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音师》的真实和谎言

《调音师》的真实和谎言

一部集惊悚、悬疑、黑色幽默于一体的电影,加上印度电影一贯的歌舞元素和与之相呼应的剧情节奏感,你对电影所有的期待都得到了满足,文艺画面带来的愉悦感,惊悚剧情带来的刺激感,频频反转带来的出其不意,黑色幽默带来的笑点和反思,而更重要的是,结尾的一个易拉罐,可以在观影后的数日让你沉浸在对人性的无尽探索中。

不要错过剧中的每一个镜头和细节,每3分钟一次反转,每一次都出乎意料,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镜头是什么,分不清真实和谎言,直到你品味每一个细节,或许某一刻会恍然大悟,然后发现,其实,所有的真实依然是一个谜。

这部改编自2011年法国同名短片《调音师》的印度电影,采用了同样的“盲人”调音师目击杀人现场的惊悚故事,并进行了扩展和延伸。

然而,一个核心的问题是:剧中并没有描述主人公阿卡什以调音师的身份发生的情节,事实上,他一直作为盲人钢琴师,弹奏着自己创作的美妙的音乐,唤起人们对这位充满才情的帅气盲人钢琴师的喜爱和同情。这真的是导演取名的失误?还是有意为之呢?我认为,这正是探索故事伏线的一个入口。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明线所展现的故事。

开头,一个猎人,举枪追杀偷吃白菜的兔子,这兔子逃到公路旁,子弹擦过……

一个富有磁性的声音:咖啡?这件事说来话长……

所以,要注意:后面发生的故事正是盲人调音师的讲述,他的讲述如此富有戏剧性,令观众深陷故事的跌宕起伏。一位天才的钢琴师,“可惜看不见”,却依然梦想成为一名创作型钢琴师。一次偶遇,他认识了餐厅老板的女儿苏菲,苏菲美丽善良,她把阿卡什引荐到父亲的餐厅。很快剧情交待了阿卡什实际上并非盲人,他为了让自己能够专注于钢琴演奏,假装盲人,但是苏菲并未发现。阿卡什和苏菲渐渐萌生了感情,演奏才华还得到了演艺界大咖的赏识。然而,美好的故事刚刚开始,阿卡什被邀请至演艺界大咖家中演奏钢琴,却目睹大咖被妻子及其情夫杀害。阿卡什准备报案,发现情夫竟是警察局长。西米设计将阿卡什变成了真正的瞎子。然后,害怕事情暴露的西米和情夫又追杀阿卡什,阿卡什落入贩卖人体器官的黑心医生的陷阱里,他机智地利用医生及其团伙的贪婪心理,合伙将西米绑架。黑心医生准备贩卖西米器官给酋长女儿,共同分赃,同时表示可以用西米的眼角膜治好阿卡什的眼睛,阿卡什这时体现了人性的宽容和饶恕,他建议医生不要这么干,放了西米;可是在医生准备干掉西米时,却被西米反杀,西米带上阿卡什驾车行走在公路上,听见不知情的阿卡什不断地劝说旁边的“医生”不要杀死西米,西米似乎感动了,将阿卡什放下。阿卡什正目送西米远去,不料西米突然一个掉头,向双目失明的阿卡什撞去,眼看就要撞上了,一只兔子飞奔而来,紧接着一颗子弹擦过,西米驾驶的轿车瞬间滚落,燃起大火……

两年后,苏菲在欧洲遇见开演唱会的阿卡什,她听着阿卡什讲述的充满戏剧性的故事,无比同情和崇拜地看着他,然后可惜地说:“你真应该杀了西米,用她的眼角膜治好眼睛。”阿卡什沉默了,送走苏菲,阿什卡拄着兔头拐杖,行走在宽广的广场,突然,他挥起拐杖,气恼地将一旁的易拉罐扫开……

电影结束。这个易拉罐似乎要对整部电影做一个颠覆。然后,观众不淡定了。

扫易拉罐的动作似乎开启了另一个故事。阿卡什眼睛好了,为什么还要对苏菲隐瞒?然后,为什么会有一个扫易拉罐的气恼动作,是并不希望遇见苏菲?还是在邀请苏菲参加第二天的演唱会时,没有得到苏菲的热情回应?即便如此,这个动作都不符合前面所有故事所塑造的阿什卡“善良、宽容、举止优雅”的人设,观众就很自然对前面所讲述的故事产生怀疑。

那么,哪一部分是真实?那一部分是谎言呢?这个时候,苏菲这个角色显得尤为重要,她的出现才是真实故事的标记。

在餐厅,她看见演艺界大咖和阿卡什交谈,阿卡什在叙述中说是大咖邀请自己去家里演奏,可是当时阿卡什并没有对苏菲说实情,而是说这是他们之间的秘密。那么大咖真的是邀请阿卡什去家里演奏的吗?

凶杀案发生后,苏菲去看望阿卡什,门口一个小孩告诉苏菲阿卡什并非盲人,苏菲敲门发现西米半裸着身子开了门,而阿卡什蜷缩在床上,苏菲感到受到了背叛和欺骗,愤然离开。

苏菲在电视上看到大咖被杀的新闻以及西米被疑自杀的新闻。

至于阿卡什绘声绘色的叙述,其实细究起来,都是有bug的:

一是西米的情夫恰恰是当地警察局的局长,这真的太富有戏剧性了;

二是凶杀案发生时,西米完全可以不开门,或者借故不让阿卡什进屋;

三是剧中讲到两次大咖和西米的结婚纪念日,那么总有一个人说谎了;

三是凶杀案发生后,警察和西米有三次机会可以干掉阿卡什,可是都没有下手。这对于两位“穷凶极恶”的人设是一个矛盾;

四是西米是如何找到阿卡什家的,她为什么只是用一块贡饼毒晕阿什卡,这与当时急于干掉阿什卡的心理相矛盾;

最后,既然阿卡什已经瞎了,那么他是如何把兔子带入自己的叙述中的?

这些bug当然不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演的失误,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导演刻意要让阿卡什的叙述既天衣无缝,又充满悬疑。

既然如此,真相是什么呢?

导演不想告诉我们,他成功调动了观众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然后,我们忘不了剧中反复出现的令人沉醉的歌,歌中唱道:

一个皮肤黝黑的女孩,朦朦胧胧,有点疯狂

她生气时像摇滚的树叶一样颤抖

……

她在明亮的阳光下眯起了眼睛,

当她行走时,生活充满了沉重的拖累

……

阿卡什第一次唱这首歌时,正是苏菲出现在他的生活中时,观众以为这是唱给苏菲的,可是苏菲虽然皮肤黝黑,并不是那个“眯起了眼睛,生活充满负重”的姑娘,她大大的眼睛闪烁着光芒,无忧无虑,阳光帅气。

那么这首歌是唱给谁的呢?

事实上,电影的开始部分,阿卡什入神地演奏着,钢琴前有一个模糊的相框,相框上有两个人影,黑白相间的猫在一旁倾听,阳关透过窗户洒进来,文艺的气息充满屏幕……

是谁给了阿卡什创作这首歌的灵感?

于是,阿卡什作为调音师的身份呼之欲出,他的确任职于一家琴行,开头部分他对老板说起自己被骚扰的烦恼,说:我需要的不是反感,而是灵感。灵感,其实已经开始。

纵观整部影片,除了苏菲家的餐厅,就是西米家的那个“上好”的三角钢琴。

如果你脑洞打大开了,再回味一下阿卡什对黑心医生的对话,是否正是自己灵魂深处的挣扎,他说杀了西米,自己就再也不能演奏钢琴了,这句话当时很令人疑惑。也许这正是导演想暗示给我们的。

当然,这只是我们能够想像的版本之一。

阿卡什“气恼”地扫开易拉罐,因为苏菲发现了他的谎言了吗?

也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