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為什麼有那麼多明君?

老秦人有什麼優良傳統?

起源於西北邊陲的秦國,為什麼最終能戰勝中原諸侯,統一天下,原因固然有很多,但秦國曆史上出了不少明君應該也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

秦国为什么有那么多明君?

秦國都有哪些明君?

遠一點的,在秦穆公以前,如秦襄公、秦文公、秦憲公、秦武公等,幾乎代代都很了不起,秦穆公以後呢,經過短暫的宮廷之爭,特別是秦獻公、秦孝公父子以後,秦國幾乎就沒有昏君了,其中秦惠文王、秦莊襄王以及後來的秦始皇,包括在位時間很短的秦武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都做出過了很不起的成績。

屈指盤算下來,秦國自秦非子立國,到秦子嬰滅亡,總計685年,歷33代君王,算的上昏君的,僅僅只有秦出子、秦厲共公、秦躁公、秦靈公等五六人而已。

這比起中原諸侯,概率已經非常低了。

那麼,秦國為什麼有那麼多明君呢?

我在《秦國曾發生過一件怪事,到現在還沒人能說清是為什麼》一文中提到過,秦國第十一任君主秦武公時期,秦國曾發生過短暫的“三父之亂”。

三父等把持朝政,扶持幼主登基,幾乎將秦國帶入崩潰的邊緣,秦武公隱忍三年,才將之一舉蕩平,又將秦國帶入正常的發展軌道。

也許這個“三父之亂”給秦武公以及老秦人帶來的印象太深,所以自秦武公後,秦國就延續了老秦人的一個優良的傳統,一直持續到秦穆公繼位,而這個優良傳統,是中原諸國想都不敢想的。

那麼,老秦人有什麼優良的傳統呢?

面對惡劣的自然環境,只選最賢良的人當家族之長。

秦國當時後面有西戎,前面有中原諸侯,處在夾縫之中,面臨的環境同樣惡劣,針對這樣的環境。

基於老秦人的這個優良傳統,秦武公去世之後,沒有傳位給兒子嬴白,而是傳給親弟弟秦德公,秦德公在位兩年,傳給自己的長子秦宣公。

秦宣公在位十二年,他有九個兒子,去世後,九個兒子一個都沒立,而是傳位給自己的親弟弟,家裡的老二秦成公;秦成公在位四年,有七個兒子,他去世之後,七個兒子也是一個不立,而是傳位給自己的親弟弟,家裡的老三,而這個老三很了不起,他的名字叫嬴任好,即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秦穆公。

秦國正是在秦穆公手裡,才成為西方霸主,躍升到一流大國的行列,厲害的讓中原諸國都不敢小瞧。

老秦人的優良傳統體現在家國問題上,就只有四個字,即:兄終弟及。

在這個優良傳統面前,沒有什麼骨肉相殘的說法,有的只是,心甘情願的禮讓,為了秦國的將來,上一代君王就能心甘情願的將君位傳給自己賢良的弟弟。

秦國就這樣發展起來了,老秦人的這個優良傳統有多重要,你看看就知道了?

有多少中原諸侯說,老秦人野蠻,可老秦人為了國家,在兄弟揖讓的時候,中原諸侯呢?

先有魯國公子翬弒隱公、齊國管至父弒襄公、鄭國高渠彌弒昭公,晉國持續七十年的宗族內鬥等,甚至到了後來,周室也發生子頹之亂,齊國又有齊桓公的六個兒子爭權以及晉國又來了個驪姬亂政等等。

中原諸侯,弒君亂政幾乎成家常便飯的時候,老秦人卻兄弟齊心,在惡劣的環境中埋頭低調的發展,為了避免權臣干政,宗族內鬥,連續幾代君王,哥哥都捨棄兒子,傳位給自己的弟弟。

老秦人就這麼了不起,有道是:兄弟齊心,其利斷金,從這個層面看,他們最終強大,也是理所應當的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