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为虎作伥的李林甫三个手下,都没好下场

盛唐后期,在杨国忠之前的当权宰相是李林甫,其手下有三个左膀右臂,

王鉷[hóng]是敛财高手,吉温罗希奭[shì]是审案能手,后二人被称为“罗钳吉网”。

王鉷是李林甫手下能力最全面的一个,也是官位最高的,如果没有意外,将来应该是李林甫的接班人。但王鉷的一个错误,不但自己一家尽成白骨,还害的李林甫也失去了李隆基的信任。

王鉷死去七个月后,李林甫也病死,这个唐朝开国以来曾拥有过最大势力的宰相集团就此烟消云散。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为虎作伥的李林甫三个手下,都没好下场

【敛财高手王鉷】

开元以来,先有宇文融实施括田检户,再有杨崇礼为国理财锱铢必较,开元年间整个大唐上上下下不缺钱,这些人的功绩不可忽视。

但逐渐就出现了一个不好的风气,谁能为李隆基解决财政经费的问题,谁就可能迅速升官,而李隆基也逐渐不关注钱财的来源,只要自己有钱花,其他万事不管。

王鉷就是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被李林甫一党的杨慎矜推荐,在天宝年间被任命为负责财政的朝中要员之一。这个杨慎矜是杨崇礼的儿子,兄弟三人都遗传了老爹在理财方面的能力,与太子妃的哥哥韦坚一道,为李隆基打理国家财政。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为虎作伥的李林甫三个手下,都没好下场

王鉷是个办事没有底线的人,上任之后,通过伪造基础数据,把本该免除的百姓赋税变成加倍增收,有些人一次性需要补交三十年的赋税。

效果很好,“每岁进钱百亿”,还有大量的珍宝进献。这个百亿我个人觉得数量级有问题,正常百万、千万数量级是合理的,这个百亿应该是虚数。王鉷还说没有加征正额租庸,意思是说没盘剥百姓,李隆基也竟然相信了,这些收入都进了李隆基的内库,供他宴乐赏赐。

无论如何,李隆基很满意,对王鉷日益宠信,数年间就升为御史大夫、户部侍郎,这已经是从三品的高官了,还兼任二十多个差事。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为虎作伥的李林甫三个手下,都没好下场

【李林甫的改变】

李林甫那时已经年近七十,做事愈是毒辣,之前对不同政见者或者对自己地位有威胁的人无非是贬官去职或者让其在李隆基心中失宠而已,一般不会伤及对方性命。但越是年老越是计较得失,就开始了大兴牢狱,是盛唐不流血的政治斗争转变为肉体消灭的恶性党争的开始。

先是韦坚、柳绩案,目的是剪除太子李亨的羽翼,最终目的是换一个对李林甫最有利的太子;再是杨慎矜案,是为了巩固李林甫权势,清理杨慎矜这个转为倾向皇帝的门下叛徒。

这个过程中,王鉷作为李林甫的最得力助手,领导吉温、罗希奭等人,在杨国忠等人的协助下,在大唐掀起了持续数年的腥风血雨,直到李林甫死去为止。

王鉷在这方面又体现出了他在敛财之外的能力,李林甫和王鉷的主要目标中,除了太子李亨靠着两次离婚断尾求生,其他包括韦坚、节度使皇甫惟明、宰相李适之,以及杨慎矜兄弟三人,都落了一个身死的下场,被牵连贬官流放的数千人。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为虎作伥的李林甫三个手下,都没好下场

杨慎矜是王鉷的表叔,对王鉷一直非常关照。杨慎矜先得势,拉了王鉷一把,推荐他也入朝为官,应该算是他的恩人。但杨慎矜性子狂傲,一直还把王鉷当晚辈看待,王鉷的生母出身低下也是杨慎矜经常提到的事情,而且二人官位相同之后,杨慎矜仍然直呼其名。

两个亲戚之间的琐事积累,王鉷逐渐心有不满。正好李林甫觉得杨慎矜在针对太子李亨的事情上开始退缩,而且和李隆基走的越来越近,就准备弄掉杨慎矜。王鉷就密奏李隆基说杨慎矜勾结旁门左道意图不轨,最后造成杨慎矜兄弟三人家破人亡。

为了讨好李林甫,王鉷一下子弄掉了自己三个表叔。

之后的王鉷权势更盛,共有二十多个差使,自己家旁边就是办公室,各种文案堆积,想找王大人签个字要排队等几天;李隆基赏赐的使者络绎不绝,李林甫也要给王鉷面子。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为虎作伥的李林甫三个手下,都没好下场

【风光无限的王鉷,却只服李林甫一人】

王鉷是敛财高手,又是仅次于李林甫、杨国忠的权臣,在生活方面的享受奢侈一点儿就是不可避免的。

后来王鉷死后,地方官给他的宅子登记,几天都统计不完。宅子里有一座自雨亭,房檐上周围滴下水来,盛夏的时候在亭子里也仿佛秋天一般凉爽。应该是利用高处的蓄水池让水自流,还有水蒸发降温,唐时的能工巧匠就已经能把技术应用到这种水平了;宅子里还有用宝石、贝壳镶嵌的井栏,无法估价,其他物品大多也是这个风格。

王鉷的儿子叫王准,在宫中为李隆基斗鸡,号称“七郎”。王准和其他一些爪牙路过一个驸马的家,驸马远远的就行礼,王准用弹弓一下射断了驸马头上的玉簪,众人以此为乐。包括李隆基的公主女儿都说过,不怕天子,但性命系七郎,哪敢说不字。

《梦溪笔谈》里还讲了王鉷的一个故事,仅供参考。说王鉷在陕州寿圣寺调集天下优秀画师画壁画,画完之后,王鉷把十八名画师都杀掉,埋在一起,“使天下不复有此笔”。沈括说他那个时候还有十余堵墙上的壁画还在,“迎佛舍利”、“佛母壁”艺术成就最高。

无论是不是王鉷干的,在寺庙里干这种事情的人都是最没人性的。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为虎作伥的李林甫三个手下,都没好下场

李林甫和王鉷是真正的搭档,王鉷对李林甫也表现出充分的尊重和服从。

当时安禄山和王鉷官位相同,一同去见李林甫,王鉷走路、拜见各方面表现得都非常恭谨谦卑。安禄山受李隆基宠信,原本很是无礼,但见了王鉷的样子,腰也逐渐弯了下去,大气也不敢出了。

安禄山是真心还是假意惧怕李林甫不得而知,但至少安禄山这个样子让李林甫放下心来,安禄山势力能够做大,和李林甫的放纵是有关的。

而王鉷同样得到了李林甫的信任,连王鉷的儿子欺负李林甫的儿子他都不过问,颇有将来把一切都交给王鉷的架势。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为虎作伥的李林甫三个手下,都没好下场

【一家尽成白骨】

史书上总有人能预见未来,有个僧人就曾经说过:“王鉷一家尽成白骨”,竟然一语成谶。

王鉷看来不满足于将来接李林甫的班成为一个权倾朝野的宰相,于是就和自己的弟弟王銲商量过这些事情,还组建了一个小的团伙。那时候的人总是先求神问卜一番,就找了一个术士叫任海川,问自己是否有王者相。之后王鉷怕事情泄露,把任海川用其他罪名杖杀;

当时李隆基的一个外甥名叫韦会,在王鉷府中任职,听说了这个事情,私下聊天被仆人听到并告诉了王鉷,王鉷让人抓了韦会,半夜缢死,第二天早上把尸体送回家。

这些脏活儿都是王鉷手下长安、万年两县县尉所为,他俩是负责长安城治安的警察局长。除此之外,王鉷还掌握了其他一些势力。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为虎作伥的李林甫三个手下,都没好下场

团伙中一个人叫邢縡[zài]的,负责联系军队,准备发动右龙武军兵变,先杀龙武将军,焚烧长安城门和各市集,再杀李林甫、杨国忠以及左相陈希烈。挺好的一个计划,趁乱控制李隆基,王鉷当宰相,再走王莽的老路。

可惜,计划泄露了,李隆基令王鉷、杨国忠抓捕有关人员。二人到现场,邢縡等人还在拼死抵抗,看到王鉷等人到了,竟然喊出来“不要伤了王大人”。杨国忠是个机灵鬼,立刻就明白怎么回事了,正好高力士率领四百飞龙亲卫赶到,擒杀了叛贼,杨国忠立刻回报李隆基,说王鉷和此事有关。

李隆基起初不相信,李林甫也给王鉷求情,李隆基就想睁一眼闭一眼,让王鉷承认自己的弟弟有罪并请求原谅。但王鉷或者是真的和这件事情无关,或者是侥幸心理不想失去地位,就拒绝认罪。

这下李林甫也无法再帮忙说话了,李隆基让杨国忠、陈希烈等人审讯王鉷兄弟二人,把前因后果都弄清楚了,王鉷被赐自尽,弟弟王銲被杖毙,全家被处死,家产没收。

真的是一家尽成白骨。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为虎作伥的李林甫三个手下,都没好下场

王鉷之案,李林甫都不敢说话了,其他官员更是一言不发。只有一个叫裴冕的人,当时是王鉷手下的中级官员,上表说王鉷冤枉。并在王鉷死后独自一人去为其收尸并葬在长安近郊,后来裴冕在唐肃宗时期当过宰相。

李林甫也倒霉了,王鉷是他的亲信,又给他求情,彻底失去了李隆基的信任。七个月后,李林甫病死,杨国忠先是接收了王鉷的全部差使,又继承了李林甫的相位,真正成为了朝中第一人。杨国忠对李林甫及其势力进行了清算,不但杀了吉温、罗希奭,更是把李林甫牵连进了王鉷案中,李林甫即使死了也不能放过。

事后分析,王鉷找术士看相等事应该是确定的,但应该与邢縡谋反之事无关,那边应该是王鉷的弟弟王銲单线联系的。不过,王鉷的死一点儿也不冤枉,他害死了那么多人,就当为韦坚、皇甫惟明、杨慎矜等人报仇了。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为虎作伥的李林甫三个手下,都没好下场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对开元天宝年间的冤假错案进行了梳理,大多数冤死的人都被平反,但李林甫、杨国忠、王鉷三人不在平反范围之内。

活该。

用数学和工程的思维方式去解读历史,妄图以古喻今。理工男读历史,欢迎关注和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