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县职业教育中心2018年度质量报告

一、基本情况

1.规模和结构

武功县职业教育中心占地110亩(具有自主产权98亩,为汽车运用与维修学校实训基地租赁用地12亩),总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130人,其中专任教师106人,全部达到本科以上学历,研究生学历5人,中高级职称79人;专业课教师64人,双师型教师46人,目前在校学历教育学生2043名。现有中专、“3+2”五年制大专、成人教育、短期培训四个办学层次,设有计算机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焊接技术、学前教育、电子商务等12个专业。校园、校舍、办学规模和专业设置基本达标,生均用地面积、生均校舍建筑面积等指标均达到《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规定的基本条件。

2.设施和设备

学校现有7大实训基地,建有实习实训实验及多功能部室38个,实训设备总价值3800多万元,实习实训工位充足,能满足学校各专业教育教学实训需求。学校图书馆馆藏图书60万册(含电子图书),覆盖所有专业。学校建有15000平方米的学生运动场及开放型群众文化休闲广场,该项目投资610多万元(含征地168万元),建有300米环形塑胶跑道、100米直道,设有一个大型观看台、一个足球场和2个篮球场,建有乒乓球台10余个,羽毛球场2个。固定性活动器械安装到位,田赛、径赛、球类、体操场地布局合理,能够满足教育教学和学生体育运动的需要。同时,学校还在综合楼二楼建有健身房,解决了师生雨雪雾霾天锻炼难的问题。今年,结合县局“三项创建”要求,学校积极争取职业学校特色示范校专项资金350万元,建成了数字化图书室、电子商务实训室、数字化录播室+移动录播传输系统、智能无人机等实训室,安装电子白板32套,并对校园网络系统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实现了校园教室、部室网络全覆盖。目前学校功能部室齐全,实习实训场所及设备达标。

3.教师队伍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推进教师队伍结构改革,师资水平显著提高。学校目前在编教师总人数130人,其中专任教师106人,在校学生2043人,师生比1:20。从学历上划分,研究生5人,本科118人,专科7人。从职称上划分,高级职称30人,一级职称49人,二级职称48人。从专业上划分有体育教师8人,音乐教师4人,美术教师5人,心理健康教育及辅导教师2人。学校从企业中外聘教师24人。各项指标较2017年均有所提高。

二、学生发展

1.学生素质

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不断加强德育工作建设,学生综合素养显著提高。2018年1月,学校美术专业24名学生参加全省专业课联考,共过线17人,其中谢滢滢同学以278分位居全省美术状元。春季分类招生考试,学校270名学生被提前录取,上线率100%,其中被国家级、省级示范高职院校录取243人。陕西省职业院校单独招生考试和艺术高考中,共有46名学生被西北大学、陕西科技大学、西安科技大学等本科院校录取,部分学生被。体质测评合格率99%以上。

2.就业质量

一年来,学校秉承“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遵照“厚德强技、育人惠民”的校训,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继续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式,摸索探索了前厂后校、订单培养、入企办学等多形式、多层次的就业合作模式,联合乾县、兴平职教中心,以咸阳市先进制造业区域职教中心的名义,举办2次校园安置就业推介会,毕业生对口就业率75%,毕业生就业深造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初次就业月收入人均2000元以上,为武功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三、质量保障措施

1.专业设置

学校现有中专、“3+2”五年制大专、成人教育、短期培训四个办学层次,设有计算机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焊接技术、学前教育、电子商务等12个专业,建有数控技术、计算机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电工、数电模电、钳工、机械加工、形体训练、画室、琴室等实训实验室26个。各专业都具备基本的设备仪器和师资力量,学生对口就业率高。

2.质量保证

结合教育部、省教育厅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相关要求,学校成立了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教学诊改工作运行方案,建立了数据管理平台,按照“五纵五横,8字螺旋”体系全面实施教学诊改工作。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务处、实训处、德安处负责人为成员的教育质量考核督导体系,制定完善了教育教学量化考核细则,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积极开展教学方式改革,创设多元化教学方式,推行项目教学、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式改革。为了全面提升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学生素养,学校与企业多次研讨,积极探索“学校+企业” 的双向考核评价机制。以学校教学为主的专业基础课,采用“考教分离”考核模式,专业核心课程的考核,坚持“实践考核为主,理论考核为辅”的考核原则,引入行业第三方评估,教育教学效果良好。

3.教师培训

学校按照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在全校教师中开展以掌握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为重点的“四新”培训。邀请西北大学专家及全国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对学校教师进行全员培训,以咸阳市中职学校教育信息化教学大赛为契机,先后分三批对全体教师进行了电子白板等多媒体信息化教学手段应用培训,教师教育信息化应用率达到100%。一年来,通过中、省、市、县四级培训,参加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教师达到100多人(次)。先后安排80多名教师参加了市县教育局组织的、电子白板、信息化教学、微课程、骨干班主任、市级专业教师培训、教师自主选学与信息能力提升远程培训等。通过在技能竞赛中设立教师组赛项,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陈敏娟、王海宇等多名教师在咸阳市2018年中职学校教师教育信息化教学大赛中获一、二、三等奖。今年11月份,学校陈敏娟老师在全国中职创新杯信息化教学交流大赛中获得二等奖。目前,学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的课时率达60%以上。

四、校企合作

学校现为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3+2”五年制大专联办校、咸阳职业教育集团理事校、杨凌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成员单位、咸阳市先进制造业区域职教中心、白鹿原大学城高校联盟文明共建单位,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咸阳职业技术学院等36所高职院校的优质生源基地。学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分赴宝鸡、咸阳、兴平和县内工业园区,走访了多家企业,考察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继续完善与陕西博菲特流体控制制造设备有限公司、杨凌鲁力集团、兴平市秦昆精密工业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在高端制造、焊接技术方面的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试点。学徒制试点工作实现了课堂与车间对接,学生与师傅的对接,能力与岗位对接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大幅提高。2018年以来,先后有20余名师生在省、市比赛中获奖。目前,学校共有175名学生参与焊接和数控等专业的校企合作工作。学生实践教学的课时及要求基本达标。校企合作深度、质量、数量较上年大幅提高。

五、社会贡献

1.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一年来,学校坚持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主线,强化与武功工业园区西域美农等县域企业的合作,努力培养适用当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不断加强学生技能教育,定期开展技能竞赛、质量检测、考试考核,积极组织师生参加省市各级各类竞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增强了学生专业化水平和就业竞争力。企业、行业对学生的满意度高,社会反响好。

2.社会服务

学校在办好中等职业学历教育的同时,积极开展全员培训,广泛开展面向“三农”、企事业单位在岗职工等方面的培训工作。扎实搞好民生工程,大力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全县科级干部、村干部、新型居民、骨干班主任、学前师资等各类培训,努力服务县域经济。围绕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扶贫攻坚要求,设置培训专业和培训内容,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创新农学结合模式,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全年完成各类培训8000多人(次),服务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

为确保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有效开展,学校把“教育扶贫”作为“扶贫攻坚”的重点工作,全面发动教职工,积极开展教育扶贫工作。先后累计下乡家访300多人次,摸清了情况。在落实好国家中职教育“一免一助一补”的基础上,实施建档立卡学生帮扶结对计划。结合职业教育实际,主要从“志、智、技”等方面进行帮扶,共为130余名建档立卡户家庭学员提供了刺绣、电焊等技能培训,共有100多名优秀贫困生进入高职院校深造,为他们斩断贫困链创造了条件。利用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帮扶学校建设电子商务专业的机会,动员广大贫困生及家长接受了微商培训,增强了这些家庭致富脱贫的能力,切实做到了“帮扶一名学生成就一个梦想”、让所有建档立卡学生阳光自信,健康成长。

六、党建工作

本年度,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校党支部紧紧围绕局党委中心工作,以建设高标准基层党组织为目标,以构建党员队伍长效机制为重点,坚持围绕党建抓教育,抓好党建促教育的原则,以“心中有党,践行宗旨,聚合能量,职教惠民”为党建载体,以“一个支部一座堡垒,一个党员一面旗帜,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为党建目标,通过开展作风大整顿、效能大提升、亮身份和五好五带头等系列活动,实现了班子聚合“三风”好转,学校各项工作呈现有序、快速发展的良好势态。领导班子带头上课、听课、评课,兼任第一副班主任,主动承担主题班会,在党员教师中树立了威信,促进了学校“三风”建设。共产党员、研究生吴少亚同志创建了名师工作室,44个教学班,其中21名党员同志担任班主任工作,有9名党员同志为学科带头人。优秀党员景伟伟、金林霞、陈华瑜、颜红梅、程孝维、王海宇等同志能够耐心细致的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实习实训工作,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在领导班子的示范带动下,全体党员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在本职岗位上做出显著成绩,受到了教职员工的一致好评。

七、存在问题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但与上级领导的要求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仍有一定的差距。主要问题有:

1.由于教师工作任务重,去企业实践时间短,掌握运用新技术能力滞后,影响新技术在专业教学中的推广运用,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有一定影响。

2.学校专业结构的调整目前还不能完全适应国家人工智能、大数据、3D打印等产业升级换代的需要。

3.由于国家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改革,学生技能资格证书获取率没有完全达到80%以上毕业生获得中级以上资格证书的要求。

4.学校目前没有技术工艺和产品开发中心所需的专业人才,学生创新创业人员少。

八、努力方向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职业教育全过程之中,立足武功实际,继续强化管理,狠抓落实,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为打造咸阳特色职业教育、一流职业教育、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而努力奋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