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音师》:生活中潜居的诗意

这是一个普通人走向艺术的曲折之路,这是一个普通人扮演盲人的离奇故事,这是一个充满杀戮的谋杀故事,但这并不影响一颗艺术巨星的诞生。他就是影片的主角阿卡什,他历经生死不改对艺术的追求,最终实现了钢琴的艺术家梦想。

《调音师》:生活中潜居的诗意


影片讲述了阿卡什为了保持专注的精神在生活中寻找弹钢琴的灵感而扮演一个盲人的角色,这样单调的生活却被一个意外打破了,苏菲骑电动车不小心撞到了阿卡什,既擦出了爱情,又擦出了工作,还擦出了一桩谋杀案。

阿卡什在给地产大亨普拉默妻子单独演奏的过程中,意外目睹了普拉默被妻子西米和情人杀害掩埋真相的过程,碰巧看到了西米杀害目击者,导致引来杀身之祸而如何逃脱的过程。

一、

阿卡什在普通人眼里就是一个怪异的青年,他明明是一个身体健康、五官端正的健康人,可是他却觉着这样健康的身体阻止他向艺术更深处的探索。他为了获得艺术上的灵感,居然扮演成一个盲人,四处寻找弹钢琴的灵感。

《调音师》:生活中潜居的诗意


这样抹黑的在大街上、理发店、马路上、人群中等,阿卡什以一个盲人的身份感受这个看不见的世界,通过听觉来调动身体深处每一个灵敏的艺术细胞。他认为这样的生活可以专注在艺术的世界中而不被打扰。

他对音乐的痴迷,可以说是如痴如狂,蒙着眼睛吃饭的时候,仍然沉浸在自己的音乐世界中,甚至臆想正在弹钢琴。这就一点也不意外,为什么在阿卡什在佛朗科餐厅弹钢琴可以一鸣惊人深受众多人的喜欢。

《调音师》:生活中潜居的诗意


这离不开阿卡什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甚至是“苦行僧”一般以盲人的苛刻要求对艺术的探索,持之以恒的练习。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上帝为你关了一扇门,就会为你开一扇窗。

阿卡什认为眼睛会干扰对听力的判断,他宁愿假装自己是盲人。单从这一点理解的话,也许每个人都是一个宝藏,就看你如何开发了。“没有无用之人,只有没用好之人”这恰好符合人力资源管理的要素有用理论。

通俗的说就是,在组织中没有无用之人,要善于利用人们的优势和弱势充分发挥不同的人优势。抛开这些高大尚的理论,对于个人而言,我们可以发现其实劣势未必就是缺点,若是可以发挥得当,没准可以转化为优势。

例如在古代就有“左丘失明,厥有古语;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在现代有霍金、史铁生等。所以若是人们可以对自己多一点信心,多一点希望,生活可能就多一点不同。

二、

阿卡什被离奇的卷入一桩“命案”,本就充满艺术细胞而不接地气的他,当然不愿意像生活沉默,他从命案现场出来,经过内心的斟酌后,选择勇敢的走向了派出所。

不过意外发生了,西米的奸夫居然是派出所的老大,吓得他只能继续装盲人。

《调音师》:生活中潜居的诗意


这当然引起了警察的警觉,于是另一场连环杀人案就这样被酝酿出来,从西米的邻居,到她亲自来到阿卡什家里,他彻底失明了。这样的蛇蝎女人,再加上黑白皆通的警长,特别符合“自古奸情出人命”的命题。

阿卡什并没有那么幸运的因为失明而可以逃离,他掉入了另一起谋杀案件,有人要拿他换钱。幸好他聪明的一句话,让他有幸免于死亡。他利用警长怕妻子的弱点,揭穿了警长与西米的外遇,绑架了杀人犯西米,换取地产大亨普拉默的巨额财产。

但这一切,又被另一场阴谋算计。

生活的诡异就在于,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算盘,这个计较得失、衡量轻重、甚至布局谋篇的江湖就出现了。

而影片的设计也很巧妙,当西米开着车下定决心要杀死阿卡什的时候,意外发生了,回到了开头那个猎杀兔子的前奏,一个飞起的兔子干扰了西米的视线,相对速度过大,导致车祸发生。

有一种“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诡异。

三、

影片的整个基调都是暗黑的,给人一种压抑、困苦的感觉,其实观影者很难在里面收获到欢乐的基调,似乎在以一种冷静客观理性的态度,讲述了一个现实的故事。

这像极了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一边努力前行,一边被残酷的现实灼烧,在现实与理想中逐渐分裂,有的人在现实中迷失了曾经的理想,活成了现实中真切的社会人;有的人在泥淖中前行,妄想在现实与理想的豁口中,扯出一个“艺术”的诗意。

阿卡什是幸运的,至少在影片中他艺术性的脱颖而出,在理想与现实中寄存了一个诗意的艺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