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朱元璋是中国第一罪人?

Mr摇摆錡


想要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我们必须把他放到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并坚持用辩证、全面的观点去评判他,不能一味的褒奖或者贬低。对于朱元璋也是一样,肯定不能一棍子打死,直接评判他是中华第一罪人。<strong>

网上那些说朱元璋是第一罪人,我们来盘点下这些人总结的他的“罪过”。

屠戮功臣。

洪武十三年,借口宰相胡惟庸谋反,杀掉了胡惟庸及其党羽两万多人,就连开国功臣李善长及其一家七十多口人都被杀掉了,这样一来,开国的文臣基本上被屠戮殆尽。之后又是借口蓝玉谋反,掀起了一场大规模的清洗和株连,杀掉了一万五千多人,开国的武将也基本被屠杀殆尽了。大家比较熟知的还有他给背上长疮的徐达吃蒸鹅的事情,就连建明功劳最大的将军都落得如此下场,可以想象,朱元璋屠戮功臣的狠绝。

设立特务机构严密控制思想行动。

设立直接由皇帝指挥的锦衣卫,它还有自己的法庭和监狱,俗称“诏狱”,诏狱里采取剥皮、抽肠、刺心等种种酷刑。朱元璋还让锦衣卫在朝廷上执行廷杖,有很多大臣惨死杖下。到最后夸张到,大臣们上朝都提前把遗书写好了,全家抱头痛哭,万一这次就回不来了呢?回家之后,感慨自己福大命大,赶紧摆酒席庆祝自己又多活了一天。

锦衣卫的监视简直是无孔不入,譬如你头天晚上在家里打牌,第二天皇上就问你昨晚在干嘛,然后从袖口里掏出你昨天打的一张牌。和你打牌的肯定有一个是锦衣卫,如果要是在下面骂皇上几句,基本今天就直接见阎王了。

我们能看出,朱元璋的所作所为,在我们看来,就是心胸狭隘、怕手下大臣威胁到自己的统治而采取的近似于恐怖的一种制裁行经。但结合他的出身,我们也能够理解其中的缘故。朱元璋是穷苦的农民出身,之前苦日子没少过,没少被人给白眼,经历了万般磨难和艰辛才坐上了今天的皇位。

他最想做的就是让自己辛苦打下来的江山永固,让子孙后代不再受苦。况且,这种出身卑微的人掌权,总会有种报复心理,报复让他吃过苦的社会。所以,我们如果站在朱元璋的立场上看待他的“罪过”,也能够理解他的一系列作为。

即便有“罪过”,朱元璋在为政举措上可以称其为一代明君。

废丞相,由皇帝直接统领六部,这样的结果必须是皇帝勤政。事实也的确如此:“百僚已睡朕未睡,百僚未起朕先起。”朱元璋是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之一,一天批阅几百份奏折,从他登基到去世,也很难休息上一天。

穷苦出身的朱元璋更是没有被荣华富贵冲昏头脑,穷奢极欲,而是保留了自己节俭的一贯作风,制造宫殿不追求富丽堂皇,只求坚固耐用。他的衣食住行也和普通人无异。<strong>

严格惩治贪官,官吏贪污六十两以上就要被处以很严重的刑罚,譬如“剥皮实草”,将贪官的皮剥下来,填充石灰和稻草,放在新任官吏公案旁,以起到警示作用。

朱元璋更是深查民间疾苦,允许百姓直接上访,可上告检举官吏的不法行为,甚至直接扭送。此外,朱元璋在午门外特设“鸣冤鼓”,民间百姓若有冤情在地方讨不回公道,可上京击鼓直接告御状。

开国后,朱元璋深知战乱给百姓带来的疾苦,采取了轻徭薄赋、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等让人民休养生息的明智举措。巩固统治的同时,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改善了农民的生活,从民族的整体利益讲,朱元璋最卓越的功绩是推翻了蒙古的种族压迫和歧视,带领了华夏民族的复兴,更是八次北伐残元势力,恢复领土完整。

他的种种举措给大明王朝带来了“洪武之治”,促成了明朝繁荣稳定的局面,更是稳固了大明两三百年的江山。

农民出身的朱元璋更是精通于书法和诗词,康有为曾评价:“明太祖书法无人能敌”。穷苦出身未受过良好教育的他能成为“满腹诗书”的文人、一代帝王,堪称励志典范。

朱元璋自己曾说:“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他从饥寒交迫到荣华富贵,为的是泽被苍生,毛主席也评价他:“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的确,朱元璋的诸多所作所为堪称一代明君。

总之,即便朱元璋有屠戮功臣等等的“罪过”,我们也不能由此给他定性为“中国第一罪人”,最重要的还是看他为政的举措以及影响,偏激的观点都是不可取的。历史应当是从古启今,从历史人物的积极正面影响出发,为当下的生活提供借鉴,而不是一味的批判。


<strong>


无笔史官


有人说朱元璋是中国的第一罪人,个人觉得并不完全是,但也不否认的一点就是,朱元璋在中国领土问题上确实算是一个千古罪人,为什么小编会这样觉得呢?往下看:


元朝是蒙古统治中国的时期,无论是成吉思汗、忽必烈入侵也好,还是占领也罢,中国被他们统治过这是一件不争的事实,用一种反思维的说法就是,如果没有元朝的统治,中国的版图或许就会是另外一种版图。


朱元璋起义后并没有恢复元朝的领土,这是现今中国版图变小的原因。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朱元璋没能及时恢复当时所失去的领土,也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罪人之一。


那么说到底,朱元璋在起义之后为什么没有及时的恢复失去的领土呢?难道是因为当时兵力或者是实力不足?我觉得不是,个人觉得有以下几个原因造成:

一、朱元璋起义说起来其实他们属于农民起义,在其占领了一部分领土之后就忙于巩固已经占领领土的统治。

二、或许是由于个人私心导致,为了个人的家和好不容易打下的天下的重要,而导致忽略了领土的重要性。

三、第三点小编觉得还是跟中国的地理环境有关,在中国的历史上,除了汉武帝有领土扩张的记载之外,其他朝代基本上都是以守为主。再加上中国的矿物质丰富和鱼米之乡的成为了很多其他民族眼中的肥肉,都想着来分一杯羹。为了防止外来种族入侵和攻占,只能以守的形式来保住现有领土的安全。


朱元璋本身也不算是一平民出身,其平时生活条件比较优越,不需要去抢夺或者说增加目前对他来说已经满足的东西,这也就让这个守字在其心目中根深蒂固,也就因此让中国白白损失了大量的领土。所以说朱元璋算是中国在领土问题上的一位罪人。


以上内容纯属个人观点,不喜勿喷,喜欢请点赞加关注。



史里看世界


1,灭元后对内实行残酷的封建统治,海禁,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2,下令禁止蹴鞠,阻碍了中国足球事业的发展

3,出使日本使者被杀,面对挑衅,没有灭亡日本,导致新中国八年抗战

4,逼死忠臣良将,民族血性被磨灭,流毒无穷

5,严刑峻法没有人性,对法制建设破坏殆净,开了明朝坏头。特别取消丞相加强皇权,乾纲独断,可能早一些出现的君主立宪自此没有土壤

6,分封藩王大搞官二代,家天下,祸乱之源



郑之刚教练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朱元障,生于安徽濠州,今凤阳人。祖籍是江苏沛县,算是汉高祖刘邦的同乡。朱元璋,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奇迹。他的贫苦出身,在中国历史上的开国皇帝中,似乎没有人比他更卑微,更凄惨了,他曾经在寺庙做过小和尚,后来却成为统领天下的一国之君。因此,他的身世以及成为皇帝的经历充满了传奇和神秘色彩。从古至今,都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离奇传说。刘佰温,第一次见朱元璋,就断定他是将来的天子,朱元璋手拿扁担,睡在路边,开始的睡姿,是一个大字,后来动了一下,顺手把扁担放在了腰间,形成了一个天字。刘伯温的预言,他是未来的天子,一点没错,他就是后来成为明皇的朱元障。在朱元璋三十一岁的时候,小明王任命他为江南等处行中书省的左丞相,后来他采取老儒朱升的策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最终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那年他四十岁,是继刘邦以来的第二个布衣皇帝。朱元璋处事非常有见解,他不但是个勇士,还是个儒才。董得,缓称王,保存实力,积蓄力量,缓,字,机会成熟,朱元璋就当仁不让。此后的朱元璋,是手段最狠的反贪皇帝。只要遇到贪官敢危害百姓,他绝不会饶恕。

在朱元璋执政期间,曾经有过四大著名的案件,历史上称,明初四大案件。也就是经济领域的,空印案,和,郭桓案,以及政治领域的,胡惟庸案,和蓝玉案。空印案,就是在洪武年间,因为空白盖印文书而引起的一起著名案件。郭桓案,是洪武十八年间,发生的一桩惊动天下的大案,户部侍郎郭桓,盗卖店粮,把仓库里的粮食据为己有,涉及贪污数额非常大,范围之广,朱元璋知道后下手极重,以郭桓为首,全国所有窝赃的人都遭到惩处,许多人因此而破产。而蓝玉案,是洪武二十六年的一场大案———蓝玉案,又称,蓝党之狱,此案被杀人数达到两万多人,蓝玉,是明朝的开国元勋,厉拜大将军,封凉国公。

而诛杀三万人的,胡惟庸案,洪武十三年,朱元障以,谋不轨罪,将当时的宰相胡惟庸诛连九族,同时杀死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等数人,朱元璋,还以此为借口,要追究与胡惟庸关系相好的人,包括开国第一功臣韩国公李善长等,也都受到株连,牵连致死三万多人。在杀了李善长之后,朱元璋宣布废除丞相制度。他不再允许他的权力被丞相分割,也不愿意子孙的权力被丞相分割,为此,他还把撤销丞相制度这件事写到《祖训》里,规定子孙后代永远不许立丞相。若有子孙立丞相,就要严惩。

朱元璋,打击豪强,是为了防止他们反上作乱。而他兴办教育,选拔官员,是把,教育工作,作为衡量地方官政绩的重要指标。他还认为,教育不单是博古通今,从事教育的人也要关心国家大事。所以,朱元璋,谈不上中国第一罪人,作为一国之君,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对别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要想牢牢抓住自己,就该狠,这就是政治!🦄🌺🌺





飞天ZY漫雪


中国第一功臣朱元璋同时也是世界文明的解放者 蒙古吞并中国 屠杀汉族七千万 整个中国尤其是南方儿童不高过轮子 只剩老人女人 灭中国后实行奴隶制 汉人列为下等贱民 为夺取社会优先继承权实行初夜权 让汉族长子带有蒙古血统更好的奴役汉人 有没有初夜权 民间杀鞑子就是最好的证据 为了掣肘华夏文明大量引入穆斯林到华夏 企图让中国形成多元文明 宗教文明就是我同化你 你不接受别跟我说话 婚姻就是证据 宁夏回族就是直播 用宗教文明渗透华夏文明让汉人原有精神消失 如此一来汉族将会慢慢的不断消弱。。。。 我们国家曾经亡国过 ,亡国时我们猪狗不如任人宰割。 如果朱元璋没有复国成功 ,华夏将成为历史。如果汉族在复国晚几百年华夏也会成为历史 ,到那时中国已经被穆斯林化宗教化严重,社会优先继承权掌握在拥有蒙古血统的人手里,即便复国成功还能叫中国吗!真不知道那些喷朱元璋的汉族人是无知,还是什么狗。朱元璋建国后虽然杀光了开国元勋,但是他毕竟是华夏重建者,他力挽狂澜为华夏人赢得了尊严,是他终结蒙古野蛮统治让华夏重生。即便他在妄杀,他的功绩不能磨灭,即便他诛杀我九族我也无怨无悔。没有他所以中国人都猪狗不如,小非在大事上是无关紧要的 。曾经亡国过,所以我们要更爱国,国没有你觉得你还有家吗,你觉得你还能好好生活吗,苟且偷生才是你的宿命。前车之鉴啊,我们要正示历史,要让中国人知道我们国家亡国时的惨样,而不是去掩盖,不是去认贼作父,这样国人才会更加珍惜国家。大师们 我写的是真实历史吗,如果是真的,中国有没有元朝。如果有元朝没有朱元璋 中国社会格局与印度何其相似 ,原住民是贱民,社会种姓制,宗教左右国家。。。。。。 朱元璋文明解放者 华夏复国者 刻意喷朱元璋的汉人祖宗十八代不得好死


迷茫135674558


朱元璋得罪谁了?会被称作第一罪人?

朱元璋最恨贪官,贪官也最恨朱元璋,这个逻辑没问题。

朱元璋出身贫民,掌握大权后不但没有穷奢极欲,反而保持了勤俭节约的本色,还保持了爱民如子的初心。小时候被贪官污吏害惨的经历,让他极度仇视贪官,决心在大明王朝彻底消灭贪污腐败。

为了消灭贪腐,朱元璋指定了极为严苛的《大明律》,为了让反腐败事业深入人心,他还编写了《大诰》这个普法读本,如果犯罪《大诰》可以保住减刑,反之加刑。

朱元璋设置的监察机构,从中央到地方都是权力很大。中央监察主要是都察院,同时六科给事中专门建都六部官员。地方设立的按察使,专管监察,与省长布政使同级。

为了发动群众一起来反腐,朱元璋规定,群众发现官员贪腐行为,可以直接扭送南京,沿途官员如有阻拦,一律处死。这是中国反腐历史上的创举,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在朱元璋的统治下,各地官员官不聊生,而普通民众却实现了安居乐业。



朱元璋反腐,历时之久、措施之严、手段之狠、刑罚之酷、杀人之多千古罕见,如果反腐也算是千古罪人的话,那朱元璋这个帽子就不摘了!


历史知事


有人说“朱元璋”是中国第一罪人,在我看来,这话说得实在太过,这么大的帽子扣到头上,朱元璋在九泉之下也无法安宁。

人非圣贤,孰能无错?朱元璋也是人,做了不少大事,确实也做了不少错事。

我们一起来看看朱元璋的功过是非。

朱元璋制造的四大案,死的人太多

朱元璋前半生可谓坎坷,放过牛,要过饭,做过和尚,造过反。

在其职业生涯中,挑战了不少大人物,大败陈友谅,攻破张士诚,赶走元顺帝。在推翻元朝残暴的统治过程中,一句“驱除鞑虏,还我中华”激励了无数人。

当然,朱元璋身边聚集了无数英雄,常遇春、徐达、李文忠等各个军事能力出众,刘伯温、李善长等谋略不一般。

俗话说得好:“打天下容易,治理天下难”。这句话在朱元璋身上体现得尤其充分。

作为明朝有名的“劳模”,朱元璋非常能干,事必躬亲。但在国家治理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于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发生了著名的“明初四大案”。

最先发生的是“胡惟庸”案,案子发生在1380年,是洪武十三年。

起初,这是一个“党争”的案子,早期胡惟庸集团和刘伯温的淮西集团展开了竞争,刘伯温团队不敌,刘伯温解甲归田。但是胡惟庸很膨胀,在形势和环境地影响下,我行我素,唯我独尊,甚至将朱元璋看成了他的竞争对手。

朱元璋是个高手,高手出招“狠、准、快,稳”,于是胡惟庸被干倒了,但可惜的是,因为胡案牵扯到了3万余人,全部被杀。朱元璋相当狠啊!

其次,发生的是“空印案”,时间是在“洪武十五年”。

本来就是个为了工作方便,上京的人多拿了几张卡了章子的空白文书而已。但,由于不符合程序,朱元璋就此发飙了,这一发飙,就有无数人掉脑袋,确定来说,是上万人,真的是太过残忍。

第三发生的是“郭恒案”,此案发生在洪武十八年。

郭恒案其实就是一个“贪污腐败案”,据说,郭恒贪污的粮食,相当于明朝政府一年的收入,朱元璋让大查特查,最后揪出很多贪污官员,前后,有5万左右的人,死在屠刀之下。

郭恒贪污数量那么大,有点不可思议,可能有人暗暗“加码了”,但贪污那是一定的。

朱元璋其实是通过“郭恒案”,在大抓贪污腐败。

第四个发生的是“蓝玉案”,此案发生在洪武二十六年。

蓝玉是个极其出众的将领,立下无数功勋,但其人狂妄无比,出格的事情做了不少。在朱标去世后不久,朱元璋动刀了,对象正是蓝玉。

这一动刀就是一片血雨腥风,前后死了1.5万人左右。这看似在处理蓝玉和相关人员,但确切来说,是朱元璋在为孙子扫清障碍。

明朝四大案,朱元璋杀的人过多,让很多有能力的人死去了。如果,死亡人数没有这么多,他们会为明朝带来多大的贡献呢?肯定会很多。这事老朱有点过。

朱元璋重农抑商,这是个错误

朱元璋出生贫苦,所以从来都是仇富的。在朱元璋看来,商人并不创造价值,但大多过着相当不错的生活。于是,在朱元璋上台后,对农业人员比较重视,对商人毫无好感。

但这个世界的本质是,商人促进了商品的流通,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各种联系。是商人,只有商人才能帮助社会的经济良好运转起来。

朱元璋的重农抑商,直接让整个国家变得死气沉沉,民间活力全无。同时代的欧洲,文艺复兴还没来到,资产阶级的萌芽还没完全发芽。

如果此时,朱元璋对商业和经济促进起来,那么中国会继续屹立在世界强国之林。

非常可惜。

朱元璋实行禁海,整个国家相对来说比较封闭,发展缓慢

朱元璋的“海禁政策”,让明朝变得封闭无比,对于外面的世界,大明朝很难了解。

闭关锁国从来都是影响国家发展的重要问题,改革开放才是国力强盛“必走之路”。朱元璋的“海禁政策”,可能早期就是对日本和其它外来势力的一个防范而已,但事实上,禁海禁得国家向“乌龟“一样发展,速度慢极了,这对明朝的发展很致命。

朱棣时代,发展航海业,派郑和下西洋,但是目的错了,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找人,然后宣扬国威。如果朱棣当时让郑和着重发展海洋运输和商品交流,那么中国地崛起就会快多了。

朱棣之后的皇帝们,又回到了闭关锁国,大部分时间继续进行“禁海政策”。于是,欧洲列强快速发展,文艺复兴红红火火,工业时代逐渐来临。

到了清朝,清随明制,继续进行“海禁政策”,国家一路低走,没有发展,渐渐沦落为“大大的弱国”。

朱元璋绝对算不上排名第一的罪人,而且建立了不朽功业。但四大案杀人太多,重农抑商的政策有些失误,以及海禁政策限制了国家的发展,这让明朝整体的发展放缓了。


蓝风破晓


朱元璋是一个行为非常极端的人。

一方面,他是对百姓最为体贴入微的皇帝之一,在位期间重视农业,轻徭薄赋,实行许多惠农政策。

另一方面,他对待官员和功臣却极其刻薄,制订了有史以来最低的官俸,一些大臣经常因为俸禄低廉而无法维持生计,从而法外致富。而他对自己的子孙却给出极高的薪俸,形成鲜明的对比。

而他为了使朱家王朝江山永固,找借口大肆牵连屠杀功臣,那些为朱家效尽犬马之劳的臣子大多都落得被夷灭九族的下场。

在去世时,朱元璋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恢复已经被中华废除一千多年的人殉制度。这一点着实令人唾弃。

但朱元璋推翻元朝,夺回千古汉人的江山,确实了不起。总之,也算是功过参半。







沐雨晨辰


谁说的啊?一家之言不可相信。


要说是第一罪人,我估计可能是放大了朱元璋的过失,一丑遮百俊了吧。朱元璋最被后人诟病的应该是严酷刑罚和大杀功臣吧。

首先说严酷刑罚,乱世用重典,这是经过实践证明了的有效手段。明朝建朝以后,面对千疮百孔、百废待兴的元朝留下的烂摊子,社会不安定,人民流离失所,人不得其居,地不得其耕,对于朱元璋夺取皇位还是有不认可的势力,这时去谈徐徐春风化雨,早了点。

再说朱元璋的严酷刑罚主要是针对贪官污吏,可能他是放牛娃出身,一穷二白,对于欺压百姓胡作非为的官吏是十分痛恨的,只有采取严打手段,才能尽快扭转官场不良风气。这是朱元璋的初衷!虽然贪官污吏像割韭菜一样,割了一茬又一茬,但是不能否定他的初衷和震慑作用,管总比不管强多了。老百姓是乐于看到这样的君主的。

还有就是朱元璋处理开国功臣的方式,也是让人感到震惊的。李善长、蓝玉、徐达等人都是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文武功臣。有说是朱元璋为了给太子朱标和皇孙朱允炆铺路的,有说是功臣居功自傲难以控制或者意图谋反的,手段不可谓不残酷,蓝玉案就牵扯几万人。



但是开国功臣历朝历代都不好处理。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是最好的和平解决方式。你像刘邦杀韩信彭越,还有朱元璋的做法,确实残酷了点,但是封建王朝这么做,站在自己立场上无可厚非。

因此就这两点也不能说朱元璋是第一罪人吧,何况朱元璋还是做出了很大贡献的。

比如推翻了元朝残暴统治,建立了汉民族统治政权,这是汉族民众的希望!符合人民的愿望。


比如朱元璋采取严格户籍制度和土地管理制度,按照土地人口纳税,实行黄册报送管理,对人口土地有效严格的管理模式,对清朝都有重要借鉴意义。而且封建皇权集中达到截止明朝最高水平,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政权。

比如文化经济都有了明显进步发展。

这样的明朝,这样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你能说是千古罪人?!


敏学讷言


因为“有人”这个家伙脑袋有坑。

继“朱元璋是不是千古一帝”的野鸡评选风潮褪去后,“朱元璋是不是中华第一罪人”的帽子纷至沓来,让这个已经入土为安600多年的大明开国帝王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

关于历史人物的评价,向来都是莫衷一是,众说纷纭,尤其是专制帝王这一珍贵品种。占据史书头条的他们,不仅有着光耀后世的文治武功,其瑕疵和不足也被正直的史官一一记录。

作为明朝的奠基者,朱元璋的文治武功是毋庸置疑的,其对明朝乃至其后数百年的中华民族发展都有着难以估量的巨大影响。

但龙无完龙,在创造了不朽功勋的同时,朱元璋的另一面也同样显著,而且也深刻影响了明朝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

那么朱元璋的所谓罪行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静夜史认为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朱元璋对功臣大开杀戒。

按理说“狡兔死,走狗烹”在我国数千年历史上屡见不鲜,对于开国皇帝的朱元璋而言也并不算太意外。

但朱元璋还是成功引起了后人的注意,因为他杀的功臣太多了。

在朱元璋在位的31年时间里,除汤和等少数功臣外,其他人如蓝玉等将领早已成为朱元璋的刀下之鬼,通过“洪武四大案”的腥风血雨,和朱元璋风雨同舟的伙伴们纷纷落马,像常遇春这样死在战场上反而成为一种幸运和解脱。

朱元璋对功臣的杀戮,本质上是因为朱元璋的出身太低,格局的局限性注定了朱元璋不能同战友们共享胜利果实。历史上的汉高帝刘邦也同样有杀功臣的黑历史,不过同朱元璋的杀戮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而像唐高祖李渊,宋太祖赵匡胤等起点较高的领导,对于处理君臣关系,则有着较多的自信。

一般说来,在家天下的大框架下,无论优待还是杀戮功臣都是皇家内部的事情,高层的洗牌与否,无法撼动地主和农民阶级对立的社会结构。

但朱元璋杀得有些过火了,在疯狂集权的同时,朱元璋几乎将新晋的明朝地主阶级屠杀殆尽,在明朝初期就开始了地主阶级的内部换血,为其后“靖难之役”的动荡和文官集团的迅速膨胀埋下了祸根。

在功臣几乎被席卷一空时,建文帝对犯上作乱的朱棣无能为力,明朝在事实上形成“二世而亡”的尴尬局面。而填补地主阶级空白的文官集团迅速膨胀,直接导致明朝整体风格的逆转,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发展方向,间接导致了清朝入关、神州陆沉的尴尬局面。

其次,朱元璋进行了一系列弄巧成拙的改革。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作为明朝奠基者的朱元璋,在缔造了大明王朝后,大刀阔斧的改革是不可避免的。而这些改革非但没有让明朝脱胎换骨,反而让明朝陷入持续不断的矛盾斗争中。

因为元朝一系列政策失误导致的短寿,朱元璋有针对性地进行了矫枉过正的革新。

比如元朝长时间内不重视科举。明朝要重视起来,不仅重视,还要用八股文进行完善,为大明不断贡献听话奴才。八股文制度自朱元璋时期开始,一直到1905年科举制被废除,影响了中华民族600多年的发展和创新。

针对元朝重视商业导致亡国的教训,朱元璋重拾“重农抑商”政策,重新将农业作为帝国经济基础。因为小农经济的繁荣,大规模商品流动被压制,明朝陷入200多年的闭关锁国中无法自拔。虽然闭关锁国不是封闭国门,禁绝对外交流,但这种疯狂抑制商业的做法必然导致大明帝国与世界潮流脱钩,使我国逐渐被西方超越;

当然元朝也不是一无是处,起码诸色户制度就很受朱元璋喜欢,在全盘继承了元朝的诸色户制度后,朱元璋将帝国的亿万黎民按照职业和等级严格划分,形成条理清晰,等级森严的人口体系。

不过这种静态的体系注定只能是一厢情愿,很快在朱元璋驾崩后,诸色户制度逐渐松动并走向崩溃,以诸色户制度为基础的军户卫所制度也迅速消亡。明朝中期以后不得不和其他朝代一样推行募兵制,并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地方军阀的崛起。

最后,朱元璋未能在外交上有更多作为。

和其他循序渐进的朝代不同,明朝在开国时期就达到了国力的巅峰,但遗憾的是朱元璋并没有做出更大的建树。

明军在朱元璋的统治下虽然完成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伟大使命,但对于彻底解决游牧民族问题始终力不从心。

虽然明军对蒙古进行了多次猛烈打击,但始终不能一劳永逸。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朱元璋选择将诸多皇子分封到全国各地包括边疆地区,虽然他们在朱元璋时代发挥了抵御蒙古入侵的巨大作用,但在朱元璋驾崩后,这些藩王反而成为大明帝国的巨大威胁。

如果说“无法解决蒙古问题”作为汉家王朝历来通病而无可厚非,那么对外邦尤其是日本的姑息,这直接导致了明朝中后期的倭患以及中日两国的血海深仇。

作为取代元朝的新帝国,朱元璋要求日本入贡,但遭到日本幕府的拒绝,连使者也被杀害,面对如此的奇耻大辱,坐拥强盛国力的朱元璋居然选择了妥协,并将日本等15个国家列为“不征之国”,等于给后世子孙戴上了紧箍咒。

事实证明,以小农经济为帝国基石的明王朝,在驱逐了蒙古统治者后,并没有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带来更多惊喜和意外,反而因朱元璋的一系列改革和政策,最终陷入停滞不前,甚至大跨步后退的尴尬境地。

与明朝同期的西方国家,在文艺复兴后纷纷走上对外扩张的近代化道路,而在朱元璋政策下越收越紧的专制制度,一步步将中华民族的未来彻底绞杀。

所以朱元璋绝对是有罪于中华民族的,虽然从加强明朝统治的角度而言,<strong>这一切并无可厚非。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