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仁貴和薛平貴是一個人嗎,為何這麼像

薛仁貴和薛平貴我少年時有時候會傻傻分不清,因為這倆故事太像了。不但薛仁貴薛平貴的名字只差一個字,而且他倆的媳婦的名字銀環和寶釧都是古代女人手上戴的鐲子的名字,王寶釧和柳銀環都是在寒窯苦等了十八年,只不過柳銀環有一雙兒女,王寶釧沒有。

不過兩個人的故事還有一點不同,薛仁貴史有其人,薛平貴更像是薛仁貴的同人故事。

1.薛仁貴

薛仁貴名叫薛禮,在傳奇故事上他隨同唐太宗跨海徵東,被長官張士貴壓制,始終不得出頭,後來尉遲恭夜訪賢臣,薛仁貴才成為一代名將。

傳奇中薛仁貴和他的後代薛丁山樊梨花薛剛等人撐起了中國傳奇故事的半邊天,中國袍帶評書中有三碗醬,薛家將,楊家將,呼家將,薛家將的故事從唐太宗李世民一直到唐中宗李顯即位,跨越了唐朝初期所有熱門事件。

歷史上的薛仁貴,和傳奇故事上一樣也是投奔了張士貴,但是並不像小說中寫的那樣被壓制,張士貴對他很不錯,允許他張揚個性,薛仁貴很會高宣傳,他為了讓唐太宗發現自己:

乃異其服色,著白衣,握戟,腰鞬張弓,大呼先入,所向無前,賊盡披靡卻走。

穿著就很出挑,一身白衣服,在人群中很扎眼。而且他的武力過人,殺入敵軍中猶如虎入羊群,敵人見了他披靡卻走,唐太宗李世民大老遠就看到這位白袍小將了,趕緊命人把他喊到身前噓寒問暖。

看到薛仁貴的勇武,大約李世民想起壯年時的自己,當年年輕的李世民時在戰場上也是萬人敵,破薛舉,破宋金剛,破劉武周,在虎牢關之戰時,洛陽圍困王世充,千里奔襲捉拿竇建德,那時候他還年輕那時候他所向披靡,在薛仁貴身上,李世民似乎看到了年輕時候的自己。

現在他老了,看到薛仁貴不無感慨的說:

朕舊將並老,不堪受閫外之寄,每欲抽擢驍雄,莫如卿者。朕不喜得遼東,喜得卿也。

得了遼東大片土地我沒有多麼喜歡,我最歡喜的是得到你這個人才,而薛仁貴也沒有辜負李世民的器重,徵突厥,戰高句麗,打契丹屢立戰功。

唐高宗顯慶二年,突厥九姓十幾萬人在天山反抗唐朝,薛仁貴率兵征討,三箭射死三個突厥人,剩餘的突厥人紛紛下馬投降,看來也是一群烏合之眾,當時唐朝軍中唱到:

薛仁貴和薛平貴是一個人嗎,為何這麼像

將軍三箭定天山,戰士長歌入漢關。

史書中寫道:九姓自此衰弱,不復更為邊患。

2、薛平貴

薛平貴和他的故事是生造出來的。

一個傳說:有一戶富貴人家的老太太過生日,組織戲班唱戲,唱的是《汾河灣》,這個戲其實是個苦戲,講的是:

薛仁貴從軍一十八年,回到家見自己的太太,在見太太之前看到有個小孩在河邊打雁,忽然有一隻斑斕猛虎跳出來,薛仁貴箭射猛虎,沒想到誤傷小孩,回到家看到柳銀環屋裡有男人鞋,大怒以為柳銀環偷漢子,柳銀環解釋才知道那是自己的孩子的鞋。倆人訴說前情薛仁貴才知道自己箭射的是自己的兒子,兩人哭著去汾河灣找自己的孩子去了。

這位富家老太太年事已高,家裡人怕唱這種苦戲,老太太受不了,央求戲班編出來《紅鬃烈馬》的故事來。

這個故事前面的情節和薛仁貴的故事差不多,苦孩子薛平貴被相府千金王寶釧相中,王寶釧不顧父母的反對和薛平貴私奔,在寒窯過苦日子,後來薛平貴投軍,小人魏虎屢屢陷害薛平貴。

這和薛仁貴徵東的故事很像,不過後來的故事則比較放飛,有點像傳奇小說。

魏虎把薛平貴灌醉捆到馬上,連人再馬馬趕到到西涼軍營,想把薛平貴置於死地。

薛仁貴和薛平貴是一個人嗎,為何這麼像

西涼公主代戰救了薛平貴,他成了西涼駙馬,後來又成了西涼國王,在西涼生活了十八年,他忽然想起自己在老家還有個媳婦叫王寶釧呢,

手把羅衫用目看,才想起寒窯受苦的王寶釧

才想起,用的多麼妙的一個詞啊,他以前一直沒有想起過王寶釧,此時他才想起來,也幸虧他想起了,不然把周圍山上野菜都挖完的王寶釧估計得餓死。

薛平貴把代戰公主灌醉,從西涼返回寒窯,對王寶釧各種試探後,這種試探和和薛仁貴看到男人鞋才發怒不同,就是赤裸裸的調戲,看卡王寶釧這些年變心沒有,這就比較流氓了,不過後來夫妻終於相認。

這時候唐朝皇帝忽然去世,王寶釧他爹丞相王允造反,薛平貴在代戰公主的幫助下平定叛亂,在長安登基坐殿成了皇帝,王寶釧被封為正宮娘娘,大登殿,大團圓結局。

富貴人家的老太太,看完這個戲後,心情大好,戲班得了不少賞金。

3,薛仁貴、薛平貴

薛平貴是薛仁貴故事的同人版,薛仁貴的故事在歷史上大多能找到對應人物,比如他媳婦柳氏,比如薛丁山其實對應了薛仁貴的長子薛納。

薛平貴故事中的所有人都是虛構的,包括唐朝也沒有一個丞相叫王允,三國時候倒有一個王允王司徒,在紅鬃烈馬這個故事中薛平貴簡直就是是成功版的陳世美,是渣男中的戰鬥渣。

薛仁貴和薛平貴是一個人嗎,為何這麼像

不過陳世美失敗了,被人們唾棄。

薛平貴成功了,被人們津津樂道,具體他是不是渣男,很重要嗎?

大約陳世美知道這個故事後會五味雜陳的,都是拋棄髮妻,出軌找了貴族小姐,都是虛構人物,為啥結局如此不同呢?

美美心裡苦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