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50年前的生物,会不会是地球自己在修复呢?难道地球也有治愈修复功能?

文子168670281


地球整个大的生态环境处于动态平衡中,可以说是地球有自我修复能力,但这主要靠的是所有生物与地球的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至于在地球上发现五十年前被宣布灭绝的生物,这并不奇怪。

一类动物的生活习性动物学家很了解,假如一个种群仅仅适合在一个环境下生活,全世界范围内也仅有这个地方才会适合动物生存,同时也发现了该动物在此地活动的迹象,但是随着时间动物个体数非常少已经满足不了繁衍的任务,这意味着即使有个体在生存但是几乎确定不会再有下一代了。这就意味着这种动物灭绝了,即使过了50年发现了被宣布灭绝的动物也不足为奇。


很可能这只动物是落单的,被动物学家忽略的,但是靠着几只剩余的个体难以挑起发展种群的大任。地球上动物的灭绝大多数都是因为人类活动直接导致或者对环境的破坏让一些动物没有了栖息之地。

自从现代人的祖先智人走出非洲,世界各地的动物开始相继灭绝,最典型的就是:智人祖先到达澳大利亚后不久,24种大型动物就灭绝了23种,其中包括袋狮,巨袋鼠,袋犀,双门齿兽,古巨蜥,沃那比蛇。


地球大的生态环境可以修复一些动物对自然产生的破坏,但是这个程度必须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拿人类丢弃的垃圾举例:现在都提倡用可降解的购物袋,就是在地球可自我修复的程度内,之前用的普通塑料袋大自然根本无法去讲解,一些细菌对此也毫无办法。

如果人类对地球的披怀超过一定限度,那么必然会引起全球变慢、冰山融化、或者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所以说保护环境至关重要,地球是我们的家园,但是它并不仅仅只属于人类。



科学黑洞


地球环境的确有自己恢复的能力,但是却不是有意识地进行,而是大量生物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可以降解一些人类产生的废物,地球生物和环境是会相互作用的。

人类目前断定某种生物是否灭绝,是通过观察,如果某种生物长时间没有被在野外发现,就认为其已经灭绝,但有些物种可能只是生活的环境发生了变化,生活习惯由于人类的影响也发生改变,而人类并没有及时发现它们的新的栖息地,加上数量稀少,使人类更难在野外观测到,那些被认为是灭绝的生物重新出现大约都是这种原因,而不是它们从自然界消失后又重现。下图就是曾经被认为已经灭绝的黑足雪貂。地球生物一但灭绝了,是没办法在自然界重现的。

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常说的环境的净化能力,其实是由于各种生物的活动和物质分子的运动,气态废物会由于大气运动被分散,最后部分沉降到陆地,部分气体成分依然飘荡着被动植物吸收,固体/液体废物有机物会被微生物分解,重新变成碳、氮气体以及水、矿物质等,这些物质进入环境又重新成为动植物的养分。但是自然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一旦超过就会发生污染,带来的是环境的恶化,变得不再适宜某种生物生存。

由于环境和生物会相互影响,人类目前又不能脱离环境而存在,所以保护环境其实就是保护人类的未来,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也使得一些已经在自然中灭绝的生物种群有恢复的可能,目前最大的老虎种群其实就是在动物园里,或者是私人饲养的,生物技术有助于保证种群数量然后可以适当地放归。


来看世界呀


我来问答一下这个问题吧。


消失了的生物再次出现,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象牙喙啄木鸟(Campephilus principalis),这种翼展可达1米的啄木鸟可是北美洲最大的啄木鸟啦。

图注:象牙喙啄木鸟的绘画,图片来自网络

象牙喙啄木鸟曾经分布在北美洲东南部和古巴的原始森林之中,但是由于人类对于森林的砍伐和对象牙喙啄木鸟的猎杀,1948年之后这种鸟类就销声匿迹了。科学家认为象牙喙啄木鸟已经灭绝了,但是2004年一名观鸟者在阿肯色州拍到了象牙喙啄木鸟,证明这种鸟类并没有灭绝。

图注:人们拍摄到的象牙喙啄木鸟的照片,图片来自网络


消失的动物再次出现并不意味着地球是在自己修复,只是这个物种依然有足够面积的栖息地和食物,而且有足够的种群数量,让它们能够继续繁衍生息,这恰恰证明了生命的顽强。

至于地球的治愈修复功能,其实应该是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吧。我们人类创造文明以来,对大自然造成了相当大的破坏,这种破坏不仅仅是砍伐森林、开采矿山、焚烧矿物燃料、大量释放二氧化碳,还有大量化学物质的污染、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等等。有许多污染是摸不着看不到的,就好像前段时间的一项研究,已经在人体的血液中检验出了塑料的成分一样。

从人类的认知角度上看,地球的确是有治愈修复功能的,比如因为核泄漏被废弃切尔诺贝利地区,在人类离开之后成了野生动植物的天堂,动植物们适应了核辐射之后开始繁衍生息。另外,每年我们向海洋中排放大量污水和垃圾,其中相当一部分被海洋环境分解和稀释了。

图注:废弃之后的切尔诺贝利,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生活在切尔诺贝利地区的狼,图片来自网络


从地质学角度上看,地球曾经经历了比今天人类造成的污染和灭绝还要严重得多的大灭绝事件,比如波及范围最广的二叠纪大灭绝事件,地球上90%的物种消失,活下来的物种数量在大大减少。就是在这么恐怖的大灭绝之后,地球用了百万年的时间就恢复了原有的生态系统,新物种大量出现。

站在地球的角度,我们人类和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只是短暂的,未来在人类消失或者离开之后,生命会重塑地球的面貌,建立新的生态系统。当然,尽管如此,我们依然要保护环境,爱护地球,因为我们只不过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一种生物,和千千万万其他生命一起共享这片美丽的家园。




古生物探索


50年前被认为灭绝的物种,如今又再度出现,这只能说明这个物种当时并没有灭绝,只是迁徙到了人类不经常涉足的地区,或者只是该物种在某些地区灭绝了。因此这算不上是地球的自我修复(应该说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

这种先被认为灭绝而后又出现的事情,现实世界中时有发生。

比如百慕大圆尾鹱

这种鸟类被认为在1615年灭绝,但在1951年被百慕大保护区的一位工作人员意外发现。

澳洲宽足袋鼩

似鼠的一种有袋类动物,被认为于1884年灭绝,但在1967年又被重新发现

矮狐猴

1875年被认为灭绝,1966年人们又在马达加斯加岛重新发现了这种动物

白冀冠雉

这种动物被认为已经在一个世纪前灭绝,但在1977年科学家们在秘鲁又意外发现了它们的身影

至于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不能在50年间里,让一个真正灭绝的物种,又再度出现呢?这是不可能的,物种的进化是一个极其缓慢的过程,50年太短了。

期待您的点评和关注哦!


赛先生科普


生态环境系统有着正反馈与负反馈机制,比方说当二氧化碳多了,气候会变暖,温室效应加剧,海水温度升高,导致了单位海水吸收二氧化碳能力减弱,又导致了空气中二氧化碳得不到消耗而进一步增多,温室效应更加严重,这种正反馈作用。

温度变暖,导致植物成长的周期变长,光合作用增强,吸收二氧化碳增加,并且其它的物化作用也会消耗掉二氧化碳,导致二氧化碳降低,气温降低,这就是负反馈作用。

你看这就是大自然的协调相互作用维持的一定周期内的平稳运行。

并且地球的生态水圈也对于气候有一个反馈的机制,正是因为这些机制的存在才导致生态系统如此的稳定,就好比当食草的动物大量的来到了草原,它们的数量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增加,但当草原被啃食光之后,种群数量就会降低,植被就会经过长时间恢复过来。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环环相扣,大自然的正负反馈调节,这样的情况看起来就像是自然具有了自我修复功能一样。

个人的浅见,你们有什么要补充说明的嘛?


科幻船坞


这种现象只能说明一点:50年前这种生物并没有完全灭绝!因为不可能已经完全灭绝的生物在50年的时间里重新“进化”出来。

至于题主中提到的地球自我修复功能,这是事实!但是这一能力通常需要漫长的时间,且是不可控的,也不是有意识的,确切的说这不是地球的自我修复功能,而是生态圈的自我修复功能。

生态圈是指地球上凡是出现并感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是地表有机体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环境的总称。所有生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在某区域出现一定程度的生态破坏时,在不认为干预的情况下,其生态环境是可以逐渐恢复的。

很简单例子就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泄漏,当时是说会造成相当大的影响,但现在那周围已经长出了很多绿色植被,还比较茂密吧,而且也有一些小动物在那生存着!

生态圈中所有生物都扮演着不同角色,可能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这三者再加上无机环境就组成一个生态系统,其相互限制相互促进!


科学认识论


我们的地球本身有自动修复功能,但是银缓慢,人类破坏的速度太快了,以至于地球修复的速度平衡不了,就会产生地震等自然灾难,简单的说是人类太贪了地球发怒了用灾难来报复而人类却不知道,悲哀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