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兵臨城下》的故事發生在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時期,瓦西里原是一名獵人,練得一手好槍法,因而應徵人伍後在戰場上幾乎彈無虛發,不到10天就狙殺了46名德國兵,塑造了“瓦西里神槍”的神話,不久蘇聯軍隊的狙擊手們接連被德軍的一名狙擊手所射殺,瓦西里遇到了勁敵馬亞庫上校,戰鬥就在他倆之間展開,直到其中個被消滅。與此同時,一段三角戀情也在瓦西里、他的上級兼好朋友克里斯格.康莫和他所喜歡的女戰友塔妮婭三人之間發生。在這裡,戰爭中的愛情只是戰爭的點綴,英雄需要美女來陪襯。也許是編導太喜歡浪漫了,不分場合,即使在陣地上和敵人對峙時也不忘加一段溫馨的對話,那是美麗的塔妮婭和英維瓦西里的纏綿,緩和了戰爭的殘酷和狙擊手之間鬥智鬥勇的緊張氣氛。
在影片中 蘇聯紅軍方面主要裝備的是莫辛-納甘狙擊步槍,德軍使用的狙擊槍要是毛瑟Kar98K步槍。在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中,雙方狙擊之戰空前激烈,一場極具戲劇性的狙擊高手之戰由此上演。
最初,莫辛-納甘M1891/30狙擊步槍採用的是4倍率PT型瞄準具,但鑑於它的種種缺陷, 1931年蘇聯推出了它的改良型VP型瞄準具。但蘇方在屈光學技術上的欠缺,新型號仍不是一種理想的瞄準具。
1936- 1937 年,VP型被PE型瞄準其取代。PE 對提高命中率起了很大的作用,使用它可對1400 米距離上的目標進行射擊。一但瞄準具在行動中受損, 可依靠瞄準導軌進行射擊。
莫辛-納甘M1891/30狙擊步槍的設計缺陷在於:重量大,瞄準鏡的倍數小,再加上因為瞄準具重疊地安裝在機匣蓋的後方,擋住了彈夾插口,狙擊步槍不能使用普通的5發彈夾裝彈,只能一次裝一發子彈,這樣就大大地降低了戰鬥效率。
第二次世界大戰未期,蘇軍進攻駐紮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時,日軍有不少機槍手和步兵死在蘇軍狙擊手的莫辛納甘M1891/30狙擊步槍下。 越戰時,有不少侵越美軍也被手持莫辛-納甘組擊步槍的越軍狙擊手擊斃。莫辛一納甘M1891/30狙擊步槍- 直沿用到20世紀60年代,1963 年開始改用半自動的SVD。
德國在1898年採用毛瑟Kar98K步槍,融合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實戰經驗加以改進,首先有98a,仍然是29.1英寸槍管,但是採用了下彎式的拉機柄,後來有98b,是縮短槍管為23.6英寸的騎槍,或稱卡賓槍型。
1924年,毛瑟廠推出了標準型的民用步槍,實際上是98式步槍的改良型。事實上,標準型也沒有受到很大的重視。中國在20世紀30年代採購了一批該型步槍,毛裝廠奉送圖紙,進行仿造。稱之為“中正式”。1935年,德國正式採用短卡賓98式,一直沿用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為德國的主力步槍。其間經過多次設計更改,大多是為了易於生產。
短卡賓98式的特徵:除了標準毛瑟的刺刀座、葉片保險、分岔左槍栓閉鎖榫(sun)和彈殼片外,還有在左側的槍揹帶、準星護罩、下彎拉柄、槍托在拉柄頭位置有對應凹槽、槍托中間有供分解撞針用的金屬洞等。
1935到1945 年間,短卡賓98式的總產量有1000多萬支。但只有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所生產的短卡賓98式的質量是最好的,隨著戰爭的進程,短卡賓98式在加生產後,生產工藝和質量都下降了。在1940年毛瑟公司參與了為德國軍隊研製款型半自動步槍的競爭,但瓦爾特公同的樣槍擊敗了毛慧公司的樣槍,被德國軍隊正式命名為Gewehr43 (C43), 但由於G43推出時間太遲,而且德國的生產能力越來越弱,因此簡化型的短卡賓98式仍然在大量生產和裝備部隊。
短卡賓98式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不算是一種性能突出的武器, 但它畢竟不燒火棍,憑著可靠的槍機和良好的射擊精度,在灼熱的北非沙漠和寒冷的依羅斯季都證明了短卡賓98式的存在價值。而且憑著“毛瑟”這個響亮的名字,使得這種落後武器在戰爭結束後被許多盟軍士兵帶回家去收藏或者賣給其他收藏家。
閱讀更多 藍色空間量子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