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原著裡,觀音禪院的金池長老是不是必須得死?為什麼?

柳侍墨


可以這樣說,從他想殺人滅口的那一刻起,就註定了他的死!

一、

孫悟空因為被戴緊箍兒一事,一直耿耿於懷,在鷹愁澗他就已經噴過觀音菩薩了,菩薩一時語塞,雖然嘴上強硬,其實有點不佔理。

其實西遊記中觀音菩薩的御人之術還是相當彪悍的,主要採取的就是胡蘿蔔加大棒的策略,不管是給孫悟空戴緊箍兒也罷,給黑熊精戴禁箍兒也罷,給紅孩兒戴金箍兒也罷,都是先給戴上,回頭再給點好處。

而這次孫悟空著實委屈,畢竟也沒有做什麼過分的事情,一時心軟之下,竟賜給孫悟空三根救命毫毛。

但是,不要以為賜給孫悟空三根救命毫毛,他就會感激菩薩!想當年東海龍王贈給他武器和裝備,也沒見他謝過人家;想當年太白金星舉薦他當官,也沒見他謝過人家;想當年玉皇大帝給他奉了仙籙,到頭來他還不是要爭人家帝位?

反而二郎神啊,如來佛祖啊,這類狠角色,把孫悟空治的服服的,他反而更加感激和尊敬,有時候人啊就是這樣莫名其妙。

更莫名其妙的還在後面,唐僧收了小白龍之後,還得過這個鷹愁澗啊,趕巧,水神變作一名漁夫,帶他們過去,到了對面,唐僧解開包袱要給漁夫工錢,漁夫直喊:

“不要錢,不要錢。”

見唐僧如此表現,孫悟空反而笑話唐僧:

“師父休致意了,你不認得他,他是此澗裡的水神,不曾來接得我老孫,老孫還要打他哩。”

隨後他們又見到一座莊園,也是山神和土地所化,贈送他們馬鞍等物品,第二天得知真相後,唐僧倒頭就拜,孫悟空又大笑不止:

“你那裡知道?像他這個藏頭露尾的,本該打他一頓,只為看菩薩面上,饒他打儘夠了,他還敢受我老孫之拜?”

二、

孫悟空為什麼張口閉口就要打人家水神、山神和土地呢?

這就是他心虛的表現,因為不久前剛被觀音菩薩擺了一道,他本身又是特別好面子之人,他怎麼撒氣?

沒處撒氣,就只能衝這些水神、山神、土地發火了,可是他又不能真發火,萬一他們向觀音菩薩告狀咋辦?所以他就只能刻意表現給唐僧看,意思就是說,我老孫還是很厲害的。

不要覺得不可能,現實社會中這種人太多了,明明自己被揍了一頓,回頭還鼻青臉腫的跟同夥講,要不是他們跑得快,早被我收拾了!

唐僧是何許人也,看不透孫悟空的小伎倆?

“不當人子,莫說這空頭話!快起來,莫誤了走路。”

意思是說,現在你能耐了,怎麼當著觀音菩薩的面慫了?別裝了,誰不知道怎麼回事,快起來,趕路!

隨後他們就到了觀音禪院,很多人理解這一章,都覺得是孫悟空過於愛面子,才導致的災難,其實不然,即使沒有孫悟空的刻意顯擺,他們也必然有此一難。

因為,這裡面的金池長老是有備而來:

“只見他後面有兩個小童,攙著一個老僧出來。”

這個老僧就是金池長老,用他自己的話講:

“痴長二百七十歲了。”

一個如此高齡的高僧,本應該穩坐後堂,可是這次為了迎接唐長老,竟然出門接客,事出異常必有妖!

三、

這個金池長老也不玩虛的,三言兩語之後,便直奔主題,啥主題?

“有一個小幸童,拿出一小羊脂玉的盤兒,有三個法藍鑲金的茶鍾,又一童,提一把白銅壺兒。”

金池長老出場的時候就有一段描述,這段描述簡直可以用披金戴銀來形容,就算是如今富豪嫁女都不見得戴這麼多名貴首飾,可這個金池長老卻這樣做了。

目的就是引出大唐高僧手中的寶貝:

“汙眼!汙眼!老爺乃是天朝上國、廣覽奇珍,似這般器具,何足過獎?老爺自上邦來,可有甚麼寶貝,借與弟子一觀?”

唐僧果然是老練,也看出來這個長老有問題,當然有問題啊,試問哪個正常的凡人能活到二百七十歲?

“可憐!我那東土,無甚寶貝;就有時,路程遙遠,也不能帶得。”

唐僧的策略是認慫,金池長老確實見多識廣,我們就是窮和尚,而且大唐也很窮,沒啥寶貝,別打我們的主意了。

而孫悟空就不這樣想了,大家試想一下,自從孫悟空從五行山下出來,先是遇到觀音菩薩派出的六賊,目的是讓孫悟空六根清淨。隨後就是從東海回來的路上遇到菩薩,再到戴緊箍兒,再到收小白龍,再水神、土地、山神,哪一個跟觀音菩薩沒關係?

這次又是觀音禪院,孫悟空正想不到咋報復菩薩呢,而且這個金池長老打扮的如此妖豔,又是二百七十歲,即使他不出招,孫悟空也要出招呢。

所以,當孫悟空說出寶貝袈裟之後,金池長老當眾讓小童們把700多件袈裟都搬出來了,由此可見,曾經有多少僧人都毀在了金池長老之手……

四、

唐僧更加的不安,尤其是見到了金池長老這麼多袈裟之後,大大小小,千奇百怪,自然來路不明:

“古人云“珍奇玩好之物,不可使見貪婪奸偽之人”倘若一經入目,必動其心;既動其心,必生其計!”

孫悟空卻不以為然,最好他別還,到時候找上南海,堵上觀音菩薩,看她怎麼說?

果然,這老和尚一拿到袈裟就不想還了,本來想直接殺掉他倆,又怕打不過孫悟空,於是小和尚廣謀馬上出主意燒死他倆,老和尚一聽:

“好!好!好!此計絕妙!”

等火燒起來的時候,孫悟空大喜,他明明可以馬上滅火,可是他偏不,反而跑到廣目天王那裡借到了闢火罩。難道孫悟空不怕袈裟被燒壞?

當然不怕,一方面這袈裟不怕火燒,另一方面,真燒壞了,可就有理由鬧上南海了,即使不把緊箍兒脫下來,再弄他幾根救命毫毛還是有希望的。

金池長老能活到二百七十歲,武功也不是蓋的,確實沒被燒死,但是他一琢磨,就知道遇到高手了。而且整個觀音禪院被燒掉這麼多,不管怎麼說,這都是觀音菩薩在民間的香火,香火斷了,自己作為代理人,必死無疑!

更重要的是,一旦自己還活著,被孫悟空綁為了人質,跑去南海觀音菩薩處,那後果,不堪設想!

反正都是死,不如自己撞死算了!

而觀音菩薩心裡痛快嗎?

當然不痛快啊,自己好好的一座禪院就這樣被燒了,除了懊惱自己平時疏於管理之外,更會把這個因記錄到取經日記裡。今日你火燒觀音禪院,明日我給你來個水淹通天河,畢竟通天河邊的陳家莊也供著師徒四人的塑像,也算是一報還一報了。

不然的話,明明唐僧師徒都取到真經了,菩薩幹嘛還非說少了一難?

火災水禍,有因便有果啊!

我叫楊角風,換一種視角看西遊,你會發現不一樣的樂趣!喜歡就請關注吧!(只針對小說中的人物,不喜勿噴)


楊角風發作


最近正在重新讀西遊記,緣於想在送孩子上下學的路上灌輸點有意思的東西,不知道是不是姻緣巧合,剛看了這一段,恰好看到了這個問題,就來回答一下吧,沒有專門為這個問題去截個圖啥的,純文字版的,將就看吧

首先說下故事線,沒有新意的照舊是天黑找個住的地方然後遇上的困難,白龍馬孫猴子不算妖怪的話,這是第一個遇到的有妖怪的,金池長老是人作的妖,黑熊精當然是貨真價實的了。

禪院是觀音的,長老面相看著還算好,還活了兩百七十歲,夠長壽的,可孫猴子不覺得年齡大,被唐僧一句訓斥沒敢說出自己的超大年齡去顯擺。這個長老也很奢侈,用的茶杯啥的跟寶石一樣的絢麗,可以看出是個愛財的主,出口就是先問唐僧有沒有帶什麼寶貝,委實不像一個出家人該有的樣子,心術不怎麼好

唐僧這個出家人就很有樣子了,即使有觀音菩薩送的袈裟也不肯露富,說什麼旅途遙遠沒有寶貝,可是沒孫猴子嘴快,然後袈裟就被知曉了,結果遭來一頓恥笑,長老的徒子徒孫們就開始顯擺,人家長老有七百多件袈裟呢,還搬著箱子出來一件件擺出來看,著實壯觀,各種各樣漂亮的很。也不知道這個長老有什麼好臭美的,一個出家人整的袈裟上寶石啥的樣樣不缺,出家人不是講究色即是空呢,美色都不入眼,這錢財也應該一樣對待才是

再然後就是孫悟空終於有個機會顯擺了,把自己的錦襴袈裟亮出來那些個袈裟直接變成了不入流,給金池長老都看哭了都,找各種理由要多看一晚上

結果一晚上也不夠,又想佔為己有,徒弟們各種想辦法,最後決定結果一晚上也不夠,又想佔為己有,徒弟們各種想辦法,最後決定燒死唐僧師徒二人

孫猴子不是好惹的,借個避火罩把唐僧罩了,怕袈裟壞了還護著金池長老不讓他被燒死,可是結果呢,金池還是自己把自己給磕死了。跟電視劇有點出去,電視上是燒死的。但是無論怎樣,個人感覺這個壞老頭是必須要死的

原因就多了去了,貪財是一個,教唆子弟不學好也是一個,那些個和尚不勸老頭點好反而出主意讓唐僧去死充分說明平時傳道授業的就不是什麼好德行。和妖精做朋友也是一個,物以類聚,是個好人的話也不至於跑去交個這朋友,還是觀音禪院,個人感覺觀音也丟不起這個面兒,所以呢,非死不可,再說也夠長壽了,禍害沒有該長壽的理兒


藍度9


談一下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我個人認為,就《西遊記》原著而言,金池長老是必須會死的。

原因有二:

其一,金池長老貪財且長壽

在《西遊記》原著裡,金池長老是觀音禪院的主持,活了270歲。

270歲的金池長老有個癖好,貪財。

大家可以把“觀音禪院”想像成觀音姐姐的一個落腳點,而這個落腳點的管理者就是270歲的金池長老。並且,他還貪財。

《西遊記》原著裡,觀音姐姐的總部在落伽山,並且天下佛事諸多,供觀音的地方有的是。所以金池長老管理的這個觀音禪院,觀音姐姐一年也住不了兩天。

那麼我們就可以認為,一年裡的絕大部分時間,觀音禪院都是金池長老說了算的,觀音這個“最高領導”,基本不會露面。

長壽加一把手,這是金池長老的現狀。

當掌權者當權的時間無限期延長,權力又沒有受到有效的制約,那麼必然會導致掌權者的慾望無限膨脹。

久而久之,金池長老就慾壑難填了。

於是我們就看到了金池長老收藏的那麼多讓人歎為觀止的袈裟和財富。

當然了,我們也不難想像出,金池長老為了斂財,肯定也做了不少的虧心事。而這些虧心事,如果有朝一日被別人翻出來,身為金池長老的頂頭上司的觀音姐姐,恐怕是難辭其咎吧?

所以這是金池長老必死的原因之一。

換句話說,即使沒有唐僧經過,金池長老早晚也得交待了。

因為他活得太久,知道得也太多了。

其二,金池長老得罪了取經人

既然是慾壑難填,那麼金池長老的胃口已經隨著年齡的增長變得深不見底了。

袈裟對於他而言,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有錢人愛鬥富,這是通病。

這毛病,金池長老也有。

於是,唐僧來了,他跟人家臭顯。

但是,孫悟空不買帳。

話趕話,金池長老見到了如來佛祖賜給唐僧的錦襴袈裟。然後,一見鍾情。

簡單講,他愛上了不應該愛上的東西;並且,他還想要將它據為己有。

這就是自己作死了。

金池長老想要燒死唐僧將錦襴袈裟收入庫房。但是,這袈裟,是如來佛祖為了讓唐僧完成取經任務才送他的。唐僧要是沒了,取經任務也就黃了;取經任務要是黃了,如來佛祖指定得怒了;如來佛祖怒了,肯定得追責啊!這板子就會打到觀音姐姐的身上……你要是給你的直系領導上了眼藥,那你還能混得下去嘛?

所以咯,金池長老是必死無疑了。

這就叫,不作死就不會死。

金池長老偏要自己找死,怪誰呢?


白馬晉一


金池長老屬於自殺。他為什麼要自殺,因為他犯了不該犯的錯誤。他的錯誤並不是貪財,而是:著相和法執。著相、法執是修行人的入門課程,金池長老作為修行了270年的老和尚,是萬萬不該犯這種初級錯誤的。

咱們先談談什麼叫著相。

很多信佛的人特別喜歡剃個光頭,手裡盤個串,脖子上掛著菩薩像,再來身居士服,打扮得像模像樣的,一看就是個修行人。這就叫著相。當然,佛法是心法,我上面說的是特別喜歡這樣,如果你心裡並不是怎麼追求這些,就是隨意打扮成這樣,也無所謂。我信佛,但是我的穿戴就是大眾化。佛珠,菩薩像,像大師的那種衣服以前也都有,但隨著進步,這些我都不要了。

金剛經主要講的就是修行人不要著相,不要被表面的假相所迷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美女是虛妄的假相,佛珠手串,寶貝袈裟也是虛妄的假相。你看我是信佛的,我法相多莊嚴,我這身衣服多漂亮,佛珠手串多專業,這就叫著相。

執著於世界的表面現象,被這個世界的表面現象所迷惑,特別喜歡去追求這些表面的東西,就叫著相。

金池長老被寶貝袈裟所吸引,也是著相,執著於袈裟的漂亮,心生喜愛,起了貪念。

什麼叫法執呢?

執就是執著,法就是佛法。執著於佛法就是法執。金剛經裡也說:法尚應舍何況非法?佛陀教導我們,修行到最後,這個佛法也是要捨棄的。不能執著,不能死抓著佛法不放手。不能執著於金錢,也不能執著於佛法。

金剛經裡還有一句比較著名的偈子: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

我們看有不少號稱信佛的,學了幾天,聽了幾次大師的講座,就四處開始跟人家辯論、矯情。我認識的對,你說那就不對,這就叫法執。這都是低級錯誤,但很普遍。真正的修行人看到其他人在談論佛法,不管人家說的如何,都應該說:隨喜讚歎。上去就給人家一頓指點的就是法執。我的法對,你的法不對,執著!

還有人信佛之後就開始高高在上,看見不信佛的就表現出看不起,裝成大師的模樣去教訓人,我信佛,你不信佛,我比你福德足,我比你智慧高,這就是執著於佛法。前兩個月我罵過這樣一個人,老實了。剃個光頭,穿著居士服,脖子上掛佛珠,手裡盤著串,上來跟我一頓BB,讓我兩句話懟死了,我教他說隨喜讚歎,也不知道學會沒有。這些人都是法執。

在唐朝有哥倆,是望族,在上流社會很有名氣,也都是號稱精通佛法。在一次聚會中,哥哥放浪形骸,吃喝玩樂,抱著歌女打鬧嬉笑。弟弟在那正襟危坐,目不斜視。有人就悄悄的說,還是弟弟的修為高。旁邊的人告訴他:是哥哥的修為高。

吃喝玩樂的心裡坦蕩蕩,正襟危坐的心裡是層層壁壘,境界的高下立判。哥哥就是不執著於法,弟弟就是執著。

我可沒教唆大家放蕩啊,你表面的肆意縱情,那得是心裡有定力,能空下來。你抱著美女心裡慾火熾盛,不是廢了嗎。沒那兩下子不要玩火。

金池長老確實是貪寶貝袈裟了,但問題是他不貪別的東西啊。他喜愛的就是佛門的東西,跟我們修行人喜歡手串是一個道理。這就是法執,執著於跟佛法有關的。

金池長老喜歡袈裟的漂亮叫著相,喜歡漂亮的袈裟叫法執,犯了這兩個錯誤。而這兩個錯誤是小學一年級的錯誤。

而談金池長老就得再聊聊黑熊怪。電視劇裡的黑熊怪並不出彩,但是原著中卻不是這麼回事。黑熊怪不但能跟孫悟空打個平手,而且他的修為水平很高也很正。黑熊怪是觀音菩薩收服的。當時菩薩和孫悟空來到黑熊怪洞府附近,菩薩就被周圍的景緻吸引:菩薩看了,心中暗喜道:“這孽畜佔了這座山洞,卻是也有些道分。”黑熊怪一個野生的妖怪,自學成才,能入菩薩的法眼,最後收了當守山大神,可見道行是很高的。而他跟金池長老是密友,常常論道,再算上年齡的因素,可見這個金池長老雖然不能打打殺殺,但修行的水平也是極高的。

但就這麼個270歲的高僧,被寶貝袈裟迷惑了,犯下低級錯誤。他在觀音禪院裡屬於頂尖的大師,受人尊捧了至少200年,結果在門徒面前犯了這麼個錯誤,他屬於數學的院士把一加一給算錯了,根本沒臉再見徒子徒孫。而且他應該在最後覺悟了,清醒了,發現自己這一世270年的修行原來這麼不堪一擊,也是心灰意冷,才選擇了自殺。


銳視覺何老師


金池長老,

是精池長老,

精子在池中呆久了,

老了,

精足上火,

故唐僧有火災.

火在其表,

故袈裟有失.

精在內丹修行中是藥,

採藥要分火候,

太老太嫩都不行,

金池長老是藥太老,

留上作用不甚大,

不如重聚.

故金池長老死.

這是

修行路上第一火,

無火煉不成內丹,

有火燒得你心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