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最有征服力的凶悍女神,如何沦为男神仙的附属?

我们对女神仙的印象,向来是美得超凡脱俗,要不是像黎山老母那般慈祥,要不就像嫦娥一般婀娜。但实际上在我们的先民眼中,女神的形象是充满威严的,甚至让人心生惧怕。比如昆仑玉山之上的西王母,就是一个披头散发,脸上戴着面具,长着豹尾的神秘女子。那么,为什么曾经让人望而生畏的女神,会朝着貌美逐渐转化呢?

山海经:最有征服力的凶悍女神,如何沦为男神仙的附属?

在远古时期,一个部落想要在残酷的战争和自然灾害之中生存下去,只能靠不断地增加人口。在氏族刚刚建立的时候没有一夫一妻制的伦理观念,所以很多孩子生下来是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的,他们只能依靠母亲来互相识别自己的世系身份。而女性哺乳后代,给了后代出生后的第一口口粮,对于根本不能解人类繁衍奥秘的先人来说,女性就是生命的创造者。

山海经:最有征服力的凶悍女神,如何沦为男神仙的附属?

中国的神话体系和其他国家的神话体系有一个非常鲜明的异同之处,其他国家的最高神明基本上和太阳有关,但是中国神话之中的太阳和月亮,是有女神常羲和羲和生出来的。对于我们的先民来说,世间万物都可以通过女神生育出来。而在山海经之中具有生育能力的女神,基本上都长得十分壮硕,腹部较大,好似一个大的容器一般。人们刚刚开始烧制陶瓶之时,其实就是模仿的孕期女子的腹部,用这些陶瓶储存粮食的种子,是希望这些种子可以像妇女孕育婴儿一样受到美好的祝福和良好的照顾,来年能够得到大丰收。

山海经:最有征服力的凶悍女神,如何沦为男神仙的附属?

山海经之中的女神,是人们对生命、丰收和爱的希冀,也来源于对母亲的怀念和依赖。最典型的母神女娲,就是以生育为特征的。她的身体一天会经历七十种变化,仅仅是她的肠子,就幻化作了十位仙人。在上古的传说之中,女娲最为伟大的创举,一个是造人一个就是补天。女娲以黄泥捏人,后实在来不及,又用长绳浸在泥水之中,甩出的泥团,也成了人。后来,女娲又以五色石补了天上的洞,止住了洪灾,恢复了人类的生存秩序。女娲身上具有我们每个人都非常熟悉的母性,她创造了生命,又为了自己的子孙牺牲自己。

山海经:最有征服力的凶悍女神,如何沦为男神仙的附属?

而另一个和女娲一般威名显赫的女神西王母,却是另一种凶悍形象。她住在山洞之中,披头散发,长着老虎的牙齿和豹子的尾巴,带着面具,擅长吼叫,由两只神鸟为她寻找食物。西王母对人们并没有女娲那边慈爱,她掌管的是灾鬼和疫鬼,她具有让鬼神见之胆寒的外貌,也有让她的子民们感受到安全感的力量。西王母居住在昆仑玉山之上,她的居所以玉装饰,而玉在先民时期,只有地位极其尊贵的人才有资格佩戴,因为玉是祭祀之物,是人们和天神沟通的媒介。所以西王母虽然长得凶神恶煞,但却具有先民们最为崇敬的“神德”。

而在到了后来,无论是女娲还是西王母的形象,都被不同程度地美化。当年商纣王便是在女娲庙之中看到女娲的美貌,而出言不逊;西王母也从具有震慑力的威武形象,变成丰腴富态的美人,从主掌刑杀的女神,变作了和长生不老密切相关的女神仙。长生是历代帝王孜孜不倦追求的永恒主题,也是道家一心修炼的终极目标。因为西王母的主要神职发生了变化,容貌也高贵优雅起来,后来便被道家强行安给至高神玉皇大帝做老婆,成为九天神女们的领袖。

山海经:最有征服力的凶悍女神,如何沦为男神仙的附属?

除了具有“生育”和“守护”神格的母亲式女神,山海经还描述了一群敢于抗争、具有悲情英雄色彩的女神们。炎帝的女儿女娃是一个坚韧的少女,在她在东海游玩之时,被无情的海水吞噬。女娃化作了精卫鸟,不停地搬运西山的木头和石块,就是想要将东海填满。一只鸟的力量如此微不足道,有人嘲笑女娃的自不量力,但她的毅力和坚强的确让人十分震撼。

黄帝的女儿女魃也是一位悲情的英雄,在蚩尤和黄帝的一场大战之中,是她的出现在扭转了局面。女魃是能让风雨停息的女神,帮助人们躲过暴风雨和洪水的侵袭,但是在这一场大战之中,她以一己之力对抗蚩尤,最终因为神力耗尽而留在了人间。女魃从大战的女英雄,变成了人们惧怕的旱神,因为她无论留在哪里,哪里便无风无雨,颗粒无收。后来女魃被黄帝遣送到了北方。女魃是勇敢的,面对蚩尤这样的神,黄帝也无可奈何,她毅然决然地冲到第一线,拼尽神力挽回局面,即便她从女神变成了灾星,她的奉献和隐忍也是值得我们称颂的。

山海经:最有征服力的凶悍女神,如何沦为男神仙的附属?

另外一个不得不提的女神便是嫘祖了,嫘祖是桑蚕业的始祖和保护神,是非常杰出女神,真正做到了母仪天下,造福万民。她的创举,让人们渐渐走出了蛮荒时代,她作为一个女性,能在历史上和黄帝、炎帝并称作人文的始祖,代表的是华夏民族女性的智慧和勤劳。在那个残忍而荒芜的年代,一个女子的坚韧和智慧,也许比容貌和贤良更加值得称颂。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女神们都成了天界之中的摆设。嫦娥虽美,只能被锁在广寒宫之中;王母娘娘有权,却只能开开蟠桃会,管理天宫之中的家长里短……女性的地位逐渐低下,就连女神仙们也只是一个附属在男神仙身边的美丽花瓶罢了。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女神”这个词其实兴起于“五四运动”时期,古籍之中称女神仙都是“神女”,神女一词被当时具有先进思想的代表人物认为带有“女性歧视”的色彩,因为神之女,依旧将女子依附在“父神”的权威之下。所以郭沫若的经典之作《女神》便是在这样的思潮之下创作出来,在当时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而《山海经》之中的女神们,其实是原始先民们对女性最初的尊重,是对伟大女性生育和哺育后代的肯定和感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