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区赵国就能把匈奴“打趴下”,为何匈奴却消耗汉朝100多年?

陈韬


我一直认为,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最尚武的时代,即便是后世的汉唐,也无法与春秋战国相比。赵国的土地,不足西汉的七分之一,在经历长平之战后,在损失四十五万精锐部队后,为何仍然能取得歼灭匈奴十余万的伟大战绩呢?与之相比,汉朝与匈奴的战争却持续三百年之久,这又是为什么呢?

下面我来分析一下几个因素:

第一,当时的匈奴,尚未进入全盛时代

对于战国后期的匈奴,我们知之甚少,不过应该可以认定,此时的匈奴尚未进入全盛时代。首先,匈奴并未打败周边的东胡、月氏等势力;其次,匈奴对赵、燕的边界并没有发动过特别大规模的进攻。匈奴真正进入全盛时代,是从冒顿单于开始,基本上与西汉开国的时间是吻合的。

第二,赵国打败匈奴,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李牧一人

赵与匈奴之战,能一战平定边患,主要归功于李牧。尽管赵国在实力上是比匈奴要强,瘦死的骆驼还是比马大,但是并没有绝对的优势。李牧以一场大战就解决匈奴之患,然而在一战的背后,却是十几年的伪装与欺骗。没有长达十年的战略欺骗,就不可能捕捉到一次“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良机。李牧做到了,十年隐忍之功,只为关键一战,一战消灭十万敌军。故而赵国之胜,不是以国力胜,而是以谋略胜。

李牧的战法,与汉武帝初期的“马邑之谋”很接近。马邑之谋,集中三十万大军,诱敌深入,倘若成功,就是李牧的翻版,可惜失败了。此后,就没有诱敌深入的机会了,双方只能硬碰硬。

第三,赵国并没有真正把匈奴打趴下

其实不能说赵国把匈奴打趴下,李牧虽然消灭十万敌军,只是让匈奴人不敢南下,并没有打到大漠,把匈奴逼到绝境。后来秦始皇北伐匈奴,同样没能打匈奴打趴下,只是打到北方去了。作为游牧民族,匈奴逐水草而居,来无影去无踪,很难将其势力连根铲除。汉武帝时,发动漠北之战,这是最深入的一次打击,仍然没能把匈奴打趴下。因为匈奴还可迁到更北的荒凉地带,顽强生存下来。正因为匈奴有广阔的回旋空间,才能屡败屡战、屡仆屡起,如果不是匈奴自身分裂,恐怕汉匈战争还要拖得更长。


君山话史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李白的《侠客行》虽然是歌颂侠客的,但确是对赵人逞勇豪迈很好的写照。



一、赵国是七大“战国”之一,这时的战国,真的是能战、尚战之国,但说已经把匈奴"打趴下"却有点言过其实

战国时期,天下纷乱,国家最重要的,最频繁的就是战争。全国的民力都是攥紧拳头打战,因此赵国虽小,但是这个国家确有一支带甲百万的军队。战争就像练把式,经常打战,将士实战经验强,也就不畏战,敢打战。

赵国胡服骑射改革后,吞并了中山国,并向北拓地千里,改进作战方式,吸纳了大量游牧民族的骑兵,极大提高了战斗力,是战国版“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成功范例。

汉帝国经过汉初六十年代的休养生息,人民富足了,但是耽于享乐,也往往怯战、厌战。而且汉朝疆域广大,幅员辽阔,虽说国防纵深空间大,但军事力量也分布广而散。边境万里的防御负担很大,难免有点顾得了东,顾不了西,因此边境经常遭受匈奴侵扰。



战国时期,秦赵燕与匈奴接壤的边境,对匈奴作战奉守的主要还是防御:修长城防御;不主动出击。

(一)赵长城

赵武灵王打败了林胡、楼烦,开发了燕、代、云中、九原这些地方,并修筑长城,东起于代(今河北张家口境内),经云中、九原(今内蒙包头市境内),西北折入阴山,至高阙(今内蒙古乌拉山与狼山之间的缺口),长约一千三百里。

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赵武灵王变俗,胡服,习骑射,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

(二)秦长城

宣太后在甘泉宫诱杀了义渠戎王,吞并了义渠国。于是秦国占有了陇西、北地、上郡,修筑长城抵御匈奴

(三)燕长城

燕国也修筑长城,从造阳修到襄平 设置了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来抵御胡人。


战国四大名将李牧,就是赵国边境防御匈奴的有名守将,长期驻守代地、雁门郡。他每天宰杀几头牛犒赏士兵,教士兵练习射箭骑马,小心看守烽火台,多派侦察敌情的人员,对战士待遇优厚。匈奴进犯时,他始终奉行坚守壁垒不出战。

李广在边境防守时,带兵秉持的就是李牧的风格。

那时匈奴认为李牧怯战、胆小,李牧借助匈奴轻敌的契机,布下奇兵,张开左右两翼包抄反击,大败匈奴,此后十多年,匈奴不敢侵扰赵国边境。



二、汉武帝最大的功劳就是把匈奴“打趴下”,解除了匈奴对汉帝国北部边疆的威胁。

汉朝几次大规模对匈作战,打击了匈奴的嚣张气焰,夺回河套地区、打通河西走廊,使匈奴进犯中原失去跳板。

在对匈作战中卫青、霍去病居功至伟,卫青夺回河套地区,设置朔方郡,霍去病开河西酒泉之地,开拓了汉朝防御匈奴的地理屏障。

御驾亲征,耀武边境

武帝是个性情中人,在征西南夷,收吴越之地后,汉朝的文治武功达到鼎盛时期。

公元前110年(元封十年),汉武帝亲率十八万骑兵巡视边境,到达朔方郡,然后派使者向匈奴单于示威,很豪气地挑挑衅道,匈奴单于呀,南越王的人头已经悬挂在汉朝京城的北阙之上。朕亲帅十八万大军在这等着你,有本事来决一死战,没本事就俯首称臣,远远躲到沙漠苦寒的地方,算怎么回事!

《史记.匈奴列传》记载,汉武帝派使者对匈奴单于说:“南越王头已悬于汉北阙。今单于能战,天子自将待边;不能,即南面而臣于汉,何徒远走亡匿于幕北寒苦无水草之地,毋为也!”

乌维单于听了使者的转述,气的得把使者囚禁起来,却不敢来应战,之后屡次派使者到汉朝服软,请求和亲。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汉武帝死后的五十年,汉元帝时期的西域校尉陈汤假托圣旨,胁迫西域都护甘延寿出兵,攻杀与西汉王朝相对抗的匈奴郅支单于,事后他在上书皇帝的诏书中写到:要让天下各国知道,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个时期真的是汉民族最剽悍的时期。


开涮历史


战国未期,赵王派李牧屯守北部边防,抵抗匃奴。匈奴人专思抢劫,抢了就跑。由于匈奴人是骑在马上的部落,机动灵活,行动迅速,而且熟悉当地的地形地貌,草原气候特点。赵军大举进攻,匃奴人分散逃走,赵军撤回,匈奴人迅速集结,穷追猛打,这样,赵军以前和匂奴的战斗,都以失利而告终。李牧总结这些教训之后,制定了引狼出动,关门打狗的计划。为了实现这个计划,李牧作了充分的准备,打造了一千辆战车,训练了十万名优秀射手和五万骑兵,然后故意在匈奴人面前示弱,匃奴单于以为有机可乘,亲率二十万骑兵南下,李牧且战且退,终于引诱匃奴人离开草原,进入了赵国群山峻岭之中,李牧首创古代中国“车、马、兵”联合战法,布置奇特灵活的“口袋阵”,将匃奴骑兵团团包围,以战车将敌人骑兵围困,以十万名优秀弓箭手放箭,又以五万骑兵纵横穿插,终于尽歼匂奴骑兵,匃于单于只剩二十余骑突围逃出,此战后数十年,匃奴人一直不敢南下。汉朝建立后,匂奴人元气渐渐恢服,于是旧病复发,汉朝边境人民再次饱受其苦。为了解除边患,汉高祖带兵亲征,深入匃奴境内,反被匃人双骑兵包围,后果通过贿赂匈奴王后才得脱。此各汉朝和匈奴之间爆发了几次战争,汉朝都以失利告终,于是专思防守。汉武帝时候,决心扭转这种局面,于是大量采购西域产马匹,训练军马,后来,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李广等分几路主动进攻匈奴,通过几次战争,终于彻底铲除了匃奴的威胁。


我的天使176


首先要标明的是,战国时期赵国打匈奴和汉朝打匈奴不是一个等级的战争,所以才会出现这么大的差别。

理论上来说,匈奴与在中原的赵国同源,不过赵国的王族是赢姓赵氏后裔,而匈奴族则是履癸(谥号桀,即我们俗称的夏桀)后人,在夏朝覆灭后北逃成为匈奴族。

而赵国在前期也并不是最强的军事国家,对于北方诸胡仍然是修长城防御为主,更是在与中山国的交战中大败,所以才有了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这次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全国士兵改变传统的宽大战服改为紧小为特征的胡服,改变传统的步兵为主体的军队结构改为骑兵和弓弩兵为主体的军队构成。

而公元前四世纪左右的匈奴,则是在东胡的影响下处于劣势的,从地图上看,此时的匈奴与赵接壤部分既不是各自势力范围的主攻方向、匈奴本身也只是东胡势力范围下某个大部落的体量。

因此在赵国进行军事改革后与匈奴作战才能连占上风。一直到战国末年,赵国名将李牧出动战车1300乘、骑兵13000人、步兵5万、弓箭手10万,与匈奴会战,大破匈奴十余万骑,可以说是以赵国的强国军事力量攻击相对弱小的匈奴,有此战果才是正常。

—————分割线——————

在几十年前匈奴虽然接连被赵国、秦国击败,甚至被驱逐出河套与河西走廊,但是冒顿单于(前234年-前174年)在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杀父自立后,先大败东胡疆域向东控制到辽河,后乘胜击败月氏重新占领河西走廊,并控制部分西域国家,重新占领河套,疆域南北从阴山到贝加尔湖、东西横跨辽河到葱岭以西,达到了匈奴控制疆域的巅峰。

而这个时期的中原,连年战乱使得人口凋零,先有韩网信被迫投降匈奴被封为“自次亡”又有汉太祖白登之围,从此开始了汉对匈奴几十年的和亲政策。

这个时期据《史记》记载:(匈奴)控弦之士三十余万。

匈奴巅峰时期一直持续到了军臣单于时期,在公元前133年,汉武帝采纳王恢的建议,派遣李广、公孙贺、王恢、李息、韩安国五将军,率30万汉军,埋伏在马邑附近。又派聂壹出塞与匈奴交易、诱敌。匈奴军臣单于发现这是诱兵之计,便立即引兵撤退聂壹出塞与匈奴交易、诱敌。这使得汉与匈奴的和亲再次变成战争关系,然而聂壹的破绽使得军臣产于引兵而返,聂壹的后人也因此改姓张。

公元前127年,匈奴攻打上谷、渔阳,但被汉武帝派出卫青,此战汉朝攻占河套、设朔方郡与五原郡,并修复秦长城派民屯垦。从此汉武帝开始了一系列对匈奴的胜利。

公元前124年,卫青因功升任大将军。

公元前123年,说出“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霍去病获封冠军侯。

公元前121年,霍去病两次西征,大汉设立“河西四郡”,打通了与西域连接的通道。

公元前119年,霍去病给匈奴致命打击,封狼居胥,使得匈奴“漠南无王庭”。

一直到公元前87年,汉武帝去世才暂时停止了对匈奴的攻击,此后随着匈奴与汉之间此消彼长,打打停停,总体来说汉朝因体量较大而占据相对优势。

到西汉覆灭,东汉建立,匈奴已经失去了草原霸主的地位,加上天灾人祸不断,公元48年,匈奴八部族人共立呼韩邪单于之孙日逐王比为单于,后比为单于降汉,匈奴被分裂为南北两部。后来北匈奴被迫西迁,逐渐消失在历史中,南匈奴也因为战乱后来四分五裂而消失了。






中国历史小事


首先时代不同,根本没有对比性。赵国中期,匈奴是一个很弱的部落,当时草原的霸主是东胡,自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国力强大,先后平东胡、楼烦、中山国等塞外胡人,赵国向胡人要地的同时也造就了它北胡南汉的特性,东胡衰弱后,匈奴的天敌少了,自然而然就成了草原霸主,但这时的匈奴人口少实力尚不及燕国,更别说赵国,赵国打匈奴是在北方进行,也就是说胡人打胡人,况且原来比你还牛的东胡也跟着赵国做小弟,肯定赵国胜,只不过匈奴多是游击战,即使赢了也赢不了什么,一旦匈奴骚扰起来又很烦,无论怎么对付都是劳民伤财。

偏偏这时来了个李牧,本来可以一举搞定的,结果西边的邻居秦国太过强大,所以搞了一半就不管你了,匈奴知道赵国的厉害,也就退避三舍。50年后,匈奴休养生息,人口多了,马儿壮了,长城以南又是秦国灭国之战,又是秦末大乱,还没折腾完,楚汉又继续折腾,折腾了这么些年真心累了,国力弱了,人也倦了,马也累了,你这时对着如日中天的匈奴还能有胜算那就是神仙下凡了,所以这时汉帝国得休养生息积蓄力量,后面的事历史书上都有了,就不说了


七师兄2


不仅赵国,

秦国同样如此

赵国的胡服骑射,使得赵国在战力上得到极大的提升!大规模训练骑兵,成为战国中后期唯一能与秦国抗衡的国家!可见赵国之强大!

赵国最大的弱点是没有像白起、王翦这样的一流的名将最终长平之战被消灭了优胜力量!赵国后期出现了李牧这样的名将!被离间计搞掉了!假若真的李牧带领的赵军与秦军对战的话,统一的时间估计又要延后几十年了!

秦国军队一直在蒙恬的带领下与匈奴作战,匈奴也被打的毫无招架之力!

秦国灭亡之时,秦国军队被项羽坑杀20多万,50多万征南越的军队一直在南方,使得广东广西尽入中华疆域,传华夏文化!

西汉在刘邦建国之前经历了多年战乱,军队已经损失殆尽!其战力与秦始皇统一六国之时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当时壮马都没有多少,朝廷大员都要做牛车或者驴车,这种装备下的军队战力尤其以步兵为主,与匈奴的的骑兵战力差异已经很是悬殊了!

后来在汉武帝带领下,训练了精良的骑兵,匈奴被打的满地找牙!漠北无王庭啊!壮哉!!


鹏程日志


雄才大略的冒顿和败家子胡亥都在-209年登基,不能不说是命运作弄人啊,从此匈奴走汉,中国走低。

首先、无论是赵国还是秦朝,都没有把匈奴打趴下,基本上都是采用诱敌深入的方法消灭了入侵部队而已,并没有直捣黄龙。

其次、匈奴在冒顿以前只是北亚诸多民族之一,在冒顿手下统一了北亚,实力大增。

最后、中国鏖战惨烈度远远超过了匈奴,造成实力下降过大,此消彼长之下,在汉初实行防御为主的国防政策和休养生息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收拳是为了出拳,没有高文景三代的努力,是不可能有武帝北击匈奴的壮举的,汉匈战争才是真正的痛击(虽然己方损失也大)


az2777


两个时期匈奴实力不一样,战果也不一样。1、赵国时期,匈奴没有完成统一,都是零散的部落,人口也不多,游牧地区靠近赵国,赵国出动大军,经过几次扫荡之后,匈奴就都跑了。双方就此脱离接触,赵国只是击溃、打跑了匈奴几个部落而已,没有全歼。2、汉代就不一样,匈奴已经基本统一,军队近40万,控制了大片地区,让漫长边境线上的汉军防不慎防,前期尚在恢复期的汉朝比较吃亏,所以都选择和亲。但汉武帝时期国家实力强悍,敢于出动骑兵去匈奴老窝围剿,虽然自己也损失惨重,但几次大的战役给匈奴致命的打击,最后匈奴只能退的,汉朝就拼命追,最后被逼远走欧洲。对匈奴完全是剿灭,这样的战绩,是赵国所不能比的。


昌延二


因为赵国是封建制国家,君主下面有无数的大小诸侯,每次打仗都是大家一起出人出力出物资去打,相当于职业军人,政府负担很小,所以赵国四百万人口,能同时出兵近五十万。

汉朝是中央集权制国家,打仗要花国家的很多钱,没钱就打不了仗,打仗还要国家准备粮食,所以汉朝人口六千多万,只能拥兵五六十万,十万骑兵出击漠北,就把汉朝家底给掏空了。


熬小鱼SH


在战国时期,匈奴还是发展中的游牧民族。在赵国名将李牧的打击下,匈奴虽然伤筋动骨元气大伤,但也只是斩草没除根,留得青山在。只是不去侵犯赵国,躲起来不敢再打而已。过了几十年匈奴已经发展起来了,有了和西汉死打硬拼的实力,而西汉经过秦朝几十年的统一战争改换朝廷,再到衰落灭亡及楚汉相争,到西汉建国以后国弱民贫,实力下降了。所以,匈奴敢挑战汉朝,第一是他们实力发展壮大了,能和西汉平起平坐了。第二,西汉迫切需要休养生息经济发展,军备不行,无力讨伐匈奴。第三,西汉在汉武帝之前缺乏能征善战的名将,而匈奴这边又具有骑兵的机动优势,匈奴军事力量占优,让西汉帝国暂时无可奈何。第四,匈奴是游牧民族,有纵深回旋的优势,有主动攻击的优势,而西汉是农耕民族,筑墙围城守土卫疆,以被动防护为主,所以给了匈奴对抗西汉的时间和空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