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二战初期势如破竹,为什么没打了2年情况就急转直下?

吴逖村长


经过初期的攻势作战,日军的战线已经延伸到惊人的长度,从地图上来看,日军的战线呈现出一个巨大的突出部,它的底部从缅甸延伸到千岛群岛,它的顶点位于埃利斯群岛,指向东南方的斐济和萨摩亚。这个巨大的突出部同时控制着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这原本是一个战略优势,日军可以发挥内线的优势集中力量对付某一方向的进攻,但是实际情况却并没有如日军所预想的那样发展。



日军的所谓内线优势只有在敌人较为弱小只能选择突出部中的一侧发动进攻的情况才能体现出巨大的战略优势。一旦敌人强大到足以从多个方向上施加威胁时,日军的海上和空中力量不足以同时在多个战场上展开激战,而且还要守住漫长的外围防线的其余部分。也就是说日军的扩张严重的超过了日军的承受范围,日军的力量都分散在了这漫长的防线上,等到盟军发起反攻时,日军已经无法占据兵力上的优势,尤其是空军力量的分散。所以日军建立的“国防圈”反而让日军丧失了优势,主动权落入了盟军之手。


那么日军为何要将战线如此的深入呢?按照日军原本的计划,之所以这么深入西太平洋就是为了切断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联系,即切断美国和英国的联系,使得美国的兵力和物资无法运往澳大利亚和印度,至少运输难度要大大增加。这样印度洋和西太平洋就被日军分割成两个相对独立的战场,如此日军就可以各个击破。但是日军最大的失误就是切断的不够彻底,日军没能将澳大利亚东面的群岛予以全部占领,这里是太平洋的船队通往澳大利亚进入印度洋的中转站,占领这里则意味着美国庞大的作战物资无法进入澳大利亚和印度,印度洋方向将无法发起大规模的反攻,日军这个突出部的右翼将大大安全,如此便能集中力量应付来自左翼西太平洋上美军的威胁。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日军所犯的一个巨大战略失误,那就是发起中途岛战役,这个中途岛的作用非常有限,充其量是作为东面的一个警戒基地,当然,如果日军下一步的进攻目标是夏威夷群岛,那么中途岛就非常重要了,这里将成为日军的前进基地。但是如果日军不发起中途岛战役,而是转向西南太平洋上的那些群岛,从而彻底切断同样印度洋的航线会不会更加具有战略意义。

盟军同时在西太平洋和南太平洋上发起了强大的反攻,使得日军陷入了两线作战的困境,只能来回奔波应付,兵力上的分散使日军在哪一方向上也无法取得决定性胜利。而盟军的工业和资源又超过日本太多,随着时间的延续,日军在数量上的劣势越来越大,自然也就失败的越来越快了。


战略论


日本弹丸之地,号称“大日本帝国”。然而战场上急转弯的原因,一是盲目自信,二则没人没资源能打仗了。

日本的迅速失败,首先在于他过于低估了中国的实力,或者说低估了中国人民的抵抗决心。以至于口出狂言到三个月灭亡中国,整整一个淞沪会战况且打了三个多月,日军野心和实力并不匹配,其次是在南洋诸岛争夺资源,不得已而和美国开战,巨大的工业军事经济实力的差距,让日本的太平洋战争中迅速失败,最后在二战末期苏联歼灭了关东军后全面失败。

日本的急转直下也在于41年决定珍珠岛事件,美日战争开始后,日本战场逐渐失利,可以说中日战争中日本一直是取得了绝对优势,且不断获胜,到了40年中国的东南沿海全部被日本人占领中国的经济减少了百分之95,此时日军然后占领中国指日可待,但日本在中国战线拉的太长,加上日军在中日战争中侵害英美的利益,英美对日本实行了废钢铁和石油的禁运,这对日本的打击极大,所以日本想自己出手在南洋诸岛夺取资源,同时还有可能在中亚与纳粹德国会师,不过日本陆军的绝大多数都陷在中国大陆无法抽调,中国虽然战役连连失利,却没有丧失把敌人赶出中国的决心,日本在陆军无法使用的情况下,把自己最精锐的海空军用在了太平洋战争。



直到现在很多日本人都觉得在珍珠港事变之前美国是提前知道了的,中国的军统局破获了日本的全部陆海军作战密码,并且告诉了罗斯福,在事变前两天,珍珠港的航母突然离港,附近的医院收到大量的血浆,准备接收伤员,日本不出所料在珍珠港投下炸弹,美国国内参战的舆论空前高涨,美国本来实行光荣孤立的政策不直接参加战争,而日本直接进攻了美国本土,让美国人民无法接受,美国参加到了二战中去。


有人这样调侃美国,说是两次世界大战中美国都是在球赛的最后一分钟,踢出了最关键的一球。美国的加入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美国参战后,不出半年中途岛海战,让日本和美国本来实力悬殊的战争,更加毫无希望,日本本来打算把天皇迁到长春,但是苏军全歼了日本关东军也让这一切不在可能,日本遂走向了全面失败,在1945年的八月十五日日本天皇颁布了停战诏书,日本在二战中以失败告终。


无花台


二战日本后期作战乏力是必然事件。在这里我喜欢用资源数据说话。

日本二战所控制的资源十分匮乏

大家都知道日本之所以喜欢发动战争是因为资源的匮乏,而且是极度的匮乏。资源的短缺促使日本人心中产生对邻国资源的窥视。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蓄意制造并发动了一场侵华战争,占领了中国东北,获得了大批东北军武器装备,同时控制了中国当时最大的兵工厂。另外东北地区有丰富的石油、铁矿、铜矿、煤、木材等工业原材料。日本刚开始只是试探性的打一打没想到,当时的东北军阀自从张作霖死后,群龙无首,他的儿子没有他那种领导的才能也没很好的外交手段,采取耻辱的不抵抗策略基本上就是直接放弃了东三省。所以日本在占领东三省后内心极度膨胀。

也就是说日本在二战前期资源基本上来自日本本土,朝鲜半岛,中国东三省。因为日本二战才发展起来的所以不如西方国家有那么多殖民地给其源源不断的资源。由于当时的生产技术所以这些地方的资源还是不够日本这个战争机器的满负荷运作。

日本也发现这些问题所以在二战后期也是大量占领反抗薄弱的东南亚殖民地以掠夺战争资源,当然其战线也越拉越长,日本自己也是越吃力。也就是说日本的后勤跟不上战争的进度了。

日本后期面对的对手不在是只有冷兵器的士兵了。

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日本开始发动侵华时期,大部分对手都是手持长矛的士兵,极少数士兵手里拿的是落后的火铳。剧历史记载,当时我们士兵配置五人一枪,其他都是冷兵器。所以日本手持热武器无论在射程还是杀伤力上远超我国战士。在如此巨大差距下才取得如此成绩。再加上当时军阀割据各自为战,军阀勾心斗角。才使得日军长驱直入犯我中华。

然而战争进行到后期,我国仁人志士觉醒,国际社会的长枪短炮的支援,日军面对的再也不是冷兵器,而可能是比他们更先进的美式武器。也可能面对的是德式装备。再加上日本野心膨胀触碰自方列强的利益,还进攻珍珠港直接向美开战。使其战线成几何形扩张,而资源却不见增长多少。

大家知道日本坦克比西方小很多薄很多基本上面对上日本坦克就没什么机会。日本飞机跟美军战机战损12:1这些也让日本尝到了什么是工业军事的碾压。

战争后期日本兵力短缺

日本在战争开始都是身强体壮的男士兵,到后期兵力短缺下,年龄甚至不到十三岁都上战场,还有招女人上战场。日本是一个男权国家女士上战场对么不可思议的事情,如果实在没人了也不会让女人上吧。

战争到这一步就是垂死挣扎。自此日本再无翻身之日,即使没有原子弹,日本投降也是迟早的事。除非他们召唤奥特曼。

丘比特懒


先来看看日军二战初期的势如破竹是什么样的吧!


从1931年到1937年,日军的侵华战争断断续续,并且基本上屡战屡胜,主要原因是蒋介石在保存实力,没有积极地对抗日本。

从1937年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这段时间,日军开始了全面侵华,进展也算是顺利,侵占了大片土地,并且以较小的损失有效削弱了国军的战斗力。

在1941年袭击珍珠港开始,日军在整个西太平洋地区发动进攻。


进攻珍珠港可谓势如破竹,因为日军达成了突然性,准备充分,美军损失惨重。在东南亚的进攻也是异常顺利。日军在东南亚的对手主要是美军和英军。

美军彼时没有进行战争动员,装备落后,空军战机难敌日军,单兵甚至在使用一战时期的武器,加之太平洋舰队在珍珠港损失惨重,制海权毫无疑问地落入日军手中,日军海陆空全面进攻,美军没有海军支援,陆军仓促应战,失败是必然的,菲律宾失守也在意料之中。对于马来半岛,英军那时候被欧战拖累,无暇顾及东亚,远东舰队又被日军消灭,所以也难逃沦陷的厄运。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日军初期的势如破竹主要是靠海上力量的优势实现的。日本人的海军家底可谓雄厚,其海军建设始于甲午海战之前,中间经历甲午海战、对马海战等战争,经验丰富,士气高昂!且日本重视海军力量发展,在二战初期,日军航母和战舰的数量和质量在东亚处于领先优势,士兵训练有素,又在使用海军航空兵方面有独到之处,所以进展顺利。

而美军的失败主要在于猝不及防。


随着战争的进行,日本人的工业基础薄弱,人力物力贫乏的缺点就暴露出来了,攒了多年的战舰打一艘少一艘,兵员素质逐渐下降,而美军却恰恰想法,惊人的战争潜力被动员,坦克飞机大炮军舰源源不断,兵员训练亦有条不紊,美日力量对比随即发生转折,这种差距随后越拉越大,导致日军最终惨败。


所以,归根结底还是日本人人心不足蛇吞象,区区四岛之土,就妄图征服世界,结局是必然的!


不求权威、详细,只愿能成一家之言!


博士讲军事


日本人的战略出问题了。

1.侵华战争对日本来说是以小搏大,这种情况下一开始不出全力反而采用添油战术。

2.苏德战争爆发后,关东军方面应该迅速腾出大批兵力用于关内;

3.在两个方向承受压力的情况下,在东南亚开启了第三战场,招惹了最强大的敌人。

以日本当时的情况,如果以撤出中国关内,只保留满洲国,加入同盟国对德作战为条件,那我们东三省就真的万劫不复了。


乱世英熊1


二战的发生,可以说是由意德日组成的法西斯挑起二战的战火,导致了二战的战火烧到了80多个国家,波及了20多亿,死亡了7000多万,可以说这三个国家挑起的这个二战,是目前为止,历史上最大的规模战争,也是最惨烈的,二战主要分两个战场,一个是日本在亚洲,以日本的"东南亚共荣圈"为主,而欧洲战场以德国为主,德国主要对手就是苏联,但是法西斯还是为反法西斯打得满地找牙!


日本初期强大是因为对手太弱

日本初期的战争就是掠夺亚洲,而主要战场就是中国,一口一口的把亚洲领地吃下去,而在欧洲现场,德国的闪电战术也在快速的攻打欧洲,知道打到莫斯科战场,才遇到了对手,日本的东亚亚共荣圈已经得到很好控制,就是因为亚洲太落后了,给了日本很大的信心,在亚洲呼风唤雨。

后期对手太强大

在后期,日本的对手就是苏联和美国,美国在二战的实力是排名第一的,而苏联整体实力排名第二,在二战期间,美国的军工业是世界上最厉害的国家,飞机、大炮、坦克、可以说非常多,还支持了苏联13000辆飞机,不然苏德战还不懂谁输谁赢!日本就是太贪心了,想控制太平洋战场,所以偷袭美国的珍珠港,把珍珠港炸了鸡飞狗跳,让英国的海上霸主黯然失色,美国也就是因为这场战争,立马把国家重心转移到军工业,美国武器就像捏肉丸一样,一个个个出来,日本根本比不过。

而苏联方面,在美国沉重的打击了日本最精锐的部队,到苏联打得时候,日本的百万关东军都已经是病惨太多,真实的战斗力已经不知道下降了多少个层次,而且苏联打日本的时候,德国已经战败,苏联可以一心跟日本对战。


战线拉太长,军资跟不上

日本国家领土太小,而且资源匮乏,当战斗遇到玩命抵挡,那么就需要很多的武器装备,而且日本还把战线拉到太平洋,把在中国的精锐部队抽到太平洋战场跟美国对干,而剩下的士兵又攻不下亚洲这边,日本的的这种现象和德国遇到问题一样的,当德国攻打苏联,当遇到苏联领土太大,战线就会越来长,后面的军事补充就很难跟上,这个就是贪心想吃大象的后果。

日本的实力会下降是很正常,资源匮乏、对手变强大、士兵的老弱病残、战斗太久,人就会有一种疲劳感,久久攻打不下,就会容易有挫败感,这个很打击士气!



风暴冰工厂


日本在二战各时期面对的敌人不同,国际政治也发生了转变,原本向日本出售钢铁、石油的国家也不再向其出售物资。战争中后期,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渐形成,使日本在后期逐渐成为强弩之末,故而越到战争后期,日军战斗力越差。

首先我们来看日本各时期面对的敌人 :

中国

二战前期日本所面对的中国尚处于军阀混战的状态,国政不稳,且清政府垮台不久,民生凋敝,国立羸弱不堪,国家尚处于恢复经济民生的状态。而日本自甲午战争以来,就已开始谋划吞并中国,战前分别占领台湾与朝鲜。亚洲国家与日本能抗衡的大国仅剩中国,日本在战争前期又充分计划,直至太平洋战争前夕大量从美国购买钢铁石油等战争物资,加上以战养战,充分保障日军备给养充足。反观中国,前期对战争准备不足,各路军阀难以统一号令,国力、科技皆大不如人,优质军械仅能靠购买,所以抗战初期遭日军碾压。

英国

英国无论科技和工业体系,武器装备,兵员素质皆碾压日本,然而3万日军在东南亚却逼迫8万英军投降,其原因有二。1939年欧洲战场爆发,德军闪击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英国以欧洲为主战场,本土的危机使得英国对东方战场不够重视。此外,英国以印度为底线(美国参与战争后,中国远征军协同英军与日军作战可证明此问题),日本未伤及英国在印度的利益,故而给了日本可乘之机,日军在东南亚的作战也显得势如破竹。

二战时的日本在亚洲横行霸道,但面对西方强国,仍是不堪一击的。

日军侵犯蒙古,苏联政府依据《苏蒙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向日军开战,诺门罕战役爆发。朱可夫率领苏军对日发起反击,战争打了不到一个月,日军死伤58000余人,苏军伤亡8000余人。在苏联的逼迫下,日军在1939年9月15日与苏联签署了停火协议,同意尊重蒙古声称的边界。

1941年,由于日军公然违反日内瓦公约的暴行被国际社会持续揭露,美国终止了对日本贸易,石油、钢铁等物资随即不再向日本出售。同年12月,日军不宣而战,偷袭珍珠港,美国正式对日宣战。中美英苏等国结成同盟,共同抗击轴心国。

在中国战场,日军深陷全民抗战的漩涡,逐渐被拖疲、拖垮。在太平洋战场,美国的战争机器全速运转后,日军彻底被碾压,面对美军上千艘航母又焉能不败。日本面对的是53个国家组成的同盟,面对大多数国家的经济封锁,越到后期日本的形式越差。一系列连锁反应进一步降低了日军的战斗力,所以到后期被吊打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战情解码


日本人?日本发动战争从开始已经注定一个失败国家。只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知识层面的常识题。

日本决策团队发动战争者平均学历只有高中水平。日本属于土地资源缺乏人口少国土小。盲目自信,没兵源没资源能打仗吗?所以日本的迅速失败。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的平均学历只有初中。而领导团队平均学历只有高中水平。因为只有初中同高中之间的水平。由于军国主义教育头脑发热自取灭亡。本来人口又少而且个仔矮小。居然仍然保持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三八步枪武装自己的军队。自己居然不知道自己武器落后一个台阶以上的。日本本来就属于人口众少居然拿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三八步枪武装自己的军队?同西方国家消耗人口和资源火拼?自然消耗自己人力资源。战争拖得愈久自己消耗自己的人力资源。

举个例子吧。

现在的美国以色列。以人为本,先保住自己,以减少自己的伤亡才歼灭对手。尽量降低到自己零伤亡而且能够达到歼灭对方的效果。因为人是最大的资本。

以上的例子应该明白为什么日本注定必输。国土小而且人口少。所发动的战争消耗不起自己的人力物力资源。军国主义教育同别人火拼同归于尽。自尽式的这种洗脑先天失衡教育。原本日本属于人口少资源缺乏的国家自然兵源缺乏(无法承受战线太长和长期战争)还要居然以消耗人员拼刺刀飞机自杀式为主要作战的主导。又有多少人口和资源长期支撑战争自己消耗自己人口资源呢?更何况居然武装军队的仍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嘅三八武器。同先进的美国相互发生战争?注定自取灭亡。明显发动战争嘅领导决策团队文化学历水平限制了他们的想象力。等于伊拉克萨达姆一样不知道现代高科技战争。仍然保留使用第二次世界大战思维想象力同现代科技战争对抗最终只有自取灭亡。

战争决定胜负的。讲求支撑胜利的是拥有雄厚的人力物力丰富的资源作为后盾。日本现在的后代看他们祖先的愚昧无知行为。主动向被他们伤害过的国家赔偿忏悔。


股海人生260


太平洋战争的1942年,日军的战略战术存在以下三个问题:1.联合舰队进攻中途岛,被美海军伏击,损失4艘主力航母。1942年6月份后,联合舰队应该重点防御马里亚纳群岛,不再冒险进攻美军控制岛屿。2.日军进攻新几内亚和瓜岛,后勤补给被切断,损失惨重。日军应该重点防御中所罗门群岛,1942年9月份前在新乔治亚岛和科隆班加拉岛上各建一个航空基地,派驻80架零战和40架99舰爆,再派一个主力师团负责地面防御,屯可用半年的粮弹,以逸待劳,等待瓜岛美军反攻。3.1942年10月份前建立特攻战队,第一批挑选300名特攻飞行员,生产300架零式特攻机,在拉包尔展开,随时对进攻中所罗门群岛的美海军开展特攻,争取三机换一舰。


量子之狼


这个问题从小游戏的台词中就可以看出日本所面临敌人力量的变化。


日军的坦克部队的确不算强大,因为东亚许多地区的地形都不适合坦克的使用,但是日军装备着优良的机动火炮,经受过丛林作业和两栖登陆的良好训练。面对这样的日军,南亚英军根本支撑不住。

这时的背景已经再次改变了。由于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言没能做到,1938年时日军就实行了配给制,将日本推向了总体战的道路,日本政府的国债和借款都在迅速上升。由于空军在中国战场上消耗了太多燃料,日本被迫命令工厂,船只和机动车辆各自减少它们燃料的37%,15%,65%,进攻缅甸公路也是为了打击中国得到的物资援助。

很不幸,美国人的战争机器在预热之后已经迅速发动了。当美国人开始在太平洋大反攻时,日军向这里派去的增援部队很晚才到达,大量陆军滞留在中国战场上,由于美国海军的封锁而无法撤退,日本海军的溃败也使得陆军力量无法充分使用。





美国人内心:所以日本本土在我们看来几乎没有空中保护,日本竟然想和我们比造飞机……我要让你们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战略轰炸……


同时在南亚地区也发生了一些不好的事情。日本人开始发现他们的伙食和健康情况越来越差了,为什么盟军部队的伙食那么好,维生素c补给从来不缺乏。日军的伙食供应一直都是很大程度上自力更生的,当战争后期受到美国佬的封锁后,在南亚这种丛林密布,瘴气肆虐的地方,卫生用品和新鲜水果的缺乏带来的后果是多么严重可想而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