一点,如果我们见到不认识的人会问“贵姓”,不能说“贵氏”;做家谱时,需要写《X氏家谱》而不能写《X姓家谱》,家谱的“氏”和先秦时意思一样。

这里我们就详细说一说先秦时期的姓氏。

宋朝刘恕(曾经帮助司马光编修《资治通鉴》)所著《通鉴外纪》中说:“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姓是一个家族的标志,而氏则是一个家族的分支的标志。而且,姓和氏不是每个人都有,只有那些显赫的贵族才有。这句话正是解释姓和氏的区别。大意是:姓是说明家族祖先出自于何处的标志,氏是区别家族子孙分化于何处的标志,例如姜子牙,姜姓吕氏。

具体到本题,秦始皇,赢姓,赵氏,名政,所以也叫嬴政、赵政,又叫秦政。扶苏,秦始皇长子,赢姓,赵氏,名扶苏,所以也叫赢扶苏或者赵扶苏。胡亥,嬴姓,赵氏,名胡亥,秦始皇第十八子,公子扶苏之弟,全名叫赢胡亥或者赵胡亥。

是不是感觉很别扭?如果现在还这样的话,朋友之间见了面都不知道怎么称呼对方,只能叫对方小名:狗蛋、铁柱之类的了。感谢秦始皇吧,正是因为他统一华夏,结束了分封制,姓和氏慢慢统一了。

秦始皇,人类第一人,后无来者!


顺便说一下,和珅姓钮祜禄,他儿子丰绅殷德也姓钮祜禄。


我是别酒怯流年,我加这句话就是为了希望您关注我一波,当然,不关注也没事。


别酒怯流年


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国家秦国的开国皇帝秦始皇的名字叫嬴政,赢当然就是他就是他的姓。赢得姓氏在中国非常少见,但确实是一个中国姓氏,也就是上古八大姓氏之一复苏和胡亥是嬴政的儿子,他们也应该是姓赢,之不过他们的名字叫扶苏和胡亥而已。

扶苏这个名字起的很有讲究,很有诗意,引经据典。据说是从我国古代有一首古老的诗经《山有扶苏》诗句:“山有扶苏,隰有荷花。不见子都,乃见狂窃”,很风雅文艺的名字,可见他的出生给秦始皇带来喜悦,是非常认真再给这个初生儿子取名字。从中可以看出嬴政是个很有文学修养。至所以胡亥的名字起的也有讲究,因为胡亥是胡姬生的,是嬴政的第十二个儿子,所以就给起名叫胡亥。扶苏就像他的名字一样有才华,胡亥也像他的名子一样糊涂猪。如果不是赵高和李斯篡改遗诏,害死扶苏,辅佐胡亥上位,中国的历史还不知道这样写。

姓氏文化实际上是我国非常重要的文化,当时虽然对血缘关系也非常看重,但并没有过多关注。加上秦朝的时候姓氏也很少,所以也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扶苏和胡亥作为姓名这种情况。


海纳百川233699882


先秦时期,姓氏有别。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所述:“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此周之通制。”所以,像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秦始皇嬴政等这些叫法。都是后世对他们的称谓,而非当时的合适称谓。

姓代表着血缘,是用来辨别婚姻的,而“氏”是用来别贵贱的。始祖之姓,谓之正姓,而氏亦谓之庶姓。正姓是永远不改的,而庶姓则随时可改,因为同出一祖的人太多了,而分支派别,并无专名以表之,随着专名沿袭太久,则共此一名的人太多,不得不改了。明末大儒顾炎武在《原姓》中写道:“氏一传而可变,姓千万年而不变”。

氏是用来别贵贱的,而国君最为尊贵,无需用氏来辨别。

最贵者国君,国君无氏,不称氏称国……次则公子,公子无氏,不称氏称公子……最下者庶人,庶人无氏,不称氏称名……

所以有公子扶苏,公子胡亥之说!


我是一个存在483


秦之前,男称氏,女称姓,秦始皇就叫赵政,史书上也没有「嬴政」这个叫法。他的儿子就叫赵扶苏、赵胡亥。那个引经据典说男称姓女称氏的明显装逼失败。

亲之后,姓氏合一。今天的百家姓,几乎都是先秦时代的氏。


占星师静电鱼


大家都知道秦始皇叫嬴政,赢自然就是他的姓,赢自然就是他的姓,赢的姓氏在中国非常少见,但确实是一个中国姓氏,也是上古八大姓氏之一。胡亥和

扶苏是他的儿子,他们自然也应该姓赢,只不过他们的名字叫扶苏和胡亥而已。

扶苏这个名字非常文艺,在古代称呼扶苏,一般都叫他扶苏或公子扶苏。事实上,出于对他的尊敬,当时的人们不会将赢这个姓,架在她的名字前面。


李哥哥1992


嬴姓,赵氏,名政,女的称姓,像什么季嬴、文姜、宣姜、南子、息妫、文姬等,嬴,姜,子,妫,姬都是姓,姓是不可以变得,氏可以根据官职,封地等变化而变化,魏国韩国这两个都姓姬,因为封在魏地,韩原而氏是魏,韩,还有那些氏是司马的,赵国也是嬴姓,封在赵而氏为赵,秦赵的祖宗是哥俩。至于扶苏和胡亥这两个肯定是嬴姓,氏吗我感觉应该是秦,秦扶苏,秦胡亥


殿前司都点检


嬴扶苏、嬴胡亥


贝贝127554956


秦始皇他就不叫嬴政而叫赵政。姓赵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