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大沽口之战清军是怎么打赢英法联军的?

羽评郡主


在第2次鸦片战争第2次大沽口战斗,指挥官是僧格林沁,他首先重整多座炮台形成互相支援态势。随后布设了大量战壕,栅栏和各种障碍物。

还集结了大批预备队,将所有精兵强将都调集到了大沽口。大沽口1万多清军包括,3千京营八旗,3千大沽协兵,昭乌达盟,察哈尔和哲里木盟蒙古各自出动1千人,合计3千蒙古军。还有,500直隶提督直属标兵,300北塘营兵等等。

清军多座炮台利用敌舰受阻于水中障碍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扬火力,随后反击有利击败登陆敌军。激战一昼夜,击沉、击伤联军兵船12艘,击毙、击伤英兵460人,法兵14人。英国军官死5人,伤23人,甚至海军司令贺布也受了伤。还活捉英、法兵各1名,并缴获了舢板船3只,洋枪41枝,以及其他许多军用物资。清军在这次作战中仅伤亡32人,大沽炮台只遭到轻度破坏,海口一切防御也没有损失。

英国人称:“这是英国人自撤出喀布尔后在亚洲所遭到的最严重的失败”。但是,在随后的第3次大沽口炮台战斗,清军就失败了。

因为第3次大沽口战役,英法联军出动主力,当时记载:“王(僧格林沁)整军以出,所部马队已调赴他军,不满五千,合京旗步队几及万人。英军马步可一万,法军八千。”最重要的是英法联军出动了阿姆斯特朗大炮,取得了绝对的战场优势。

无论野战,还是攻坚,大沽口清朝驻军都迅速战败。第3次大沽口战斗,英军阵亡17人,负伤162人,法军阵亡15人,负伤129人。清军战死2000人,被俘2100人。


深度军事


有些尴尬的是,这居然是清朝末年,对外战争中战绩最大的一次,可战果也无非是毙伤400余名英法联军而已,想当年大清的铁骑横扫整个中原无人能敌,不曾想200年以后却被一向看不起的西洋鬼子打的一败涂地,杀伤数百人都能成为“大捷”,也许努尔哈赤皇太极,这些开国先祖看到子孙们的滑稽表演,自己的棺材板都压不住了。

同样较为尴尬的是,这场清朝末年最大的对外作战胜利,并不是依靠实打实的正面对决,而是依靠对手准备不足,突然袭击而创造的战果,第一次占了便宜过后,直到几十年后清朝灭亡,清军也没有重复占到第二次便宜。



也许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一次攻入天津,让英法联军过于乐观,这一次的大沽口之战,英法联军舰队竟然在没有确认前线情况的情况下,贸然前进到大沽口炮台前方企图登陆,毕竟早年与清军的作战,清军实在是不堪一击,远距离时开炮乱射却打不到敌人,近距离面对敌人的冲击直接丢弃阵地而逃,几乎成了清朝晚期的军事文化,想想几年前在南方镇压太平天国的一块战场上,还曾出现过七个持刀太平军追砍数百清军的壮观局面,英法联军又如何认为这一次他们会遭到坚决抵抗呢?


僧格林沁在这一次也选择了赌博,面对英法联军的企图登陆,他命令守军全部隐藏等待时机,并在近海海域埋设了脱离视线的桩子和铁链等障碍物,守军的精心准备和英法联军的绝对大意,最终促成了这场大捷。

最终的战斗结果是英法海军军舰4沉6伤,死伤400余人,清军仅死伤30余人,清朝火炮的性能和炮手素质来看,只有英法海军舰队处于绝对近距离的位置,才能造成如此大的杀伤效果,而清军伤亡寥寥无几,也间接说明了英法联军多艘军舰在贸然前进之下处于搁浅位置,部分火炮无法实现有效转向,造成在突然袭击之下,无法向中国军队射击,第二次大沽口之战,几乎成了清军的射击表演。



但清军的好运也到此为止,面对英法联军的卷土重来,被之前胜利冲昏头脑的僧格林沁反倒变得大意起来,并没有领教到现代化作战文化的他异想天开的在八里桥企图与对手正面对决,结果换来的是著名的八里桥惨败!刚进入军事巅峰的僧格林沁又时间跌落到低谷!


辽宁资深球迷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很简单,主要是阴了八国联军一下。

当时大沽口炮台的实力还是很强的:共安火炮60门,其中12000斤大钢炮2门,万斤大钢炮9门,5000斤钢炮2门,西洋铁炮23门。

同时,僧格林沁还在河道内巧妙的设置了多重障碍物,包括:拦河铁链,配置铁戗,安设木栅,连成巨筏,并加强了伪装。

在洋鬼子舰队开入前,僧格林沁装作不敢应战甚至逃走来迷惑洋人。

洋人见大沽口炮台没有动静,以为清军根本不敢抵抗。

于是,英法13艘军舰长驱直入,却被障碍物阻挡,无法前进,还出现了搁浅。

搁浅以后,英法军舰无法有效转向,绝大部分火炮不能使用。

这边,清军就很近距离,用大量火炮轰击固定的军舰,那还能打不中吗?

一阵炮战,包括旗舰在内的4艘联军军舰被击沉,其余参战的军舰也全部被击伤,大败。

这边,英法联军急忙组织陆战队,试图夺取炮台。

然而,这一线炮台正面全部是沼泽,英军士兵刚刚走进去就寸步难行,反而成为炮台的活靶子。

最终,清军大胜,共击沉敌舰4艘、重创6艘(完全失去战斗力)、俘虏2艘,毙伤英军426人、法军14人,俘虏英、美士兵各1人,英侵华舰队司令贺布受重伤。

然而,这并非实力的胜利,主要是阴了洋人。

所以,这次胜利不能说明什么。

稍后,英法联军换了个地方登陆,就轻松打下了大沽口炮台。

这是清军和八国联军客观实力的差距。


萨沙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咋说呢?这第二次大沽口之战,对于咱哪个腐败的都冒了大酸泡的大清朝来说,还真是一件值得夸耀的事。

那么他的经过是咋样的呢?咱啊,还得先瞅瞅这背景是咋回事!

背景

这事发生在咸跑跑咸丰帝的手上,当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国佬约翰牛和法国佬高卢雄鸡搂着脖,和咱咸跑跑咸丰帝的八旗大兵干了一架,八旗大兵那一步三晃悠的贵族范,在这俩老外的眼里没起作用,让老外按地上把裤子都被扒了精光,咸丰悄摸兮的跑了。

没得说喽,咸丰帝拿出大清朝的看家本领——割地赔款,得,这《天津条约》算是签了,你说你签就签呗!他还留了一尾巴,条约中规定,如果双方觉得不满意,旧条约到期后,还可以重新签订新的条约。

当然这一点,咱满脑壳大清乃天朝上上国的一窝子官僚,愣是没有瞧着来这一条的威力堪比原子弹。咱咸丰帝倒是瞧出了另一条有毛病,有天大的毛病,那一条呢,就是老外见了咱大清的皇帝,不下跪。

要钱咱大清有的是,白花花的银子随便给,要地没问题啊,咱地大物博,可你见了我咸丰不下跪,姥姥忍了,舅舅也忍不了。得,咱咸丰帝憋不住火,要闹事。咸跑跑下了批语“万难允准”。

高卢雄鸡和约翰牛乐了:“俺们也觉得这条约不好,钱给的不多,给俺们乡下人优惠政策也不到位,哪俺们拳头上说话不就得了。”

得,这战事就这么开了。

过程

这大沽口,其实是天津一海防炮台,它在第一次保卫战的时候,丢了。这《天津条约》签了之后,约翰牛和高卢雄鸡就从这里撤了出来。

现在咸跑跑要和俩老外开战,接受防务的是僧格林沁。这主是一蒙古王爷,被咸跑跑誉为咱大清最后一道钢铁长城。你还别说,人家还真有俩下子。

到底是满人自家人,这效率也高,转眼被揍的连块船板都没有的水师起来了,之前被摧毁的炮台也修了起来。

老梁给大家伙罗列一下数据,瞅瞅这战斗力,这南北两头,搞了三个炮台。炮台上蹲了大大小小60门火炮。

最重的一万两千斤的老钢炮两门,一万斤的大钢炮九个,五千斤的小钢炮俩,说实话,这老钢炮啊,大钢炮啊,小钢炮啊,听着挺来劲,至于威力您可以狠拍自己的宽脑壳,让自己清醒一下,就这么凑乎用还是可以的。

西洋铁炮二十三门,除此之外还加固了炮台,在炮台外边加了壕沟,立了木桩。这海面上也没有闲着,搞了三道铁链,嘎嘣嘣就这么绷直了,拦在了海面上,这还不算完,还搞了一些个伪装。

还有侧翼北塘地区,火炮加到了二十四门,天津东面直线距离三十里的双港炮台加增至十三个,一千二百斤的大小钢炮就有八十一门。

瞅见没,这就是一固定靶位的炮群,老外要是进入这靶位,铁蛋蛋管够。

1859年6月17日,这约翰牛带领的龙虾兵先是安耐不住了,牛牛贺布少将撸了撸牛角,就开始武装挑衅。

按照礼仪之邦的脸面,派了一舰长和翻译投了信。第二天,也不等咱大清朝的回信,开着八艘军舰,这就闯到了白河内。

说实在的,咱这大清朝啥都可以丢,但这面子是不能丢的,咸跑跑先是命令直隶总督去迎一迎英法美三国公使,让这三位先到北塘,让他们从北塘登陆。

乌眼鸡的贺布,穿着龙虾服叫了起来:“定行接仗,不走北塘”。呦吼,这是不接受,撸起袖子这是要硬上了。

这个时候世界新贵美国佬拉住了:“您停停,俺们的舰队马上就到,等一小会,咱一起揍他丫子的!”

得,这进攻的时间,延后到了25号。

这到了25号,贺布这老家伙可就等不急了,黎明的时候,拉着高卢雄鸡就要开干,约翰牛的十一艘蒸汽炮舰队外加一艘高卢雄鸡的,就向着海口冲了过来。

老家伙贺布憋着一股子牛劲,这就冲了过来,贺布的架势可就展开了,按惯例又开始挑衅。

咱大天朝的清兵就全藏了起来,大炮也做了伪装。这时候,直隶总督还在装,大模大样的派官员拿着破纸片子一样的照会,让贺布按照规律来,先到北塘登陆。

贺布的眼睛瞪的比牛蛋都大,胳膊一撸,下午3点的时候,开始逼近拦河索,第一道就这么被开了。贺布这老家伙一边开始搞破坏,一边撸着炮管子打炮台,一边跟进,那小样别提多得意了,没办法第一次大沽口就是这么拿下来的。

可这次算是捅了马蜂窝了,还击的大炮声就像过年的鞭炮,一窝一窝发射,叮呤咣啷,炮弹像是不要钱似的,这就砸了过来。

贺布这老家伙的船还在开拦河索,进也不得,退也不得,好吧4艘军舰(包括旗舰)就这么沉底了,老家伙贺布脑袋上也裹了一块胶布,其他的军舰都挂了彩。

贺布一瞅这是要玩完的节奏,扯了一块白色的桌布就投降,美国佬乘着这机会,开着自己的军舰将贺布给救了出来。

5点的时候,原本要投降的贺布,把脑袋包好了,这就开始登陆。约翰牛的龙虾兵和高卢雄鸡的大头兵一千人,坐着小帆船和舢板可就上了岸。

这登陆点就在海口南边,老家伙贺布的想法很简单,先是拿下南边的三炮台,然后徐徐推进。

结果这大清朝有一很不好的传统,就是从不修路,这一千来人行进路线别提多糟心了,泥泞不堪,这是其一。这其二炮台上的清兵他也没有闲着,撸着炮管子向着这一千来人就砸了过来。

这个时候,僧格林沁的精锐骑兵就到了,这一千人可就傻眼了,哭着喊着就后退了。这时间就到了晚上了,贺布还是没有放下,乘着月黑风高的大晚上,又搞了一次突袭。

这大清士兵他也不按照剧本里的演,先是放火药弹照明,后是大炮伺候,这一千人又败了,这次贺布算是彻底的认栽了。

这第二次大沽口战役算是赢了。

结果

击毙约翰牛426头,高卢雄鸡14只,俘虏约翰牛和美国佬各一个。大清士兵阵亡38人,其中包括直隶提督史荣椿,大沽副将龙汝元牺牲。

这次战斗贺布之所以败了,最大的原因就是轻敌,他以为仗着自己的领先清兵好几代的大炮和长枪,就可以随意的欺负人,这蛮夷脑壳一定是注水了。清兵第一次接触,就干掉了他的旗舰,但很可惜,清兵的装备确实差,没有老外的船快,火力好,没能达到乘胜追击的目的,不然就没有后边什么事了,贺布这老小子还真有可能交代在哪了。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梁老师说历史


看到这个标题我估计大部分人都会疑惑,清末中国对外战争有打赢过?

还真有,就是这个第二次大沽口之战,这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其中的一场战役,主要在我们学过的历史教科书中对第二次鸦片战争过程也是轻描淡写,第二次大沽口之战直接忽略了,就是百度百科讲述的也是十分简单,虽然第二次鸦片战争最终结局是中国完败,但是期间也是有局部胜利的。

要讲第二次大沽口之战,首先要讲下时代背景就是英法联军以马神甫事件为借口要揍中国,实际上是想扩大中国市场,要求修约,当然当时的皇帝咸丰年轻气盛那是不愿意的,结果清朝打过就被揍了,签订的《天津条约》,英法联军就走了,后来《天津条约》中的很多条款无法生效,英法联军抗议,要求要在北京再次换约。其实讲实话,咸丰皇帝有点不厚道,虽然是不平等条约,但是是你同意签订的,人家一走,你就不承认。实际上咸丰皇帝还是比较保守的,认为外夷要进驻北京,堂堂天朝上国,要外国人住北京是万万不可的,主要清朝当时没有融入到国际规则中,咸丰也不了解国际规则,不了解使馆这东西,也无法理解使馆,又拒绝的。

英法又怒了,又要揍中国,打北京一个打的就是第一要塞大沽口,这就爆发了第二次大沽口之战,咸丰虽然明智,但是也非昏庸之君,早就安排名将僧格林沁在大沽口设防了,僧格林沁将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被摧毁的炮台进行了修缮加固扩建,形成了比较合理的阵势来应对英法联军舰队,英法联军认为清军不堪一击,派出数艘军舰强行进入河道,顿时埋伏在炮台的清军百跑齐发,打的英法舰队晕头转向,由于清军利用了河水落潮期间,导致英法后续舰队无法进入河道,只能派出陆战队强行登陆,但是河滩泥泞不堪,英法陆战队战斗力全失,清军在炮台上进行了猛烈进攻,英法联军士兵伤亡惨重,含旗舰在内的四艘军舰被击毁,四艘重伤,最后无奈撤退。这就是第二次大沽口之战的战况,还是比较激烈的,清军士气还是不错的,僧格林沁的胆识也不错,是清军在近代难得的一次胜利。

不过接下来,就没那么容易了,英法联军重整旗鼓,加上僧格林沁的判断失误,大沽口被突破,英法联军一路长驱直入,接着就是爆发了著名的八里桥之战,僧格林沁率领最后的勇士与英法决战,战败后,咸丰逃跑,恭亲王谈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