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教譚震林帶兵

1929年8月間,為了擴大紅色區域,消滅駐上杭城的福建省防軍第二混成旅盧新銘部,中共閩

西特委和上杭縣委作出決定:集合當時在上杭的紅軍和地方武裝攻打上杭城,並由傅柏翠、譚震林、劉端生組成攻城指揮部,設在城郊東門潭頭“風雲渡”。調集的武裝共有:譚震林率領的紅四軍四縱隊七支隊的兩個大隊;傅柏翠率領的北路各區游擊隊、縣獨立團、縣赤衛隊;李立民率領的東路各區游擊隊,共有五六千人,號稱“八千人馬圍攻上杭城”。

上杭縣,始建於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因昔上可通航、下有魚磯,舟楫不通,杭與航同義,故名上杭。縣治於宋乾道三年(1167年)始遷郭坊(後改名臨江鎮)。上杭城的城牆足有三丈多高,始築於宋端平元年(1234年),後經歷代十幾次擴建和修建,愈趨堅固。再加上上杭城南臨汀江,北靠漁塘,東無退路,西無戰場,形勢險要,易守難攻,素有“鐵上杭”之稱。

譚震林當時雖然覺得地形於我不利,而且攻城的兵力太弱,沒有取勝的把握。但他仍執行了特委和縣委的決定,積極地做好戰前動員,鼓勵戰士們奮勇攻城。

8月17日,紅軍和赤衛隊發起攻擊,把上杭城四面圍困。敵軍忙關閉城門,憑藉堅固的城牆負隅頑抗。剛組建不久的革命武裝缺乏作戰經驗,久戰不克,圍敵3天后,鬥志漸漸鬆懈。敵軍乘虛沖出上杭城,革命武裝抵擋不住。傅柏翠、譚震林連忙下令後撤。四縱隊七支隊撤回塘下。

在此七八天後,上杭縣委又組織各路赤衛隊第二次攻打上杭城,又未奏效。

朱德率領的二、三縱隊返回閩西后,紅軍的兵力大為增強。朱德應上杭縣委和閩西特委的要求,決定集中全軍的力量第三次攻打上杭城。

當時,四縱隊的司令部設在上杭白砂。譚震林召集幹部、戰士開戰前動員大會。正巧,毛澤東也來到了白砂。聽說部隊在開會,毛澤東就趕到了會場。會場裡黑壓壓的一片人群。譚震林在前面大聲地講,毛澤東不想打擾,就在後面悄悄地坐下來,靜靜地聽譚震林講話。

大會結束後,毛澤東嚴肅地對譚震林說:“你剛才的講話總的看很好,但是有一句話不妥當!”

“哪句話不妥當?”

“你說,‘打下上杭城,城裡什麼東西都有,部隊放假三天,可以上街大買東西。’部隊進城,紀律應該更嚴格。你帶部隊進城後是這樣乾的?我帶兵可從來沒有這樣幹過。”

這件事情,給譚震林非常深刻的教育。51年後,他回憶到此事時,還深有感觸地說:“毛主席是非常嚴格的,你一講錯一句話他都要批評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